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拒絕微腐敗做課件改格式
-
2 # 大偉140797056
二戰期間,德國是有參慮過美國是會參戰的,德國會從歷史上的一戰末期美國參戰來考慮美國,也會以英國本土的的防禦戰爭中,美國支援英國的態度知道美國會參戰,德國是想利用閃電戰打敗蘇聯後,佔據蘇聯領土資源和人力資源後再回頭征服英國,最後與美國決戰,至少是讓美國不能染指歐亞大陸和非洲,德國認為在歐洲戰場不明朗前美國暫時不會參戰,在一定程度上的時間點出現後,美國是會參戰的,德國在攻打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被迫後退時,轉向蘇聯南部,高加索地區進行戰略調整,目標是從南向北方向打敗蘇聯,德國這種戰略的最後結果都會導致與美國的較量。
德國軍隊的一批優秀將領也會意識到美國必定會在關鍵的時候參加二戰,德軍將領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
3 # 薦商12345678
德國希特賴元首發動的歐洲戰爭,國際上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之初,是有戰略預判的:就是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軸心國及樸從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去挑戰美國,從而讓美國這個巨無霸參加進來,那樣歐洲會使德國滿盤皆輸,又一次回到一次大戰慘敗投降的境地!希特賴當然知道美國與英國的關係,因而英法聯軍30萬人敗退法國海灘,希特賴命令裝甲大軍停止攻擊,是為今後勸降英國留下後手,沒有將30萬英法聯軍痛下殺手!這一點是很多歷史、軍事專家沒有估計到的,反認為是希特賴發神徑!希特賴多次勸告日本政府:千萬不能去襲擊美軍基地和東南亞殖民地;德軍潛艇狼群剛開始根本不攻擊懸掛美國旗幟的大西洋商船,以免激怒美國參加歐戰,這種戰略思想無疑是正確的。他希特賴犯了另一個重大戰略失誤:發動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以為憑德軍空地一體坦克飛機閃電戰可以一口吃掉強大的蘇聯,蘇聯沒拿下而被其反手強攻,而美國放下中立立場不僅向蘇聯提供海量經援軍援,還配合英國發動了針對義大利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讓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軸心國灰飛煙沒,吞下戰爭失敗的苦果!德國唯一的正確的歐洲戰爭戰略應是本文所述:打下法國後就可以住手了,與蘇聯修好_兩國本身就是兄弟夥關係,聯手瓜分波蘭就很愉快嘛!平衡歐洲利息,蘇聯作為德國的戰略伙伴共同對付美國;對英國只能勸降修和關係,讓出部份利義給英國先穩住。希特賴應鞏固已取得的歐洲十八國加上法國,地盤已經夠大了,經濟利義夠充分了,鞏固發展德國的國民經濟體系,特別是德國的科技創新成果再發展10,20年,原子彈研發出來了,V1,V2戰術戰略導彈技術已非常成熟,指哪打哪,噴氣式飛機Ue_262也已非常先進,領先美國,蘇聯、英國幾代,天下還有敢於德國叫板的嗎?德國將以全世界軍事霸權_就象今天的美國一樣傲世群雄,專制各種不服!
