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修仙修仙修仙修仙修仙修仙修仙
7
回覆列表
  • 1 # 造就

    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睡眠時間,我們稱之為生物鐘。有人是“早鳥”,有人是“夜貓”,也有人介於兩者之間。這些統稱“睡眠節律模式”。而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一個問題:生物鐘跟社會不同步的人會怎樣?

    也就是說,在這個早鳥當道的世界中,夜貓子們會怎樣?

    科學家們傳播著一個令人憂心的答案:晚睡型節律模式(後半夜才睡覺,起床時間也相應推遲)會對健康造成實實在在的負面後果,甚至會增加早死的風險。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和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聯手,在《時間生物學國際》(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發表大型研究。研究針對43.3萬名英國成年人展開了平均6.5年的跟蹤調查,並發現晚睡型人士死亡的可能性較早睡型高出10個百分點。該結果適用於各年齡段的研究物件,並對男女均適用。

    對於死亡風險類實驗,有一點必須指出:10個百分點是死亡風險相對升高的情況。在任意給定年份,個人的實際死亡風險都很小。在43.3萬名研究物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1.05萬人,約佔2%——在實驗期內去世。這些結果並不是說,夜貓子的早死風險迫在眉睫。

    但擔心還是有的。作者們寫道:“任何”死亡風險上升的情況都“值得注意”。分析顯示,晚睡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胃腸疾病和心理問題的風險也偏高。

    這些風險的相互作用很難辨析清楚,對於晚睡為何存在健康風險,目前也無明確答案。

    但有一個假設頗有說服力:當個體生物鐘與社會生物鐘不同步時,個體生物鐘就會紊亂,使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承受更大的壓力。極晚睡模式就好比始終處在倒時差狀態,從而對身體造成負擔。

    時間生物學或能幫我們過上健康的生活,最不濟也能幫我們認識到,有些人就是喜歡比別人晚一點睡,而且這樣做並無不妥,我們還應加以接納和尊重。

    每個人偏愛的睡眠時間就是睡眠節律模式

    就好像兩米以上的人寥寥無幾,凌晨3點以前睡不著的人也不多見。

    睡眠節律模式是一條鐘形曲線,處在中段的約有一半人。他們的平均睡眠時段在11點到7點之間,上下浮動一小時。

    2017年,《PLOS One》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了53,689名美華人的睡眠節律模式,下圖是結果之一:X軸為人們睡眠時段的中位時點。數值為0代表睡眠時段的中間時點為午夜;數值為4,則代表此中間時點為凌晨4點,以此類推。

    男性的睡眠節律模式比女性更加分散。不過這隻表明,女性擁有“平均態”睡眠節律模式的可能行略高於男性,由上圖最高的資料柱可知。

    但極端睡眠節律模式在男女中均有存在。只有約為0.2的成年人——每500人中有一人——患有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即長期無法早入睡。這種人通常在3點以前難以入眠。這種狀況在青少年中更為普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睡眠時間會逐漸前移。

    有的成年人則處在另一個極端。約有1%的人口患有睡眠相位前移症候群。這些人習慣在8點左右睡覺。

    你可以透過做問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睡眠節律模式。基本問題就是:如果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日程,你會什麼時候睡覺,想什麼時候醒來?(英國那項研究就使用了一個簡化版的問卷,只提了一個問題。)

    研究人員還發現,人們的生物鐘受基因的影響,而且極難改變。若你不是“早鳥”型,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成“早鳥”型——至少在年齡的影響顯現以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物鐘會使我們醒得越來越早。

    爺爺為什麼5點就醒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睡眠節律模式會不斷提前。

    不論何種睡眠節律模式,人們大致都需要7小時或以上的睡眠。晚睡人群的睡眠時間不一定比早睡人群長——只是偏愛的睡眠時段不一樣。

    有些人睡覺自然而然地就比別人晚,要理解箇中原因,我們就要弄明白晝夜節律系統

    如果說身體是一個管弦樂團,每個樂器都管一項必不可少的功能,那麼晝夜節律系統就是樂隊指揮。

    關於晝夜節律系統,我們最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它控制的不僅僅是何時犯困。“體內每一種神經遞質、激素和化學物質的迴圈都跟著日常節律走,” 201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研究員、臨床醫生菲利普·傑爾曼(Philip Gehrm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僅僅是人類;每一個單細胞生物都遵循一種晝夜節律。它很像是生命的根本屬性之一。”

    身體執行如此緊張有序的日程,是為了跟上我們的行動。人們一般早起就吃早餐,因此早上,人體分泌的胰島素是最多的。你還沒吃早飯,身體就已進入代謝早餐的狀態。這樣會更有效率。而不論是早鳥還是夜貓,其晝夜節律系統控制的一切都不再與社會同步。

    雖然人體有節律,但這節律並不完美。“人體生物鐘的週期並不是剛好24小時,”傑爾曼分析道。它更接近24.3小時。所以每天,我們的生物鐘需要回扳一點,以便保持住節奏。

    這大部分是由太陽掌控的。在亮光的刺激下,腦部的主生物鐘——視交叉上核——會把那多出的十幾分鐘調回去。

    在夜貓子身上,這個重置過程受到以下多方面的干擾。

    1)基因:視交叉上核是人體的主生物鐘,但不是唯一生物鐘。人體每個細胞內都有生物鐘基因——一天之中,這些DNA片段隨時開關。和人體的整體生物鐘一樣,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是向效率看齊的。生物鐘基因調節著細胞內其他基因的表達,被調節的基因佔到5%到20%。

    據信,這些基因的行為會向身體的主生物鐘提供反饋,參與設定主生物的時間。科學家發現,這些基因的細微變異會導致動物的晝夜節律推後,在人體中,能產生類似影響的基因正逐漸被髮掘出來。

