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色歸讀
-
2 # 非非空
謝邀。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自封皇帝,以皇天之子自居即天子,所以皇帝所發出的命令必與官署衙門的命令有所區分。秦漢時期,聖旨還不太正式,抬頭可能是以“某某制、詔、誥”落筆。魏晉南北朝時期,吸取了暴秦速亡的教訓,在聖旨開頭也較委婉一些,比如“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隋唐時期,下發詔誥屬三省中的門下省,所以抬頭也有“門下……”一說,或“昊天有命,皇王受之”等。宋代則延續了唐的聖旨風格,開頭大都以“朕膺昊天……”。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後,自慮出身布衣,號召力不足,則杜撰出自己本真龍天子,下凡民間以拯救勞苦大眾,現茲命在身,當奉天旨意,代天帝行人間事。所以太祖把聖旨開頭填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字,以示正統。明亡,清延續了這一方式。
-
3 # 西嶽頑石
其實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聖旨開頭語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他之前,這八個字從未在歷史上搭伴出現過。朱元璋於1368年在南京登基稱帝,在首都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雄偉、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叫做奉天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就來源於奉天殿。
據明代天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明代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四個字,明代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所以這八個字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據有關專家考證,聖旨的外貌多種多樣,並不僅限於一卷金黃色的布,金屬、石頭、竹片、紙張都曾經是聖旨的載體。另外,從宋代開始,皇帝的命令才被稱為“聖旨”。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帝王之令分別被稱為“命”、“政”、“令”。而聖旨的開頭語也是五花八門,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語常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
唐朝的聖旨開頭語多用“門下”二字,因為聖旨一般是有當時的門下省頒佈的。朱元璋初期比較愛用“參酌唐宋”,直到十多年以後才發明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滿清入主中原後,承襲明制,也意為大清奪得天下是天命所歸,所以將本族發祥地盛京改稱“奉天府”,同時在詔書中也採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一直沿用到宣統帝退位。
-
4 # 江東汪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智慧財產權屬於明太祖朱元璋。所以明朝以前的王朝,聖旨開頭肯定就不是這個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獨創這個聖旨開頭呢?其實是他老人家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真龍下凡。
很多人以為在老朱爭奪天下的道路上,最大的敵人是元朝,這真的是誤解。他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漢王陳友諒。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以老朱當時的力量完全是以小搏大,他是帶著必死的決心的。
不然哪裡還會有朱文正獨守洪都85天,抵抗陳友諒60萬大軍的戰爭奇蹟!洪都大戰後,雖然朱元璋率20萬大軍來援,但面對漢軍的兵強馬壯、兵多將廣,他的勝算其實並不高。
但關鍵的是,鄱陽湖一戰漢軍居然大敗,而陳友諒也死的窩囊,是突圍時被流箭射死的。
陳友諒一死,漢軍土崩瓦解,朱元璋在江南再無敵手,這讓他認為自己是有上天眷顧的。
何況朱元璋出身貧賤,估計連他自己也沒料到從小放牛長大的窮人家孩子,最後竟然能推翻元朝,並在39歲成功逆襲,一躍成為天下之主,掌天下億萬黎民生死!
在講究家庭出身和封建迷信的古代,朱元璋的逆襲如果不是真龍天子下凡,也沒有人信。
正因為如此,感受上天恩德浩蕩,朱元璋為了體現大明朝的正統性,聖旨開頭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其他王朝的聖旨開頭都不相同。
比如漢朝,用的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唐朝用的比較多的是“門下”;宋朝沿用唐制,但宋徽宗別出心裁,新開了個頭“朕膺昊天之眷命”。
到了元朝,聖旨的開頭竟然是“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
而清朝沿用明朝的聖旨開頭,原因也很簡單,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因為李自成和吳三桂的齷齪,居然讓他們輕輕鬆鬆得了天下,摘了桃子。
你要說這不是上天眷顧,也沒有人信。所以清朝第一位入關的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順應天而治天下!
-
5 # 辰州觀海
這是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出來的聖旨格式,之前的朝代並非如此。
滿清入關以後,有樣學樣,處處學明朝,因此,也繼承了明朝的聖旨格式。
-
6 # 最愛肉丸子先生
現在看歷史劇和有關歷史的作品,特別佩服那些編劇的神通廣大,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都能給融會貫通了,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唐朝時候就有銀票,順治他媽活著的時候就自稱孝莊太后,最可氣的是性別還能給你弄錯,李茂貞變成女人了!
其實這些錯誤比比皆是,其實用點心還是能夠避免的,只不過流量當道的當下,還有哪個編劇有心去做良心的歷史劇呢?
