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趣悟讀

    在人倫和歷史傳統上,歷來是君有君道,臣有臣路。但也有皇帝對待臣子極差,若這個臣子手裡握有大權,乘勢造反了,自己登基做皇帝,史實中發生這種的情況不是機率低的事情。試問有幾個人?手中大權在握,但卻甘心情願+忠心耿輔佐皇帝的?個人第一時間能想起的是秦.蒙恬,三國.諸葛亮,唐.郭子儀,漢.韓信、霍光。

    秦.蒙恬

    他出身於名門世家,將門子弟,從小就從軍,在幾十年的征戰生涯中,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與他的弟弟蒙毅都是著名的將領,被稱為“忠信”,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匈奴,之後駐守九原十幾年,震懾匈奴,也是中華第一勇士。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功臣,在秦始皇死後,趙高還有李斯,胡亥謀劃篡位,最終公子扶蘇被殺,登基之後,賜死了蒙氏兄弟,雖然當時蒙恬手握重兵,但是還是自殺了,不能不說很可惜。

    三國.諸葛亮

    當年三顧茅廬被劉備請出山,便為了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在當時劉備還是沒有地盤的情況下,盡心輔佐,最終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被封為丞相。

    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在劉備去世後,白帝城託孤,當時劉禪大小事情都是靠著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就是蜀漢的實際統治者,但是他仍然是盡心的恢復漢室江山,最終病死在五丈原,是忠臣的代表人物。

    漢.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從劉邦登臺拜將之後,受到了重用,而且劉邦也採納了他的意見,很快收復了漢中之地,楚漢相爭中,也是韓信發揮了軍事才能,被封為齊王,垓下之戰,韓信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這也是他權勢的最頂峰,完全可以大手一揮,自己做皇帝,但是韓信對劉邦卻是忠心耿耿,在漢朝建立後,也是自願解除兵權,不過,軍事上韓信很聰明,但是政治上很白痴,最終被人誣告謀反,被呂后還有丞相蕭何聯合斬殺。

    漢.霍光

    漢朝著名的權臣,霍去病的弟弟,輔佐了漢武帝二十多年,得到了信任,而且還是漢武帝的託孤之臣,在漢昭帝的時候,得到了全面信任,基本上朝政都是霍光一黨把持著,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大恢復了漢朝的窘境。

    而且霍光還廢立過皇帝,可以說是最著名的權臣了,雖然大權在握,霍光從來沒想過造反,而是忠心耿耿的,霍光死後也是以皇帝的規模下葬,不過後人的下場就很慘了。

    唐.郭子儀

    他是唐朝著名將領,一生經歷了七位皇帝,之前知史老溼也寫過有關他的介紹,這裡就不過多的說了,說一個軼事,有一次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和妻子公主抄家,說了一句,你仗著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公主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皇帝,沒想到皇帝說,郭令公要是想當皇帝的話,天下就不是我們家的了,還讓公主回家。

