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天空詩酒花
-
2 # 阿丹151014015
寶玉帶著黛玉“共讀西廂”,緊著黛玉又獨自聽了牡丹亭“豔曲”感動落淚。張生崔鶯鶯、柳夢梅杜麗娘的愛情故事為黛玉開啟了一片新的浪漫美好的感情新天地。
黛玉父母雙亡,自己也沒有“什麼金什麼麒麟”這種代表世俗“姻緣前定”緣分之物。黛玉對寶玉的愛跟崔鶯鶯杜麗娘一樣就是“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就想起終身大事來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兒女私情。寶玉帶著黛玉“共讀西廂”,讓黛玉明白原來世界上早已經有人和寶黛二人“同心”,一樣可以僅僅因為有了發自內心深處的愛,愛了就愛了,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然後,張生和崔鶯鶯、柳夢梅和杜麗娘相愛的書生和小姐們,他們還可以再因著有了愛就有了無比的勇氣和力量去為自己的感情爭取,去與世俗所謂的“天賜良機”“父母之命”抗爭。並且透過兩個相愛的人自己齊心協力一起努力,最終戰勝“無人為我主張”的現實,讓封建家族不得不接受已經這樣自發的萌芽蓬勃生長出來“兒女私情”,在“生米煮成熟飯”、先斬後奏之後,逼得父母親不得不接受現實,最終成就姻緣“有情人終成眷屬”。
由《西廂記》、《牡丹亭》黛玉的內心豁然開朗起來,黛玉明白了寶玉的心事果然是與自己“同心”的。黛玉更彷彿從此獲得了精神上的知己崔鶯鶯和杜麗娘,在書中與自己一樣養在深閨卻已經陷落在愛情中的官宦世家小姐。
之後,黛玉如痴如醉的沉浸在《西廂記》、《牡丹亭》的浪漫愛情故事裡,這讓她在劉姥姥遊大觀園行酒令時,不知不覺間脫口而出說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樣大家閨秀們不應該掛在嘴邊的“淫詞豔曲”。
元宵節家宴上,黛玉當眾給寶玉“喂酒”。紫鵑試玉,寶玉為林妹妹回南發了痴病,拉著紫鵑說“要去帶上我一起去”,就是寶黛為了愛的公開抗爭。
在寶黛為自己的“兒女私情”從抗爭到無望之後,黛玉在與湘雲的中秋聯句中作了“冷月葬花魂”,這是黛玉對自身宿命結局的讖語。在《牡丹亭》“離魂”一折中,杜麗娘在春天后花園中遍尋與自己夢中相愛交歡的書生柳夢梅不得之後,因相思抑鬱成疾的杜麗娘在中秋節的夜晚蕭瑟秋風中傷情而亡了。然而,《西廂記》、《牡丹亭》中的貧寒書生張生和柳夢梅都是十年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的青年,最終走上讀書科舉之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成功人士,迎來了學業事業和愛情家庭的雙豐收幸福圓滿結局。
應該說《西廂記》、《牡丹亭》實際上是更符合薛寶釵的思路對於愛情婚姻家庭的期盼,而賈寶玉卻根本就不是張生和柳夢梅那樣在愛情激勵下努力奮鬥的貧寒書生,而是一個連賈府“出多入少”都不關心的紈絝子弟“富貴閒人”。
很難說在“學霸”探花林如海之女林大姑娘黛玉,對於安於做家裡的“混事魔王”極惡讀書又不通俗務拒絕長大的“媽寶”“奶寶”賈寶玉,內心中會不會也會有著深深的失望呢?釵黛的姐妹情深、相互理解,或許也是有著對“富貴閒人”賈寶玉失望心情的默契在的吧?
