-
1 # 海鏡清
-
2 # 文史磚家
漢朝以孝治國,在這種教育的培養下,雖然社會上出現過不少欺世盜名的假孝子,但能做到言行合一、終身不改其志的真孝子,卻也是屢見不鮮。其中,諸葛亮的族子諸葛靚便是典型代表。那麼,諸葛靚有哪些感人的事蹟?
諸葛靚字仲思,琅琊陽都人,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蜀漢賢相諸葛亮的族子,曹魏重臣諸葛誕之子。諸葛誕起初任尚書郎,數年後出任滎陽令,雖然能力很強,但因為跟諸葛亮的關係,一直得不到提升,直到族兄病故後才有所改觀。
魏明帝曹叡在位後期,諸葛誕開始得到晉升,先後擔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職務。然而就在諸葛誕仕途處於上升期時,卻因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的罪名,與好友夏侯玄一起被罷職。齊王曹芳即位後,大將軍曹爽執政,因為表弟夏侯玄的推薦,便晉升諸葛誕為揚州刺史。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進而執掌全部軍政大權,但夏侯玄、諸葛誕卻並沒有被誅殺。此時,不甘附逆的太尉王凌、鎮東將軍毌丘儉在淮南接連起事,諸葛誕因平叛有功,升任徵東大將軍,封高平侯,鎮守淮南。
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執政,而夏侯玄因為不肯依附於他,結果被誅滅三族。諸葛誕聞訊後異常悲憤,在暗中經營多年後,終於在甘露二年(257年)起兵討逆(此時司馬師已死,司馬昭執政),並引吳軍為援,但沒多久便被擊敗。次年,淮南首府壽春被攻陷,諸葛誕兵敗被殺,同時被誅夷三族,唯有幼子諸葛靚因在吳國為人質獲免。
諸葛誕被殺後,留在東吳的諸葛靚椎心泣血,發誓要替父報仇。為此,諸葛靚多次上書東吳皇帝,請求派兵進攻曹魏/西晉,但每每都被拒絕。諸葛靚留居江東23年時間,因平定山賊施但、圍攻合肥等功勞,漸漸升遷至大司馬。諸葛靚為鞏固東吳、對抗曹魏/西晉嘔心瀝血,但最終仍無法挽救江東的敗局。280年,西晉大軍滅吳,三國正式歸於一統。
東吳滅亡後,諸葛靚因不肯投降晉朝,便潛逃到洛陽,躲在姐夫司馬伷(司馬懿第三子,晉武帝的叔父,元帝司馬睿的祖父)的琅琊王府當中。當時除司馬伷外,滿朝文武雖然得到諸葛靚已經入京的傳聞,但都不清楚他的行蹤,唯獨晉武帝猜到一二。之所以如此,在於他跟諸葛靚是發小,不僅關係親密,而且深知這位老兄的脾氣秉性。所以晉武帝在料理完政務後,便帶人趕往琅琊王府。
抵達琅琊王府後,晉武帝向王妃詢問諸葛靚的藏身之所,後者不敢隱瞞,只好據實回稟。然而等到晉武帝闖進諸葛靚的藏身之所後,後者卻躲進廁所,死活不肯出來面聖。晉武帝無奈,只好隔著廁所對諸葛靚溫言相勸,希望他能化解心結,出來幫他做事。然而任晉武帝苦口婆心地說了半天,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沉默以對。
晉武帝知道諸葛靚仍忘不掉殺父之仇,便嘆息著對他說道:“長輩間的恩怨朕不想再提,只是仲思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交情嗎?即使你不想做官,那麼讓朕再見你一面如何?”諸葛靚聞言,只好從廁所中出來跟皇帝相見,並且涕淚橫流著說道:“罪臣沒能做到往身上塗漆,把臉皮刮下來,結果又見到了聖上的面容,實在是愧恨至極。”
晉武帝聞言嘆息不止,緊接著再次勸說諸葛靚出來輔佐他,並且準備讓他做侍中。沒想到諸葛靚根本不為所動,只是請求晉武帝允許他回到老家居住,並了此殘生。武帝自知無法改變諸葛靚的心意,便同意他的請求。諸葛靚回到陽都後,因為念念不忘晉室跟他有殺父之仇,所以終身不肯面向洛陽方向坐臥,被時人稱為至孝。
諸葛靚逃竄不出。帝與靚有舊,靚姊為琅邪王妃,帝知靚在姊間,因就見焉。靚逃於廁,帝又逼見之,謂曰:“不謂今日復得相見!”靚流涕曰:“臣不能漆身皮面,復睹聖顏,誠為慚恨!”詔以為侍中;固辭不拜,歸於鄉里,終身不向朝廷而坐。見《資治通鑑·卷八十一》。
雖然諸葛靚終身不肯侍奉晉朝,卻並沒有阻止兒子們出仕。按照史書記載,諸葛靚至少有兩個兒子,其中長子諸葛頤弱冠時便知名於天下,並受到晉元帝的器重,最終官至太常。次子諸葛恢成就更高,在東晉官至宰相(尚書令),在康帝年間曾與庾冰、何充等人一起輔政,與名臣荀闓、蔡謨一起被譽為“中興三明”。
