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編輯的《十七世紀俄中關係》(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XVII веке),就將雅克薩之戰稱為中方對沙俄的武裝侵略,並稱《尼布楚條約》是被強加給沙俄的,還試圖否定《尼布楚條約》在簽訂後的法律效力,從而為《璦琿條約》等進行辯護。中國研究者對此嚴加批駁。
斯塔夫裡阿諾斯(Leften S. Stavrianos):①邊界確立在沿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流域地區撤走。作為回報,俄羅斯人被授予商業特權;兩國臣民可以自由地越過邊界、不受干涉地從事買賣。以後發展起來的貿易是由商隊從事的,它包括了黃金和羊皮;俄羅斯人用黃金和毛皮交換茶葉。正是從華人那裡,俄羅斯人獲得了日後成為其民族飲料的東西。俄羅斯人很快就成為甚至比英華人更愛喝茶的人。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羅斯人在亞洲擴張的第一階段終於結束。以後一百七十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的規定,停留在黑龍江流域以外的地區。
大家好,以大量文獻,看清歷史真相,請跟我來。
在康熙之前,是沒有國界。我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同意。但是,確實很多時候都在雙方畫界。在畫界的過程中。畫界雙方個有吃虧。有時候佔了優勢,有時候吃了虧。這需要了解當時具體情況才能做出判斷。
中、俄兩國最初的相識是以蒙古文及蒙古人為媒介的。這是當時蒙古人給俄皇的稱呼而中國抄襲之,正如蒙古人稱清朝皇帝為Bogdikhan(博格德汗)而俄人借用之。
在中俄最初的交往中,由於缺乏瞭解,中國一直把俄羅斯視為一個偏遠的較大藩邦。如順治十二年(公元1656年),清廷致俄羅斯:“大清國皇帝敕諭俄羅斯察罕汗,爾國遠處西北……今爾誠心向化,遣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特頒恩賚……”。《清史稿》載:順治十三年,俄國察罕汗遣使入貢,以不按朝儀,卻其貢,遣之歸……。
沒想到吧?文獻中俄羅斯曾經是我們的藩屬國,向我們進貢。大家可以查文獻。核對一下。
雍正九年六月,清廷在給出使俄國及土爾扈特大臣德新及班第等人的調令中強調:拜見俄羅斯察罕汗,事至關重大……無需叩拜,可按拜見王爺之禮。
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清朝官方檔案才逐步較多的採用“ 俄羅斯國君”字樣取代“ 察罕汗”。
這也是俄一直希望蒙古獨立出去,因為清朝的歷史中,整個蒙古帝國都是清朝歷史中一部分,因為當時整個外蒙古都是清朝的。清朝歷史中應該這樣記載,中國一部分蒙古族,曾經征服過世界。
一直到明治維新日本提出一條計策,滿蒙非中國。孫中山在日本人支援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外蒙出去了,不想留下等著被驅除。這裡不多說,我們繼續說清朝初期疆域。
雅克薩之戰後,中俄就東段邊界等問題進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歷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額圖、佟國綱等與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俄方稱“涅爾琴斯克條約”,是中國清朝和沙皇俄國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也是被我們稱為平等條約的條約。
《尼布楚條約》以滿、俄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以拉丁文字為雙方共同簽署的正式的文字。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待議地區;兩國嚴禁越界入侵和收納逃人;兩華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通商貿易。
(大家注意這個待議地區,也就是說這個條約並沒有一下就規定清楚,這是很常見的事情。同時蒙古和西伯利亞之間的邊界仍未確定,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清王朝還沒有完全控制外蒙古。)
當時在尼布楚地區遊牧的是蒙古布里亞特部落,他們在當時還並不屬於清朝,清朝也從未對當地實行過有效統治,而且條約簽訂時,喀爾喀蒙古(外蒙古)也還沒有屬於清朝。
