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眾談
-
2 # 紅雨說歷史
日月乾坤刀
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感覺刀名霸氣,卻一臉懵逼。腦袋滿是問號,這是什麼刀?日月乾坤刀兩端都是鋒利刀刃,中間的一對月牙護手,護手向外也是鋒利刀刃。據說這個刀一脈單傳用的人也少,但是它兼具了單刀,雙刀等武器特性,殺傷力大。可能也就少數人多人也就是在電影《師傅》裡看過幾眼。
龍形雞爪撾(音:爪)這個估計大家在《天龍八部》電視劇裡看到四大惡人之四雲中鶴用過類似武器。
龍頭大鍘刀三面都是刀刃,據說練不好可能把自己給弄傷。
圓形戰艦據說俄華人造的狂拽炫酷的高階戰艦。但是一開炮就原地打轉。敵人沒打到,自己人先暈了。
反坦克狗不得不佩服蘇聯的想象力。二戰期間,蘇聯培訓狗帶著炸藥奔向德國坦克自盡。此法放到現在得被愛狗人士噴死。據說反坦克狗有的沒跑向德國坦克,被槍炮聲嚇回了自己的營地,後果大家自己想象。
氣球炸彈
日本人發明用氫氣球帶著炸彈,要炸美國加拿大。結果基本都沒有命中目標,有幾個還飄回了日本本土。
-
3 # 以史為鑑
可以說要不是影視劇小說的作用,現在除了個別佩劍、指揮刀、匕首、刺刀、弩之外幾乎大多數冷兵器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
歷史上以騎兵聞名的部隊更是多如牛毛,什麼上帝之鞭的蒙古騎兵,拯救歐洲的波蘭翼騎兵,兇悍的僱傭兵哥薩克龍騎兵。。。
一戰期間各國已經開始發現騎兵不如機械化部隊好用,但許多國家還是頑固的堅持傳統,這些國家在二戰期間立刻被打臉。
在二戰爆發初期,波蘭翼騎兵面對德軍閃電戰的坦克部隊,還上演過馬刀砍坦克的壯舉,結果可想而知。
倒是日本在中國還組建了許多騎兵部隊,作為快速突擊、搜尋、偵查、掃蕩以及之後的維持治安使用,影視劇《亮劍》中有對其的描述。
抗戰到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騎兵部隊最多時曾擁有12個整編師十萬人之多。
上世紀80十年代,在“百萬大裁軍”中,中國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現代化的機械化部隊。現在,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
就全球來看,目前保留下來的騎兵部隊更多的是禮儀部隊,如戴熊皮帽的英國皇家近衛騎兵團,法國閱兵式常見的法國憲兵騎兵隊等等。
在現代戰爭中除了阿富汗這樣全是山地的地方需要騾馬來運輸,基本上騎兵已經推出歷史舞臺,也差不多被人遺忘了。
-
4 # 蘑菇頭
對於歷史上存在感很低的兵器,其實說真的,剛開始我也說不準,因為歷史上的武器實在是真的是太多了,那我這裡就分享我所知道的現在已經沒有存在感的古代武器吧!
三刃刀鐮
沒有看到這裡時,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吧!這件武器使用起來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在非洲的很多人不到最危險的時候都不會輕易的使用它。
拳刃
這件武器冷兵器中的短兵器,它非常適合那些刺客型的人物執行任務。因為它短小,便於攜帶,還比較容易的藏身。不過這種武器的造型那就不是中國製造的,它是古印度刺客的兵器。
捕手
一看到這件武器的造型和名字就大概的知道了。這種用來捕殺限制對手的武器,那些古代人大致就是將它套在對手的頭上,套上之後人就會被限制住。那時候就任由你屠宰了。其實這件武器也不是中國產的,它是歐洲早期的冷兵器。
諸葛連弩
-
5 # 不一其人
每次看小說,都感覺裡面人物使用的兵器都好厲害呀!例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沙僧的禪杖、岳雲的擂鼓甕金錘等等,那麼這些武器真的有小說裡說的神乎其神嗎?真實的到底是什麼樣子?威力真的能橫掃千軍嗎?
