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兒樂

    三號突擊炮(Sturmgeschütz III)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突擊炮有著比炮塔坦克更簡單,更便宜,更短製造時間的優勢,它以三號坦克的底盤作為基礎而製造。突擊炮憑藉它低矮的外形成為難以捕捉的目標和危險的對手。

    三號突擊炮 - Sd.Kfz. 142(早期型)

    A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

    B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

    C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

    D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

    E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

    三號突擊炮(40) - Sd.Kfz. 142/1(後期型號)

    F型 - 43/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40 L/43 and L/48)

    F/8型 - 43/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40 L/43 and L/48)

    早期G型 - 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L/48)

    後期G型 - 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L/48)

    StugIII 3式突擊炮效能引數 型號: A G引擎: 邁巴赫Maybach HL 120 TR / 12缸 / 300馬力 邁巴赫Maybach HL 120 TRM / 12缸 / 300馬力速度: 40km/h 40km/h行程: 路面: 160km 路面: 155km車長: 5.38m 6.77m寬: 2.92m 2.95m車高: 1.95m 2.16m武器: 75mm StuK 37 L/24 75mm StuK 40 L/482 x 7.92mm MG 34 or MG42彈藥: 75mm - 44 發 75mm - 54 發7.92mm - 600 發裝甲厚度: 11-50mm 11-80mm
  • 2 # 月林6491

    謝邀!要說起二戰時的德國的三號突擊炮,效能如何?它的《效能》是從外形上看,低矮隱蔽性強,自重輕而又運作靈活,火力攻擊性猛,只要瞄準目標,發揮出的命重率可達到預想效果。可說,三號突擊炮在作戰時所發揮的效能是隨心應手滿不錯的。

  • 3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三號突擊炮是指二戰時期德軍的一款自行突擊火炮,是德國由三號坦克的底盤發展而來,和三號坦克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炮塔為車體一體的,也就是不能360度旋轉。二戰時初速的德國對蘇入侵作戰中,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這樣的武器當時是主力,我們一想到蘇德大戰就會聯想到“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這樣的超級陸戰武器,其實二戰初速真正挑大樑的可不是什麼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而且三號坦克、四號坦克以及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是二戰時期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自行突擊火炮,總產量達到了萬門以上,整個二戰時期三號突擊炮系列共擊毀各式坦克達到了兩萬輛以上,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要知道三號突擊炮本身並不強大。三號突擊炮其底盤就採用三號坦克的地盤,加裝一門75毫米L/24型火炮,這裡的24表示身管口徑倍率長度,可見當時的火炮是短身管,被稱為三號突擊炮A型。三號突擊炮有B,C,D,E等改進型號,但火炮依然是短身管的75毫米L/24型火炮。三號突擊炮的由來是1939年德軍攻打波蘭時,德軍感覺裝甲部隊缺乏支援步兵對抗碉堡、坦克、機槍、反坦克火炮的一款武器,因而研製出了三號突擊炮。三號突擊炮為了節省時間和費用直接由三號坦克改進而來,並於1940年5月用於對法國的戰鬥,效果明顯。

    三號突擊炮火炮的改型是在對蘇作戰的戰場上,面對蘇式KV-1、KV-2和採用了傾斜裝甲的T-34坦克,當時的德國坦克炮無法擊穿這些坦克的裝甲,於是就把三號突擊炮的火炮進行了改進,換裝為75毫米L/43型火炮,並於1942年9月首次參加東線戰場作戰,首戰就取得了擊毀20餘輛T34坦克,而自己無一損失的好成績。三號突擊炮隨後多次改型,主要是火炮,安裝了75毫米L/48型火炮的三號突擊炮為G型,這也是三號突擊炮最後的型號,另外還有一個安裝了105毫米榴彈炮的Stuh 42型自行榴彈炮,主要是打擊並摧毀防禦工事,支援坦克作戰。三號突擊炮也有兩側加掛裝甲板的措施,提高抗打擊能力,從側面也反映出當時德國坦克數量不夠用。

