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神秦廣寧362
-
2 # 晉較瘦
關於“抄襲”,藝術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藝術必然需要原創,同行之間的互相“複製”,或者從外面直接“拿來”,都令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另一種則認為藝術必有傳承,尤其是中國書畫更有摹古的傳統,不能以抄襲概之。那麼藝術上的抄襲該如何界定?抄襲和摹古如何區分?
焦點-1
臨摹古人:美術傳統 致敬大師
策展人吳楊波認為,關於抄襲藝術界向來就形成兩個截然對立的觀點,一個認為凡是藝術就一定要是全新的創作,另一個認為藝術也可以互相借鑑和學習,甚至可以是“對大師的致敬”:“就像京劇一樣,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唱段,要原創很難。但是不同的藝術家對同一段京劇的理解不同,表現的效果也不一樣。”他認為,藝術的創造不一定全部是原創,也可以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所做的革新、改良、改造。但是抄襲與這種革新和改良截然不同:“抄襲在藝術界是令人深惡痛絕的,抄襲者模仿其他畫家的作品,籤自己的名字,以假亂真。”
臨摹的功底歷來都被認為是中國書畫傳統功力的一種,古人臨摹,一是為了練習,二是為了展示自己能將古畫臨摹得毫無二致的功底,而不是為了再創作來展現自己的藝術水準。“對於古人來說,最高水準不外乎將古畫臨摹出100%的相似度,與原畫絲毫不差,甚至連對方的毛病、敗筆都臨摹下來。”朱萬章認為,這種文化和審美傳統一直影響了國畫界,即使在現代也依然存在以臨摹起家的現象,有的畫家甚至一輩子都在臨摹,“只是有的人臨摹後‘幸運’地找到自己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的技巧。”所以他認為界定臨摹或抄襲的標準是,如果把臨摹的作品當做自己的作品來展現,當然就有抄襲之嫌,但如果是博採眾家之長進行的習作,那就無可厚非了。
焦點-2
抄襲西方:油畫家名利雙收
“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抄襲的界定和對待方法有所不同。”朱萬章認為,譬如西方古典油畫注重寫真,臨摹的不是古人,而是複製大自然、複製物體、複製人體,但不能複製達·芬奇或者梵高的畫,不然會被世人批評甚至攻擊。
上世紀末,一個現在已經成名的油畫家在當年他的本科畢業論文中探討了抄襲的問題,將國內部分藝術家著名的作品——找到西方作品的原作進行比較。這篇論文在當時的藝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和反思。事隔20年後,吳楊波認為,當時中國油畫界的藝術家模仿西方大師作品是有一定的意義所在:“不同語境下,西方和東方作品的比較,只是後者借用了前者的影象和符號,可以說是抄襲,也可以是對影象的借用。我更傾向於後一種觀點。”
“東方抄襲西方,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其後一直都有。”這種現象被業內稱為“畫冊現象”,吳楊波解釋稱,當時中國對國外的藝術界還很不瞭解,有些藝術家率先得到西方的畫冊,見到好的作品,在其他人還沒獲得該資訊之前,迅速將這種風格改裝一下,變成自己的,並靠這種風格成名。“透過走這條捷徑成為著名藝術家的現象確實存在,但在藝術界並沒有被口誅筆伐或嚴加職責。”他認為,一個原因是每年全國美展的油畫部分都會出現型別風格非常接近、學自某人的作品,但絲毫沒影響其入圍和評獎,證明業界對這種“抄襲”的寬容,二是在著名的畫院領軍人物中,不乏抄襲西方作品成功的案例,令此在美術圈子中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抄襲的畫家卻往往有可能名利雙收,這種極其不合理的現象就是智慧財產權落後的表現。”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強調應該對此進行立法,但抄襲的界定是個難題。“在構圖、畫法上應該可以界定,重點是如何改變傳統的觀念。”在他看來,印刷不發達的時代,中國畫以臨摹的方式來作為傳承、延續的方法。所以,在國際上極為嚴重的抄襲,因為中國的這種歷史傳統,而被“淡化”。他認為,現代的中國美術創作和美術市場需要創作、獨特個性,所以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世界大市場的機遇和挑戰,應該考慮如何遵循國際通行的法則,“傳統書畫可以有傳承關係、門戶之風,但現代創作不遵行國際通行原則一定會吃虧。”
焦點-3
相似度多少才算抄襲?
