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mz_papa

    如果禾賽到境外上市,那是科創板損失;如果禾賽就此上不市,說明它財務造假了。但問題是禾賽這種公司目前盈利能力並不重要,如果財務造假,那管理層腦子有坑。我預計它會去納斯達克。

  • 2 # 京東首席財務官

    禾賽科技終止IPO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1月7日,禾賽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得受理,估值超過 100 億元,“中國鐳射雷達第一股”眼看即將誕生。

    誰知2個月後,一切戛然而止。

    對於禾賽自動撤回IPO申請背後的真實原因不好妄加猜測,不過結合該公司此前披露的經營狀況、客戶結構、市場和資本大環境來看,這家企業面臨不小的困境。

    一方面是短期內虧損難以改善,L4級別無人駕駛市場訂單增量有限,面向前裝量產專案暫未看到實質性進展等等,如今通往資本市場的路暫時被阻隔,再次讓這家企業的“隱患”暴露出來。

    高工智慧汽車認為,禾賽IPO終止事件,或許能讓資本市場與業界重新謹慎審視這條無比熱鬧的鐳射雷達賽道,同時也給部分鐳射雷達企業敲響了警鐘。

    短短几年間,鐳射雷達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不斷湧現的鐳射雷達初創公司和多元化的技術路線之爭,乘用車前裝市場開啟之際,誰先拿到量產專案,誰就是“剩”者為王。

    一、量產為王

    前裝量產專案,正在成為鐳射雷達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這不僅體現在市場需求變化中,資本市場亦是如此。

    從Luminar和velodyne這兩家代表企業在股市的表現,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鐳射雷達企業的預期和關注點正在發生變化。截至昨日收盤,Luminar市值約85億美元,Velodyne的市值約為25億美元。

    去年12月剛剛上市的Luminar,在手訂單除了2022年量產的沃爾沃下一代電動車型,還有包括全球前10大汽車製造商中的7家,合同價值高達15億美金。

    就在昨天,上汽集團R汽車旗下的第三款車型ES33正式亮相,正式披露搭載Luminar鐳射雷達,預計明年下半年上市,這是後者在中國市場拿到的首個量產訂單。

    儘管Luminar的鐳射雷達尚未開始批次生產,但這些來自乘用車前裝市場的訂單增強了投資者對於該公司未來前景的信心,該公司上市後市值一度躍升至百億美元,讓Velodyne這家曾經的自動駕駛鐳射雷達“霸主”黯然失色。

    反觀velodyne,2020年全年淨虧損1.5億美元,在爆出虧損超出預期後市值再次下跌,去年鐳射雷達產品交付量上升到11,710個,其中在四季度出貨量增長至4237個,但velodyne採取了降價措施吸引更多的客戶,卻導致了虧損加劇。

    對Velodyne來說,市場風向已經發生了轉變,必須儘快完成從機械式鐳射雷達到乘用車前裝固態鐳射雷達的轉身。去年該公司推出了新型Velarray固態感測器產品線,但暫無量產訂單資訊披露。

    而觀察禾賽科技的境況,與Velodyne極為相似。

    資料顯示,禾賽科技此前的主力產品仍然是多線機械旋轉式鐳射雷達(業內一致觀點是無法過車規,且成本太高不具備前裝量產的可能),直到2019年初公司推出了適用於ADAS領域的Pandar GT(半固態鐳射雷達)。

    目前該公司暫時沒有更多這款產品有關乘用車前裝定點專案、量產時間節點等這類公開訊息,對比包括Luminar、華為、Sagitar聚創、一徑科技等數家公司已經對外公佈了前裝量產的專案定點。禾賽在前裝上車這條賽道已經“掉隊”。

    與此同時,禾賽科技貢獻主要營收的機械式鐳射雷達業務開始出現預警。

    這家公司的汽車領域鐳射雷達產品大部分流向了RoboTaxi、RoboTruck等無人駕駛領域,例如其公佈美國加州DMV公佈的2019年無人駕駛測試里程數排名前15位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選用了該公司的產品作為無人駕駛車隊的主鐳射雷達。

    很明顯,這類市場還處於測試階段或規模有限的示範運營為主。例如上海剛剛釋出的《上海市智慧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報告(2020年)》顯示,僅有22家企業的共計152輛車頒發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資質,這還是數量居於全國首位的城市。

    加之RoboTaxi本身還面臨後續政策監管、市場準入以及商業模式的驗證。可以判斷至少未來幾年之內,上述市場的鐳射雷達裝機量十分有限,且大多數是處於測試驗證階段。

    另外從禾賽科技近幾年頻繁變化的大客戶名單來看,鐳射雷達面向無人駕駛這類新興市場的訂單存在不可持續性。

    或許正是因為上述種種不利因素影響,禾賽科技表示,也正在向服務機器人等其他工業領域拓展業務。

    二、多重風險

    禾賽科技的風險不僅在於持續虧損,更在於其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以及與股東之間的“同業競爭”、“利益輸出”以及大客戶“撤單”等風險。

    資料顯示,禾賽科技多年處於虧損狀態,而上述提到的L4級別自動駕駛的市場天花板短期難以突破,訂單不可持續性,都決定了其近幾年內恐怕很難扭轉虧損的局面。

    近兩年,面對科創板的快速擴容,一些企業“帶病”上市,導致不良情況頻現,因而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企業上市資格的審查和監管力度,不少公司主動撤回 IPO 被看作是一個知難而退的行為。

    有證券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這些尚未盈利的企業尋求上市,難度恐怕大幅上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禾賽科技每年還有一筆較大的隱形支出,也讓其資金流與利潤表一直承壓。