    郭子儀知道這個事情後,也是打了兒子一頓,主動向唐代宗請罪,可以說以當時郭子儀的資歷,完全可以造反,但是他是忠心耿耿,盡心輔佐大唐。

  • 2 # 歷史見解

    韓信

    蒙恬

    諸葛亮

    霍光

    郭子儀

  • 3 # 軒顏說史

    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開始,便一直強調皇權至上的思想,臣子必須聽命於帝王,這如同一種無形的契約,每個人都需要去遵守這個契約。忠君是中央集權制度日益加強的結果,在春秋戰國時期,並無忠君的概念,人臣只是想借君王之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就連至聖先師孔子也是遠離故土,開始求官的歷程。歷史上最忠心的4個人物,本可以“黃袍加身”,卻甘願輔佐帝王。確切來說,忠君愛國的思想並不是沒有,而是隻有極少數人有。直至九州一統,忠君便成為至高統治者的迫切需要,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忠君思想最終落實到了紙面上,並被後世封為圭臬。忠君的思想隨著儒家地位的不斷提升而深入人心,在古代,忠誠便是美德,忠君便是忠於國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君主制是保障天下安寧、促進生產發展和維護天下安定的唯一有效的政治制度。在歷史上,向來都是君臣有別,古代對於君臣關係有明確的界限,並且這個界限是不可逾越的,如三國時期曹操憑藉自身的努力統一北方,東漢王朝早已是名存實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便被稱為奸臣,這足以見得忠君或君臣關係在人們的心中的地位,這一層關係早已經紮根於人心之中。在古代,皇帝最擔心的便是臣子篡位謀反,對於手握大權的臣子,皇帝或多或少會有些忌憚,但是有那麼4個人,手中握著大權,卻心甘情願輔佐皇帝。

    蒙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出身名將世家,在當時蒙恬與蒙毅號稱“忠信”。蒙恬曾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並率軍修築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當年蒙恬駐守九郡,匈奴終不敢來犯,名聲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在當時蒙恬擁重兵北駐,功績顯赫,秦始皇死後,蒙恬被賜死,儘管是這樣,蒙恬也沒有起兵造反,最終受胡亥之命,吞藥自殺。從歷朝歷代的記載來看,凡是持重兵駐守邊疆之人,朝廷萬不敢直接賜死,一旦激怒邊疆守將造反,後果不堪設想,可蒙恬卻不是如此,持數十萬兵於北境,他想要“黃袍加身”並不是沒有可能,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仍不負始皇,歷代史學家對於蒙恬的評價非常之高。

    霍光,西漢時期權臣,當時他權傾朝野,卻盡心盡力輔佐漢昭帝,並且解除了上官桀的陰謀,漢宣帝時期,霍光掌權攝政,可以說朝政都由他把持。儘管大權在握,霍光也沒有想過造反,而是忠心耿耿,他死後陪葬於漢武帝茂陵,可他的家族卻沒能有好的下場,霍家最終還是發動了謀反,全族被誅殺,但是這都是霍光死後發生的事情。

    諸葛亮,蜀漢名臣,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出臥龍,終三分天下,諸葛亮跟隨劉備算是從無到有建立起蜀漢政權,他一生盡力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劉備去世前曾暗示諸葛亮可廢帝自立,可諸葛亮仍願意盡心輔助少帝(換一個角度來看,劉備可能是在試探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知道其用意),無論如何,諸葛亮為了蜀漢,用盡一生氣力,可謂是忠臣的最佳代表之一。

    郭子儀,唐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早年期間並未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率兵勤王,平定安史之亂,史書稱其為“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一把好手,不但能在複雜的戰場上立下不世之功,還能在險惡的官場得以全功保身。

    稱其為文武全才並不為過,在天下為難之際,郭子儀並沒有擁兵造反,而是盡心輔佐大唐王朝,憑藉其資歷和威望並不是不可以“黃袍加身”,而是他不願意罷了。歷史上還有很多忠義之代表,他們深得統治者的信任,並且他們自身也沒有辜負信任,在這種無形的契約中,他們始終堅守,不曾逾越君臣的界限。

  • 4 # 惜緣小歷史

    那件殷紅的血衣

    依稀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課文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大意是北韓戰場上的一個山洞,一個蘋果在班長、副班長、司號員、通訊員、戰士溜了一圈是完好無損,然後決定在場的每人咬一口,最後還有大半個的故事,體現了志願軍相親相愛的精神,由此我聯想到了西晉時期的一件血衣!

    公元301年,城門黝黑的大洞,民宅外冒的黑煙,大街倒地計程車兵,銀光閃閃的彎刀……無一不在控訴匈奴人殘暴的行為,也訴說著千年帝都變成人間煉獄的委屈,而這一切就發生在西晉的國都洛陽。而另一頭,痴傻皇帝司馬衷上臺後內廷外庭亂紛紛,先是其老婆賈南風與太后楊芷勾心鬥角,外庭太傅楊俊與皇族爭權奪利,最後賈南風聯合汝南王司馬亮與楚王司馬瑋,將太傅楊俊殺死於家,而楊豔被囚禁在金墉城活活餓死!