    2)又或許,夜貓子的生物鐘週期比普通人長一些。這個週期越長,視交叉上核的調節任務也越重。要是不能調節,睡眠時段就會不斷地推後。

    3)夜貓子們也許對夜間的光亮更加敏感。一天中任意時間的亮光都會告訴身體,現在該清醒了。古時候不存在這個問題,太陽一落山,當天的光線就告終結了。現代社會中,計算機和電視機的亮光使一些夜貓子熬得越來越晚。

    當然,真正的答案也許綜合了上述三個原因,或者還有新的原因有待發現。

    社會時差導致睡眠減少,最終有害健康

    對於個體生物鐘與社會生物鐘不同步的情況,科學家有一個名詞:“社會時差”。就拿週一早上來說:由於週末晚睡晚起,週一的起床時間要比周末提前幾個小時;就好像穿越到了另一個時區。如果你每天都是這樣的感受,身體就會承壓,導致健康受損。

    在一項嚴格控制條件的實驗室研究中,24名健康參與者按照要求,每天將睡眠推遲1小時(模擬時差現象),經過三週的試驗,他們開始出現前驅糖尿病的症狀,靜止代謝率降低了8%。研究得出結論:“假設活動量或食物攝入量不變,這相當於一年增重5.7公斤。”該研究於2012年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面對社會時差,人們常試圖在週末償還睡眠債。但這樣做只會進一步擾亂生物鐘,使週一早上更難醒來。

    2012年,歐洲的研究人員分析了6.5萬名歐洲人的自我報告資料集,並發現“存在社會時差的人被歸入超重人群的可能性顯著增加。”還有一些相關性研究則表明,夜貓子出現抑鬱、涉足吸菸等風險行為的機率也可能更高。

    對於這些負面結果,各研究假設的原因不是睡眠節律模式本身,而是睡眠節律模式跟實際作息的不匹配。

    2015年的一項研究對447名中年人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追蹤,也發現了這一堪憂的規律。該研究發現,社會時差跟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前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偏低、高甘油三酯偏高、腰圍偏大、身高體重指數偏高都相關。即便調整了鍛鍊、吸菸和飲酒等因素後,這些相關性依然存在。

    “我們證明了:理想情況下,最好儘可能地將工作、醒來等日常作息跟我們的生理傾向匹配起來,”參與論文的實驗室研究員帕特里夏·王(Patricia Wong;音)在2015年的一次訪談中表示。

    試圖早醒的夜貓子們常會面臨雙重打擊——除了與社會失去同步,給身體施壓,還有睡眠不足的問題。該研究更加明確地指出:睡眠時間短似乎是心臟病、代謝紊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大風險因素。

    夜貓子們的無奈

    2016年,筆者採訪了多名睡眠相位後移者,他們是夜貓子裡最極端的一群,凌晨兩三點以前很難入睡,並喜歡睡到中午前後。他們的睡眠並沒有問題,只不過時段被後移了。

    因為一種無法輕易控制的行為,而被別人指手畫腳,這使他們無奈至極。如果睡眠模式難以改變,也許社會應該更加包容他們。我們往往想當然地以為,夜貓子都是遊手好閒的人,連基本的作息規律都無法保障。當時的採訪物件們表示,這些成見很是傷人。

    尋找解決方案時,我們應該跟著常識走。身體需要什麼時候睡覺,我們就什麼時候睡覺。考慮到忽略生物鐘有可能帶來的健康危害,嘗試一下或許未為不可。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 2 # 杏花島

    熬夜就是我們經常性的很晚睡覺,從直觀層面上講,對於已經參加工作的人來講會引起第二天工作的疲勞,工作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能力下降,長期熬夜引起我們的身體的抵抗力下降,面色萎黃,使人精神萎靡。

    首先對人體的人體器官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害,大部分的人熬夜一般會黑著燈看手機,看電視,玩電腦,這樣對眼睛的傷害是極其大的,長期對著亮度很大的黑夜裡的某一物體,會引起視疲勞進而引起乾眼症,使眼睛痠痛,容易流淚,進而加快眼睛的視力下降,同時高強度的光線刺激會導致視網膜上最敏感的黃斑部分發行變性,長時間的黃斑變性,引起視力進一步下降,在與近視的共同作用下,易引起視網膜脫落,從而引起失明。

    長期熬夜也容易引起身體內的激素水平的失常,通常我們會發現,長期熬夜的人群,臉部一般面板較不熬夜的人差,這就是體內激素水平作用的結果,因為黑暗中電子螢幕會對我們的面部產生更為強烈的輻射,而我們人體自身出於保護作用,會分泌較多油脂來抵抗輻射消除面部的乾澀,長期不規律的大量激素分泌引起面部自身調節能力下降,更容易造成痤瘡,粉刺痘痘的出現,造成面部較難恢復的損害,從而讓自身的自信心下降,產生自卑感。

    晚上不僅我們的大腦需要休息,我們的胸腔以及腹腔內的臟器同樣也需要休息,當我們熬夜的時候我們的臟器相應也需要為我們的全身服務,而無法得到休息,肝臟以及腎臟使我們解毒以及排除毒素的器官,對他們的損害尤其大,身體內臟器長期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容易引起細胞發生突變,從而引起癌症等嚴重疾病的發生,因此透過上述的解釋,所以熬夜對人體傷害很大。

    本期答主:楊寶發,醫學碩士

  • 3 # 威邁國際

    全國的車牌號限制了男人為啥有錢都亂跑,最後單身了,首先男人喜歡贛b,新b,貴b,後面瓊b,黑b,老婆知道了成臧b,最後男人成了鄂b,19年成裝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在倉位管理和止損點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