《尼布楚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
庫頁島就是今天的薩哈林島。這個時候俄是沒有出海口的。
要注意當時沙皇俄國侵擾黑龍江流域已三十餘年。也就是說我們是將他們趕跑的,然後簽訂了條約。後來俄不死心,支援準格爾跟我們打。這是後來的一個問題了。
康熙帝親政後,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國內局勢漸漸穩定。在這個過程中,東北邊境事務也被提上日程。
我們看歷史評價。
魏源:時察罕汗已卒,新察罕汗嗣立,知中國東方距已遼遠,且限以行國,非若西北之西費雅(瑞典)、西南之圖裡雅(土耳其),近在肘腋,所必爭也……始與我大臣索額圖等會議於黑龍江……於是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隸版圖。
從在俄沙皇伊凡四世開始對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擴張。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年幼的彼得一世繼位。實則權力掌握於索菲亞公主之手。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編輯的《十七世紀俄中關係》(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XVII веке),就將雅克薩之戰稱為中方對沙俄的武裝侵略,並稱《尼布楚條約》是被強加給沙俄的,還試圖否定《尼布楚條約》在簽訂後的法律效力,從而為《璦琿條約》等進行辯護。中國研究者對此嚴加批駁。
納羅奇尼茨基等所著《遠東國際關係史》稱《尼布楚條約》使“阿穆爾地區”被“從俄國分割出去”。
尼古拉·班特什-卡緬斯基(Н.Бантыш-Каменский):假若戈洛文遵照陛下諭令趕赴邊境前去阿爾巴津,華人就未必敢逼近涅爾琴斯克,因而就可望以阿爾巴津為界。對這一延誤,儘管他百般辯解,也不能辭其咎。
加斯東·加恩(G. Cahen,法國學者):尼布楚條約的後果不久就清楚地顯現出來了:中國方面是消滅了厄魯特人,俄國方面則是發展了對華貿易。
納羅奇尼茨基等《遠東國際關係史》:尼布楚條約是清朝透過種種威脅,並透過派出為數眾多的軍隊事先非法佔領俄國領土而強加給俄國的。條約的條款反映了十七世紀清帝國在遠東對俄國的軍事優勢。······沙皇政府以重大讓步——這些讓步俄國認為是暫時的——為代價,制止了清帝國對東西伯利亞的進一步侵略。
亨利·特魯瓦亞:瓦西里·戈利琴又在一個新的領域——即外交領域遭到失敗。他與中國簽訂的涅爾琴斯克條約規定,把黑龍江兩岸割讓給這個大國。這樣,俄國三十多年來擁有的這條完全可以航行的西伯利亞河流便歸了華人,形成了兩個國家的新邊界線。在克里姆林宮很少有人瞭解這種割讓在戰略上具有的危險性。不管怎樣,瞭解談判程序的索菲亞,幾乎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斯塔夫裡阿諾斯(Leften S. Stavrianos):①邊界確立在沿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流域地區撤走。作為回報,俄羅斯人被授予商業特權;兩國臣民可以自由地越過邊界、不受干涉地從事買賣。以後發展起來的貿易是由商隊從事的,它包括了黃金和羊皮;俄羅斯人用黃金和毛皮交換茶葉。正是從華人那裡,俄羅斯人獲得了日後成為其民族飲料的東西。俄羅斯人很快就成為甚至比英華人更愛喝茶的人。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羅斯人在亞洲擴張的第一階段終於結束。以後一百七十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的規定,停留在黑龍江流域以外的地區。
張之洞:前代黷武之朝殘民以逞,本朝武功無過康熙、乾隆兩朝,其時逞其兵力,何求不得?然雅克薩既下而界碑定,恰克圖交犯而商市開,越南來朝而即赦其罪,浩罕畏威而不利其土······是曰戢兵,仁政十二也。
蔣廷黻:《尼布楚條約》在中國方面所注重的是劃界,在俄國方面所注重的是通商。雙方均達到了目的,故此約得實行一百六十餘年。照這約,不但黑龍江、吉林及遼寧三省完全是中國的領土,即現今俄屬阿穆爾省及濱海省也是中國的領土。
吾國當時所以能得此成績,一則因為俄國彼時在遠東國力之不足,關於遠東地理知識之缺乏及積極開拓疆土之不感需要;一則因為康熙帝處置此事之得法,軍事上有充分之準備,而外交上又替俄國留了餘地。其結果不但儲存了偌大的疆土,且康熙朝中國在外蒙古的軍事曾未一次受俄國的牽制。"以往所有的爭執,無論其性質如何,今以後永遠忘記不計。"這是條文的第三款。這一層完全做到了:中、俄兩民族曾未因17世紀的衝突而懷舊怨。關於將來,此約雖未永久有效,基督徒雖亦不計"無所不能的上帝"的監誓而不守信,但確立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和好及友誼的基礎。在國際條約中,《尼布楚條約》算得一個有悠久光榮歷史的。