    這還不算完,賈南風因為自己不能懷孕,屢屢殺死懷孕的妃子,引起了皇族的義憤填膺,最後被趙王司馬倫殺死,連累司馬衷也被迫成為太上皇。都說皇位是個香餑餑,此時招來了眾多皇族的爭搶,屁股還沒坐熱,司馬倫就被成都王司馬穎、河間楊司馬顒、淮陵王催共同驅逐,司馬衷這才得以復辟!然而權臣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冒出一茬。此時司馬穎又成了欲除掉而後快的物件,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朝廷組織了一直軍隊去討伐,因半道中伏而全軍覆滅。眾多文武大臣都做鳥獸散,除了嵇紹為司馬衷襠箭而死,其血衣被司馬衷永久保留,而八王之亂造成了後來的西晉滅國的永嘉之亂!

    悲劇產生的原因

    一,首都洛陽被胡人包圍

    洛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經夏、商、東周、東漢、曹魏的上千年建設,早已是固若金湯足夠抵禦胡人,可西晉滅國的永嘉之亂還是發生了,要想找尋答案還得從西漢說起!在漢武帝時期,原本在草原盛極一時的匈奴,在衛青、霍去病的連番打擊之下瓦解成兩部分,一部分遠遁至歐洲為上帝之鞭,另一部分則內遷到長城沿線,其中在漢元帝時期,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長安覲見天子,最後為了交好南匈奴王昭君嫁給了他,那一年是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被尊稱寧胡閼氏。

    而匈奴越過長城進入內地則發生在東漢光武帝時期,在平定各路諸侯統一華夏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家府庫充盈士氣旺盛,大將軍吳漢率軍驅逐匈奴,結果曠日持久沒打贏不說,還讓匈奴進入了常山關、居庸關以東的上黨、扶風等地,從此就與漢族雜住在一起。再後來魏武帝曹操在平息烏丸後,將匈奴分成五部分,遂洛陽四周住滿了匈奴等胡人!

    泱泱中華不缺有遠見的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先是西晉太康初年,御史郭欽上書晉武帝司馬炎,覺得胡人人多勢眾,一旦國有動亂勢必為禍一方,請求將他們遷回草原,後有江統作《徙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胡人的人口早晚會超過漢人,故此事宜早做打算”,可惜的是當權者都在忙於排除異己致使奏摺落滿了灰塵!

    二,他的性格為家庭養成

    嵇紹(253~304),字延祖,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縣)人,是曹魏文學家嵇康之子。從小就接受了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每每讀到蘇武北海牧羊十九載就暗下決心學習,後來其父還用自己的性命為他上了一節生動的課。

    自從曹髦欲除司馬昭不成而身死後,司馬氏集團就大權在握。面對弄權盜國的奸臣,嵇康拒絕出仕為官保全自己的名節。後來與阮籍等組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團體~竹林七賢!後來太學師生3000人為他求情都不管用的情況下,嵇康在法場藉著夕陽的黃昏,作了生命的絕響~《廣陵散》,此事堅定了嵇紹忠君愛國的意志!

    綜上所述,嵇紹雖然是個小人物,但其忠君愛國的思想強過同時代的西晉皇族們,因為他們狹隘的眼光,致使匈奴等胡人日漸做大,從八王之亂做僱傭軍到永嘉之亂的為禍者,上演了一幕漢人退胡人進的歷史大劇,使那時期的北方大地遍地烽火,所以今日的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END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商鞅:權心無二慮,盡公不廢私。蒙佸:一片丹心,忠君愛國。

    蒙恬(?—公元前210年)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衛青,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王安石:強國富民,厲行變法。張居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膀胱的結構解剖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