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詩人
-
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盛極必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規律。不但漢武帝是千古一帝,漢朝滅亡的罪人。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三大盛世的締造者,他們幾乎都是亡國罪人。
漢武盛世。漢武帝一手打造了強大一時的大漢帝國。將大漢王朝引上了興盛的巔峰。然而也是他晚年殘暴毒辣。聽信小人讒言。狡猾多疑。殺害了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造成了漢代很長一段時間的動盪。他在位期間窮兵黷武,東擋西殺,將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財富拼了一光,從此也就為漢代的衰落埋下了伏筆,如果不是後來的漢宣帝勵精圖治,恐怕西漢早就滅亡了。真是成也漢武帝,拜謁漢武帝。
我們再來看中國歷史上第2個偉大的盛世。開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勵精圖治,知人善任,選賢舉能。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一大批治國能臣,活躍在朝堂之上。締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千古盛世。然而是唐玄宗,一手將唐朝送上了青天,也是他一手把唐王朝打下了深淵。
唐玄宗後期,因為沉溺在楊貴妃的溫柔鄉之中朝堂弄得一片烏煙瘴氣。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先後在朝中掌權。尤其是李林甫口蜜腹劍,重用安祿山。然而唐玄宗卻偏聽偏信,偏偏重用安祿山,結果導致了安祿山這個亂臣賊子,發動安史之亂,將唐王朝打得一蹶不振。若不是唐朝數百年積累下的盛世基業,讓人民留戀,也許唐王朝就在安史之亂中滅亡了。
這是成也唐玄中敗也唐玄宗。
我們再來看中國歷史上第3個偉大的盛世,康雍乾盛世。經過康熙雍正兩代的積累,到達乾隆在位的時候,清王朝已經鞏固了政權,蓬勃發展。乾隆帝在位初期重用人才,輕徭薄賦,發展農耕,發展經濟,發展手工業。使清朝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基礎之上,再上一個臺階。乾隆時期,中國的實際控制版圖達到了歷史最大,中國的GDP總量約佔了世界GDP的24%,乾隆年間中國的年收入達到了4000萬兩白銀。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然而到了乾隆晚年。他重用和珅,信任和放縱貪官。他安於享樂,沉醉在盛世繁華的天國迷夢之中。他認為自己是古今完人,他認為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他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世界前所未有的高峰。他沉迷了。正是由於他的沉迷,他的昏睡,一個強大的大清帝國,在西方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的時候,正在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候,而大清國,而中華民族卻再次沉睡了下去。真是成也,乾隆敗也乾隆。
從漢武帝到唐玄宗再到乾隆帝。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歷史趨勢,那就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然而我們更應該清楚,一個人達到了成功之後不應該沾沾自喜,驕傲自大。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為什麼守天下難呢?因為當天下達到和平的時候,人們往往都會忘記了危險。但打天下的時候天天都是危險,所以人們都不會忘記危險。這就是為什麼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我們要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續發展。凡是在安樂中喪失了自我的人,不會有太大成就,就算是有了成就,那也只是一時的。一個是會成追在自己輝煌過去的民族,也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善於開拓未來的征程,讓我們一起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軍吧。
-
3 # 瀟瀟愛筠
漢武帝在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思想,為大漢四百年基業奠定了文化基礎。軍事方面,北擊匈奴,多次大破匈奴,震懾北方各族,有利於邊疆的和平穩定。從其非凡的文治武功來說,漢武帝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稱之為“千古一帝”毫不為過。因為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漢武帝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是對整合漢民族的凝聚力,漢族的民族性的形成起到的獨一無二的作用。後世帝王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成也武功,敗也武功!漢武帝能對周邊各國連年用兵,透過強大的武力來擴大漢帝國的影響力正是依靠其強大的國力,但是武帝時期強大的國力是前面四代帝王苦心經營才積累下來的。武帝在位54年,對外戰爭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舉世罕見。戰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是驚人的,雖然客觀上為社會和平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打仗是要花錢的,再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支撐不了長期的大規模戰爭。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給老百姓造成了極為沉重的負擔,國庫也日漸空虛,動搖到了國本,以至於後世繼承者無錢可用,經濟財政大權旁落到了外戚豪強手中,為西漢的覆亡埋下了隱患。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後來明朝王志堅在《讀史商語.卷三》中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為“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這是第二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
最後清朝康熙皇帝統一了多民族實現民族融合,也給清朝的興盛奠定的堅實的基礎。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所有也有學者評價康熙為“千古一帝” 以上三位皇帝就是歷史上僅有的被評為千古一帝的皇帝。
