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楓23
-
2 # 趙小包
我們學校研一剛開始就選課,選夠所修學分。所選課程分成兩個學期進行學習,跨專業可能還要補修本科課程
選課的時候要和自己的導師商量一下,老師會給你提些建議,選擇一些和自己專業相關的課程。有的同學是跨專業考研的,還要補修一些本科課程,我同學就修了兩門,跟著本科生去上課,也得參加考試。
我們是選擇同一門課程的人集體上課。像我們選的學位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這門課,大概是二三百人一起上課,數值分析大概是一二百人一起上課。而有的非學位課像是資源經濟學,選擇這門課的就五六個學生,我們直接去導師辦公室去上課。根據選課的學生人數來看,人數多就大班,人數少就小班制。
課程分為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實踐活動課研一是學位課和非學位課的學習,每學期期末的考試很重要,千萬不要掛科。因為一旦掛科就會失去評獎學金的資格。雖然我們評獎學金的時候只看成績裡面的學位課的成績,但是非學位課也不能掛科。所以好好學習課程,考個好成績很重要。然後實踐課就是研二研三,實踐課一共四個學分,實習指導、開題報告、論文等。所以研二研三沒有課堂學習,一般是寫論文。
-
3 # 影迷愛電影
研究生上課其實沒什麼神秘之處,根本科時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上課週期比較短,只有兩個或三個學期。其餘剩下的時間就是進行課題相關的科研任務了。
1.公修課(必修課),和本科階段差不多,都是幾個學院或幾個專業的一塊上大課,包括數學,英語,政治一類的。老師由理學院,數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學院的一些老師代課,考試也是全校統考,統一評卷。
2.公共選修課,一般也都是多個學院專業在一塊上大課,沒有什麼差別,期末自行安排考試。
3.專業選修課,這個一般都是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多是自己學院的同學,老師也都是自家學院的,所以相對比較寬鬆。考試也都有的商量,開卷,論文,多重形式。
課堂上當然和本科沒什麼區別,有第一排的學霸,有倒一排的學渣,有中間玩手機的,有桌子下面打電話的,有藏書後面吃東西的,當然也有曠課睡覺打遊戲的。
經過課程學習,才算是正式進入研究生階段的科研任務,相對來說的好日子也就過去啦。
-
4 # 布魯克斯69528426
全日制研究生全部按照學校課表正常在校上課。同等學力申碩可在家學習,考試需到所報考學校參加考試。大體是這樣的,具體情況也可具體對待。
-
5 # 科研界的小學生
很多沒有讀過研究生的同學,可能都不瞭解研究生是如何上課,需不需要考試等等?很多同學就以為研究生上課就是導師單獨輔導式的家教。
其實不是的,研究生的上課型別每個學校基本差不多,但是文科和理科的會有所不用。以吉大為例,文科類的研究生基本就是上課,一般要上一年半到兩年的課程,這個課一般就是一個專業的一起上,屬於討論式上課的較多,也就是老師說的少,學生說的多。除了上課以外,文科類的研究生就是看書了,畢業論文主要透過對某一個方面進行研究,如何研究呢?就是看書,看不同人的觀點,然後寫出自己的觀點。當然,研究生也有政治一類的大課,這個就是學校安排的,一般一個學期就結束了。
理工類的一般是上一年的課,但是理工類的需要做實驗,基本沒幾個學生去上課,很多都會選擇逃課。即使去上課了,也沒幾個學生聽課,畢竟上的課程和自己的專業研究領域相差還是很大的,所以很多基本能逃就逃了。老師講的都是根據自己的研究來做的一些課件,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領域或者技術,學生是很難懂的,導師也不願意從淺顯的講起。而學生認為這對自己的研究沒有用,根本也不可能課下去查詢資料的。有一些全院選修的課程,基本都沒人上課。
當然,研究生和本科一樣,都是需要修夠一定的學分。既然要修學分,那就要考試了,一般研究生的考試也比較簡單,老師一般上是不會讓人通不過的,畢竟都是自己專業的導師,會經常見面的,給你一個不過,誰面子上都不好看。
-
6 # 憂然文學
