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
2 # 海事先鋒
不同的水面艦艇有不同的防禦方式,這裡只說比較強大的,比如世界上最強的防空艦,中國海軍的055驅逐艦。
055基本就代表了目前世界上的所有盾艦的防空模式。再說說來襲導彈的假設場景吧,我們假設有5架陸地起飛的戰鬥機,每一架都掛載一枚掠海攻擊的亞-跨音速可機動反艦導彈,射程大概是普遍距離,也就是250公里。此時,最先登場的是055驅逐艦,他會透過自己搭載在艦上的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導彈發射之前,就探測並且跟蹤了這批敵機。
然後X波段火控有源相控陣雷達會開機,在指揮顯示大屏上顯示出打擊紅線的範圍,也就是最遠射距。055驅逐艦的遠端區域防空導彈HHQ9B有200公里射程,當敵機接近到250公里距離時發射了導彈,055可以迅速對來襲導彈作出反應。055會很快的發射出10枚防空導彈對付來襲的5枚反艦導彈,採用兩枚防空導彈攻擊一枚反艦導彈的方式確保攔截機率。
一般而言,此時這5枚反艦導彈肯定會被攔截,我們假設萬一有1枚反艦導彈突破了區域防空線,進入了055的中距離攔截線,那麼此時055會馬上發射HHQ16B防空導彈對高機動過載的反艦導彈進行精確攔截,假如還是失敗,那麼055還有射程為12公里的HHQ10近距離防空導彈進行第三次攔截,就算是再失敗,也還有最後的1130近防炮射擊彈幕予以護體攔截。
當然,055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艦,他面對這種打擊簡直就是輕鬆應對,甚至可以直接打擊導彈載機。但是有些軍艦的防空能力就很堪憂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軍艦沒有區域防空導彈,都是裝備的類似於ESSM海麻雀一類的中距離點防空導彈,甚至還有很多軍艦隻裝備有近程防空導彈,比如2000噸左右的護衛艦。
因此,水面艦艇對付來襲導彈的方式各不相同,這是一篇文章裡說不完的,這裡只說一個最強大最複雜的,其他的還請各位讀者自己慢慢學習吧。
-
3 # 國平軍史
一艘現代化的防空驅逐艦,有多重防空反導功能,這裡所說的反導,指的是水面艦艇攔截來襲的各類反艦導彈,而不是攔截來襲的近中遠端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能攔截反艦導彈的軍艦比較多,能攔截近中遠端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的軍艦可謂鳳毛麟角。
水面艦艇對各類來襲的反艦導彈,具備軟硬兩種攔截和殺傷手段。其中,軟殺傷手段包括舷外有源誘餌、飄浮式紅外誘餌、無線電頻率和紅外對抗手段等,藉助於電子戰系統干擾反艦導彈,以及使用多功能火箭發射器干擾來襲的反艦導彈,欺騙導彈上的制導系統,從而讓反艦導彈脫離真正的打擊目標。
網路上有很多軍迷往往只注重近中遠端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系統的作用,而忽略了軍艦本身就具備的軟殺傷系統,同樣是軍艦自身防衛至關重要的措施,保障載艦在戰時生存非常有力的手段。
硬殺傷手段,當然是各類防空導彈,以及近防炮系統了,實際上又有軍迷會忽略主炮的防空反導作用,譬如76毫米單管艦炮,射速高達120發/分鐘,可用來彌補中程防空導彈對於掠海目標或近距離空中目標攔截的弱點,在5-15公里的距離上,其防空反導的優勢非常明顯,再配合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就可以優先替代近程防空導彈的作用。
由於已中國產化的PJ-26型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防空反導能力非常出色,以至於軍工將艦炮上岸,一炮兩用了,開發了大八輪的76毫米自行火炮,上了岸的76毫米炮可以有效攔截空中高速目標了,由於射速高、射程遠、打擊精度高,對武裝直升機可不是個好訊息。
此外,海軍裝備的新型130毫米單管艦炮,除了對海對岸打擊火力非常強悍以外,也具備防空反導作用,由於有效射程有將近30公里,其防空反導作用不亞於近中程防空導彈,且具備火箭增程精確制導炮彈打擊100公里外高價值目標的能力,妥妥的就是一枚反艦導彈。