1.禪杖是根破木頭?禪杖在小說中出現的頻率還蠻高的,《水滸傳》裡魯智深用的是六十二斤水磨禪杖;《西遊記》沙僧用的武器也是禪杖,但是無論是在電視劇、戲曲舞臺上還是小說中,對禪杖的描寫都是一柄雙頭鏟,一頭月牙形,一頭斧型。
這個禪杖究竟是做什麼的呢?
“禪杖竹葦為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 選自——《釋氏要覽》
在這裡我們可以瞭解到:禪杖就是防止僧人坐禪時睡覺的法器,有點像以前念私塾時的戒尺。
但是在《水滸傳》原著中卻是這樣描述魯智深的禪杖:“…禪杖卻把漆來裹了…肩頭禪杖,橫鐵蟒一條…”
那我們就奇怪了,從文章來看,魯智深的禪杖似乎是一根塗了漆的鐵棍子,我們再聯想一下北宋對武器查禁的嚴格程度,那麼,魯智深好像也不大可能帶著一個鏟型的鋒利兵器招搖過市。
而且在《西遊記》原著裡也有一段對沙僧禪杖的描寫:“吳剛伐下一枝來…名稱寶杖善降妖。”
另外一段描述說的更清楚:“沙僧道:‘如何認得我像個磨博士?’ ‘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麼會使趕(擀)麵杖?’”
所以,咱們可以斷定,這禪杖就是個棍子,它不可能是電視劇裡樣子。
2.狼牙棒的材質是木頭?
“狼牙棒份量沉重,若非有極大臂力不易運用自如。只有金兵將官卻甚喜用,以金人生長遼東苦寒之地,身強力大…” ——《射鵰英雄傳》
但是在文獻記載中,卻又有另一番描述。
宋代《武經總要》記載:“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從文獻上看,這小說中狼牙棒根本就是用木頭做的,也就是說使用者不一定必須是孔武有力的人!
3.軍用錘只有拳頭般大小?印象中,錘的腦袋都十分巨大,甚至比人的頭還要大上三圈。而且還是金屬材質的,你想想這重量得有多可怕!而且多數人還是用雙錘!正常人是根本拿不動的,就算是有人拿得動,我們誰見過有人用槓鈴打仗?沒等你掄起來呢,自己就先趴下了好嗎!
-
6 # 薛白袍
1、鉤鐮槍,絆馬索
《水滸傳》中,為了破連環馬,宋江等人設計請出來,金槍手徐寧。
因為徐寧會一手家傳絕技,鉤鐮槍,這種槍專門勾馬腿,一匹馬的馬腿被勾斷,馬隊就陷入癱瘓狀態。
在古代馬是很厲害 的作戰武器,來去如風,有馬的軍隊和沒有馬的軍隊,戰鬥力是天差地別的。像蒙古帝國之所以能橫掃歐亞大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馬術驚人。
針對馬匹,人們也想出了很多應對的措施,比方說絆馬索,陷馬坑之類的。
當年走麥城的關羽也是被這種武器擒住的,大將沒了馬就像人沒了雙腿一樣。
但是到了近代,馬忽然失去了它們作為重要戰略物資的資格,機械化代替了馬的功能,馬成了純粹的觀賞性的存在,而像絆馬索鉤鐮槍這種構陷戰馬的專門性武器,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2、子母雞爪鴛鴦鉞,擂鼓甕金錘
早年間聽評書,總為那些華麗的武器著迷,比方,子母雞爪鴛鴦鉞,就是在單田芳老師的《童林傳》中童林用的武器。
這把鉞與眾不同,鉞上有雞爪,走在大山裡,餓了迷路了還可以吃。
子母雞爪鴛鴦鉞隨同童林走南闖北,有很多很輝煌的戰機,比方說杭州擂,雙鉞分雙劍什麼的。
這種武器真的是久聞其名,未見其面,後來廖凡的電影《師傅》中,他秀了一把雙鉞的使用方法,第一次見了什麼是字母鴛鴦鉞,雖然這鉞上沒有雞爪。
不過感覺這武器也挺雞肋上,前後都有鋒利的刀刃,用的好可以克敵制勝,用不好很容易劃到自己。
擂鼓甕金錘也是超自然的武器,有評書說八百多斤,有評書說一千多斤,只有像李元霸,嶽雷,裴元慶這樣的變態人物才能使的動。
大錘這種武器現在幾乎很少見了,至少使用的人很少,別說幾百斤了,就是能揮舞100多斤的大鐵疙瘩的人,也早就去奧運會舉重了,所以擂鼓甕金錘註定會是存在於戲臺上或者傳說中的神兵利器了。
————
-
7 # 小黑豆
提到現在沒有存在感的武器,那說來話長,我儘可能長話短說。
1.乾和戈。這兩樣現在只有組詞造句的時候才說一句“化干戈為玉帛”。事實上,在上古時代,干戈都是武器哦!
