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燕雲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有一段著名的論述: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陳壽認為以諸葛亮的才能,治軍、打仗是沒問題的,但不善奇謀,即缺乏出奇制勝的用兵謀略。治理百姓的才幹要比用兵的謀略強。而他的對手裡面,不乏人中之傑,再加上兵力不足,攻守雙方的情勢不一樣,所以雖然年年發動戰爭,還是沒能攻克。過去蕭何推薦韓信,管仲舉薦王子城父,都是考慮到自己的長處,不可能樣樣精通的緣故。諸葛亮的才能在於管理政治,是可以匹敵管仲蕭何的人,但是當時沒有將領有韓信城父那樣的將才,所以使得功績事業難成,是大道理沒有到麼?只是因為天數已經註定,人是不可能用計謀去謀劃爭取的。

    所以陳壽認為諸葛亮主要是相才,當然其北伐不成功的影響因素很多,既有諸葛亮個人才能高低的原因,也有國力、攻守形勢、敵人的能力和天命等原因。

    綜合正史來看,諸葛亮之才具並非後來演義誇張的那麼大,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裡談《三國演義》就曾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即便是早期為人樂道的《隆中對》。宋代蘇洵在《權術·項籍》中就批評道“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也。”毛澤東主席在看此文時,在這句下面有批語: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主席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眼光敏銳的指出了諸葛亮之所以失敗的根源就在於《隆中對》的戰略指導思想就是錯誤的。即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基本思路是錯誤的。

    需要指出的是,陳壽《三國志》完成於西晉,其中不乏站隊魏晉的考慮。但《三國志》仍然可謂信史,尤其在書中,除了帝王,只給諸葛亮和陸遜作了“傳”。

    諸葛亮軍事才能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誇大。劉備算是三國諸人中看人比較準的,比如入川及其後漢中作戰爭最初帶的是龐統,後來是法正。

    亮雖自比管仲樂毅,觀其一生軍事成就實亞於樂毅。他應該是個相才十軍師的人物。

    當然,今人不評古人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2 # 南門太守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其原話並不是一句肯定語,而是一句感嘆句或疑問句,原話是這樣的:

    (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最後這幾句可以理解為:諸葛亮連年勞師動眾北伐,然而沒有取得成功,大概是因為應變將略不是他所擅長的吧!也可理解為:難道是應變將略不是他所擅長的嗎?

    當然,無論是感嘆句還是疑問句,對諸葛亮的“應變將略”都有質疑的意思,但也都不是特別肯定。而從上下文意思來看,《三國志》做出此評緣於“連年動眾,未能成功”,是由果推因。

    這說明《三國志》的質疑其實更加不確定,因為“勝王敗寇”本身就不絕對,打過敗仗就不是好將軍了嗎?那曹操也算不上軍事家。最終沒有取得成功就是無能嗎?那項羽的水平豈不很差。

    更何況,如果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對戰,勝負尚可作為能力判斷的標尺,而雙方實力明顯懸殊,弱者一方還敢主動發起挑戰,而且僅僅是“未能成功”而已,而不是大敗、慘敗,如何能說能力不行呢?

    以上是從戰略層面說的,具體到戰術層面,有人或許認為諸葛亮太謹慎,不敢冒險,只能打正規戰,所以才沒有機會,比如,諸葛亮要是採納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許就有創造奇蹟的可能。

    這裡不詳細評說子午谷計劃的可行與否了,只想說這其實也是誤解,“上兵伐謀”是對的,出奇致勝也沒問題,但那一般運用於某一場戰鬥中,對於國與國之間的大決戰,謀略在勝負中的決定因素降低了,拼的更多的是綜合國力,弱者一方如果草率行事,反而更輸不起。

    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一次未果還有第二次,就是因為國力未失,還有力量再來,如果輕易冒險,大輸一次可能後面就來不了了,諸葛亮謹慎是有道理的。

    其實,諸葛亮只是謹慎卻並不保守,他與司馬懿對壘期間,一而再地主動發起挑戰,並不畏戰、怯戰,只是司馬懿抓住了蜀軍的弱項,故意避戰,才讓諸葛亮勞而無功。

    歷代以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都十分肯定,唐代官方設武廟,從此前歷代軍事家中選出10位稱“十哲”,入祀於武廟,整個漢末三國乃至兩晉只有諸葛亮一人入選。

    宋代官方沿襲唐代設武廟的做法並擴充了入選陣容,把張遼、鄧艾、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杜預、羊祜等漢末三國名將擴充進來,但張遼等人的等級為七十二將,而諸葛亮仍然是“十哲”之一。

    綜上,《三國志》對於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評價其實更多是一種感嘆,而不是嚴謹的綜合性評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差,這一點自古以來就已有定論。

  • 3 # 兔吐2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傑出的,寶貴的。

    亮祖籍山東北方人,從小跟叔父來荊州,久居南方,骨子裡的霸氣,受南方氣侯雨浴成長,高大露出秀氣,性格走樣,指揮作戰善變,多謀,靈活。

    諸葛亮對山地戰,運動戰,游擊戰,出奇兵見長。攻堅戰,突擊戰為短,甩掉北方人的豪爽,和一股拼勁。諸葛亮治軍嚴謹,宣傳到位,煽動性強,可軍隊戰鬥力低下。

    從諸葛亮的履次北伐可以看出,曹魏兵主力一出,亮進攻就停滯,不是糧草問題,軍隊缺少勢氣,和敢打一拼的霸氣,打曹魏地方軍隊還行,中央軍一到,就出問題,只能退兵,守關隘。