當然,水面艦艇對付來襲的各類反艦導彈最強的手段就是遠中近三重防空導彈的攔截了,要躲過大型防空艦三重防空導彈火力打擊的反艦導彈應該非常少了,除非是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但730特別是1130近防炮系統即便是對4倍音速高速來襲的反艦導彈,都具備強大的攔截能力。
加上艦上的各類軟殺傷手段,包括必要時主炮的防空反導,來襲的反艦導彈要擊沉或擊傷諸如大型防空艦可能性相當低,只要戰時艦上的探測雷達、電子戰系統、資料鏈系統和指揮系統等能正常運轉,來襲的反艦導彈很難毀傷大型防空艦。
-
4 # 雛菊西瓜Peterpan
水面艦艇就是依靠遠、中、近防空導彈和艦炮進行“硬”攔截,再就是電子干擾和雷達/紅外干擾彈干擾導彈制導系統進行“軟”攔截。至於成功率,只要不是過於“刁鑽”的導彈都差不多能截住,下圖是056輕型護衛艦使用HQ-10防空導彈攔截反艦導彈的試驗,導彈被直接擊毀
我看了一下題主的具體描述,有一點題主沒有搞明白:美國所謂的“導彈防禦系統”是彈道導彈攔截。而彈道導彈的攔截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很棘手的,特別是洲際彈道導彈的中末端有效攔截率一般不會超過40%,再加上“多目標重返大氣載具MIRV”的出現,彈道導彈幾乎不可能實現完全攔截。這與我們這次所提到的攔截常規反艦導彈並不是一回事。下圖為美國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的海基X波段雷達,實際上攔截彈道導彈是需要完整的戰略預警體系的支撐,難度遠遠高於攔截這種“巡航導彈”。
話題回到攔截反艦導彈的話題上,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攔截反艦導彈分為“硬”攔截和“軟”攔截。先說下“硬”攔截吧:這種攔截方式就是將導彈在接觸我方作戰艦艇之前直接消滅,主要是以預警機、艦載/機載相控陣雷達等等為探測手段,遠端防空導彈、中程防空導彈、主炮、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為探測手段。
遠端防空導彈是作戰艦艇的第一道防線,擁有超過100公里的最大射程和25公里的最大射高。比如美國RIM-174“標準-6”、RIM-156“標準-3”、中國HHQ-16、俄羅斯9M96D、俄羅斯48N6E等等。當然,這些遠端防空導彈也承擔一部分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任務,美國的“標準-3”具備中段攔截能力。下圖為美國DDG-53導彈驅逐艦試射標準-6
其次是區域防空導彈,通常射程在20-70公里左右,他是大中型艦艇的第二道防線或中輕型艦艇第一道防線。比如美國ESSM“改進版海麻雀”、中國HHQ-16、法國“紫菀15/30”、俄羅斯9M330等等。這些區域防空導彈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可以做到“一坑四彈”,旨在提高攜帶能力。比如ESSM就可以4枚佈置在一個MK41垂直髮射裝置中,25單元就可以攜帶100枚ESSM,是艦隊或單艦防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圖為美國CVN-70試射ESSM
再往下就是艦上主炮,火炮這種比較“傳統”的武器可能大家質疑他的精度。實際上在現代火控的配合下艦炮可以打出非常高的精度,現代艦艇的主炮都被賦予防空的能力,如果在配合“程式設計”炮彈那麼防空效率就大大提高。比如下圖為德國萊茵金屬防空厄利空公司的AHEAD 35毫米炮彈,火控計算機在極短時間內測算出導彈的速度、距離、航向等資料,解算出最佳引爆時間。程式設計炮彈在出膛前由線圈將與導彈交匯的資料傳送給炮彈,炮彈得到資料後會在與導彈接近時引爆,大量破片將導彈直接擊毀。而且主炮在液冷系統的配合下可以打出每分鐘70發以上的炮彈,大大增強防空能力。
最後一道防線有2部分組成:近防導彈和近防炮。近防導彈一般控制10公里內的範圍,比如中國HHQ-10、美國“海拉姆”、俄羅斯“卡什坦”等等。一般由紅外或半主動雷達制導,反應時間一般只有不到20秒,所有對精度和導彈本身機動效能要求很高。下圖為056裝備的HHQ-10