    三號突擊炮並不是專門為了反坦克作戰研發的,它的裝甲厚度有兩種,11~50毫米、11~80毫米(G型),三號坦克從東線戰場上就展示出來具備對坦克目標進行打擊的實力。德軍的素質也是一個因素,可以說是把三號突擊炮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三號突擊炮的本身並不強大,但卻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外型低矮。三號突擊炮的高度只有兩米左右,刨除突出的潛望鏡,艙蓋高度,三號突擊炮的實際高度和一個人差不多,而T-34坦克則有2.75米。正是低矮的外形讓三號突擊炮的生存能力增強,想想看,在1200米左右的距離上,用反坦克炮瞄準三號突擊炮很難,相當於狙擊步槍在同等距離瞄準一個士兵,難度可想而知了。

    三號突擊炮系列型號中,數量最多,生產持續時間最長的就是G型,總數量約七千多輛,G型最大的特點可以說是三號突擊炮的加強型,前部裝甲提高到80毫米厚度,火炮為長身管(75毫米L/48型),另外一個特點是火炮的防盾採用了“豬鼻式”的造型。三號突擊炮總體來說還是成功的,做為一款突擊火炮,本身就是為步兵提供支援任務,並非是對抗坦克的武器裝備,然而卻取得了打擊坦克的輝煌成績,從這個角度看是一款成功的突擊火炮。當然,三號突擊炮畢竟不是坦克,使用中火炮受安裝結構的限制不能像坦克那樣靈活瞄準,但從成績來看還是可圈可點的。三號突擊炮低矮的車體符合當時的作戰環境,中遠距離的生存能力很強,而所安裝的火炮效能先進,為三號突擊炮創造出好成績。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三號突擊炮,也被稱為“三突子”,是而還二戰時期德軍一款用於步兵火力支援的一款裝裝甲車,類似於今天的自行火炮,在早期主要裝備24倍徑的75毫米短管榴彈炮,主要就是打榴彈。最早而突擊炮的理念一開始是由法華人先提出的,但並沒有收到法國重視,而德國曼斯坦因在1935年提出一套完善的突擊炮理論,並在德軍裝甲部隊最先實踐運用。A型-E型都是使用24倍徑短管榴彈炮的三號,作用類似於自行火炮

    在閃電戰理論中,裝甲部隊主要負責戰術穿插、分割敵軍等,雖然裝甲部隊一天可以開一百多公里,但是這一百多公里還是有很多火力點沒有拔掉,還得靠步兵一個一個去拔掉,而步兵的血肉之軀去炸碉堡未免太悲壯了吧。而坦克部隊走的那麼快,步兵的火炮重跟不上,那能不能把火炮裝在坦克的底盤上,即可以快速機動又可以快速提供火力支援、主要職責就是打碉堡和步兵的支援型武器呢,於是三號突擊炮就出來了。三號F型-G型開始使用43/兩種48倍徑的長管火炮,具有很強的反坦克能力,類似於坦克殲擊車

    三號突擊炮是在三號坦克的底盤上設計的,直接把一門短管75毫米炮架在地盤上,火炮只能做俯仰動作,不具備坦克炮塔的轉向作用,而是用車體的轉向代替火炮的方向。這樣做不僅省時省力省資源,而且廣受陸軍基層部隊的喜愛,畢竟碰上敵軍的重火力和碉堡直接呼叫三號上來直接轟TA孃的。所以在三突子在閃電戰初期應用的非常廣泛。

