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32814670232

      音樂評論  music criticism  音樂生活中的一種專門活動,是一定的階級、階層  或社會集團透過評論家以書面文字或口頭語言來表達對  音樂的褒貶、要求、評價、展望、回顧等的一種特殊方  式。良好的音樂評論具有科學性與權威性,對創作、演  出、欣賞以及社會音樂生活起相當重要的影響。廣義來  說,音樂評論也可包括一般普通聽眾所發表的意見在內。  這種意見若形成輿論或呼聲,其力量及影響比評論更大。  音樂評論的物件,通常以音樂作品及演出為主,也  可擴充套件到對音樂家、音樂風格、流派、音樂書刊的評價,  並常涉及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社會現象。音樂評論的表達  方式除書籍、報刊、雜誌之外,還可透過集會或其他的  公共宣傳手段,如廣播、電視等來擴大評論的影響。評  論的內容和形式因不同物件而有差異。如供專門家參考  的偏重理論性和技術性的分析;對廣大聽眾則採用較為  通俗普及的解說介紹。  音樂評論的目的,在於對所評論的物件作出一定的  審美評價。為此,首先必需有一個評價的標準。這個標  準因評論家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而有所不同。評論家  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歷史時期的具體社會、民族和階級  的影響,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宣傳、提倡或傾向於一定的  文藝思想,反對或排斥某種文藝思想。在評論中也必然  反映出評論家自己的藝術觀、藝術修養、興趣愛好等特  點。儘管如此,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仍會形成一個基本的  標準。它取決於當時社會上佔主流地位的音樂思潮。這  種標準不外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即社會功利價值標準,包  括作品在政治、道德倫理、社會風氣等方面所產生的影  響;藝術價值標準,即從內容與形式結合方面是否合乎  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大體說來,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的標準,常常是符合於社會進步力量的觀點、要求和利  益,符合於音樂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因而是比較客觀  而具有科學性的。否則,公眾就會拒絕承認這種標準而  使評論失去其作用。正因如此,音樂評論往往與當代社  會的思想鬥爭、政治鬥爭有密切的聯絡,反映出意識形  態鬥爭的複雜性。  音樂評論的標準雖然具有上述的社會客觀性,但在  歷史的長河中,由於社會的發展,對音樂藝術自身規律  的逐步掌握,對音樂審美教育功能的認識的深化變異,使  音樂評論家不斷對以往的標準加以揚棄取捨,又形成新  的標準以符合新的社會要求。這樣,音樂評論標準具有  社會客觀性與歷史可變性這兩種特性。通常,成功的並  對社會起重大影響的音樂評論,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反映  了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表現出社會的審美理想和審美  趣味,因而能帶有進步性、科學性和權威性。  音樂評論所起的作用可以分兩方面來觀察:①對於  聽眾來說,音樂評論起著啟發、引導和教育作用。評論  對聽眾介紹、分析音樂作品及演出的成敗得失,提高聽  眾對音樂的鑑別能力,培養並提高公眾的審美趣味;②  對於音樂家來說,音樂評論有助於他們冷靜而客觀地檢  驗藝術實踐,進行藝術總結,便於鞏固成果,提高藝術  水平;同時評論也代表群眾的要求和希望,有助於音樂  家掌握時代的脈搏,為以後的藝術活動指出方向。反過  來看,音樂評論之所以能發揮作用,也在於評論家能充  分吸收廣大聽眾的意見,知道他們的需求,能以平等的  地位與音樂家共同切磋琢磨,理解他們的甘苦。  