    2019年禾賽科技陷入了行業龍頭Velodyne的專利訴訟糾紛,雖然最終以和解收場,但代價是禾賽科技需要向Velodyne支付不菲的專利許可費用。

    資料顯示,2019年禾賽科技向Velodyne支付了約1.6億元的專利許可費,且到2022年,禾賽科技還需每年支付固定金額的專利許可費。從招股書披露來看,該項費用金額在1500萬元左右。

    除了持續虧損的壓力,未來禾賽還面臨著被大客戶“拋棄”的風險。

    禾賽科技早期就獲得了博世、百度兩大巨頭的投資。近兩年,其來自博世、百度這兩大股東的訂單,也為公司貢獻了不小的營收。另外還有Aurora、Nuro、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都出現在其大客戶名單中。

    但隨著博世、Aurora、Cruise在鐳射雷達領域的自研專案陸續披露並取得積極進展,禾賽科技極有可能淪為股東和大客戶的“棄子”。

    畢竟相似的場景已經在行業內上演。

    2016年福特斥資7500萬美元投資了Velodyne,而就在今年初,福特正式“拋棄”了Velodyne。福特不僅轉讓全部所持有的Velodyne股份,還棄用了這家公司的鐳射雷達,將重心轉移至旗下的Argo AI公司。

    “我們的內部鐳射雷達研發工作是在2017年收購Princeton Lightwave後開始的,目前進展非常順利,”福特汽車旗下的Argo AI公司發言人表示。

    原因是,福特早期的確需要Velodyne的鐳射雷達用於測試和早期驗證開發,但從長遠來看,這家車企需要建立自己的量產能力。

    幾年前,Argo公司曾表示,還不清楚何種鐳射雷達技術路線可以最終勝出,投資Velodyne和Princeton,是為了未來規模化應用可以有備份選擇。

    這也為禾賽科技敲響了警鐘。

    去年初,博世宣佈首款適用於車規的長距離鐳射雷達感測器(光檢測和測距)已進入量產開發階段。透過規模化量產,博世希望降低這項高精技術的成本,從而在市場上進行推廣。

    資料顯示,去年1至9月,Aurora為禾賽科技貢獻了2898萬元的汽車鐳射雷達收入。不過,該公司在2019年收購了鐳射雷達公司Blackmore,首款FMCW鐳射雷達也已經開始裝車測試。

    此外,Aurora近日還宣佈收購鐳射雷達初創公司OURS Technology,後者主要研發FMCW鐳射晶片(矽光子整合技術),從而加快FMCW鐳射雷達開發速度。

    同時,在海外市場,目前另一家美國本土鐳射雷達公司ouster已經開始對禾賽原有的海外L4業務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

    三、搶佔先機

    伴隨著鐳射雷達陸續啟動前裝量產,各家頭部企業也進入了“上車”的關鍵期。除了海外Tier1、Luminar等公司,國內也已經有部分企業搶佔先機,並借勢完成了相關前裝量產定點佈局。

    上週,嬴徹科技正式推出行業首個直接面向量產、全棧自研的卡車L3自動駕駛系統“軒轅”,Sagitar聚創、一徑科技成為鐳射雷達的前裝量產供應商。

    此外,Sagitar聚創車規級鐳射雷達RS-LiDAR-M1自去年7月開始連續獲得全球多個量產車型定點合作訂單,去年12月已經批量出貨到北美車廠,成為全球首款批次交付的車規級MEMS固態鐳射雷達。

    今年3月10日,Sagitar聚創國內首條車規級固態鐳射雷達產線正式落成。並即將於今年Q2啟動定點專案量產交付。

    同時,一徑科技的MEMS 鐳射雷達產品ML-30s將搭載廣汽下一代 Robotaxi量產上市;探維科技的Tensor-Pro固態鐳射雷達已經為部分商用車供貨,並開始在礦車、低速無人駕駛AGV等一些特定場景下的特種車輛實現應用。

    目前,已經有小鵬、蔚來、長城、北汽ARCFOX等多家自主品牌紛紛宣佈新車將搭載鐳射雷達上市,並且更多的車企也表現出了類似意向。

    其中,長城汽車的咖啡智駕平臺將在2022年實現中國首個複合場景達到L4級能力的智慧駕駛,並搭載由ibeo提供的新一代4D固態鐳射雷達ibeoNEXT(亮道負責感知系統量產驗證)。

    蔚來ET7則搭載均勝電子提供的超遠距離高精度鐳射雷達量產方案(120度超廣視角,等效300線的超高解析度,最遠探測距離可達500米),並完成對鐳射雷達公司——圖達通的戰略投資。

    高工智慧汽車認為,2021年將是鐳射雷達進入前裝車載的元年,2022年將是小規模上量階段,最初從高階品牌和高階車型開始滲透,未來幾年是一個逐步放量的過程。

    儘管初期的批次化效益不會太明顯,但高工智慧汽車認為, 這波勢頭正是鐳射雷達企業量產落地的好機遇。量產的真正意義實現0-1的突破,獲得前裝量產案例經驗的背書,並實現技術與產品的市場驗證。

    未來幾年對鐳射雷達公司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各家企業正在各展所長,或尋求多元化市場拓展,或集中火力拿下首個前裝量產訂單。

    至於誰才是“鐳射雷達第一股”,或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但有一點已經非常明確:只有進入前裝量產陣營,才有取勝的機會。

  • 3 # 冰點實事評論

    不盈利不是關鍵,不盈利上市融資謀發展,可以,但財務造假就不能容忍,虧錢了,說明白,科創板虧損的還少嗎?創新創業,誠信是企業的重要基礎,造假者,去到納斯達克,啥斯達克都會死的很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種裝置哪種情況直接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