-
3 # 蕭武
諸葛靚是諸葛誕的小兒子,在諸葛誕叛亂的時候,為了向東吳求救,被諸葛誕送到東吳去做人質,以求東吳發兵救援。諸葛誕叛亂持續了一年多,東吳確實發兵救援了,但被司馬昭的軍隊擊敗,只有文欽突入城內,和諸葛誕一起守城。叛亂被平定後,諸葛誕被司馬昭下令誅三族,只有諸葛靚因為身在東吳,得以倖免。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同族堂兄弟,但他們並沒有什麼交往。諸葛亮家族在泰山郡,和王朗家族相去不遠。諸葛亮入蜀之前,其兄諸葛瑾已經出仕,先在京城,後來為了躲避戰亂到了東吳,也曾經擔任過丞相。諸葛瑾死後,兒子諸葛恪在孫權臨終時奉遺詔成為輔政大臣,但很快就被殺了,同樣被誅三族。諸葛恪秉政時率軍伐魏,曹魏方面率軍抵抗的,正是諸葛誕。只有諸葛瑾的小兒子諸葛喬在諸葛亮還沒有兒子的時候,被諸葛亮接到益州撫養,作為繼嗣,後來一直生活在益州。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戰死在綿竹,諸葛瞻的大兒子諸葛尚同樣戰死,只有小兒子諸葛京活了下來,在西晉時曾擔任過太守、刺史。因為諸葛亮家族有後人繼嗣,而諸葛瑾家族因為諸葛恪被誅三族而絕嗣,所以在三分歸晉之後,諸葛喬又自己恢復了諸葛瑾家族後裔的身份,為諸葛瑾家族繼嗣。
此外,三國時期還出現過的諸葛亮家族的人包括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諸葛璋和諸葛緒。諸葛均在諸葛亮的推薦下,也於公元216年出仕劉備,位至長水校尉。蜀漢滅亡後,諸葛均被迫遷往洛陽,途中病死。有記載稱,諸葛均無子,以諸葛亮次子諸葛企為嗣,後以葛為姓,諸葛瑾的另一個兒子諸葛謙也被國際給諸葛均為子,後以諸為姓。
諸葛璋在三國時期只出現了一次,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秉政之初,諸葛璋與王朗、陳群等人一起致書諸葛亮,稱說天命,勸諸葛亮讓蜀漢自去帝號,對曹魏稱藩,被諸葛亮嚴詞拒絕。從名字看,諸葛璋很可能是諸葛亮的堂叔,也就是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叔叔諸葛玄是同輩,至少是諸葛亮家族中地位比較高的人,才有資格和王朗、陳群一樣,以長輩的身份勸諸葛亮投降。
諸葛緒在諸葛誕率軍抵抗東吳孫峻以十萬大軍伐魏的時候首次出現,當時是泰山太守,隸屬於兗州刺史鄧艾。滅蜀之戰中,諸葛緒奉命率三萬軍隊搶佔陰平橋頭,和鄧艾夾擊姜維,但姜維行動迅速,很快從隴西脫離與鄧艾的接觸,通過了陰平橋頭,諸葛緒未能完成任務。之後,諸葛緒的軍隊被鍾會奪走。之後,諸葛緒曾人雍州刺史、衛尉等職。入晉以後,諸葛緒一支是諸葛家族最為地位顯赫、枝繁葉茂的一支。諸葛緒的兒子諸葛衝也曾擔任廷尉,諸葛衝孫女後入宮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子。
諸葛誕早年是和夏侯玄、司馬師齊名的曹魏名士,但在曹叡時期,曹叡以禁止浮華為名義,對這些當時風頭甚勁的名士進行了政治打壓,是為浮華案。所以諸葛誕在曹叡時期並未得到太快的提拔,反而是咋高平陵之變後,諸葛誕的仕途很順利,一路上升,到發動叛亂時已經是徵東將軍,具備了三公的資格。
諸葛誕在平定此前的兩次淮南叛亂的時候,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協助司馬師平定毋丘儉叛亂時,表現非常突出,時和鄧艾一樣,立下非常大的功勞的。加上他出身名族,所以地位上升比較快,到叛亂時已經擔任了徵東將軍,是僅次於三公的位置了。所以,諸葛誕其實未必對曹魏有什麼太深的感情,否則在平定毋丘儉叛亂的時候,也不用那麼積極。
諸葛誕出名很早,又出身名族,所以和司馬氏也早早就結為姻親。諸葛誕的女兒嫁給司馬懿的兒子琅琊王司馬伷為妻,諸葛誕又是和夏侯玄、司馬師齊名的名士,所以和司馬氏來往很多,關係也錯綜複雜。諸葛靚小時候在京城生活,與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相識。司馬伷在滅吳之戰中表現非常突出,孫皓出降時,即時向司馬伷投降。諸葛靚在吳國官至右將軍,地位算是比較高的。吳國滅亡之後,諸葛靚藏匿在姐姐家,誓不仕晉。琅琊王司馬伷的孫子司馬睿在西晉滅亡後,渡江在建康繼位,是為晉元帝。