-
3 # 燈籠果
如果之前黛玉對寶玉只是兩小無猜的表兄妹之情,看了西廂記和牡丹亭這兩部小黃書後,終於演變為男歡女愛的私情了。所以黛玉才會有為了防範一對金麒麟引出的金玉良緣成為事實,跟蹤史湘雲去寶玉處聽牆根兒想要抓姦的行為。
此時的黛玉已經走火入魔,忘記了自己是話都不能多說一句的千金閨中女兒身份了。真是可敬可畏。
-
4 # 帝國的臉譜
如果說賈寶玉的那事啟蒙是秦可卿或秦可卿那裝飾香豔、渲染春夢的臥室的話,那麼對於寶玉來說,愛情的啟蒙,便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那本《西廂記》雜劇。《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寶玉在元妃的安排和父親的允許下,隨眾姐妹歡天喜地地搬進了大觀園,寶玉選擇了怡紅院,黛玉選擇了瀟湘館,寶釵蘅蕪苑,迎春綴錦樓,探春秋爽齋,惜春蓼風軒,李紈稻香村,七處館閣,各取所需,各有所喜。
寶玉自二月二十二日搬進,與自己喜愛的姐妹們共處於花招繡帶、柳拂香風的大觀園,與父母親和祖母隔開於兩個世界,尤其是與外面那些浮浪子和汙濁世界劃清了界線,每天看到的都是如仙女一般的姐妹,無論琴棋書畫,還是讀書寫字,皆與賞心悅目者一起,故玩得歡暢,過得痛快,特別是遠離了父親隨時可能監視的眼睛和隨時可能爆發的呵斥,那種身心放鬆的愉悅,則非尋常高興可以比擬了。
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瞬,一年就在他的幾首即事詩的創作中如白駒過隙般飛逝了。像所有青春年少的孩子一樣,寶玉忽一天渾身不自在,坐立不安起來。小廝茗煙最懂寶玉心思,遂從外面書坊中,購來許多外傳、傳奇之類的書籍,什麼飛燕、合德(趙合德),什麼則天、玉環等等,皆是寶玉見所未見的珍藏秘本,因此讓寶玉大開眼界,尤其一本《西廂記》,更是課堂所無、閨房禁書,讓他如獲至寶。
在那個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陽春三月,早飯之後,寶玉身上揣著《西廂記》,一個人偷偷跑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的一塊石頭上,掏出《西廂記》如飢似渴地讀起來,極為享受。忽一陣風吹過,樹上的桃花隨風吹落,紛紛揚揚,漫天飛舞,落得寶玉滿身滿書都是桃花。寶玉憐花,便將花兜著,挪到水邊,抖落池裡。
正在這時,黛玉肩擔花鋤,攜著花囊、花帚,飄然而至,葬花來了。問寶玉所讀何書。寶玉搪塞說《中庸》《大學》之類。黛玉知道寶玉不可能躲到這種清幽之境來讀那種平時就討厭的課本,黛玉因笑他弄鬼。寶玉只得拿出《西廂記》,遞給黛玉,且讚不絕口道:“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黛玉接過書,翻開後就須臾沒停下,一目十行,才一頓飯功夫,便將《西廂記》雜劇十六出從頭到尾一睹為快。書讀完了,人還半天愣在那,只管出神。她像寶玉一樣,被這書驚呆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寶玉此時多大年齡?按此回中敘述他入大觀園一年中所作詩被人們讀到後的反映時說:“見是榮國府十二三歲的公子作的。”可見寶玉入園第二年三月時,年齡為十二歲出頭、十三歲不到。而黛玉呢?按她剛到賈府還未見到寶玉時,王夫人說起寶玉,黛玉說:“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在家時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可見她比寶玉小一歲,此時十一二歲的樣子。
男孩十二三,女孩十一二,真正的少男少女,因古人相對早熟,在這花季之年,而又意外讀到《西廂記》這種情色之作,恰如風乍起,吹皺了一池春水,便情竇初開,有些愛意朦朧了。故黛玉讀完《西廂記》後,寶玉會笑著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這種不無善意的挑逗之詞了。
《西廂記》是什麼作品?愛情之作,私奔之作,青年男女衝破封建倫理桎梏的叛逆之作,也如同一篇追求自由愛情的檄文,對二人的感情世界既有石破天驚的影響,亦有初開情竇的啟發。然而,因為性別的不同,讀後的反映也會大相徑庭,寶玉以嬉笑表達感受,而黛玉聽到寶玉那用意明顯的比喻後,頓時“微腮帶怒,薄面含嗔”,眼淚很快就撲簌簌地掉了下來。羞澀是女孩的通病,嗔怒是少女掩蓋羞澀的武器,寶玉因此遭到黛玉的抱怨數落。
