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老師數學課堂
-
2 # 浮塵微草
主要特徵。
青春期的孩子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叛逆,注意叛逆並非貶義詞。其含義通俗地解釋就是:兒大不聽爹,女大不由娘。孩子長大了,不想再受父母的控制,不想受規矩制度的約束,想獨立自主,憑自己沸騰而難以抑止的一腔熱血,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馳騁“江湖”,闖蕩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勇敢無畏是他們的人格特質,而天真單純也是這一年齡特徵的思想烙印。他們美好的理想,偉大的藍圖,常常在複雜莫測的現實面前碰得千瘡百孔;他們勃勃的雄心,也會因缺乏現實的基石而敗下陣來。 因而焦慮、抑鬱、低落等負面情緒也常常乘虛而入。
特殊的年齡使他們體內的青春荷爾蒙已經發酵,因而這個時期的他們還要飽受情感的糾纏,對異性的關注,被異性的愛慕,早戀、暗戀,總之會為情而困惑。
該怎麼辦?一、瞭解是前提,理解是基石,然後是接納。家長權威時代的孩子,有嚴格的“孝道”或“孝經”約束、規範孩子的行為;為人父母即便無慈道、育道——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並無大礙。現代社會的孩子“進化”極快,為人父母若不與子俱進,缺乏“育道”,則很能管理孩子,尤其是碰上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素質,瞭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齡發育的基本特徵。比如瞭解了孩子青春期的那些異狀,就能理解、接納他們的叛逆之舉、怪異之為,接納他們的火爆情緒。這樣父母就不會被青春期的孩子弄得惶惑不安,也不會因他們不聽話甚而頂嘴而訓斥他們大逆不道,或以家長不可侵犯的權威和孩子“硬碰硬”,針尖對麥芒。凡是和青春期的孩子吵鬧不已的父母,絕大多數是不瞭解、不理解孩子青春期特點的,自然也就不會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一位心理諮詢師說,接納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即學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現實情境模擬一——
女兒:(因稍微有些發胖,近來吃飯明顯減少;上學前磨蹭於鏡子前時間越來越長,髮型一天一變,衣服上午一身,下午換又一身。)
媽媽(火氣上竄、厲聲):吃不好能學習?哪一個高中生像你!一天就注重了穿衣打扮,怪不得成績下降了。你看看人家史某某,毛頭毛臉,只知道學習,看看人家,班裡不下前十!將來考住大學,隨便你怎麼打扮!
女兒:我吃飽了嘛!以前嫌我吃多,現在又嫌我吃少!煩不煩呀!衣服不是穿的,要衣服漚糞呀!梳個頭發也嫌,你待見史某某,讓她做你的女兒好了!
媽媽:翅膀硬了,不能說你了!有本事不要吃飯!整天臭美,把打扮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早成塊料了!
女兒:你就知道學習,除了學習,你還知道啥?!(一甩門走了)
媽媽:……
分析:毫無疑問,這個媽媽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不合格在何處?不懂得青春期的女兒愛美的心理,想靠打扮吸引異性的關注;自然也就不能與女兒“共情”——理解女兒打扮的行為,更不可能接納其情緒了。這一位媽媽只認“學習重於打扮”的死理,自然和女兒硬碰硬,一個針尖,一個麥芒。
情境示範——
媽媽(微笑):減肥愛美媽媽是贊成的,可得保證身體的營養,學習任務那麼重。 女孩子嘛,就應把自己收拾得漂亮,不過也用不著太過注重,畢竟現在學業是第一位的。
女兒:知道了,媽,我會用功學習的。
二、尊重孩子,平等相處。 從生理發育的角度看,青春期孩子的身體與父母齊平,甚而超過父母,面對世界的視角由原來的仰視變為平視或俯瞰,發生了質的變化。由之而引發了心理、認識方面的飛躍:他們極愛面子,總得自己的是大人了,凡事都應該有他們的發言權,所謂“我的青春我做主”。
既然如此,我們做父母的,就應順應這一自然客觀規律,尊重孩子的人格,給予孩子必要的面子,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語氣,平等地交流、溝通、相處,從而增進親情,贏得孩子的信任。而親情和信任是引導、教育孩子的基石。失去了這二者,家庭教育將無從談起。
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期賓塞曾經說過一句話:“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在本質上除了傳播知識、道德培養外,就應該是對孩子權利的尊重。現實情境模擬二——
媽媽:(擔心孩子早戀,經常暗中跟蹤孩子,這天放學的路上,又發現孩子和一個女同學有說有笑,於是走上前,一把拉住孩子,並用異樣的目光打量眼前的女孩子)下學了,不趕緊回家,磨磨蹭蹭,媽媽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你年齡還小,學習重要嗎?
