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有一個人的詩曾深深打動你的心,讓你曾經顛沛流離的心得到片刻的安寧? 繼而想在詩詞中得到休養生息,然後淡然前行這一生。
12
回覆列表
  • 1 # 每天讀詩詞

    王維,有人說若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就是人才。

    當然這三個人王維和李白同歲,杜甫是小弟,小12歲。

    這一週我們就走進這位人才王維。

    應該說王維和現在的tfboys差不多,年少成名,少年便在詩詞圈大放異彩,京城大V。那時候李白還在沒有出蜀,最多是四川當地的詩詞圈明星。杜甫呢,那時候才幾歲,還過著富家孩子的日子,就不說了。

    公元715年,王維十五歲,離開山西老家,到京城長安應試。一個15歲的孩子,就在京城開始了“北漂”生活。

    在京城呆了兩年,也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句,那時候他精通音律,又會畫畫,還會寫詩,在京城詩詞圈也是很有名氣了。

    那時候他經常和好友祖自虛,一起作詩,算是有個伴,這年是公元717年,王維才17歲,已經在京城“北漂”了2年,這年,王維漂泊在洛陽、長安,正值重陽節,他登到高出,不禁想家了,就寫了這首婦孺皆知的詩。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十幾歲的孩子“北漂”是多麼艱難。

    轉眼間王維北漂三年了,這三年,他也曾在無數個夜晚想過家,也曾經歷過好友離世。雖平日,自己靠著才華,也混跡於王公貴族圈,但那時候他是要考公務員的。他一直在等機會。終於十九歲那年,他報名參加了京兆府試,你別說,這一考,他還真考中了。

    考中了京兆府試,第二年又參加了吏部考試 ,但這次沒中。但名聲打出去了,長安的王公貴族,一般搞宴會party都帶著他。在宴會上王維也留過不少詩句。

    轉眼21歲,這一年他中了進士。終於脫去了布衣,有了編制,成了小基層公務員,當個了八品太樂丞,雖然官小,但可以出入皇宮私會玉真公主,這是不是玉真公主安排的,不得而知。但當年就被擼了,據說是王維娶老婆了,惹到了玉真公主就拿這個一個舞獅子的理由,下放到了山東。玉真公主比王維大,到現在王維可能是這位公主的小奶狗。。。

    在去山東的路上經過山西運城(那時候叫河北縣)寫下了這麼一首詩,如果說《桃源行》是王維田園詩的萌芽作,那這一首詩,可以說是他山水詩的開篇~

    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

    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唐代·王維《登河北城樓作》

    跨越千山萬水,王維同志終於來到了山東這片齊魯大地——濟州,和武松打虎的地方很近。

    在濟州,王維呆了五年,這五年時間,王維和當地的賢隱、道士、僧侶交往很多,也留下了很多和僧侶交遊、唱和的詩句。

    當然,濟州那時候離黃河、離泰山不遠,王維這位才子,肯定不會放過這些景點,這不,他趁著職務之便,出差的機會,乘著船,正在黃河裡遊覽風光呢。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

    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在山東呆了五年後,727年王維終於西歸了,西歸後,王維在河南隨便做了一個小官,做了沒到一年,就辭職了,乾脆隱居在這,也對做官這件事也覺得無所謂了。就這樣佛性的過了2年,那時候他才三十左右,正是要立業的時候,想想一直在河南這個小地方隱居也不是事,還是回到夢開始的地方—長安吧

    在長安的這一年(728年左右),他對佛學有了興趣,可能是隱居河南的時候,發現佛學很有意思,乾脆回到長安報了個佛學培訓班。

    那一年秋天孟浩然來到長安高考,備考的時候也就和王維認識了。王維比孟浩然小十來歲,兩人成了忘年交。他們交往的時光裡,閒來無事,王維還給孟浩然畫肖像。真的是有閒工夫啊。

    可是這一次孟浩然沒中舉,但還是想在長安尋找下機會,但機會哪那麼容易啊,最終他還是選擇離開京城,回到老家。走的時候,王維送了他一首詩《送夢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送走了好友孟浩然,王維後面的這幾年,30來歲在京城沒有工作,經歷過亡妻之痛,也有過去四川旅遊的“間隔年”

    終於,他覺得一直這樣也不是個事,人家孟浩然在襄陽有地,自己就不一樣了,妻子去世,只剩自己在“北漂”哪來的“醉歌田舍酒”。終於在糾結的時候知道了朝中有一位氣度不凡,又堪稱一代文宗的名相張九齡,他便想給張九齡寫首詩,展示才華,以求引薦。本來以為這次引薦沒有希望,可誰曾想,上天偏偏眷顧了這位才子。

    第二年春天,735年,就被任用為右拾遺,到了洛陽。為表謝意,王維給伯樂寫了這樣一首詩:

