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漢民族佔據了東亞大陸最好的耕地以及宜居地帶,競爭失敗的民族不得不退往周邊草原,成為遊牧部落或者漁獵民族的祖先。

    農耕文明最大的優點是抵抗災難能力要強很多,因為有糧食儲備,有士農工商分工,有三百六十行。遊牧文明相對在應對自然災害能力方面比較弱,一場大雪災就能讓一個部落消失。所以,農耕文明是有積累和沉澱的,周邊的少數文明不知道換了多少茬,農耕文明還在歷久彌新。

    遊牧民族在遇到災荒年月,甚至在正常年份,他們也需要農耕文明的鹽鐵資源,不然在漠北草原,他們連煮肉的鍋都置辦不起。這種情形其實用榷場貿易就能解決,可是由於遊牧民族特有的搶劫屬性,使得農耕文明對他們天然缺少信任。後來,漢民族還修了長城。長城防衛的作用其實不大,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走私。

    這樣一來,少數民族就基本上被孤立起來了,而且沒有中原的物資,他們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他們就開始了串聯結盟,不管是誰,只要能帶著大傢伙越過長城去搶劫,讓大家能活下來,誰就是草原的老大。

    所以,少數民族發動的戰爭,雖說是搶劫,其實是為了生存而戰,這是他們輸不起的戰爭,因此戰鬥意志很強。相反,對於漢民族而言,少數民族的攻擊只是圖財,只要不動漢人的土地,一些浮財搶了也就搶了。宋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漢民族和少數民族對於作戰意志來說是有區別的。

    另外,少數民族發動戰爭的成本很低,他們幾乎不用新增任何成本,甚至連糧草輜重都不需要準備,因為打到漢地,哪怕最窮的村落都要比漠北苦寒之地資源豐富的多。他們可以實行“以戰養戰”。漢民族發動戰爭的成本太過高昂,不僅耽誤農業生產,而且在草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全都是虧本的生意,越打國家越窮。

    這樣,也影響了中原王朝的戰爭決心,他們寧遠修個牆,跟那些“無歷史厚重感”的少數民族老死不相往來。漢民族長期以來是有著這種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優越感的。

    所以,少數民族在發動對漢民族的戰爭時,有很多有利條件,像團結程度、戰爭成本、作戰意志、戰役決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所以,漢民族對陣少數民族經常會有敗績。

    至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那也是因為少數民族長期的騷擾破襲減弱了漢民族的戰爭潛力,同時漢民族的王朝週期律的原因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使得漢民族無法透過原有秩序集結資源用於對抗。少數民族政權恰逢其會,透過軍事武力建立起了新秩序。

  • 2 # 看你的小蠻腰

    也就那幾次失敗,哪是被老打敗。漢人因為一直數量龐大,需要進行對平民進行戶籍地域行動限制、武力限制才能更好的統治。

    分析一下被打敗的原因:

    西晉:八王之亂後,國力消耗嚴重,幾乎沒什麼精兵,正規部隊也很少,五胡為代表的胡人見西晉沒力量鎮住他們時,就開始作亂,北方士族只好和一半的平民一起南渡逃難。後來東晉建立起來,士族之間一直為了權力內鬥不斷,根本集中不起力量來反擊,最後打到山東又因為內鬥被打回去了。

    唐朝:唐玄宗因為亂用所謂平衡之術,就是胡人將領制衡漢人將領。結果李林甫死了,沒人壓制安祿山,安祿山又怕被新宰相整死就造反了,因為常年在外打仗,兵力基本邊疆,中央沒兵一直打過去。後來因為唐玄宗父子亂拖延戰事損失巨大,只好向外族借兵平叛。結果兵權一直在節度使手裡收不回,節度使之間爭地盤越打國越弱;因為向外族借兵失去權威後,周圍外族人肆無忌憚發展,節度使因為內鬥不斷無暇顧及外族發展壯大。