呂思勉:此約俄人認為系用兵力迫脅而成,心懷不服,而中國對邊陲,又不能實力經營,遂伏下咸豐時戊午、庚申兩約的禍根。
郭廷以:這是一次對等的談判,是一個平等的條約,遏止了俄人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保全了完整的東北達一百六十年。固然是俄人為時勢所限,在東亞的力量不足,中國正當盛世,但康熙的應付得宜,所關亦大。不過尼布楚地區則未克保有。
柏楊:這是一個重要的條約,使中、俄得到和解,為中、俄兩國帶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俄國對遙遠的東方固然力不從心,而中國如果長期從事於東北荒涼寒冷地區的戰爭,也將精疲力盡。當時中國的力量,事實上只能到黑龍江北岸,還伸展不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俄國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進入流奶與蠻之地,永不會自動停止。
當然了,就算康熙將整個沙俄納入版圖,也沒人說好。因為今天,就算全世界都認為我們是華人,我們自己還需要分你是什麼族。。
所以康熙做什麼都沒用。被罵是屬於理所應當。明朝只有兩京十三布政司,內陸十三省,如果康熙就保持內陸十三省,哪來的這麼多人說丟這個丟那個?就內陸十三省就不會有什麼丟土地了。
說丟了貝加爾湖。貝加爾湖在哪裡?今天外蒙古北邊國境之外。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北方70公里才是貝加爾湖!天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外蒙出去了,不想留下等著被驅除。韃虜都驅除了。就別替人家外蒙古國,考慮貝加爾湖的事了好嗎?
尼布楚條約的最大作用是,康熙擊敗葛爾丹,葛爾丹退到今天外蒙古首都南郊。葛爾丹向沙俄求救,請沙俄出兵。號稱借兵11萬。沙俄沒有借兵。
喀爾喀蒙古(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古)什麼時候全是正式納入版圖的?首先得感謝葛爾丹。事上我們大部分人,對這個已經統一了整個大部分蒙古的準格爾汗國一無所知。
康熙跟葛爾丹的烏蘭布統之戰,我們都知道。
而烏蘭布統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距北京僅約300公里,是與今天河北省接壤的地方。康熙在這個地方第一次擊敗準格爾汗國的葛爾丹。
昭莫多之戰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次在今天外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南郊,再次擊敗葛爾丹。昭莫多是現為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南郊的宗莫德市。這次才是將整個外蒙古納入版圖。
這個曾經打敗衛拉蒙古,滅掉葉爾羌汗國。進攻土謝特,給喀爾喀蒙古(外蒙古)打的逃入內蒙。外蒙古的車臣部、土謝圖汗部全部潰敗逃入內蒙,入侵青海,擊敗哈薩克騎兵,侵佔哈薩克領土。翻過天山征服回部,征服諸察合臺汗,征服伊斯蘭聖戰白山派與黑山派,在額爾齊斯河上游的亞梅舍沃要塞圍攻戰中,擊敗沙俄。準噶爾汗國攻入拉薩,殺拉藏汗,和碩特汗國被滅亡。又於1690年,攻入喀爾喀,長驅東進,佔領外蒙。一直追殺外蒙的到內蒙。攻入內蒙,直取內蒙的烏珠穆沁,然後撥轉鋒芒。在赤峰西南的烏蘭布通南下。劍指北京。康熙與準格爾汗國決戰於烏蘭布統,最後被康熙追殺到阿爾泰的阿察阿穆塔臺,最後省下不到500--600人。噶爾丹服毒自殺。(悲催啊。。不知道葛爾丹後悔沒有,你沒事招惹康麻子幹什麼啊?)
這個盛極幾個世紀的準格爾汗國,擁有4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擁有30萬騎兵。領土範圍包括烏茲別克、新疆、西藏、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薩克、阿富汗等廣大地區,這個統一了蒙古的準格爾汗國。經康、雍、乾三代努力,才納入版圖。
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準部達瓦齊勢力後,乾隆帝曾諭內閣:“準噶爾諸部盡入版圖。這個曾經盛極幾個世紀的準格爾汗國滅亡。
啥也不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