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若水v

    中國傳統節日很多,按時間順序: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正月初一)

    上元節(正月十五)

    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1.除夕,因為是歲末的最後一天故又稱“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這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畫(門神)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隨著中國影響力日益強大,這一傳統節日有漫延世界之勢!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2.春節,又稱“元日”、“新春”。是一年的開端,故又稱“新春”、“新年”、“新禧”等。這天人們舉行名種祭祀祖先,除舊迎新,拜年等活動。

    3.上元節,又稱元宵節。這天濃縮了中華民族崇尚團圓、歡樂、美滿的民族情懷。這天有燃燈的習俗,清代又進一步豐富,增加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與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4.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

    5.端午節,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等。

    6.七夕節,在古代也被稱為乞巧節,在三四千年前,人們對自然科學和天文的認識,記載了牽牛星和織女星,後來因為古代詩人在詩中的引用和歌頌,再有牛郎織女的愛情的融入,民間女子深信不疑,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在喜鵲搭起的橋頭相會時,姑娘們都會來到花前月下,仰望夜空,期盼可以看到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見,同時祈禱自己有個美滿婚姻。久而久之成了七夕節,變成了中國情人節。2006年,七夕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中元節,七月十五又名七月半,盂蘭盆節、齋孤

    ,鬼節。

    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同日,佛陀時代,興辦盂蘭盆會,故名盂蘭盆節。其源起於《佛說盂蘭盆經》。因經文不長,又飽含孝道深意,也利於理解盂蘭盆節的由來,所以將完整經文附下: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 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盂蘭盆節”在中國開始流行,是在南北朝時期。《盂蘭盆經》被翻譯成漢文後,因為內容提倡的是報答父母之恩,與傳統儒家的孝道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受到古代帝王的欣賞和重視,被廣為流傳,興盛不衰。

    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

    2010年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中秋節,是中國除了春節外,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9.重陽節,九月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稱為“重九”,也有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之義,古人認為吉祥之日。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成為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其他民俗還有“登高”“賞菊”“放紙鳶”“祭祖”。

    10.下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11.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即是吃臘八粥)的習俗。相傳十二月初八這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12.小年,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除上述節日,還有寒食節,寒日節等,其他兄弟民族又有多種的特色節日,不勝列舉。

    每個節日的來源和背後的故事不盡相同,但美好的願望卻是相同的!節日我們要懷揣一顆美好的心去感受我們的生活,節日只是我們的一個精神寄託,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弘揚我們的傳統節日!同時需要著重說明的是,“節”還有一重要意義——節制!其初衷是為提醒人們節制慾望,節制向自然的索取,只有節制才能積蓄力量,持續發展。所以在節日期間大肆鋪張、濫殺實在是透支福分,不利長遠!

  • 2 # 民俗趣談

    以上我看了幾個回答,回答的也很明白但是對一個筆者認真負責的態度我要認真給你嘮叨嘮叨這些節日在我們河南有什麼不一樣的過法,挑選重點的說兩個,真要讓我一個個說我真說不完,畢竟學無止境,還要認真學習,筆者手機裡還有些我們當地民俗節日照片,絕對真實噢。

    我們從除夕開始說起。

    除夕,是我們中國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中華民俗傳承瑰寶,在我兒時過春節那叫一個興奮,穿新衣,撿鞭炮,和奶奶一起剪門花貼門畫,現在想起來都是很暖心。

    我們大年三十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給我們發壓歲錢,當時別提有多高興了,給長輩叩頭後開始吃飯,飯吃過後開始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現在都清晰的記得每年除夕夜12點過後爸爸早準備好的開門鞭炮,拿到大門口點燃3個,寓意是3聲炮響黃金萬兩討個彩頭,早起就開始去拜年,走親訪友。

    第二個就是元宵節了。

    我們這邊的元宵節特別熱鬧有舞獅的耍龍的有有,在我們當地都流傳幾百年了,我們當地每個村每個組都有龍燈會,會在正月十二的時候去遊廟,寓意是求上仙風調雨順,少生災害。

    雖然寫的很生硬感覺跟小學生寫作文一樣,但是筆者寫的很認真滿滿的都是回憶,各位網友你們當地有什麼樣的節日氛圍呢?不妨寫出來一起分享。

    圖都是我們當地元宵節龍燈會。

  • 3 # 清水6039

    您的題目有點大,不太好回答。中華大地幅原遼闊,風俗習慣不盡相同。赤縣神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所謂傳統節日,有大有小,有增有減,並不一律。有些節日弱化了,如舊時,冬至節乃四大節(元宵、端午、中秋、冬至)之一,現在弱化了。有些曾經興盛,中又淡出,後又加入新的元素,復興了,如重陽節。清水就按甘肅蘭州一帶的風俗習慣,做一粗淺回答吧!