對音樂評論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應具有  高度的音樂修養和鑑賞能力,能理解音樂內容和形式的  奧秘,從中取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為達到這個要求就  必須有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文化藝術修養,特別是對民族  傳統文化的理解。其次,他應具有一定的思想理論水平,  能對所評論的物件加以鑑別,發現其優劣得失,並加以  分析、概括,作出理論上的說明,特別是從哲學、社會學、  美學角度上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審美評價。第三,他應  具有科學的頭腦,思維嚴密,善於分析與綜合,判斷準  確,有勇氣,有創見,敢於獨樹一幟,對庸俗吹捧、無  理的攻擊或帶有偏見的評述敢於抵制,堅持原則,維護  真理。第四,還要有高度的寫作水平,能有條理地、準  確有力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理想的音樂評論家應  集音樂家、美學家、科學家與文學家於一身。  在西方專門論述音樂評論的理論著作不多,近代較  有影響的是M.-D.卡爾沃科雷西所著 《音樂評論的原則  與方法》、O.湯普森的《實用音樂評論》、法國A.馬沙  貝的《音樂評論文集》、英國A.沃克的《音樂評論剖析》  等書。  專業性質的評論,在西方是隨著報刊、雜布的誕生  而逐漸出現的。當時的評論涉及各方面,例如對J.S.巴  赫的評價問題,曾引起J.A.沙伊貝(1708~1776)與A.比  恩鮑姆(?~1748)的爭論。在法國,D.狄德羅、J.-J.  盧梭、J.LeR.達朗貝爾(1717~1783)對義大利歌劇與法  國歌劇的爭論,以及後來許多人對C.W.格魯克與N.皮欽  尼之間的“丑角論戰”,都發表在雜誌報刊以及小冊子  上,在英國,J.艾迪生(1672~1718)與C.伯尼可算是英國  音樂評論的創始人。更有重大影響的是E.漢斯利克,他  寫了一系列評論文章,闡明他反對音樂他律論,主張自  律論的美學觀點,曾在19世紀下半葉引起巨大的論爭,涉  及整個歐洲。兼寫評論的作曲家也不少,如 C.M.von韋  伯、R.舒曼、 F.李斯特、 R.瓦格納、H.沃爾夫都是比  較知名的。法國作曲家C.德彪西的一系列文章,文筆生  動,對音樂有許多創見。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1866~  1944)、德國的A.愛因斯坦、 英國的 G.蕭伯納(1856~  1950)、E.紐曼、 美國的湯普森在西方的音樂評論界佔  有重要地位。在蘇聯,Б.В.阿薩菲耶夫的評論頗受重視。  20世紀以來,在中國,音樂評論也同樣見諸報刊雜誌。  起重要作用的當首推聶耳,他在1931年化名“黑天使”  所寫的評論,對不健康音樂的泛濫起了鞭撻作用。中華  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音樂評論更受重視,陸續建立起  一支評論隊伍,著名的評論家有李凌、趙□等人。  如今,隨處都可以聽見音樂。的確,音樂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快樂的時候可以聽音樂,悲傷的時候同樣也可以。可以說,音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普遍的大眾所聆聽的音樂正是流行音樂,顧名思義,它是流行的,符合大眾口味的。流行音樂產生這麼久,從過去到現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21世紀的流行音樂又會發展成什麼樣呢?  我通常聽的都是華語歌曲,對歐美的流行音樂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想談談21世紀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  不可否認,當今的一些歌曲是非常好聽的,不能說會成為經典,但一定可以流行好一陣子。從各大頒獎典禮中的獲獎金曲可以看出現在那些音樂正在紅火著。  看到這個選題的第一時間我就想到了“商業”二字。如今音樂作為一種商品,就要符合大眾的口味,因此大部分的歌都趨向於R&B、Hip-Hop,很多歌聽上去都千篇一律。  自從陶喆等人帶給我們R&B之後,一系列歌手比如胡彥斌等等都朝著這方面發展,寫出來的歌都是這種感覺的。不置可否,他們是聰明的,他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懂得迎合市場,於是他們就很容易紅,於是他們的歌也就流行起來,廣為傳唱,於是他們就成了各大頒獎典禮的常客,嚐到了走商業化路線的甜頭。