    獻始興公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布褐將白頭。

    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大概已是就是我之前寧願在山野裡面度過一生,才不會為了吃點好的去拜謁王侯。我就是匹夫之人,本來就打算當一輩子老百姓的。雖然我沒啥智慧,但是我安分守己。聽說您是天下仰慕的大君子,用人從來不管親疏。您所想的都是天下蒼生,現在我跪席來表達我對您的仰慕之情,不知道能不能當您的學生?我這麼說純粹是為了感激您,可不是為了走後門呢。

    過了2年,王維升官了,當了監察御史。那年夏天他便以監察御史身份去大西北出差去了。同年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

    在去西北的途中,王維用樂府舊題寫下了這樣一首千古佳作《隴西行》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以及《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從邊塞回來的王維,不冷不熱在長安當了四年監察御史。直到740年,這是個不平凡的一年。為什麼不平凡,這一年他的恩師張九齡去世,好友孟浩然也離世。

    這對王維來說是一種打擊。這一年他恰好經過襄陽,留下了詩作《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在安史之亂之前,王維一直半官半隱,沒事的時候閒居輞川。744年王維得宋之問輞川別墅以來,到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王維陷賊前的12年中,王維在公餘閒暇或休沐之時,常到這裡小憩。750年正月至752年3月,王維丁母憂時,曾長居輞川。在居住輞川期間,王維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並和道友裴迪多有詩歌唱和。

    在王維詩作的最後一首,就將他晚年在輞川時寫的一首詩和大家分享。這裡面有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有他幽雅禪寂的閒淡生活。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2 # 書燈幽見

    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因為這首詩而第一次知曉了王維這個名字。繼而默默品讀一生。

    後世對王維的評價頗高,有人尊稱他詩佛,與李白杜甫並列。

    王維在29歲在長安跟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習華嚴宗的頓教,一直到道光和尚去世。後又與禪宗南宗的高僧交往,併為禪宗六祖撰寫碑文。

    後世有人認定王維的世界觀依舊是儒家思想,吾輩淺薄,不敢妄測,不過佛教中很多大德高僧亦確實兼讀儒家經典。

    因為儒家經典很多思想契合佛家的修身養性之道,只是佛家更為深刻,更為大愛而已。

    王維的詩猶如曹氏的(紅樓夢)。

    美在不止是詩,而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更難以令人所難以企及的是,詩中流淌出來的清新自如,似淺實深的禪意與靈性。

    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鹿柴

    鹿柴 唐 ·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詩以清新簡潔的筆力,賦予了我們無限的想象與想象中視覺上的美感。彷彿置身其間,心入其境,在頭腦的畫面裡得到一份寧靜與冥想。再睜眼有一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

    卻原來莽莽人世如此美好,只是我們匆匆趕路的我們,都來不及欣賞身旁美麗的風景,感激王維,為我們“畫下”這靜謐的美,讓我們顛沛流離的心,得到片刻的憩息。

    說到這位詩情畫意的大才子,肯定要說一說他的愛情。但可惜似乎讀遍了他所有的作品,都不曾有一字提到他摯愛的妻。

    無奈只得從他寫女性的作品中來窺見一二,他對女性以及對愛情的態度了。

    息夫人 唐 · 王維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詩是以息夫人為題,借息夫人之悲慘屈辱的遭遇:“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來描述唐朝時代賣餅師傅妻的遭遇。

    故事是這樣的。

    唐玄宗之兄寧王憲,見宅旁賣餅師傅之妻纖細嫋娜,肌膚如玉,明媚動人,便重金強佔為妻。

    一年後,寧王問美人是否還想念她的丈夫,美人默不作聲。後寧王召其父相見,美人注視原夫,雙眼垂淚,悲不自勝。

    時寧王座上十餘位文士皆悽惻,王命賦詩,王維即刻間成賦,便是這首(息夫人)。

    王讀後慚愧不已,將美人還給予原夫。

    詩意悲憤急切,不以新恩忘舊情,道出美人的心意,又何嘗不是詩人對愛之忠貞呢?

    再來讀一首班婕妤。

    班婕妤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

    秋夜守羅帷,孤燈耿不滅。

    班婕妤之悲在於端莊,在於賢德,這樣飽讀詩書的女子,以勸誡明君為己任的女子,當然註定鬥不過以妖媚肉慾的迷惑君主的趙氏姐妹。

    不僅是不能,也不屑。

    班婕妤的失寵以及淒涼的後半生,引起了很多文人雅士們的同情。王維採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班婕妤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極到好處的表達出了班婕妤淒涼的心境。

    相較於曹氏筆下憐惜女人卻夾雜著粗重渾濁肉慾的寶玉,王維對女性的同情與尊重,更是一股清流,無絲毫的穢濁之氣。

    他能夠真正做到敬而謹慎,知而不膩。由此也可以窺見,他對愛情的懂得與謹慎。

    王維為妻子拒絕了公主的寵愛,卻又在妻子難產死後,終身未娶,更不曾一字提到妻子。

    想必正是:情到極深字已亡吧。是一位真正的情痴。王維算不算得上詩佛,我不敢說,但卻是一位真正值得萬世敬仰的君子,卻是耽得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首英文歌開頭beautifulgirls,那首歌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