諸葛誕反叛一般都認為是反對司馬氏篡權。在司馬昭接替司馬師秉政後,派賈充前往揚州的壽春,也就是諸葛誕的駐地,試探諸葛誕對司馬昭篡位的態度,諸葛誕明確表示反對,並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典故,也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後,司馬昭以皇帝的詔書徵召諸葛誕,要拜諸葛誕為司空,其實是想讓他離開軍隊。這個操作首發與之前司馬師對付夏侯玄時一樣,所以諸葛誕知道司馬昭要對他動手,就發兵進攻揚州,攻殺揚州刺史樂綝(樂進的兒子),正式起兵反叛。
其實諸葛誕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忠於曹魏,他和之前的王凌、毋丘儉一樣,並不反對司馬氏秉政掌權,但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司馬氏篡位。毋丘儉在叛亂時,露布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意圖,其中的訴求就包括誅殺司馬師,但不殺司馬昭,並保薦司馬昭替代司馬師擔任輔政大臣,太尉司馬孚進為太傅,護軍司馬望擔任中領軍。這雖然是策略性的,但很顯然的意圖是,反對司馬氏的權力絕對化,而是希望他們也能夠分享一部分權力。
王凌和諸葛誕的意圖和毋丘儉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反對司馬氏的權力絕對化,但程度是不同的。在司馬懿的時期,只要不反對司馬懿掌權,司馬懿就可以不動手;到毋丘儉叛亂的時候,可以既忠於曹魏,也忠於司馬氏;而到諸葛誕叛亂的時候,就只能忠於司馬氏,不允許忠於曹魏了。也就是說,諸葛誕叛亂的時候,司馬昭的意思是,只要你不公開表態支援我篡位,就是反對我,就必須要除掉。
回覆列表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諸葛靚的父親就是曹魏的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因為司馬氏掌權後不斷剷除異己,諸葛誕在朝中的鄧颺和夏侯玄先後被被誅了三族。諸葛誕內心不自安,覺得司馬氏早晚有一天會殺到自己頭上,於是暗中蓄養死士。
諸葛誕:司馬昭!你的心路人皆知!
公元257年,司馬氏控制的朝廷果然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併入朝赴職。司馬昭也知道諸葛誕不大可能乖乖奉召,但這樣做相對於直接征討,更加佔理,讓大家覺得不是我司馬昭無故屠戮功臣,而是他諸葛誕不識抬舉。
司馬昭:你知道我的心,又能如何?除了造反,你別無他路
害怕入朝被殺(夏侯玄就是放棄了雍涼兵權入朝,終於死於非命)的諸葛誕於是發動了曹魏時期最大的一次叛亂,聚眾十五萬據守壽春。同時把兒子諸葛靚送到東吳做人質並請求援軍。
諸葛誕據守一年後終以兵敗告終,誅夷三族。諸葛靚於是留在東吳任職,一直晉升至大司馬。東吳滅亡後,諸葛靚逃到自己唯一在世的親人——琅琊王妃那裡躲藏。
司馬炎:好兄弟,和我一起共享榮華富貴吧
諸葛靚小時候與晉武帝司馬炎一起長大,兩人關係很好。司馬炎猜到諸葛靚躲在他姐姐那裡,於是前去相見。諸葛靚逃到廁中躲避,但司馬炎追去與他相見,並說:“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交情嗎?”諸葛靚流淚涕泣:“我沒能作到往身上塗漆,把臉上的皮刮下來,又見到了聖上您的面容,我實在是又愧又恨。”
諸葛靚: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終生不為晉臣
司馬炎封諸葛靚為侍中,諸葛靚亦不接受。因為政府不再追捕他,他回到家鄉,因晉室與他有殺父之仇,終身不肯面向洛陽方向而坐。司馬炎重友情,諸葛靚重孝道,以此而成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