    一是除夕、春節過大年。祭祖、放炮丶貼春聯,窗花,掛燈籠,拜年,發壓歲錢,轉親戚,唱大戲,玩社火。

    二是元宵節。放火堆,耍火把,看燈展,猜燈謎,吃元宵。

    三是二月二,龍抬頭。剃頭理髮,炒麻麥,祭藥王,祭叭蚱。

    四是清明節,上墳祭祖,踏青賞春。

    五是四月八(農曆),浪山,唱“花兒”,對歌。

    六是端午節。門口插楊柳,小孩胸前後背戴荷包,手腳綁花花線,吃粽子,染糕,甜醅子,喝雄黃酒。

    七是七月七,七夕節。乞巧。

    八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祭祖。

    九是中秋節,賞瓜果,吃月餅,慶豐收,共團圓。

    十是重陽節,尊老。

    十一,十月一,為逝去的親人送紙錢,送寒衣。

    十二是冬至節,吃餃子。

    十三是臘八節。吃胡塗飯,從河裡往家裡背冰,插在煤堆,土堆,糞堆上,兆示金銀成山。

    十四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掃灰塵,打發灶爺上天。烙灶餅,燒灶馬,放鞭炮。

    一孔之見,掛一漏萬,僅供參考。

  • 4 # 誠摯人生為夢啟航

    清明,重陽,中秋,除夕,元宵,這五個我個人覺的是中國風最濃的傳統節日。

    馬上臨近清明瞭,掃墓肯定是少不了的。

    重陽,登高望遠。

    中秋,吃月餅,賞花。

    除夕,當然是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了。

    元宵節,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

  • 5 # 微言日記

    說到中國傳統節日那可就多了,從年頭到年尾基本上都有傳統節日的身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傳統的幾大節日吧!

    1、【春節】

    春節一般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和大年三十晚上,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夜,各家各戶提前貼好了對聯,也叫“守歲”,這一天是辭舊迎新的一天,年尾接年頭的一年,所以也有送舊迎新之意,這天晚上家裡所有的人都會圍著桌子吃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完後全家一起圍在圈談天說地,守歲直到凌晨以後。

    2、【元宵節】

    元宵節是靠近春節的一個節日,時間在正月十五,這一天要吃元宵,看花燈,踩高蹺,猜燈謎,主要是公共場合的活動,這一天晚上全國各地都有燈謎,燈會,放煙花慶祝等活動,十分熱鬧。

    3、【清明節】

    清明一般在農曆的3月8號,民間主要有掃墓,祭祀等活動,不過清明掃墓民間並不會侷限於這一天,前後幾天都可以進線的,不少人都約親朋好友回家祭祖掃墓,祈求祖先保佑。

    4、【端午節】

    端午節一般在農曆5月5號,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民間常見的活動:賽龍舟,舞龍舞獅,吃粽子等。

    5【七夕節】

    七夕節在農曆7月7日,這一天是情人的節日,相傳這一天牛郎織女會在鵲橋相會,而且這天天上的所有鳥兒都去鵲橋搭橋去了。民間常有:十字路口燒雞蛋。

    6、【重陽節】

    重陽節在農曆的9月9日,這一天是全家團聚在一起的日子,民間常有登高,插茱萸等活動。

    7、【中秋節】

    中秋節一般在農曆8月15日,這一天是團員的象徵,所以要吃月餅,賞月。八月十五月亮好圓一點,全家人吃著月餅一起賞月。象徵團圓!

    8、【臘八節】

    臘八節是在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民間常會煮臘八粥,喝臘八粥,以求身體健康,全家平安。而且臘八這天一過,也預示著天越來越長,白天時間慢慢天長了。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和分享,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6 # 溯瑋

    強列要求:清明,中秋,春節。提倡家族團聚。恢復必要的儀式。這些傳統文化不僅是家庭和睦幸福的紐帶,更是華人民愛國主義,統一思想,行動一致,中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賬面陣容深厚,但為啥總覺得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