而近防炮就是在極端時間內在導彈來襲方向打出“一堵牆”,用大量炮彈形成攔截彈幕,利用穿甲戰鬥部將導彈在距離艦艇2-3公里距離上擊毀。而這類“密集陣”通常擁有每分鐘3000發以上的射速,中國的1130系統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鐘11000發。但是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近防導彈還是近防炮攔截都是已經是艦艇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因為前幾道攔截已經失敗。一般來說,大多數導彈在這幾道防線的攔截下幾乎不可能突破艦艇防禦圈,包括美國的AGM-84“魚叉”、法國MM39“飛魚”、中國YJ-8都屬於亞音速導彈,對現代防空網來說壓力不算太大。但是有些導彈靠速度、變軌或隱身來進行突破,這樣艦艇防空網的壓力會大大提高,像P-700這種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可以達到3倍音速的末端攻擊速度,飛完10公里只需要不到10秒鐘,反應時間實在太短。美國的LRASM又是隱身導彈,挑戰雷達的探測能力,甚至真的可能“悄無聲息”突破艦艇防禦圈。
上面說的是“硬”攔截,還有一種很多網友都會忽略的“軟”攔截,就是釋放干擾訊號或其他誘餌對導彈制導雷達系進行干擾,讓導彈自行偏離目標。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利用電子干擾手段成功將阿根廷發射的“飛魚”導彈偏離目標(但是歪打誤撞的擊沉了“大西洋運輸者”號貨船)。
再就是設定專門的誘餌彈發射器,比如下圖為中國726-4A型多功能火箭發射裝置,它可以發射紅外干擾彈、箔條幹擾彈、煙幕彈等等彈種。利用紅外干擾彈的高熱量將導彈吸引過去從而偏離目標、利用箔條幹擾彈干擾導彈雷達形成誤判。基本上這幾種“硬”和“軟”就組成了導彈的反導系統,可以應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反艦導彈,但是軍艦的反導也是要看來襲導彈數量,畢竟存在一個“抗飽和打擊”能力,這與彈道導彈防禦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
5 # 一葉楓流
防禦導彈,有硬防禦和軟防禦。硬防禦就是用導彈、火炮摧毀來襲導彈。軟防禦就是電子干擾,包括散播鋁箔條、雜波干擾、紅外干擾、光學干擾。再有被動防禦,就是隱身設計,降低雷達反射率,降低紅外訊號特徵,視覺迷彩。
今後如果技術發展了,可以利用氣象防禦,人工製造雲雨天氣。還可以用鐳射武器防禦。
目前最有效的是用計算機-相控陣雷達控制防空導彈防禦。具有多目標決策機制,一邊搜尋一邊跟蹤。同時防禦幾十個來襲的目標導彈。
-
6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導彈防禦系統本來就是用來攔截彈道導彈,由於彈道導彈只能打擊固定目標,因此對於水面艦艇來說根本不是威脅,美國發展海軍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為了給有需要的盟國和海外利益提供彈道導彈保護,而不是保護艦隊。SM3服役多年,不斷再改進,從反衛星到攔截多彈頭彈道導彈,測試都很成功,你說的成功率低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已。水面艦艇真正的威脅來自敵人軍艦或者戰機發射的反艦導彈和潛艇發射的魚雷,對付魚雷主要是反潛力量和水聲干擾措施,對付導彈,主要是從遠端防空導彈,區域防空導彈,到點防禦導彈以及最後的CIWS系統。不得不再次說你完全是一廂情願,美國海軍的防空武器,從標準SM2,海麻雀ESSM到密集陣和拉姆導彈,都是經過嚴格的反艦導彈攔截測試的,並且用的是世界上效能最好的超級變態靶彈,2馬赫以上的持續超音速掠海飛行,全程有動力,末端蛇形機動,如果經過這樣嚴格測試的防空系統還攔截成功率低,那麼實事求是地說,其他國家的軍艦都不需要防空武器了,因為裝了也是白裝,按照你的邏輯推理是不會有任何命中率的,只要人家一發射反艦導彈,大家就直接棄船了
