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燒文字
-
2 # 快樂的嘟嚕鼠
《韭花帖》,是五代楊凝式的手札,說的是午睡醒來,恰逢有人饋贈,異常可口,遂書而表示。因其藝術的獨特性,被譽為"天下第五行書"。
楊凝式《韭花帖》
帖文:晝寢乍興,輖飢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謹狀。七月十一日,(凝式)狀。
譯文:午覺剛醒來,肚子正餓著,忽然收到您的一封信,辱蒙您賜贈我一盤菜餚。當一片枯葉落下時,告訴人們秋天已經來到了!這也是韭菜味道正香的時候,使羊肉更加美味,這實在是一道美食啊!填飽了肚子,心裡實在十分感謝,在此慎重的寫這封信表示我的謝意。恭請體察我的感謝之心!
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也稱"楊少師"。他曾佯瘋自晦,所以"楊瘋子"便成了他的綽號。他能吟詩,多雜詼諧,尤善於書札。楊凝式的字多寫在牆上,筆法縱逸遒放。黃庭堅稱,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蘇軾也說,他筆跡雄強,往往與顏行相上下,書壇以"顏楊"並稱。由楊凝式於尺牘之上縱橫恣肆,變化無方,能想象得到他面對白壁任意揮灑,顛倒淋漓的情景。宋人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四《楊凝式》引《蔡寬夫詩話》雲:"楊凝式仕後唐晉漢間,落魄不自檢束,自號楊風子,終能以智自完。書法高妙,傑出五代,可與顏柳繼軌。今洛中僧寺尚多,有其遺蹟。《題華嚴院》一詩云:"院似禪心靜,花如覺性圓。自然知了義,爭肯學神仙。"用筆尤奔放奇逸。李西臺建中平生師凝式書,題詩於旁曰:"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臺書亦自深穩老健,前輩所貴重也。"表達了對楊凝式書法的仰慕。在晚唐書法衰落的形勢下,楊凝式獨樹一幟,為其中堅,是五代承唐啟宋的著名書家。他的書風直接影響北宋書壇,"宋四家"都深受其影響。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對於楊凝式書法的評價,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作如此闡述:"非狷非狂自一家,草堂夏熱起龍蛇。壺公忽現容身地,方丈蓬山是韭花"。談到楊凝式的四中墨跡:《韭花帖》《盧鴻草堂墓誌跋》《夏熱帖》《神仙起居法》,都很精彩,以《韭花帖》最為著名。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時鑑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從書法技巧上,可以說是無懈可擊,整幅書法給人視覺上黑白對比很大,疏密有致。
《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歷代墨跡中少有的,布白多而神韻還在,看似每個字都不相戀,但是卻是一個整體,格調高雅。
第二就是《韭花帖》中的結構,此帖字中的結構和歐陽詢的比較相似,中宮收緊式與通篇字距、行距拉開的處理極為協調,營造出更加疏闊的氛圍,追求文雅的內在氣質。
書法中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理論在此帖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從單字可以看到,楊凝式在字型佈局上的奧秘,在欹側對比中產生的平衡,是在不正中求正的深遠的美感。
第三就是此帖的筆法高深,我們把單字放大可以看出,楊凝式的用筆以中鋒為主,起筆力道稍大一些,然後在第二筆急速轉鋒,速度快而收放自如。
每一個字看上去都很乾淨利落,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
筆畫線條細勁有力,看上去厚重而又不失靈活。
一、章法:疏朗而散淡
從視覺上講,書法作品中字距、行距對章法的整體感影響極大。字距、行距大則黑白對比度大,黑少白多,視覺效果疏朗,反之則茂密。《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歷代墨跡中少有的。布白極多而氣不散,格調甚為淡雅。宋之林逋、明之董其昌多效此法。董其昌曾說:"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董書之散淡當受此影響。楊凝式以信札之有限空間,隨筆拈來,錯落有致,復歸自然,似江南水鄉之黑瓦白牆,星星點點。似晨星之寥落天際,深遠空靈。又似信步於閒庭,不激不歷。通篇七行,前三行較後四行字距、行距稍密,特別是首行最為密集,而五、六、七行空間最為疏闊,構成了通篇前密後疏的自然變化。而二、三、五、七行呈底部齊平狀,一、四、六行則呈上走之勢,既統一又富變化,妙不可言。
二、結字:欹側而典雅
《韭花帖》結字中宮內斂,與歐陽詢字略有相似。中宮收緊式與通篇字距、行距拉開的處理極為協調,營造出更加疏闊的氛圍,這是明顯的文人士大夫痕跡,不放縱,不恣肆,追求一種內在的、文雅的精神氣質。縱覽帖中諸字,結構或長或扁、或收或放、或疏或密,呼應揖讓一任自然,如"乍、報、韭、切"等字之極收與"秋、伏、察"等字之極放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實、察"字寶蓋頭下留出大量空間,與下部之密集點畫形成強烈視覺反差,這就是楊凝式分間布白的過人之處,鄧石如曰:"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此帖已是表露無遺。若細察單字結構的微妙變化,則各字欹側對比,而又復歸平正。
三、筆法:精妙而凝練
