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芙容6789
-
2 # Magelidai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尚書·虞書》記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
以入樂與否,區分歌與詩,入樂為歌,不入樂為詩。詩從歌中分化而來,為語言藝術,而歌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音樂文學。
《詩經》是入樂歌唱的,嚴格地說它是歌,正因為如此,《詩經》被學者稱之為中國音樂文學成熟的標誌。
-
3 # yuki晴
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
4 # 手機使用者95860491875
詩的起源與上古時代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並是伴隨著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同時進步的。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短詩的概念是由短歌行網站首先提出的,他們吸納了西方14行詩的體制,首次明確提出短詩的界定應為14行以內(包括14行),同時認為短詩的第一要義便是“完整”。但詩界也有人提出, 短詩,一般指12行及12行以下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