-
7 # 海事先鋒
不同的水面艦艇有不同的防禦方式,這裡只說比較強大的,比如世界上最強的防空艦,中國海軍的055驅逐艦。
055基本就代表了目前世界上的所有盾艦的防空模式。再說說來襲導彈的假設場景吧,我們假設有5架陸地起飛的戰鬥機,每一架都掛載一枚掠海攻擊的亞-跨音速可機動反艦導彈,射程大概是普遍距離,也就是250公里。此時,最先登場的是055驅逐艦,他會透過自己搭載在艦上的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導彈發射之前,就探測並且跟蹤了這批敵機。
然後X波段火控有源相控陣雷達會開機,在指揮顯示大屏上顯示出打擊紅線的範圍,也就是最遠射距。055驅逐艦的遠端區域防空導彈HHQ9B有200公里射程,當敵機接近到250公里距離時發射了導彈,055可以迅速對來襲導彈作出反應。055會很快的發射出10枚防空導彈對付來襲的5枚反艦導彈,採用兩枚防空導彈攻擊一枚反艦導彈的方式確保攔截機率。
一般而言,此時這5枚反艦導彈肯定會被攔截,我們假設萬一有1枚反艦導彈突破了區域防空線,進入了055的中距離攔截線,那麼此時055會馬上發射HHQ16B防空導彈對高機動過載的反艦導彈進行精確攔截,假如還是失敗,那麼055還有射程為12公里的HHQ10近距離防空導彈進行第三次攔截,就算是再失敗,也還有最後的1130近防炮射擊彈幕予以護體攔截。
當然,055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艦,他面對這種打擊簡直就是輕鬆應對,甚至可以直接打擊導彈載機。但是有些軍艦的防空能力就很堪憂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軍艦沒有區域防空導彈,都是裝備的類似於ESSM海麻雀一類的中距離點防空導彈,甚至還有很多軍艦隻裝備有近程防空導彈,比如2000噸左右的護衛艦。
因此,水面艦艇對付來襲導彈的方式各不相同,這是一篇文章裡說不完的,這裡只說一個最強大最複雜的,其他的還請各位讀者自己慢慢學習吧。
-
8 # 國平軍史
一艘現代化的防空驅逐艦,有多重防空反導功能,這裡所說的反導,指的是水面艦艇攔截來襲的各類反艦導彈,而不是攔截來襲的近中遠端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能攔截反艦導彈的軍艦比較多,能攔截近中遠端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的軍艦可謂鳳毛麟角。
水面艦艇對各類來襲的反艦導彈,具備軟硬兩種攔截和殺傷手段。其中,軟殺傷手段包括舷外有源誘餌、飄浮式紅外誘餌、無線電頻率和紅外對抗手段等,藉助於電子戰系統干擾反艦導彈,以及使用多功能火箭發射器干擾來襲的反艦導彈,欺騙導彈上的制導系統,從而讓反艦導彈脫離真正的打擊目標。
網路上有很多軍迷往往只注重近中遠端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系統的作用,而忽略了軍艦本身就具備的軟殺傷系統,同樣是軍艦自身防衛至關重要的措施,保障載艦在戰時生存非常有力的手段。
硬殺傷手段,當然是各類防空導彈,以及近防炮系統了,實際上又有軍迷會忽略主炮的防空反導作用,譬如76毫米單管艦炮,射速高達120發/分鐘,可用來彌補中程防空導彈對於掠海目標或近距離空中目標攔截的弱點,在5-15公里的距離上,其防空反導的優勢非常明顯,再配合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就可以優先替代近程防空導彈的作用。
由於已中國產化的PJ-26型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防空反導能力非常出色,以至於軍工將艦炮上岸,一炮兩用了,開發了大八輪的76毫米自行火炮,上了岸的76毫米炮可以有效攔截空中高速目標了,由於射速高、射程遠、打擊精度高,對武裝直升機可不是個好訊息。
此外,海軍裝備的新型130毫米單管艦炮,除了對海對岸打擊火力非常強悍以外,也具備防空反導作用,由於有效射程有將近30公里,其防空反導作用不亞於近中程防空導彈,且具備火箭增程精確制導炮彈打擊100公里外高價值目標的能力,妥妥的就是一枚反艦導彈。