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說明了用筆的重要性。筆法的最高法則是知常達變,由中化側,由側化中,中鋒為常,側鋒為變。中國書法以用筆為上,核心在於線條,只有透過精準入微的筆法才能表達出準確的線質。臨《韭花帖》之難就在於其細緻精煉的用筆,楊凝式將點畫細部刻畫得絲絲入扣,無懈可擊,深得"二王"精髓。行筆或輕或重,或將筆毫猛然下壓或迅速提起,筆勢迅疾,如鳥啄物。起筆稍重較為含蓄,頂鋒入紙,點畫收放自然,力貫點畫始末。寥寥數字,用筆卻虛活而厚實,含蓄而利落,頓挫有致,神完氣足。
楊凝式的題壁書法,因房舍的倒塌,村落的變遷,城市的建設,時光的流轉,大都煙消雲散了。宋人張齊賢曾記之曰:"少師於西京寺觀壁上書札甚多,而人間所收真跡絕少,其寺觀所書壁,僧道相承保護之。至興國九年,大水湮沒,牆壁摧壞,十無一存。可為惜之,可為惜之。"這不僅僅是楊凝式的遺憾,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共同的遺憾。
《韭花帖》,遙遠的絕響。
最後就是此帖是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看過很多傳世名帖,比如蘭亭序和祭侄文稿等等,無一不是真情流露。書法家在創作時的心態對書法作品的風格、藝術表現力等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韭花帖一共只有六十三字,但是這種快然自足的心情奠定了此帖悠揚舒緩的情調,呈現出飄逸之美,給人一種曠達、高遠、悠閒、自在的情懷韻致。
縱觀此貼,疏朗秀雅,字與字、行與行都拉的很開,其整體卻縱貫一氣,在潔靜平柔之中透露處一種爽爽有致的魏晉風神。
楊凝式的書法在唐時受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等人影響較大,後上溯魏晉,於二王處得其風神,形成自己多變的風格,自由抒寫性靈,開創有宋一代尚意書風。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作者楊凝式。為麻紙本行書,縱26釐米,橫28釐米,7行63個字。現藏於無錫博物館。該帖字型介於行、楷之間,清秀灑脫,豪放飄逸,含蓄顧盼,氣脈貫通,深得王羲之《蘭亭序》之筆意,有異曲同工之妙,遂書而表示。因其藝術的獨特性,被譽為"天下第五行書"。
-
3 # 抱庸詩書
謝邀。《韭花帖》是五代時期著名書法家楊凝式的代表作,被評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位列第五。帖中所述是一件生活中十分平常的小事,講的是作者午覺醒來,有人贈予韭花為菜,吃起來非常可口,遂記此文以示感謝。全文樸實誠懇,生活氣息滿,非常的接地氣,讀來更覺真實、生動。
〔楊凝式《韭花帖》〕
【相關連結】天下十大行書:①王羲之《蘭亭序》;②顏真卿的《祭侄文稿》;③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④王珣《伯遠帖》;⑤楊凝式《韭花帖》;⑥柳公權《蒙詔貼》;⑦歐陽洵《張翰思鱸帖》;⑧米芾《蜀素帖》;⑨黃庭堅《松風閣帖》;⑩李建中《土母帖》。〔韭花帖原文〕: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
〔韭花帖區域性〕楊凝式曾佯瘋自晦,故得“楊瘋子”雅號。楊字遒勁,灑放自在,於大樸中見典雅,在穩正中出險絕,堪一時之雄,與顏魯公並稱“顏楊”。黃山谷對楊凝式尤為推崇,曾盛讚道:“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公,楊少師彷彿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
〔抱庸硬筆習作〕《韭花帖》以行楷入式,佈局疏朗,超大留白,更賦予作品意境之宏闊。行筆果決率性,筆法流美,在晉人行書灑脫飄逸的基礎上,更見樸拙,與二王筆趣形別意合。後世書法大家對《韭》帖給予了很高評價,黃山谷有詩讚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董其昌亦言:“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韭花帖》享譽天下第五行書,實至名歸。
〔楊凝式 新步虛詞 行草〕抱庸淺談。
-
4 # 狂喜淡墨a
《韭花帖》為何稱為第五行書?
五代時期楊凝式尺牘,《韭花帖》,高八寸,麻紙,屬於行書。書法史稱其筆墨為第五行書。
一九八零年《書法》雜誌第二期,壯弘《楊凝式韭花帖》介紹:真跡清末為羅振玉所藏,清朝內府所藏為摹本,曾經為有正書局等複製。因此大家看到的是摹本。其摹字似乎造痕而有失原來書韻。
其書特點,淳古而淡雅。風度凝遠可愛。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神理。
宋代蘇軾曾經說,自從唐顏柳以後,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書法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有楊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味。因此楊凝式成為由唐入宋一大樞紐。
在這種背景下,楊凝式書寫了著名的《題華嚴院》與《韭花帖》,其前篇用筆風格謂奔放奇逸,而《韭花帖》則有略帶行書體,蕭散有致。比較其它書欹側取態者有不同。董其昌曾經評價《韭花帖》少了欹側取態,然欹側是楊凝式佳妙之處。
楊凝式以分作草字,氣宕放縱。因此其第五行書的《韭花帖》,依然不如楊凝式的《題華嚴院》尺牘之顛草。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是某些人偏好和炒作性推崇的結果。此帖確實不錯,但是,初學者不宜學,尤其是字型當中充滿情緒化的元素,筆法動作含蓄精巧,字形姿態意趣超然……若是基本功不紮實,掌握不好範本書寫技法,容易把筆性練壞了。
回覆列表
該帖字型介於行、楷之間,清秀灑脫,豪放飄逸,含蓄顧盼,氣脈貫通,深得王羲之《蘭亭序》之筆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該帖被評為(天下第五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