    如果才取魏延的子午谷戰略,把魏延放進關中,讓北方角馬良駒壯漢勇士,決戰八佰裡黃土平原。魏延怕進不了長安,也回不去漢中。諸葛亮是很精明的,用運動戰,游擊戰,騷擾戰,讓東吳、匈奴、鮮卑、羌等部落看,聯合縱橫,給曹魏製造點亂,待曹魏內部有變,在和漢末遺臣裡應外合,推翻曹魏,光復漢室。以達目的。

  • 4 # 楚狂接與

    我的看法是諸葛亮軍事能力是他能力的短板,然後在三國時代統帥能力可以排在他之上的也不會超過五個人。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最後陳壽的結論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我的說法權威性有多大呢?我是一個文史愛好者,一沒有練過兵、二沒有領過軍,三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指揮學訓練,對於軍事基本就是一個外行。所以我的結論不具備權威性,這個大家說對不對?

    那陳壽就是一個史官,一沒有練過兵,二沒有領過軍、三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指揮學訓練,對於軍事基本就是一個外行。所以陳壽的結論也不具備權威性,大家說對不對?

    既然我和陳壽都是外行那麼我們的意見就先只做參考吧,我們看看“內行”怎麼說的。

    一、老對頭司馬懿

    司馬懿是曹魏名將,能攻善守,領兵打東吳御西蜀戰功赫赫。生平最善速攻,平孟達,討遼東皆把兵貴神速發揮到了極致。

    司馬仲達在渭水跟諸葛亮打了六年仗,滷城之戰,魏國大敗“甲首三千”。蜀軍退軍途中射傷上將張郃,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送女裝給司馬懿,司馬懿佯怒千里請戰就是不敢出擊。最後等蜀軍退兵了才監視諸葛亮的營寨感嘆一聲“天下奇才”

    司馬懿作為宿將都不敢小看諸葛亮,他的軍事才能真的像《三國志》所說那樣麼?

    並且司馬炎還命令手下武將學習諸葛亮的用兵之法,可見當時對於諸葛亮軍事的肯定。(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

    二、大唐名將李靖

    《武經七書》中有本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李世民和李靖對於軍事問題的討論問答。李靖曾在這本為歷代武人奉為圭臬的書中肯定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且黑了陳壽這樣的軍事愛好者。

    靖曰:「臣前所進黃帝、太公二陣圖,並《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臣敢不奉詔,當纂述以聞。」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什麼西晉鎮南將軍劉弘、北魏大將刁雍、東晉桓溫等等之類的。黑的呢也有,基本上武將都很推崇,黑諸葛亮軍事才能的文人偏多。

  • 5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作為幾乎同時代的史官,蜀將陳式的兒子,陳壽應該不會抹黑諸葛亮。他早年師從譙周,在蜀漢做過觀閣令史。蜀漢滅亡後,晉司空張華愛其才向司馬炎推薦陳壽,陳壽再次為官,官至陽平令。在職期間,陳壽整理出了諸葛亮的文集,命名為《蜀相諸葛亮集》。可見陳壽對諸葛亮不僅沒有怨恨詆譭的可能,反而應該是其擁躉。在《三國志》中,陳壽雖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所以,凡此種種都可見陳壽不應該會故意詆譭諸葛亮。因此其所說諸葛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應該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陳壽畢竟不是一員名將,他的評價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可能他並不認同諸葛亮軍事上的謹慎和主動進攻的戰略思想,而後世對諸葛亮用兵的也大多集中於此,這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 6 # 興海亭

    諸葛亮是個多面人物,歷史學家有一個評價,小說家有另一番描寫。我想此人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1忠君。對劉備及後主忠誠,從前後出師表可以看出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2有政治遠見。在諸侯爭霸之時提出來三分天下的戰略性判斷。3勤政。司馬懿詢問諸葛亮起居,就判斷其事必親恭,不久人世。4民族政策合理。七擒孟獲最後使少數民族對他心服口服。至於缺點其實就是他的優點。諸君自我剖析吧。哈哈。

  • 7 # 9紫氣東來

    怎麼看陳壽評價諸葛亮?

    如果說對陳壽的三國志都提出懷疑,也就是說中國晉代著名史學家,所記載水份太大,不靠譜,這種推理就有點太牽強,哪隻有一能解釋誰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自己的觀點就是歷史。

    陳壽也明確的講,諸葛治國強於軍事,軍事並非他的強項,事實勝過雄辯,劉備的夷陵之戰,關羽失荊州是劉備,關羽,自作主張,葬送了半個蜀國,而劉備死後一切大權由諸葛獨攬,打了十幾年除把蜀國打窮了,又打出個什麼明堂出來,人是要講究實際的,白貓黑貓要抓到老鼠才行。人無十全,諸葛搞政治,治國還是一把好手,也無需便要在軍事牽強,難道陳壽對諸葛有意見不成,陳壽也黑諸葛,如在軍事上,用人上,培養接班人上再優秀,那諸葛也可入千古名相之列,難道這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所以歷史是公證的,尊重史學家的成果千古名作,是最起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普及以後,會推動哪些行業的發展,又會出現哪些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