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貳一橙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要保持自己的優勢。
滅秦之後,項羽威震天下,名義上還有個楚懷王壓在上面,實際上他已經是天下權勢最大之人,但此時天下並不只有項羽一股勢力,要想穩住天下,只能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強己,二是弱敵。
就當時情況而言,分封是必然舉措,滅秦本身就是六國勢力復辟的過程,再算上實行郡縣制的秦朝十幾年就進了王朝墳墓,不論是項羽還是後來的劉邦,都會考慮分封制對中央的鞏固作用。
分封制想要維持穩定的必要條件就是中央要對地方形成壓制,這樣天子才能號令諸侯,不然只能幹看著諸侯混戰。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項羽以霸主的身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在分封過程中,他對曾經的強國進行分而化之。
原秦國一分為四,分別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後三者封在秦國核心地區,合稱三秦
原韓趙魏三分為六,分別為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
原齊國一分為三,分別是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原燕國一分為二,遼東王韓廣和燕王臧荼。
分割諸侯的確是削弱實力的良方,賈誼曾向漢文帝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走的也是這個路子,再配合酌金律等最終解決了諸侯問題。
可問題在於,項羽連帶著把自己也給削弱了,他把原來的楚國也一分為四,自己獨領九郡,剩下的交給三個手下吳芮、共敖和英布,大有一番好兄弟一生在一起的意思。
可問題在於,沒有永恆的兄弟,只有永恆的利益,楚漢相爭時共敖不出兵,吳芮和英布更是跳槽到了劉邦那邊,項羽落得個單打獨鬥的下場。
另外項羽的分封只考慮了分割削弱的問題,沒考慮到安撫這些地盤上原本就有的實力派,比如韓廣、陳餘和田榮。
韓廣原本是陳勝的手下,在燕地自立為燕王。項羽和秦軍大戰的時候,他派部將臧荼援助項羽。
項羽記住了臧荼救援,將臧荼立為燕王,將韓廣趕到了苦寒之地遼東。韓廣怎麼能忍,直接跟臧荼硬剛,結果在分封的當年就被臧荼做掉了。
韓廣太廢,陳餘和田榮可沒那麼容易解決,他們二人你一刀我一劍的,沒少讓項羽頭疼。
張耳跟陳餘兩個人是好友,滅秦之戰做的事業差不太多,可張耳被封為常山王,陳餘卻只得了三個縣的封地,連侯都算不上,心裡那叫一個氣啊,直接帶兵攻打張耳,把張耳打得投奔劉邦。
陳餘能夠吊打張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田榮借了他不少兵馬。田榮那可是個狠茬子,陳勝起兵稱王的時候,他就跟哥哥田儋做掉了縣令,扯旗反秦。
田儋戰死後,田榮立侄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可項羽卻沒封他為王,田榮可謂怨氣沖天,帶著軍隊就幹,揍得三王滿地找牙,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被做掉,齊王田都跑了,田榮自立為齊王。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分封的諸侯完全沒做到拱衛效果,反而個個覺得他分封不公,心懷不滿,尤以田榮做得最過火。出頭的櫞子先爛,項羽果斷拿田榮開刀,數戰定齊,殺了田榮。
在項羽專心攻齊的時候,劉邦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領了關中,隨即趁機東進,佔了楚都彭城,項羽慌忙回師,大敗劉邦,劉邦慌忙西逃,但經過數年苦戰,他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回顧項羽的分封,其實有很不合理的地方,分割的確能夠削弱諸侯,可分的不好就會引起諸侯怨恨,拱衛作用全無,還要忙於平叛。同時項羽留給自己的封地並不如何優越。
從土地面積和人口看,西楚很好,可地緣上,西楚處於四戰之地,東南西北都能來攪和一下,項羽顧得了東,就顧不了西,他在東邊打田榮,劉邦就在西邊收關中、襲彭城。
項羽最理想的封地,恐怕還是關中,關中的地利非同一般,不論東進還是南下,都很有優勢,防守也容易得多。這樣做的結果可以參照後面的劉邦,他就是以關中和蜀地為漢臣直屬,先後剪除東方的異姓諸侯王。
關中由項羽獨領,齊地和楚地適當分割,絕對不能全部交給一個外人,像劉邦就很擔心韓信當齊王,給他改成了楚王,因為齊地是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
-
3 # 老白的歷史課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項羽真是沒什麼眼光,能不能學劉邦那樣,隨便免個幾年賦稅,鄉里人也能知道你出息了!