當然,我不否認他們的音樂,也是非常認真地完成了一首首歌曲,只是這些歌曲的產生有一部分原因是迎合市場需要。  當然,還有很多歌手、音樂人堅持著自己原來的風格,並沒有走這些商業化路線。他們有的是獨立的音樂人,有的就是仍然認真地做著自己的小眾音樂。我覺得搖滾,特別是純正一些的搖滾,受眾群就不是很廣。像內地的一些樂隊,跳房子、與非門等等,也許紅過一陣,也許有非常忠實的歌迷,但結果都是像流星一樣隕落,絕對比不過上一段提到的一些歌手。同樣,港臺地區也一樣,就拿臺灣來說吧,蘇打綠、旺福、自然捲等等的樂隊,儘管有的得過臺灣金曲獎,但就知名度來說是很低的。我想,上述提到的一些樂隊,有的是走搖滾路線的,有的並不是,但相同點是沒有走商業化路線。我相信有很多人可能連這些樂隊的名字都沒有聽到過,這很好地說明了這些樂隊並不紅。然而,他們卻堅持了自己,沒有因為市場而改變自己,其實他們的很多歌都很好聽,只要我們放下一些浮躁,試著聆聽一下小眾音樂。  從一些唱歌類的選秀比賽中也可以看到,唱純正嘻哈、純正搖滾的選手一般不會走得很遠,更別說拿冠軍了。評委們想選的也是一個有商業價值、有市場的冠軍。其實我覺得,堅持自己的本色是很重要的,想轉型、有突破也是可以的,當然我也不反對走商業化路線,但是一定不要讓它完全覆蓋掉原本的路線,適當地走一下還是不錯的選擇。  我所認為的第二種發展趨勢是歌曲的中國化,也就是所謂的復古和懷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流行音樂中開始出現中國的元素。像京劇、崑劇等等都在歌曲中出現,其中有王力宏的《在梅邊》、陳昇的《北京一夜》等等。周杰倫的多首歌曲都非常有中國的風格,比如《發如雪》、《菊花臺》。不論從旋律還是歌詞上都呈現出中國風,連音樂錄影帶也是。我覺得這種發展是非常可喜的,比一味地模仿歐美、日韓要好得多。就好像吳克群的新歌《將軍令》中所唱到的“我知道YO YO YO不是我的語言”、“在你的世界學你說ABCD,在我的土地對不起請說華語”,他很好地唱出了流行音樂的現狀,呼籲大家走向中國化,這首歌曲的前奏同樣存在中國元素。其實這種型別的歌都挺好聽的,可能因為是華人的關係,從骨子裡對這類音樂容易接受,容易喜歡。  接著我想說說現在很多歌都有些迴歸過去。我們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老歌和新歌,老歌中確實存在著太多的經典。一些現在傳唱率很高的歌,《童話》、《老鼠愛大米》的旋律聽上去都有一些老歌的感覺。並不複雜的旋律,同樣不復雜的歌詞都為流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覺得網路歌曲走紅的原因有一大部分在此,像最近很紅的幾首網路歌曲《求佛》、《秋天不回來》,乍一聽會覺得是一首很熟悉的老歌。我想流行音樂流行的一大因素是廣為傳唱,所以旋律迴歸過去的趨勢會繼續延續下去。  另外,21世紀的流行音樂會更加全球化。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好聽的翻唱歌曲,是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全球化,透過翻唱吸取他國音樂的優點。我也很贊同全球化,這樣可以使我們的音樂更優秀、走向更高層次。其實中國的很多歌也被國外歌手所翻唱,像《Take me to your heart》就是翻唱張學友的《吻別》,最近又聽說《老鼠愛大米》也有一些外語版本。互相學習交流音樂,於是使得流行音樂更為全球化。  最後,我想說的是流行音樂的個性化。其中典型的任務就是周杰倫,他的一些特立獨行的歌曲《雙節棍》等等同樣讓人耳熟能詳。我想,在千篇一律的流行音樂中突然聽到一首很有個性的歌一定會很驚喜,於是這些歌曲就很容易跳出來,很容易讓人記住。我想,歌手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歌曲為人們所熟知,所以走一下個性化路線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消費者,我是非常希望流行音樂發展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的耳邊縈繞著美妙的樂曲。我想,不論它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我相信它會越來越好,我對它充滿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可以起一個姓常的女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