孩子:(立刻掙扎開母親的手,怒對著媽媽)你怎麼又在這兒?!我又不是三歲的小孩子,你別管我!(悻悻地走了)
媽媽:……
分析:媽媽不分青紅皂白,胡亂猜疑,在同學面前數落孩子,不給孩子面子,這是不尊重孩子的典型表現。難怪孩子也不尊重母親,更不領媽媽的情。
情境示範——
媽媽:我碰巧路過這兒,你們放學了?和媽一起回去吧。哦,這是你的同學吧,對不起了。
孩子:好吧,再見。
三是學會沉默,拒絕嘮叨。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講大道理式的說教、嘮叨除了帶給孩子厭煩外,作用幾乎為零。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大道理比我們懂得也多。他們面臨的是想獨立又難以自立的尷尬,想自由又不得自由的矛盾,胸懷大志和前景渺茫的迷惘,以及異性情感方面的嚮往與困惑……正是這些給這夥流淌熱血的青年以幻想、躁動、不安、焦慮、抑鬱……當情緒高漲,他們更需要的是靜靜地獨處、思考、探索,而不是父母的說教和嘮叨。所以,父母們就不要打擾他們了,請記住沉默是金,必要時適當地提點足矣。
現實情境模擬三——
孩子:(情緒低落地回到家,進門後勉勉強強地和媽媽打了聲招呼)我回來了。
媽媽:(十分敏感,覺得孩子不對頭,於是開啟話匣子)
你犯錯老師批評你了?要不要媽媽和老師說說?和同學吵架了?他們欺負你了?你可以向老師反映呀!測驗沒考好?不用灰心,好好總結原因……什麼也不是,那是不是生病了……孩子:(本沒有生氣的理由和情緒,想靜一靜,這時終於爆發了)煩死了,媽,你就不能不說話嗎!
媽媽:……
分析:此時孩子帶著情緒,心思不想讓他人知道,或者此時的這種情緒連孩子自己也說不清楚,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冷靜,慢慢地自我消化。媽媽不懂孩子的心理,一味地追問嘮叨,最終引爆了孩子的“脾氣”,也給自己帶來了委屈和不快。
情境示範——
媽媽:(覺察出孩子情緒低落,但不動聲色)哦,回來了。現在吃飯,還是先休息一會兒?
兒子:一會兒再吃。
媽媽:好吧,一會兒叫你。
四、溝通需要適合的時機和恰當的方式。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不大願意和大人交流,如果不顧時機的選擇和交流的方式,估計會停留於淺表的層面。深度有效的交流應選擇適合的時機,最好“借事寓有意於無意”而談,效果會更好。比如和孩子一起旅遊,在孩子心情愉悅、父母和孩子關係融洽時,和孩子暢開心扉地聊天、談心、交流、溝通最有效。
深度有效的交流還應選擇交流溝通的方式。孩子大了,心思多了,心情複雜了,有時面對面的交流難以深入雙方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關係不是非常融洽的、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的父母和孩子。比如可能選擇書信的方式,或藉助現代的通訊方式,如QQ、簡訊、微信等等,既可避免雙方的尷尬,又能深入各自的內心世界,收到化解隔閡矛盾、相互理解、諒解的實效。
結束語: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不再那麼單純,教育管理最令父母頭疼,但父母只要堅持理解、尊重、沉默、溝通這四大原則,就可以“轉危為安”,化解孩子的叛逆。至於以上幾個現實情境的模擬,我覺得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真實的,只是“示範”不止一種,肯定還有更好的高明“應對”,歡迎交流。
-
3 # 三姐121276261
謝謝邀請!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年齡,容易發怒,脾氣暴躁,有的還沉迷於網路(網癮),整天泡在網路裡。在慮假的網路中,有很多不良的東西,孩子就會由好奇,興奮到效仿,試驗,其後患無窮。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怒不可遏,不能用連打帶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孩子叫過來,坐下認真交讀,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問孩子究竟想要什麼?讓孩子把自己的興趣與爰好都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耍得好的同學和小伴,常叫在一起聚聚,讓孩子在一起互相交流,讓孩子去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透過合理的安排,才能改掉那些不良的習慣,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創薪素質。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事情,每當我看到不同的家庭孩子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在這段時間的心理變化,生理變化,內心的掙扎,家庭的混亂,又或者聽聞哪個小區又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跳樓身亡,就倍感痛心。
和孩子共情。共情:就是能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易怒、自尊心強、情緒反覆無常、無堅定意志,他們已經開始學會思考,學會了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觀點。傳統中,孩子向父母求助時,父母往往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以自己的經歷代替孩子的經歷,將自己的主觀意識統統灌輸到孩子腦袋中,但是這種做法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會關閉心門,漸漸的不再和父母溝通。作為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先分辨孩子的情緒,然後進入這種情景,理解他,等到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循循善誘,引導孩子走出誤區。
不設定規定答案的討論。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正是不拘泥於特定的答案,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進行學術討論,同樣的,青春期孩子會提出各種問題,得出的答案也可能是非主流,父母認為是錯誤的觀點,這個時候,家長不能迴避孩子提出的問題,也不能一下子打擊孩子不能提這種非主流問題,特別是一些早戀、性之類的敏感話題,父母要做到反觀內視,要疏導孩子,而不是堵截這種問題。只有對他們廣開言路,才可以理解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引導糾正他們。
給孩子支援,特別是孩子的想法、夢想。青春期的孩子最喜歡做夢,很多時候他們的目標都不切實際,我們知道他一下子就會失敗,但是我們真的不能直接告訴他,而是讓他去嘗試,然後失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然後學習進步。
尊重孩子。要做到不翻其書包,不看其日記,不動其物品,不敷衍他。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發育,然後會對異性產生好感,還會閱讀言情類的書記,可能他會問:“媽媽,你第一次和爸爸談戀愛誰表白的?”這個時候,你就要好好的走進孩子內心好好的溝通了,而不是馬上反問,你是不是在學校戀愛了,是不是做了不該做的事。如果這樣,孩子和父母肯定是無法溝通了。言傳身教。自己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做好言傳身教。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人,自己就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現成那種人。
當然,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作為父母只有不斷的最佳化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完美,和孩子一起成長,走進孩子的內心,讓父母這個角色在自己身上越來越稱職,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