管你項羽怎麼封,只要你自己在關中,那就穩了,就算關東亂成狗,你一個關中王還不是笑看天下,要是不喜歡關中王,還可以自號"西楚霸王"的嗎,只要你實力強,讓其他十七路喊你爸爸都行!
也不想想秦始皇的操作,把天下富戶全遷到咸陽,以弱六國,關中還有奮六世之餘烈的基礎,簡直就是白給的帝王之資,可惜項羽這個小年輕,非要榮歸故里,跑到楚地去,鳥不拉屎的地方,還一分為四,就是全佔楚地,也得被人揍成豬頭。
身邊沒個謀士什麼的,項羽就自作聰明瞎封,把原先強國全拆了,跟在自己身邊的全封了,同時也把自己封在一個他認為很完美的四戰之地!(誰反我我打誰)
總當其衝的便是田榮,陳餘這兩個實力派,田榮當年便能驅逐田假,如今便也能吞併三齊,項羽你分封不考慮實力派的嗎?再說陳餘,你要不封就不封,事後給了三個縣意思一下,要知道,除餘一向和張耳齊名,張耳是常山王,陳餘隻為侯,不患寡但患不均,難怪陣餘不樂意!人家也是要臉的!
臧茶只是被韓廣派來的援兵,項羽直接封燕王,前燕王韓廣為遼東王,項羽你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嗎,韓廣才是大哥好嗎?
南韓這麼弱你也要一分為二,真是打算讓他們當炮灰使了!難怪投降那麼快!
還有真不打算讓劉邦出關的話,就使勁地削他,封漢王怎麼連川蜀都給他了,要不就蜀王,要不就漢中王,項羽你要心狠才行。
三秦之地不如全給章邯算了,又分了兩條雜魚真是讓章邯分心,打劉邦都扯後腿!
唯一可能有點用的九江王英布,可惜人家只想做個富家翁,從囚犯幹起很不容易了,當了王后項羽就不要呼來呵去的,怎麼說當年也是與項梁齊名的當陽君!
從分封的那一刻,亂局已定,項羽不佔據有利位置(關中),跑這麼偏,難怪一個滎陽你都磨不過去,實在是一個完整的大秦帝國太可怕!
范增多虧死得早,要是在鄉下聽到項羽這麼分,估計氣得想打人!
回覆列表
鉅鹿之戰,項羽的威望達到了頂峰,在當時反秦的諸侯中,已無一人敢不服從項羽的命令。
與劉邦那場勾心鬥角的鴻門宴之後,項羽做了一件應該是他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一件事,導致了他最後的滅亡。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可惜的是全部封錯了鴻門宴後,項羽恢復分封制,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為王:楚懷王羋心為義帝,是名義上天下共主,起到了類似周天子的作用;項羽本人為西楚霸王、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為殷王、韓成為韓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田巿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本來項羽之所以能推翻秦朝,建立不朽之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六國貴族渴望恢復到分封制的時代,才會支援推翻秦朝的,所謂“始皇死而地分”,這個“分”即是分裂,又是分封的意思。所以項羽廢除郡縣制,重回分封制是正確的事,但錯就錯在了項羽不會分,甚至可以用亂分來形容。雖說項羽給自己的地盤不算大,而且在十九路諸侯之中,項羽以及他的親信也僅佔了五個坐席。可是項羽出於制約,加上自己憑個人愛好行事,將原六國的封地全部切割開來,封給自己喜歡的人,這就惹上大禍了。