-
4 # 成都地產逍遙君
德國自然是考慮過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去控制形勢了。希特勒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但他忘記了一個最大的變數——日本。這再次證明和一個戰略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加盟是多麼愚蠢。
這要考慮到美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環境。
眾所周知,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美國首當其衝。世界貿易發生了全面崩潰,但美國的外貿額卻縮減得更快。而當其他主要大國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逐步穩固恢復時,美國經濟卻在1937年時遭受了嚴重的經濟震動,削弱了前5年所打下的經濟根基,總的結果是,在慕尼黑危機期間,美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要低於1910年以來的任何時期。
這種相對低迷的經濟環境勢必會影響美國在外交事務上的積極性,在羅斯福領導下他們更樂意於對過去進行反思加速經濟輝煌的重現。
美國當時對軸心國和反法西斯國家陣營的態度有些曖昧不清,正如我們所見,在1941年8月美國才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而此項政策最重要的動機就是因為日本在印度支那的擴張對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地位產生了更嚴重的威脅。
如果和一戰對比起來,美國參戰是由於英法趨於崩潰,而英法崩潰後美國的大量戰爭貸款將付之東流。但此刻來看,1941年時的英國還足夠強盛,而且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模式下,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使得美國像一戰那樣受利益財團慫恿而加入戰爭的動力變弱了。而其國內的中立主義情緒更是普遍,美國的決策層擔心主動參戰會引起國內政治和道德上的分裂。
為了不招惹美國,希特勒下令任何德國潛艇都不許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艦隊,但是他並沒有辦法去阻止美國製裁日本,影響其為了維護在太平洋地區利益的決策。
美國破譯出了日本給德國的密電——“我們不向蘇聯出兵,決定要和英美打仗,去佔領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們堅決不能答應美國的要求,從中國撤出佔領軍。”
但是,破譯了這些情報的美國依然按兵不動,想盡量避免戰爭爆發。
而德國呢,卻無法阻止日本的這些決策了。雖然他們是結盟軸心國,但德日意之間肯定還是存在著一些利益分歧的,不可能協調地配合在一起。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對部下說——“日本選擇的時間事實上正是蘇聯寒冬的意外困難使我軍遭到士氣嚴重壓力的時候,也是德華人都十分擔心美國遲早要參加衝突的時候。”
而讓蘇德戰場上的一些德國軍人很氣又無奈的是——德國12月11日對美國宣戰了,而日本卻沒有對蘇聯宣戰,因此,蘇聯可以大膽地將他的遠東兵力調到西線來對付德國。
-
5 # 東方評史
避免和一個強大的美國進行戰爭一直是希特勒竭力爭取去做的事情,即便是不站隊在自己的這一方,也要竭力設法使其保持中立!
其實美國對歐洲諸國素無好感,,對英國更是深惡痛絕.
想當初就是在英國的壓榨之下取得獨立的,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之中又受到了英國無情的打壓和封鎖,欺負的美國就跟孫子一樣。
希特勒
不僅如此,法國也跟著過來湊熱鬧,同英國一起對美國進行擠壓。
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歐洲諸國都普遍不容美國,讓美國也是惱怒不已!
在一戰之前,歐洲戰爭的陰雲密佈,美國既不支援英法俄一方,也不支援德意奧一方。
歐洲國家既無它的敵人也無它的朋友!
它既可以把馬克沁機槍賣給德國,對英法聯軍造成重大殺傷,同時又可以把軍用物資賣給英法,用於同德國作戰。
直到後來德國潛艇攻擊了美國的運輸船,它才加入戰爭對德宣戰,而此時的戰爭已經進入尾聲!
二十世紀初讓歐洲人重新認識了一個強大的美國,已經開始走衰敗之勢的歐洲已經開始認識到美國對於歐洲的重要性。
上世紀的四十年代,在軍事、科技領域仍然是英法德三國排世界第一團隊,排第二團隊的是美國和蘇聯,其次才是排第三團隊的日本和義大利。
論科技水平美國相比於英法德還相去甚遠,論軍事實力美國相比與三國還顯得很稚嫩,但它強大的經濟總量和生產能力,堪稱世界第一。
所有這些因素,希特勒豈能不明白?
而且納粹德國要復仇的是英法兩國,跟美國本來也素無冤仇,但是戰爭一旦打起來的話,很難說與美國不發生磕磕碰碰的。
二戰初發時期德國明顯要強於英國,美國雖然保護中立,但他明顯的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德國,說是保持中立,其實是偏袒英國,並對英國和蘇聯進行了明裡暗裡的支援。
這些事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是知道的,為了集中力量取得歐戰的勝利,它一定要趕在美國參戰之前擊敗英國和蘇聯。
羅斯福
希特勒是看到美國政府有參戰趨勢的,但它不經民眾同意無法做到。
他認為,只要是不過分刺激美國,美國是不會加入戰爭的。
所以在取得歐洲戰爭的勝利之前,一定要避免和一個強大的美國發生衝突!