漢武帝實際上並沒有被評價為“千古一帝”。不僅如此漢武帝雖然功勳卓著。但實際上漢武帝的一生功績是飽受爭議的。甚至連其死去後,大家為要不要給漢武帝廟號也爭執不休。要知道漢朝並不是給所有皇帝都有廟號的。要想死後有廟號必須是對國家有大貢獻。而且值得子孫祭奠的皇帝才會給廟號。也就是說在漢朝時期評定一個皇帝功過與否,廟號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漢武帝死後關於漢武帝有沒有資格上廟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按理來說漢武帝擊潰了匈奴收復了失地。打通了西域的絲綢之路。開闢西南夷滅掉了南越和閩越。使得漢朝西南之地安定和諧。這些都是漢武帝的功勞。但是漢武帝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推高了自己的聲望的同時也害了整個大漢朝。漢武帝過分對追求在軍事上的勝利。根本不顧民間疾苦。所以漢武帝中後期整個漢朝百姓過的是水深火熱的。
再加上其晚年迷信方術導致爆發了巫蠱之患。這也導致了漢朝的傳承出現了危機。使得漢朝統治搖搖欲墜民間對於漢武帝怨聲四起。要不是漢武帝晚年幡然悔悟釋出罪己詔果斷的終止了無休止的戰爭開始休養生息。很可能漢武帝晚年就會爆發農民起義事件。而漢武帝對漢朝經濟造成的創傷之後“昭宣中興”時期才得以恢復。所以很多人認為漢武帝的過大於功。而且漢武帝的功績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這也是漢武帝被人詬病的地方。
至於說漢武帝是漢朝覆滅的罪人這完全就是子虛烏有了。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說法那是因為漢末時期皇室無能,而宦官群體卻可以調動禁軍甚至還能左右君王之位。而宦官群體之所以權力如此之大都是因為在漢武帝執政晚期的時候昏庸無道打開了宦官專權的先河。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宦官開始可以干涉內政真正開始擁有實際權力。比如漢武帝誅殺太子劉據就是因為聽信的宦官的讒言才導致慘劇的發生。
但我個人認為漢武帝的錯誤只不過是打開了宦官干涉內政的先河罷了。漢朝滅亡的真正原因還是漢朝統治者自己不爭氣。如果帝王各個英明神武那也就沒有了宦官干政的空間。 畢竟宦官是依附於皇權而生的。所以漢武帝雖然有錯,但是把漢武帝說成是漢朝覆滅的罪人這就太過於牽強了。
-
5 # 水一白聊歷史
說漢武帝是漢朝覆滅的罪人,是不是有些太言過其實了。同樣,說漢武帝是千古一帝也有些過分誇大了。
1漢武帝的功和他的過都那麼樣的醒目,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說漢武帝在位時間只有前三十年,漢武帝在歷史上的排名是不是就可以跟那幾個開國君主比較了?如果漢武帝在位時間只有後二十年,他就可以去競爭一下歷史級別的暴君了。
可是沒辦法,漢武帝就是這樣一個君主,讓人又愛又恨。
2他自己親自下令把他培養了三十多年的繼承人逼得走投無路,最後只能自盡而死,結果只能安排一個小孩子來做君主。
他不斷的與民爭利、酷吏當道,逼得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盜賊四起。以至於後來被人說成“海內虛耗,民戶減半”。
3他如同做了一場夢一般,縱橫捭闔,所向披靡,好像一切都那麼容易。可是,當一時間達不到自己所要求的,又遲遲不願離開牌桌,不斷下注。
當他老了,頭髮白了,才突然發現,他應該醒了,可是已經有點晚了。他做了他能做的所有身後事安排,年幼的君主,可信的輔政大臣,無外戚之強盛,無諸侯之亂國,不求揚鞭策馬,但求平穩度過。
4幸好,昭宣中興又把大漢王朝從第一次衰弱之中解救了回來。而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霍光正是漢武大帝最信任的那個人。
回覆列表
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為何又成了漢朝覆滅的“罪人”?
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在開頭便總結了歷史走向的規律,“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就是說,一個朝代的崛起,就意味著一個朝代的沒落。《西遊記》中,也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說法。事實上,歷史就是如此。即便是再富有的人,哪能一直享受榮華富貴啊,頂多三五代便會沒落。皇家更是如此,秦始皇那麼厲害,大秦國不也只統治了兩代人而已,短短不到十六年。中國統治最久的朝代,大概就是周朝了,長達790年。
本來漢朝不止405年的,然而卻因為漢武帝的一個過失,導致漢朝最終走向覆滅了。所以,漢武帝也被認為是導致漢朝覆滅的“罪人”。有歷史傳說,說漢朝的覆滅是因為劉邦。原來,劉邦在還沒有起義的時候,喜歡喝大酒。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條會說人話的白蛇。白蛇說,“我是白帝轉世,可以幫你推翻暴政。”
藉著酒勁,劉邦也說起胡話來,“我要斬了你!”白蛇一聽急了,“你要是斬我的頭,我就亂你的頭;你要是斬我的尾,我就亂你的尾!”於是,小混混出身的劉邦,手起刀落,便把白蛇攔腰斬斷了。後來,他的江山,也就分為了西漢和東漢。這就是劉邦斬白蛇的故事。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漢朝的覆滅,卻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雖然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千古一帝”的稱呼,也是少數能和秦始皇比肩的古代皇帝。但他在位期間,除了多次派霍去病、衛青,攻打匈奴,將中國的領土擴張到最大化。統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獨尊儒術;他還為漢朝的覆滅種下“苦果”。宦官亂政,就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本來,太監只是皇帝的僕人,並沒有多大的權利,然而,在漢武帝執政晚期的時候,太監的身份卻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記載,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特別喜歡在村口擺兩桌,也就是“遊園宴會”。堂堂一國之君,偏偏愛上了請客吃飯,那誰執政呢?於是,一個叫蘇文的太監就成了漢武帝的高階文秘。對於大太監蘇文,漢武帝是十分信任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文進讒言,讓漢武帝殺掉太子。漢武帝就真的相信他的話,將親兒子害死了。
在漢武帝之前,太監是不能接觸“批改奏章”的,更別說對朝政指手畫腳了。在漢武帝時期,大太監蘇文卻可以。除此之外,漢武帝還有一大過失,那就是頒佈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發給子弟,建立起小型的諸侯國。如此一來,漢朝的貴族也就人滿為患了。這也為後來漢朝的覆滅埋下了“苦果”,不過,這一政策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皇帝的統治。
最終,漢朝只統治了405年,便退出了歷史舞臺。它倒在了“宦官專權”和“諸侯四起”的雙重夾擊下。這些都和漢武帝脫不了關係。不過,漢武帝還是擔得起“千古一帝”的,畢竟,歷史上也就漢武帝時期將突厥打服了而已。衛青、霍去病都是那個時代的王者。光憑這一點,就值得宋朝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