首先研一,研二選夠畢業所需學分,研一基本全天上課,比較忙。研二稍微輕鬆點,完成自己論文的開題,與中期答辯。最好能夠在論文開題答辯前發表論文,這樣開題就比較順利的透過。然後就做好中期檢查,最後就是論文的畢業答辯。研究生的學習,最好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認真的規劃自己的時間。最好能在研究生階段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畢竟年齡也大了。其次最好用自己的創新能力研發出某一種產品,這樣是最好的。研究生階段,真的不能浪費年華時光。希望給有用的研究生兄弟姐妹們吧。
-
7 # 高校人才真經
研究生畢業已經12年了,看到這個問題,又回憶起研究生期間的美好生活了。
我們專業的研究生課程全部都集中在第一年就上完了。上的課我感覺和本科期間的限選課差不了太多,但區別就是,除了英語、科技哲學這類基礎課程外,其他的專業課程基本沒有考試,平時都是大作業,比如編一段程式,結業的時候就是一篇小論文。老師平時上課也沒有固定教材,就跟學術講座似的。
由於我是跨專業上的研究生,上課基本上是神遊,能聽懂一半就不錯了。當時還很擔心後面研究生期間的工作,但後來發現,研一課上學的那些東西大部分沒用上,用上的東西也是後來重新自學的。
這就是我的研究生上課經歷,或許和其他人不同。不管如何,研究生期間一定要做好自學的準備,研究生期間最大的收穫也通常不在課上,而是在實驗室、在現場、在學術論文、在圖書館裡。
-
8 # 必須有個名字吖
一個已經畢業3年的研究生告訴你怎麼上課。估計題主是本科生,我就和本科上課對比下。
上課時間與本科不同研究生的課基本都在研一就上完了,研二基本就是科研做實驗了,偶爾也會有兩門專業課,但是就不集體上課了。
本科就是前三年都有課,甚至四年級也有課。
上課方式與本科不同研究生的課分為必修和選修。思政和英語是必修,其他就看你是理工文管,哪個學科了。我們還要上數學課。必修課一般是一個學院一個班集體上課。這是你認識全學院同學的好機會,尤其是沒有物件的,要抓緊研一集體課時間。
選修課,一般就和你專業相關了,你不用選課,導師會根據他研究需要,給你選了,反正保證你學分夠。由於學生比較少,上課方式就多元化。有時候只有1-2人選這門課,老師一般都會給你參考書,然後佈置論文作業。有時候是讓每個同學講一章節。有時候是週末突擊上課一整天。
本科基本是全部集體上課。
考試方式與本科不同必修課基本都是統一組織考試。
選修課有組織考試,有交論文,有交應用例項,有看上課效果的。
本科基本是統一考試。
-
9 # pku小動物
國內對於研究生課程沒有細緻的區分,在日本則有兩種不同的課程型別,我覺得用於區分研究生上課的方式,很有借鑑意義。
我曾經問過日本的老師,你們實習課老師會做什麼?他很直接地回答,老師負責的是罵人。會罵什麼呢?具體來說,就是還有哪些問題沒有注意到,查的書不對,用的書的版本不對,等等等等。一般來說,一學期實習課下來,對於學科的一些技術性的門檻就已經能夠摸到了。
我在上過學的幾所大陸學校裡面,雖然沒有這一類的明確劃分,但是這兩種性質的課都是有的,只不過可能講義課多一些,實習課少一些,特別是高質量的實習課少一些。總的來說,實習課對於老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雖然老師講的比較少,但是老師必須對文獻有比較全面的把握。然而由於老師水平的參差不齊,導致有些實習課相當之好,而大多數實習課則淪為水課。很麻煩的是,很多老師就會把讀書性質的課當作一個可以讓自己休息休息的課程來對待,自己並沒有認真跟著學生同步在讀書。學生也很容易體會到老師的這種心情,於是大家嘻嘻哈哈幾下就過去了,最後了無收穫。
總的來說,顧名思義,研究生就是要能夠快速進入專題研究的狀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從心態上都不要把研究生當作本科生的延伸來對待。講義課應該少開,實習課應當認真對待。
-
10 # 熱點小追蹤
作為一名文科類在讀研究生,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人的話(我們班就人多,三十多個人)一起上課,感覺和大學沒什麼差別~每週一節每個專業老師的課。然後每學期上課的套路就是,前兩週老師講,後面開始分組,根據還剩多少課分成幾組然後每次上課學生做presentation,老師進行點評,還有時間會有同學提問,但是這個提問基本不存在。一學期就這樣過去了,感覺都是學生再講,講了這一次就沒有你的事情了~