是日本這個愚蠢的盟友打破了希特勒的戰略企圖,一九四一年的珍珠港事件最終讓美國打破中立條約的束縛,最終參加二戰。
如果美國不參戰的話,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本來實力旗鼓相當,棋逢敵手。
美國的參戰打破了本來平衡的天平,有利的一方開始傾向與同盟國一方,並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6 # 海盜旗wyn
考慮是肯定考慮過,能一步一步撕毀凡爾賽條約、穩步吞併奧地利和捷克的納粹黨這點本事總還是有的,而且不列顛空戰的時期美國又是出飛行員又是賣飛機驅逐艦支援英國,傻子也看出來那貨不是完全中立的。
從1939年入侵波蘭這一時期看,美國倒是簡單,民間對於歐戰其實興趣不大,真正想參戰併為此準備的人基本都在羅斯福政府高層。而德華人則想得更復雜,自己東面有一個蘇聯虎視眈眈,西面有英法兩個傳統強國,所以他們的戰略就其實還是傳承自一戰之前的施裡芬計劃,先跟安撫東邊的蘇聯,全力以赴搞定英法,然後回頭去搞定蘇聯這個大麻煩,只要搞定了蘇聯,即使美國參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德華人單線作戰還沒慫過呢。這第一步便是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和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雖然入侵英國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但德華人也重創了英國空軍,使得他們一時半會搞不起戰略進攻。只要按照當年施裡芬計劃的思想進行第二部,搞定東邊的蘇俄,德華人坐擁著東歐豐富的資源,工業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英法兩國的實力也是半斤八兩,比一戰時期東西兩頭疲於奔命的狀態好太多了。所以在二戰初期,小鬍子元首就秉持著“處理涉美問題要慎之又慎”的態度,你美國海軍擴大巡邏範圍,我就把潛艇收回來;你賣英國飛機軍艦大炮,我就當啥也沒看見,一直慫到了1941年,當然了,他們在入侵蘇聯之前對蘇聯也是這麼慫。
事後諸葛亮來看,德國和日本與其說是盟國,不如說都是在心懷鬼胎,本子剛打了個諾門坎,德華人就跑去簽了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華人開始胖揍蘇聯人的時候,本子又拿出個《蘇日中立條約》說事。但如果小鬍子知道本子會在41年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向美國開戰,他絕對不敢籤什麼《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珍珠港事件之前1941年,正是德國全力以赴投入蘇聯戰場的時候,當年六月入侵蘇聯,九月就是莫斯科戰役。。。。。。
總體來說,德國在二戰前期一直在考慮美國的影響,也儘量在爭取美國保持名義上的中立,不刺激美國參與戰爭,但他們的豬隊友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則是實實在在坑了一手大的,這就不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了。
回覆列表
德國考慮過美國參戰的因素,但是希特勒判斷美國參戰可能性不大,而且根據他的計劃,足以抗衡。
一是德國一直把進攻方向放在蘇聯,使得美國英國法國等在一定時期受到迷惑。美國的海外利益主要是貿易,其殖民地並不多,因而希特勒判定只要暫時不觸碰美國底線,美國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而且後來事實證明也確實是如此。德國在歐洲打的熱火朝天,美國一直在做雙方貿易。
二是美國反對參戰的內外因素。美國不想參與直接,只是要做貿易掙錢。而且美國國民強烈反對參戰,從一戰中,美國大發橫財,全部國民都有一種投機主義思想。希特勒判斷美國參戰會收到國內的巨大阻力。而且無論參加哪一方,都失去了和另外一方貿易的機會,美國是不想看到這樣的。
三是德意日聯手,統治歐亞非一帶,美洲並不在希特勒的戰略目標裡面。這也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只是後來日本沒有北上進攻蘇聯,而是發起太平洋戰爭,觸碰了美國底線,激起的參戰情緒,而且這時候已經是戰爭末期,德意日成了強弩之末。
以上是我對德國考慮美國參戰的思考。
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