然而,當寶玉發誓認錯後,黛玉又用一句《西廂記》裡的臺詞:“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回敬他,這就是《西廂記》閱讀後的迴應,也是對寶玉既有朦朧之意、又被這種心意弄得不知所措的遮掩,更是內心泛起感情漣漪的反映。隨後,黛玉在梨香院牆邊上,側耳聽到女孩們演習《牡丹亭》戲文,當聽到“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閨自憐”等唱詞,想到“水流花謝兩無情”,“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這些詩句之後,不沉心痛神痴,潸然淚下。
寶、黛二人的感情源頭雖不在這些書,但讓這愛情的源頭之水流過少年的心田、湧向青春的河床的溝渠,卻正是此類書籍,尤其是《西廂記》,影響至深。因此也可以說,《西廂記》是開啟寶、黛二人愛情密碼的那把金鑰匙。
回覆列表
西廂記和牡丹亭,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戲劇作品。劇中的故事有相似的核心,都是青年男女互生愛慕,衝破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姻緣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世俗禁忌,私定終身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結局也還算不錯,有情人終成眷屬,愛情贏得了勝利。
在《紅樓夢》裡,林黛玉顯然是很喜歡西廂記和牡丹亭的。喜歡到什麼程度呢?聽牡丹亭戲文可以聽到“心痛神痴,眼中落淚”,自己一個人在瀟湘館煩悶時,忘情說出西廂記的戲詞,更不用說行酒令時脫口而出西廂記、牡丹亭的戲文,讓寶釵頓時明白黛玉看了這些“雜書”,回頭就以知心姐姐的姿態對黛玉循循善誘了一番。對於心高氣傲的黛玉來說,收到這番訓誡是很尷尬的了。
黛玉如此喜愛西廂記、牡丹亭,這兩齣戲文對她的影響肯定不會淺。具體是怎樣的影響,我想應該就是寶釵教育黛玉時說的“移了性情”。
寶釵說:
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對寶釵的苦口婆心,黛玉表面上“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但其實是不以為然的。後來黛玉雖然小心翼翼,不再在人前失言,流露出自己對這些“雜書”的嚮往,但她和寶玉的愛情腳步卻沒有停止下來。事實上林黛玉早就“移了性情”,和寶玉一樣,成為大觀園中遵從自己內心、追逐愛情與自由的兩個異類了。
西廂記裡的崔鶯鶯和牡丹亭裡的杜麗娘,正是古代社會的那種“異類”。身為大家閨秀,與自己愛戀的青年男子私通款曲,所做的是那個時代所不能容忍的“傷風敗俗“之事,出發點卻很簡單,因為愛情。
這樣的愛情故事寫進戲文,就很動人、唯美。然而,對美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從《紅樓夢》中我們知道,寶釵是小時候揹著大人偷偷看這些“雜書”,後來被大人“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寶釵很自然地接受了大人灌輸給她的思想,認為要看“正經書”才是對的,顯然這些“雜書”並沒有很深地影響她。
黛玉就不同了。以前我回答《如何看待賈寶玉這個人物,賈寶玉對於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感情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時說過,寶玉和黛玉的審美是一致的。從共讀西廂一節就能看出來。本來是寶玉在偷偷讀這書,被黛玉發現了,寶玉把書給她看,並強調“真真這是好書”。果然,黛玉一讀就愛不釋手了。
看書裡是怎麼寫的: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接著,黛玉在回房的路上又聽見戲班女孩子在演習牡丹亭。本來不大喜歡看戲文的她,偏偏就被飄到耳裡的唱詞吸引住了,不僅側耳細聽,而且字字句句聽到心動神搖,最後還落下淚來。
可見,和寶釵不同,黛玉小時候並沒有接觸到這種“雜書”。她讀到西廂記、牡丹亭,純屬偶然和被動。然而一接觸就被深深吸引了,顯然是被唯美的戲文擊中了內心。
毫無疑問,黛玉屬於對美很敏感的那種人。這樣的女孩子,內心深處必然和崔鶯鶯、杜麗娘一樣,對代表著人性和生命之美的愛情、自由、勇氣有著深深的憧憬。所以,黛玉會被西廂記和牡丹亭的故事影響,會嚮往同為大家閨秀的崔鶯鶯、杜麗娘的際遇,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