當然,水面艦艇對付來襲的各類反艦導彈最強的手段就是遠中近三重防空導彈的攔截了,要躲過大型防空艦三重防空導彈火力打擊的反艦導彈應該非常少了,除非是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但730特別是1130近防炮系統即便是對4倍音速高速來襲的反艦導彈,都具備強大的攔截能力。
加上艦上的各類軟殺傷手段,包括必要時主炮的防空反導,來襲的反艦導彈要擊沉或擊傷諸如大型防空艦可能性相當低,只要戰時艦上的探測雷達、電子戰系統、資料鏈系統和指揮系統等能正常運轉,來襲的反艦導彈很難毀傷大型防空艦。
-
9 # 雛菊西瓜Peterpan
水面艦艇就是依靠遠、中、近防空導彈和艦炮進行“硬”攔截,再就是電子干擾和雷達/紅外干擾彈干擾導彈制導系統進行“軟”攔截。至於成功率,只要不是過於“刁鑽”的導彈都差不多能截住,下圖是056輕型護衛艦使用HQ-10防空導彈攔截反艦導彈的試驗,導彈被直接擊毀
我看了一下題主的具體描述,有一點題主沒有搞明白:美國所謂的“導彈防禦系統”是彈道導彈攔截。而彈道導彈的攔截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很棘手的,特別是洲際彈道導彈的中末端有效攔截率一般不會超過40%,再加上“多目標重返大氣載具MIRV”的出現,彈道導彈幾乎不可能實現完全攔截。這與我們這次所提到的攔截常規反艦導彈並不是一回事。下圖為美國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的海基X波段雷達,實際上攔截彈道導彈是需要完整的戰略預警體系的支撐,難度遠遠高於攔截這種“巡航導彈”。
話題回到攔截反艦導彈的話題上,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攔截反艦導彈分為“硬”攔截和“軟”攔截。先說下“硬”攔截吧:這種攔截方式就是將導彈在接觸我方作戰艦艇之前直接消滅,主要是以預警機、艦載/機載相控陣雷達等等為探測手段,遠端防空導彈、中程防空導彈、主炮、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為探測手段。
遠端防空導彈是作戰艦艇的第一道防線,擁有超過100公里的最大射程和25公里的最大射高。比如美國RIM-174“標準-6”、RIM-156“標準-3”、中國HHQ-16、俄羅斯9M96D、俄羅斯48N6E等等。當然,這些遠端防空導彈也承擔一部分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任務,美國的“標準-3”具備中段攔截能力。下圖為美國DDG-53導彈驅逐艦試射標準-6
其次是區域防空導彈,通常射程在20-70公里左右,他是大中型艦艇的第二道防線或中輕型艦艇第一道防線。比如美國ESSM“改進版海麻雀”、中國HHQ-16、法國“紫菀15/30”、俄羅斯9M330等等。這些區域防空導彈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可以做到“一坑四彈”,旨在提高攜帶能力。比如ESSM就可以4枚佈置在一個MK41垂直髮射裝置中,25單元就可以攜帶100枚ESSM,是艦隊或單艦防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圖為美國CVN-70試射ESSM
再往下就是艦上主炮,火炮這種比較“傳統”的武器可能大家質疑他的精度。實際上在現代火控的配合下艦炮可以打出非常高的精度,現代艦艇的主炮都被賦予防空的能力,如果在配合“程式設計”炮彈那麼防空效率就大大提高。比如下圖為德國萊茵金屬防空厄利空公司的AHEAD 35毫米炮彈,火控計算機在極短時間內測算出導彈的速度、距離、航向等資料,解算出最佳引爆時間。程式設計炮彈在出膛前由線圈將與導彈交匯的資料傳送給炮彈,炮彈得到資料後會在與導彈接近時引爆,大量破片將導彈直接擊毀。而且主炮在液冷系統的配合下可以打出每分鐘70發以上的炮彈,大大增強防空能力。
最後一道防線有2部分組成:近防導彈和近防炮。近防導彈一般控制10公里內的範圍,比如中國HHQ-10、美國“海拉姆”、俄羅斯“卡什坦”等等。一般由紅外或半主動雷達制導,反應時間一般只有不到20秒,所有對精度和導彈本身機動效能要求很高。下圖為056裝備的HHQ-10