    而到了東線戰場,德軍自家的一票3號、4號、38T坦克都是屬於輕型坦克,根本無法正面抗衡蘇聯的坦克裝甲部隊,所以再次使用三突擊炮改裝,將原來的24倍徑榴彈炮換裝成43以及48倍徑的75毫米炮,這樣就擁有了反坦克能力,這下直接從原來的支援步兵的自行火炮變成了具有反坦克能力的坦克殲擊車。而由於沒有炮塔,所以外形低矮,不僅可隱蔽性高而且正面的被彈面積小,防護能力就提升了不少。由於良好的效能使之成為德國裝甲部隊產量最高的車輛,總數高達10500多輛,且擊毀敵軍的坦克裝甲車輛就超過200000輛,以及無數的碉堡、火炮陣地,其戰力不比虎式和豹式坦克差。

  • 5 # 科羅廖夫

    三號突擊炮,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從戰爭初期開始,德國就在不斷改進三號突擊炮的型號,直到1942年末期,最終型的反坦克功能終於上升到極其優異的層次。

    截止到1945年德意志第三帝國覆滅,納粹德國一共生產了接近1萬1千輛三號突擊炮,因為這款戰車是使用三號坦克的底盤改裝的,所以中國軍事愛好者更願意暱稱其為“三禿子”。別看三號突擊炮後期打坦克很在行,但事實上這款戰車最早是用於支援步兵的,準確說應該是一款具備機動能力的裝甲輕型火炮,但為何三號突擊炮最後成為了一款最實用的坦殲的呢?

    最早提出搞三號突擊炮的是德國指揮官曼施坦因,他在提交到陸軍部的計劃書中,明確表示德國需要一款具備自行能力的、能和步兵配合的具備裝甲防護的火炮,隨即該方案獲得透過。1936年6月,德國的戴姆勒-賓士公司開始拿當時最先進的三號坦克底盤進行改裝,開發一款可以攜帶75毫米火炮的裝甲車輛。

    早期的三號突擊炮實驗型乃至A型,加裝的是一門克虜伯公司的75毫米短炮(StuK 37 L/24),一般只會攜帶HE炮彈,以用於反步兵和前線支援戰鬥。這種純粹沒有反坦克力量的突擊炮曾經參加過入侵法國的戰爭,表現良好。

    但在2年時間之內,三號突擊炮都未引起德國統帥部的注意,直到巴巴羅薩計劃之後,德軍的三號突擊炮在與蘇軍的較量中大展神威,德國才有升級三號突擊炮的想法。從三號突擊炮F型開始,直到三號突擊炮G型,這款戰車裝配了德國當時最先進的75毫米炮——75mm StuK 40 L/48火炮(那個時候“豹”式坦克的70倍徑75毫米炮還未正式下線生產)。

    換裝上長倍徑的反坦克炮後,三號突擊炮可謂如虎添翼,順利成為前線最為倚重的全能型火力輸出平臺,一輛三號突擊炮暴打數輛蘇軍坦克的案例屢見不鮮。德國武裝親衛隊第二“帝國”裝甲師旗下的第二突擊炮營,就曾經以犧牲兩輛三號突擊炮為代價,在1943年末擊毀了129輛蘇軍坦克,戰績極其顯赫。事後二級突擊隊大隊隊長華爾瑟•克納布還曾自責,連那兩輛突擊炮都不應該“白白損失掉”。

    由於後期的德國面臨資源不足的窘境,坦克生產能力有限,所以大量庫存的三號坦克就成為了改造升級物件,所以戰爭後期德國大量生產三號突擊炮。但這種陸軍構成其實是不健康的,突擊炮無炮塔的設計使得德軍在進攻作戰時存在很大限制,只能被動防守。但即使如此,德軍的三號突擊炮在整個二戰期間絕對是最成功的,三號突擊炮一共生產了9500輛。截止1944年,三號突擊炮總共幹掉了21000輛盟軍坦克,殲敵數量幾乎達到了自身生產量的兩倍。整場戰爭的戰績肯定比這還要多。

    不少三號突擊炮也難逃被俘獲的命運,蘇聯在戰後曾經將部分俘獲的三號突擊炮贈予敘利亞,三號突擊炮更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投入使用,令人唏噓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肖斯塔科維奇共作了多少部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