最後,我也有理工類的同學,上課也都差不多,但是我們這朋友基本上每天泡在實驗室,每次打電話問她們在哪,基本上都在實驗室~~~~
-
11 # 研究生小志
課程多,專業課小班授課
研一上學期的課程公共課會都修完,所以上課時間還是挺緊的。而且是大班授課,比如工程數學、工程倫理、科技英語這樣的課程,是學校統一安排各個學院進行上課的,而且一般上課都是幾個班甚至是幾個專業一起上課,人數挺多的。到了研一下學期呢,幾乎都是專業課了,所以小班授課比較多,而且有些課程是自己學院的老師甚至是自己團隊的導師給上的,這種情況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多,專業課的老師都很有教學和實踐經驗,所以能夠對專業裡最前沿和最先進的技術進行講解和討論,這也是研究生上課讓我感到最有收穫,獲取知識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了。
海外學分什麼鬼?我們學習研究生是要修海外學分的,什麼是海外學分?說白了,其實就是選擇一門純外語授課的課程,完成相應的課程並且考試。海外學分一般是在假期開展的,學校會在官網釋出通知,會有不同的海外課程進行網路授課,至於最後的考核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是提交論文,有些是在線上考試等等。但是總體來說,海外學分還是比較容易修的,因為研究生的培養畢竟要綜合且多方面的,在讀研過程中,免不了閱讀英文文獻,甚至有讀博士想法的同學,英語更是一項必備的工具。
實踐環節真實性更高正如圖中所示,我們專碩是要有專業實習的。這也是研究生的必修課之一。專業實習就是說要去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單位進行實習,這並不和我們本科那種認識實習一樣,本科的時候一個班級人這麼多,統一安排實習不太現實,而且考慮到安全問題,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也只能允許學生走馬觀花般的去廠房看一看,帶隊老師與公司的人講解一下大概的情況,然後我們寫個實習報告就結束了。研究生實習要求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所學所知,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中去,直接面對的就是各種實際問題,這樣才能知道如何處理,積累經驗,等到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或者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工作中去。
總之,研究生上課的課程可能沒有本科一樣豐富多彩,研究生的課程專業性會更強,小班授課的形式能夠讓自己與專業課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專業實習課程也是為了培養實踐能力,不管怎樣的形式,在課程中收穫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加以運用到科研中去,為以後的讀博或者工作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
12 # Henry0299
我們只上了半年課,我們上課都是沒教材的,都是老師在上面講下課程的大致框架,作業基本都是閱讀文獻啥的,最終考試就是寫一篇綜述的論文
-
13 # 老子本尊
我覺得和本科區別不大,必修沒什麼可說的,碩士課不過稍深一點。選修看個人,對於專業需要,需要補的必須補,比如我數學物理方程和矩陣(課名不一樣)兩門就是本科學過,但覺得差又重上一遍,但教材不同。再就是自己根據自己方向選,比如離散數學。實際上課除了選課要和導師充分溝通外其它本科一樣,就是如果不打算上博GPA可以放鬆,課可以多上,我就是一年把一年半的課低空掠過,直接進課題。早半年進課題佔了很大優勢,和師兄出文,專案早結,論文題先選。
回覆列表
一般研一開設理論課,研二就開始進入課題室跟著導師做專案,或經導師批准外出實習,研三上學期準備畢業設計,上學期末或下學期初完成論文初稿,四月初提交論文,接著準備六月份的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