而近防炮就是在極端時間內在導彈來襲方向打出“一堵牆”,用大量炮彈形成攔截彈幕,利用穿甲戰鬥部將導彈在距離艦艇2-3公里距離上擊毀。而這類“密集陣”通常擁有每分鐘3000發以上的射速,中國的1130系統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鐘11000發。但是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近防導彈還是近防炮攔截都是已經是艦艇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因為前幾道攔截已經失敗。一般來說,大多數導彈在這幾道防線的攔截下幾乎不可能突破艦艇防禦圈,包括美國的AGM-84“魚叉”、法國MM39“飛魚”、中國YJ-8都屬於亞音速導彈,對現代防空網來說壓力不算太大。但是有些導彈靠速度、變軌或隱身來進行突破,這樣艦艇防空網的壓力會大大提高,像P-700這種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可以達到3倍音速的末端攻擊速度,飛完10公里只需要不到10秒鐘,反應時間實在太短。美國的LRASM又是隱身導彈,挑戰雷達的探測能力,甚至真的可能“悄無聲息”突破艦艇防禦圈。
上面說的是“硬”攔截,還有一種很多網友都會忽略的“軟”攔截,就是釋放干擾訊號或其他誘餌對導彈制導雷達系進行干擾,讓導彈自行偏離目標。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利用電子干擾手段成功將阿根廷發射的“飛魚”導彈偏離目標(但是歪打誤撞的擊沉了“大西洋運輸者”號貨船)。
再就是設定專門的誘餌彈發射器,比如下圖為中國726-4A型多功能火箭發射裝置,它可以發射紅外干擾彈、箔條幹擾彈、煙幕彈等等彈種。利用紅外干擾彈的高熱量將導彈吸引過去從而偏離目標、利用箔條幹擾彈干擾導彈雷達形成誤判。基本上這幾種“硬”和“軟”就組成了導彈的反導系統,可以應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反艦導彈,但是軍艦的反導也是要看來襲導彈數量,畢竟存在一個“抗飽和打擊”能力,這與彈道導彈防禦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
10 # 一葉楓流
防禦導彈,有硬防禦和軟防禦。硬防禦就是用導彈、火炮摧毀來襲導彈。軟防禦就是電子干擾,包括散播鋁箔條、雜波干擾、紅外干擾、光學干擾。再有被動防禦,就是隱身設計,降低雷達反射率,降低紅外訊號特徵,視覺迷彩。
今後如果技術發展了,可以利用氣象防禦,人工製造雲雨天氣。還可以用鐳射武器防禦。
目前最有效的是用計算機-相控陣雷達控制防空導彈防禦。具有多目標決策機制,一邊搜尋一邊跟蹤。同時防禦幾十個來襲的目標導彈。
回覆列表
導彈防禦系統本來就是用來攔截彈道導彈,由於彈道導彈只能打擊固定目標,因此對於水面艦艇來說根本不是威脅,美國發展海軍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為了給有需要的盟國和海外利益提供彈道導彈保護,而不是保護艦隊。SM3服役多年,不斷再改進,從反衛星到攔截多彈頭彈道導彈,測試都很成功,你說的成功率低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已。水面艦艇真正的威脅來自敵人軍艦或者戰機發射的反艦導彈和潛艇發射的魚雷,對付魚雷主要是反潛力量和水聲干擾措施,對付導彈,主要是從遠端防空導彈,區域防空導彈,到點防禦導彈以及最後的CIWS系統。不得不再次說你完全是一廂情願,美國海軍的防空武器,從標準SM2,海麻雀ESSM到密集陣和拉姆導彈,都是經過嚴格的反艦導彈攔截測試的,並且用的是世界上效能最好的超級變態靶彈,2馬赫以上的持續超音速掠海飛行,全程有動力,末端蛇形機動,如果經過這樣嚴格測試的防空系統還攔截成功率低,那麼實事求是地說,其他國家的軍艦都不需要防空武器了,因為裝了也是白裝,按照你的邏輯推理是不會有任何命中率的,只要人家一發射反艦導彈,大家就直接棄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