    宋朝:吸取唐朝教訓,對軍隊限制厲害。鬧得兵將不知協調性差,因為協調性差,對外戰鬥弱,被動防守強,主動出擊攻擊效果不好。最關鍵的是精兵太少,"百萬大軍"實際只有十幾萬可以作戰的,但訓練又一般。靖康之難時攻遼,因為童貫好大喜功下讓長途奔襲的軍隊得不到休息下作戰,大意下大敗。暴露北宋兵查後,金女真直接南下攻擊。趙構上臺後,因為不是十分信任將領,就把沒後臺又能成功北伐的搞下去了,但他自己上去老是亂指揮作戰失敗,北伐失敗。後來趙構又放棄北方漢人,鬧得都投靠到金女真,孝宗北伐因為各路將領不和輕敵加上北方沒人響應輸了,只好不了了之。最後南宋以為年年給歲幣安穩沒有持續發展武力,搞得打不過蒙古人被滅。

    明朝:建立時吸取南宋被滅的教訓,但又因為蒙元對漢人社會文化方面破壞力太大,被滅前亂髮紙幣貶值成廢紙對經濟破壞非常徹底,社會發展斷層嚴重。退回到農業社會,對商業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稅收低,但不怎麼鼓勵商業行為歧視嚴重,商業發展不順,變成稅收太單一又少。思想方面因為蒙元打擊嚴重變得很保守,不怎麼想開闊財路,也不想開疆擴土,遇見因絲路中斷的西北怕賠錢直接放棄部分土地,安南也因為不開放眼光以為老是有叛亂賠錢放棄了。士兵因為衛所制度,固定身份地方時間長了在後期衛所將領手裡過得像沙俄農奴,沒農民過得好,又不像士兵一樣有裝備和訓練。將領因為英宗之後文管集團打壓非常嚴重,地位低下不如宋朝,也別談什麼持續發展軍隊了,兵將不知又沒什麼權。到萬曆後期,努爾哈赤叛亂,楊稿輕敵分兵,每路兵之間協調性差又少於努爾哈赤集中的兵,最後被鑽空子消滅了,當時明庭文官黨爭內鬥給了努爾哈赤做大的機會錯過最佳滅掉時機。崇禎上臺後因為不會用人,兵將根據我上述說的原因作戰不行,稅收問題得不到錢也無法持續支援作戰,又搞得內部被辭掉的國家人員和農民作亂,將領之間因為不和亂殺和沒有軍餉無法生存投靠敵人,明庭北方輸得一乾二淨。南明開始因為缺乏像剛建立東晉之初的統一意見和像南宋建立之初有的領袖人物,就一直在文官不吸取教訓下,被滿人八旗和投降過去的明軍滅了。

  • 3 # 亙辰

    這個問題我回答比較合適。我在《華夏文明拓展史》這本書裡面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其實華夏民族在近兩千年間發生過幾次思想大碰撞,讓華夏文明思想發生了改變,也讓華夏民族的民性發生了變化。

    華夏文明的思想巔峰時期是秦始皇統一時期,這一時期的華夏民族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最高階的民族。秦始皇能夠以一敵六戰而勝之,依靠的是嚴明的秦律,這是商鞅變法後,逐步形成的彙集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精華思想的結晶。秦國在六國中,體量不是最大的,但是,軍隊的戰鬥力卻是最強的!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這樣才能徹底戰勝包括楚國在內的大國。為什麼秦國軍隊的戰鬥力特別強?為什麼秦國的老百姓都願意去當兵?其實就是秦律在發揮作用。漢朝是繼承了秦律,而後又把儒家思想在法制社會人群中推廣,才有了四百多年的輝煌。

    因此,秦漢時期是華夏文明的一個巔峰階段。一些人把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南下劫掠,歸結為他們輕騎,可以以戰養戰,其實是沒有說到點子上!看看秦朝對付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和漢朝對付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情況, 就會發現,能不能戰勝草原遊牧民族,不是他們的實力如何如何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我們漢族人的思想,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傳統文化的道家思想,那麼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就永遠不可能在中原地區獲得成功!