聖旨,作為古代中國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有時候也作為一個家族受到皇家莫大賞賜和讚許的憑證。
看過歷史劇的都知道,聖旨由太監去宣讀,一張口,甭管你是秦朝漢朝,不論魏晉隋唐,還是宋元明清,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你要知道各朝各代首都雖然都叫京師,但是地點是不一樣的,所以那樣讀聖旨真的對麼?今天丸子就帶大家來看看不同時代不同的聖旨開頭,以後看到影視劇中讀錯了,還可以心裡樂呵樂呵!
先秦時代,諸侯的詔書一般是“命”“令”,自己則稱“寡人”。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將尊後由王變成“皇帝”,“朕”也由大眾之語(屈原《離騷》稱朕,《羋月傳》中羋月稱朕,你就笑笑)變成了皇帝獨享,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佈告公文稱“誥”。秦始皇認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並刻於玉璽之上,不過很難知曉當時釋出的聖旨開頭會怎麼說,但是肯定會用“制”、“詔”、“誥”三字。
漢朝沿用秦朝制度,聖旨大抵上和秦朝無二。兩晉南北朝時則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說辭改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只是為了證明皇位的天授,並沒有用在頒佈詔令之上。
到了大唐,當時的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稽核頒行,門下省的稽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開頭一般用的是“門下”二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其實直到宋朝皇帝和大臣們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且宋朝沿用唐制以“門下”二字開頭,但是例如頑主宋徽宗則喜歡瞎搞搞,就會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
元朝為蒙古族統治的封建王朝,以蒙古語為國語,用蒙古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聖旨”,用漢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詔書”。漢文詔書一般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聖旨一般則使用“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不過也有例外,像成吉思汗釋出聖旨的開頭就是直接用“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聖旨”。
明朝作為推翻異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朱元璋認為自己揭竿而起,結束蒙古人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喜歡用“奉天”二子,定都南京後除了將其更名為“應天府”,更是將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有時候還會自稱“奉天法祖”。
看了這麼多,朱元璋簡直就是個“奉天”迷,肯定很多人覺得朱元璋的聖旨肯定就是“奉天承運”了!其實並不是,在他登基的前十年聖旨開頭一般是“參酌唐宋”,不過他的功績就像康熙說的那樣“治隆唐宋”。
後來朱元璋才將聖旨開頭換作“奉天承運”,但是讀法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是並非全是“詔曰”,還有“制曰”,“敕曰”。
清朝的制度則沿襲大明王朝,聖旨自然也不例外,漢文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滿文中寫作“abkai hesei forgon be aliha hvwangdi i hese”,直譯為“接受了天的諭命的汗的御旨”。
不過倒是有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則是出現在偽滿時期的康德皇帝溥儀,不過這是個偽政權。
看了這麼多相比有點視覺疲勞了,最後丸子為大家蒐羅兩則笑到哭的聖旨,大家樂一樂!
張獻忠的兩道詔書簡直就炸鍋的,據計六奇《明季南略》記載——
張獻忠的《冊皇后詔》:“皇后何必儀注,只要喒老子毬頭硬,養得他快活,便是一塊皇后矣,欽此”。
另外一篇《諭劉進忠詔》更是氣勢雄渾:“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喒老子呌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兵馬。驢毬子,入你媽的×,欽此!”
不過這得陝西人才能懂。
回覆列表
在宮廷電視連續劇裡太監在宣讀聖旨的時候,經常開頭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其實這個說辭是從明代開國洪武皇帝朱元璋才開始有,清朝也這麼沿襲使用,到了中華民國前夕宣統時就消亡了。
所以明清朝的聖旨格式一般開頭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始,接著敘昭告事由,最後以“佈告天下,鹹使聞知”結束,文尾書年月日,並加蓋“皇帝之寶”。
先說說“奉天承運”這幾個字,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後為了跟元朝的暴政區隔,很喜歡用“奉天”這個詞來強調他自己是順應天道的,意思是“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而且他將都城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又將皇宮裡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
意思是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大臣們上朝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字樣,這裡的“法”是效法、效仿的意思,“祖”就是是泛指整個漢族的祖先。而且他還炮製了《御製紀夢》一文,說他在夢遊時見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為“奉天承運”找到了事 實根據和理論基礎,並自稱“奉天承運皇帝”。
至於“皇帝詔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自號“始皇帝”,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並在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所以“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漢承秦制,“詔曰”這兩個字一直被沿用下來。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古代人間帝王又稱“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這不過是上層統治階級透過神秘性來包裝自己“君權神授”、“受命於天”的思想,來鞏固自己所謂馭民的合法性和正統地位。也就是說這種“奉天承運”的思想很早就有,但是朱元璋第一次正兒八經地應用到聖旨的首句。
順便說一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斷句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不是影視作品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