這類武器在原始社會已經存在了。
石刀裝上柄就是戈。
幹是什麼呢?就是簡易的盾牌啦!
給大家從書上找個圖,看起來很萌,然而這是商代金文的象形字。代表著用干戈武裝起來的武士形象。
2.鉞
這個兵器現在比干戈還沒有存在感,畢竟干戈還有句“化干戈為玉帛”呢。鉞就是變成了普通孩子猜認字階段的一個字了吧!
但是,在歷史上,鉞的地位要比戈高。
石斧裝上柄就是鉞。
鉞幾乎是和干戈同時代的武器。但是後來鉞除了除了用於戰爭,漸漸演化成為一種代表權力彰顯和展示的儀仗之物——裝飾了白玉的玉冒和玉鐓,華貴的玉鉞並不用於實戰,而是一種權力的代表之物的時候,這自然位置更高。
戈和鉞的製作材料從石頭到青銅,製作方法也從簡單的捆在手柄上面,到不同的打孔固定方式。
直到作為兵器退出歷史舞臺。
3.矛
矛不算存在感低的武器,同樣從石矛起源卻一直歷經歲月,在戰爭顯赫著。
現在來說,矛作為兵器並不常見,卻也是大家依然叫的出口,和差不多認識的一種兵器。
4.戟
戟是戈和矛的結合體,拿現在話來說,在當時是改良兵器啊!
這個兵器,又是被當生僻字認識的。或者有人提到呂布的方天畫戟!
然而,要捎帶說一句的是,呂布其實用的不是戟,而是槊啊!
5.槊
這個兵器才是三國呂布大帥哥用的。它是矛和戟的進一步合流改良而來的。而且是合適馬上使用的。
另外,馬鐙的普及也是使用馬槊的必要條件。因為持槊的衝擊力很大,如果身體沒有穩固的支撐,容易摔下去自顧不暇了。
總結,戈,矛,戟,槊整體而言存在感現在都不高,也都是屬於長兵器。而從戈到槊的兵器改變,戰鬥動作也是在改變著,這也反映出步騎取代車戰的過程。
貌似我也回答了馬鐙的重要性!
上圖為莫高窟壁畫,反映了持槊的具裝甲騎攻擊步戰者。
回覆列表
看到題主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陌刀!
本人喜歡歷史小說,在讀《天下梟雄》和《唐騎》時,裡面都有陌刀軍的存在。
那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重甲步兵,身高體大,手持陌刀,陷陣殺敵。
小說的描述中都是:陌刀之處,屍首橫飛,無論人馬,冷酷無敵。
而那些士兵們手持的兵器,則是陌刀。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在戰爭中主要用來砍殺敵騎兵。
但到了現在,後人們也只能想象下陌刀的外形了,由於陌刀不允許陪葬,所以當今並沒有陌刀實物出土,網路上所有的陌刀復原圖均為後人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