“即使在西方藝術圈中也沒存在100%的原創,即使是標榜的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藝術,也曾存在於前人的語境中,哪怕當時只是存在於反對聲中,但跟前面的東西一定是有關的。”吳楊波如此說道。事實上,在西方藝術界,關於是否抄襲有一個比例的衡量。據策展人熊斌瞭解到,一般相似度達到30%~40%就有抄襲之嫌,否則就只屬於雷同。然而,在中國書畫中,這個比例卻並不適用。“怎麼可能界定一個書畫家的作品學習了20%的齊白石,25%的張大千,15%的傅抱石呢?”畫商劉先生說。
熊斌說:“中國的油畫大部分是複製外國的手法,連當代的中國水墨畫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畫家郭潤文曾經說過,油畫已經沒有什麼創新的空間了,只有學習其深度。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成名的藝術家不少都是融合古今中外,先抄再求新。”所以藝術創新就是一種學習、整合,“太陽已經有這麼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我們對太陽的理解不斷在深入。這種理解並不是創新,而是本來就有的,所以對藝術也一樣。”不過,不少美術院校的學生為了創新,不加強學習,而是為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文化產品總是具備現實有效性。在不同語境裡,承擔的文化角色並不一樣。在不同時間、空間、語境裡,同一件作品、同一個樣式,被不同藝術家使用,承擔的文化角色和功能是不同的,所以在藝術界用‘抄襲’這個詞不太準確。學術界的抄襲很明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但是文化產品很難這麼界定,因為影象、符號語言很有限。”熊斌說。
一個藝術圈的資深人士說得更直白:“當代藝術允許這種‘學習’,這不犯法,也無可挑剔,華人就是這樣學習和創作的。當代藝術創作方法允許使用已有的影象,譬如張曉剛,使用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家庭合照,這就是挪用,比如周春芽或其他藝術家,也是這樣的。但他們挪用已有的影象創造了新的意義。”
有市場人士認為,抄襲者能夠在市場“吃得開”,也有收藏者普遍水平不高、無法判斷有一定的關係。甘學軍則認為收藏者、消費者確實應該具備一定的鑑別和消費藝術品的能力,但是歸根結底,原因不在收藏者身上,收藏者不可能瞭解所有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只有制定法律,創作者即生產者不能抄襲杜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3 # 帶你去看盞
如果你對外宣稱是自己原創的作品,那麼只要出現畫面主體與他人作品相似,且他人先與你完成,就可以判定為抄襲。中國繪畫界的抄襲現象非常多,這與中國繪畫學習方法有很大關係。傳統中國畫學習是師徒手口相傳的,而且中國畫大多閉門造車,不管是山水、花鳥、人物畫、動物畫,都是如此,構圖有定式,技法也是一板一眼模仿,這樣的習慣影響了後來西洋繪畫體系進入中國,也出現這類現象。
-
4 # 無心齋侃畫
繪畫藝術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創造出更有藝術魅力、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
繪畫學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初的臨摹、繼承、借鑑,到後期的吸收、消化、創新。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才能做完的事情。臨摹、繼承、借鑑都是為了技法等基本功的訓練,從沒有習慣到慢慢養成各種正確習慣的過程。而吸收、消化、創新就是要打破前面養成的各種習慣,然後重構自己新的習慣,一種只屬於你一個人的各種習慣。當然絕大部分人有能力、有毅力讓自己逐漸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可是他們卻再也沒有勇氣和能力來打破這種習慣進而重構自己,這不能不說是現實的一種常態,也是一種悲哀。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習慣,沒有自己於總不同的個性。所有的“創作”基本上都可以定義在抄襲或複製。而不應該屬於創作或創新!