    漢朝末期曹操鼎力支撐,才讓漢朝又跌跌撞撞的延續了二十多年,曹操是漢末時期最有實力的地方軍閥。他的本意也許不是最終取代漢朝的,只不過是曹丕篡漢讓他被一些人看做是一個奸雄。其實縱觀漢末時期的局面,如果沒有曹操的鼎力支撐,漢朝有可能就早早滅亡了。

    司馬家族篡魏,其實就是仿曹魏篡漢。自古以來強者為王,本來沒有錯,但是司馬炎害怕重蹈曹魏王朝的覆轍,就把原先的中央集權王朝模式又改為了諸侯國模式,這其實就是開歷史的倒車,這就讓中原地區的漢族人遭遇了五胡亂華的慘痛殺戮!司馬懿家族開歷史倒車,這是許多學者都認可的,這樣就讓華夏文明進入了一個黑暗的泥潭。

    這時華夏民族的思想陷入一種混亂,北方胡族第一次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成為了統治者,隨著鮮卑人統治中原地區的漫長歲月,漢族人的民性和思想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最後就是鮮卑人完全融入漢族之中。這一次的農耕文明思想的社會群體在於遊牧文明思想的社會群體在文明思想的碰撞中,農耕文明社會人群透過自身的文化思想和道德優勢,徹底征服了北方草原遊牧民族。雖然是一次被動的。但是,意義是非常非常大。

    隨著隋文帝再一次統一神州,這時華夏民族大家庭裡已經融入了一部分北方胡族的血脈,所以在隋唐初期,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對於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社會群體,沒有多麼大的優勢,反倒是融入胡族血脈的漢族人,佔據了相對強勢的位置了。

    漢人的民性改變,主要還是在唐朝 ,李世民大力推廣佛教思想,其實就是為了矇蔽大眾 就是為了掩飾自己大逆不道之舉。隨著佛教思想的滲透,漢人的民性徹底改變了。

    佛教思想本來就是一個健康養生的思想。佛教思想的主旨就是祈求佛主給予自己好運氣,這就讓崇拜佛教思想的人產生了一種有嚴重依賴運氣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導致漢族人民性向弱的最主要的原因。

    看看唐朝末期,漢人軍隊的戰鬥力,以及兩宋期間,漢人被草原遊牧民族輪番蹂躪的情況,所以說,佛教思想是讓漢人民性向弱的最主要的原因。

    還可以延長一點說一下漢民族的第二次思想碰撞造成的危害。第二次危害就是西方人的基督教思想入侵神州大地,給華夏民族帶來的巨大傷害!

    西方基督教思想接觸華夏民族是在明朝時期,西方的教堂就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第一站。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華人的軍艦不能靠岸,教堂裡的神父就發動教徒去背英國士兵上岸來打清政府的衙門,這種老百姓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方的情況,才是西方基督教思想毒害華人的最嚴重的地方!一些人稍懂一點英文就覺得高人一等,這些洋奴才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祖先,一天到晚的尋找他們的西方主子想表功,不知道是誰養活了他。

    現在看來第二次思想碰撞,就是西方文化入侵,這種文化入侵就是為了徹底攪亂華人的思想,英華人最善於挑唆別人,近代中國的混亂局面就是英華人教唆的,他們首先是挑起華人的滿漢矛盾,他們說中國的落後都是滿族人統治三百年造成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華夏民族大家庭內部民族對立!挑唆完民族矛盾後又挑唆漢人之間的南北差異矛盾,整個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就是西方海洋遊牧文明思想在挑唆華人內鬥。

    漢人的民性向弱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間隔千年之久的兩次思想碰撞造成的。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恢復傳統文化,必須要讓華夏民族再一次充滿自信,自強自立之心!我們只要自身真正強大了,就可以戰勝一切!毛主席在積貧積弱的時期,依然可以戰勝西方列強,不就是非常好的說明?

  • 4 # 無憂谷逍遙子

    華夏文明自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至宋明,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幾乎一直在碾壓遊牧民族,大漢民族先後擊敗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無數的少數民族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根據現代人類基因工程研究漢族人基因中幾乎沒有這些民族的基因存在,他們沒有被融合同化而是被消滅驅逐了,歷史上僅有蒙古、女真入主中原,蒙古推行殘酷暴政被紅巾軍、明軍消滅殆盡,現代蒙古人是從阿爾泰山東遷的漠西蒙古人他們沒有進入過中原,後金女真與被蒙古南宋聯合消滅的女真沒關係,他們乘中原大亂入關,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轟然倒下,太原、西安等地發生大規模屠殺滿城事件,目前女真多留居在東北京畿地區,因此遊牧民族最終在與華夏文明的爭鋒中黯然銷魂退出歷史舞臺,華夏依然唯天有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傳統節日有哪些?這些節日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