比如把原齊國領土一分為三,交給了田巿、田都、田安三人,其中田都和田安都曾隨項羽入關,而田巿是舊齊王田儋的兒子,可田巿和田安這兩個根正苗紅的齊國貴族被封了二字王,倒是齊國將領田都被封了齊王,而齊國國相田榮(舊齊王田儋的堂弟)因為沒有隨項羽入關而不封。田榮不滿,在項羽分封之後一個月起兵,僅兩個月就吞併三齊之地,自立為齊王,正式反楚。
齊國是最早反楚的國家,項羽之所以在劉邦吞併三秦之時無法西顧,原因就是那時他正陷入在齊地的戰爭泥濘之中。
又比如把原趙國領土一分為二,偏遠的北方為代國,給了趙國貴族趙歇,靠近中原腹地的地方為常山國,給了陳勝時期第一批起兵的、擁立趙歇為趙王的張耳,這就惹惱了和張耳級別一樣的陳餘。田榮起兵後,陳餘以項羽給他的三縣之地起兵,趕走了張耳,吞併了兩趙,自立為代王,把代王趙歇再封為趙王,並控制住他,正式與楚國決裂。
又比如把原秦國領土一分為三,給了原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而把偏遠的巴蜀、漢中等地給了劉邦。本來章邯三人因為戰爭已經害死了不少秦國士兵(其中不少是被項羽坑殺的),秦國百姓對這三人恨之入骨,加上劉邦先入關中卻只封了漢王,大家都覺得他委屈。所以在田榮、陳餘起兵之時,劉邦緊隨其後,用韓信暗度陳倉之計,數月內就拿下三秦,也正式和楚決裂了。
再如把原燕國之地一分為二,原燕王韓廣為遼東王,韓广部下臧荼則為燕王,這就引起了韓廣的不滿,最後臧荼起兵攻打韓廣,吞併了兩燕之地,並在劉邦出關後投降了劉邦。至於其他的河南國、殷國、南韓等勢力太小,根本就抵擋不住已經據有三秦和巴蜀之地的劉邦。
從項羽分封后的半年內,雍王章邯戰敗被殺,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項羽殺韓成後封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殷王司馬卬、西魏王魏豹全部投降劉邦,趙國、代國、齊國、燕國則要麼坐山觀虎鬥,要麼和漢國統一戰線反楚。項羽的分封制度徹底破碎,只剩下南方被一分為四的原楚地了。
既然這樣,項羽要如何分封才能穩住天下呢?從歷史倒推來看,項羽分封制的弱點是隻以功勞和個人喜愛來執行,尤其是後者佔的比例還要大一些,所以只要改變這種思想,按原七國勢力分封的話,或許就能穩操勝券了。
比如最先反楚的三齊之地,就應該去除田都,讓田巿、田安、田榮三人分,如果說是要統一的話,最有資格繼承原齊國國土的則是田安,因為他是戰國齊國末代君主齊王田建的孫子,地位比起田巿和田榮來看要高出一大段。
又比如兩趙之地,要麼就全部給趙王趙歇,讓張耳和陳餘輔助,要麼就一分為三,三人各佔一部分。
又比如兩燕之地,最好還是全部給予燕王韓廣,畢竟他是在陳勝時期,由燕國百姓擁立的。
又比如三秦之地,最理想的應該是項羽親自坐鎮。
至於河南國、南韓、殷國這三韓之地,不能分封,只能統一歸於韓王韓成。因為分了之後雖是能起到相互制約,但力量過小,遇到強敵根本就抵擋不住,劉邦出關時這三國的表現就是鐵一般的事實。
而四楚之地,要麼就由項羽一人獨領,要麼就把它交給義帝羋心,而不是分封。項羽分四楚,人多了自然想法就不一樣,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公敖、長沙王吳芮雖然都是項羽楚國集團部將,但最後還是投降了劉邦,就是因為他們和項羽的性格不合。
最後剩下的漢國和西魏國,則可以原封不動,反正只要項羽坐鎮關中,向南抑制劉邦,向東控制西魏,其他各國也自然不敢再起禍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