就像建築設計師一樣,大家用的材料都基本一樣,但是你用了獨一無二構造原理和施工工藝。最後的建築物成了全世界與眾不同的地標,甚至是成為了一座超級大的裝置藝術品!
-
5 # 夜色主義繪畫
抄襲這種定義看怎麼來判呢!藝術抄襲的界定不明確,作品是否存在抄襲的很難認定。如果學習過程中臨摹是一種學習的途徑但也並非是高明的手段。有些東西是客觀的來看待問題,當年張大千學習敦煌使用了不擇手段抄襲臨摹了大量作品另外為了生計還賣假畫以假亂真的其他藝術家作品,這在藝術上有些道德問題不可取。這不能說他有多麼高的藝術水準和藝術價值。藝術的價值在於原創,有些作品或者其他門類的藝術有可能會激發出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形成了另外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不叫抄襲了是藝術的升發和創新了。例如,畢加索說,他的藝術靈感多半來源於大師委拉斯凱茲的《宮娥》 。有些畫家的作品抄襲大師的畫在市場形成大量流通這就成了行畫了一文不值了也就沒有多大的藝術價值了。原創作品是有思想有靈魂的藝術品,反映的是藝術家本人特有的個性和,是充滿激情、生活色彩和豐富的人生感悟的藝術表現形式。抄襲內涵和藝術氣質是無法體現的。一般情況下抄襲的藝術是會被預設為藝術的,這是整個藝術家的趨勢。不照抄照搬,融入別人的元素,組成新的藝術作品,不能叫抄襲,融合大師的優秀技法或作品的精華之處,可叫藝術。借鑑大師的作品,並且在原作品中融合了作者自己的想法,作者會與原作者有一些不同的藝術靈感,在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而展現出另一種審美方式。
-
6 # 詩夜城主
藝術、藝術、藝術,任何藝術都是繼承傳承的過程,因為只有這樣,遠古時代的藝術才會被現在的人所熟悉,既然有繼承,就會有臨摹模仿,然而,這藝術的臨摹模仿又是一個極難掌握的“度”,但又必須要臨摹模仿,問題來了:怎麼定義繪畫抄襲呢?
定義繪畫抄襲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藝術離不開臨摹模仿,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只有臨摹模仿,才能將藝術繼承並傳承下來,要是藝術沒有經過一代代臨摹模仿的話,藝術的章法就會斷層了,所以,古今中外,那些有藝術成就的藝術家都經歷過臨摹模仿藝術大師作品的過程,
甚至可以說,臨摹模仿的技能還很高超,只不過最後自成一家之風,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特色的作品,也才不會被定義為繪畫抄襲,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做到臨摹模仿之後還可以自成一家之風的,以至於我們又把這種“臨摹模仿”定義為藝術抄襲的行為了,
所以,怎麼定義繪畫抄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畢竟優秀的作品總會有人去臨摹模仿,只要一模仿就被定為抄襲,不模仿的話,又得不到精髓,在沒有名氣之前,創作出來的畫,幾乎沒人會認可,這對於一個畫者來說,是左右為難,非常矛盾的事情,
當然了,若執意要定義繪畫抄襲,首先,就是從畫作內容相似度,來辨別,比如,人物的表象、神態,除了內容之外,就是構圖,被定義為抄襲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在構圖上抄襲了,因為沒有一個人會傻到抄襲的內容和原畫作一模一樣,而構圖是難以辨別的,構圖就好比畫作的“模具”一樣,構圖裡有每個細節的佈局,抄襲的畫作就是參照原畫作的構圖方法。
回覆列表
至於抄襲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比方說一篇文章可以抄襲 抄一遍叫做抄襲 或者說一片文章未經過消化,就用在自己的作品裡面啦,而且沒有屬名是轉載等等,這可以說叫做抄襲,可是一幅畫就不然了 ,如果你的繪畫水平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是比著葫蘆畫不出瓢來的,所以中國畫管比著一幅畫 ,畫的作品叫做臨摹品 也叫作另創作 因為中國畫,是畫不出一模一樣的另一件作品的,不對的地方請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