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海賊團
-
2 # 微笑面對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是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而且,有研究顯示:每餐30min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對母兒無不良影響。
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並可明顯加快心率,一般為運動後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50%-70%,主觀感覺稍疲勞,但10分鐘左右可得以恢復。最大心率可用220減去年齡計算得到,如年齡30歲,最大心率為220-30=190,活動後的心率以95-133為宜。
常見的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快走、游泳、打球、跳舞、孕婦瑜伽、各種家務勞動等。
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運動習慣,結合主管感覺選擇活動型別,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運動的時間:可自10min開始,逐步增長至30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
運動頻率:建議3-4次/周。
需要注意的是:
(1) 防止低血糖反應和延遲性低血糖:在進食30min後再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40min,運動後休息30min。
(2) 血糖水平<3.3mmol/L或>13.9mmol/L者停止運動。
(3) 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島素之前進行運動。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
3 # 減約飲食
懷孕期間(前期、中期、後期)可以繼續健身、跑步等運動嗎?
很多人,尤其是健身教練(泛指)對孕期健身很多程度上是在風險控制,畢竟孕婦的情況特殊,而且不僅是生理,心理上也會不停的變化,為了規避風險,不少人都不建議孕期健身或者自己不帶孕婦訓練,事實上,孕期健身被證明只要科學合理,風險其實不大,以下文章翻譯自美國婦產帶孕婦訓練,事實上,孕期健身被證明只要科學合理,風險其實不大,以下文章翻譯自美國婦產醫學學院《運氣和產後運動訓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孕期的運動已經被證明能夠使大多數女性獲益,而且風險很小,儘管由於正常的結構和生理上的變化以及胎兒的需要,必須對訓練方式進行調整。應該鼓勵沒有懷孕併發症的女性在孕前、孕中和產後積極參與有氧和力量訓練。婦產科專家和其他產科護理人員在給出孕期的運動建議前,應該對有醫學上或者產科上的併發症的女性進行謹慎的評估。
在孕期有規律的運動訓練可以改善或維持生理適能,幫助進行體重管理,降低肥胖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增進心理健康。對於患者來說,可以採用逐漸增強的運動專案,最終實現每週超過 4 天、每天 20-30 分鐘的中等強度訓練,並根據醫生的要求進行調整。關於運動對孕期女性的影響結果、最有效的行為諮詢方法以及最佳的運動強度和頻率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另外,對於體力工作對產婦和胎兒健康的影響也需要更詳實的研究依據。
世界範圍內,運動不足都是導致早產的第四大風險因子。孕期運動不足和過量的體重增加已經被視為孕期肥胖和相關併發症(比如孕期糖尿病 GDM)的獨立風險因子。有一些患者、婦產專家和產科護理人員擔心孕期的運動會導致難產、胎兒發育不良、骨骼肌損傷或早產。但對於沒有妊娠併發症的孕婦來說,還沒任何證據支援這樣的擔心。在沒有產科或醫學併發症或禁忌症(具體見表1和表2的前提下,孕期運動是安全而且必要的,孕婦應該積極參與安全的運動(具體見表 3)。
孕期訓練的好處
在孕期進行有規律的有氧訓練已經被證明可以改善或者維持生理適能。儘管證據還有限,妊娠結果已經表明從訓練中獲益,而且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訓練是有害的。
也有不少對孕期訓練女性的觀察研究表明:訓練有助於降低妊娠糖尿病、剖腹產、陰道手術分娩和產後恢復時間,儘管基於隨機控制實驗的證據還比較有限。
在那些孕婦患有下背痛的案例中,水上訓練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研究表明孕期訓練可以幫助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降低血糖水平,或者幫助防止子癇前兆。在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女中,訓練只顯示能夠適度降低在整個懷孕過程中的體重增長(1-2kg)。
產後的訓練
對於婦產專家和產科護理人員來說,產後恢復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來倡導、推薦和加強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產完成後,恢復訓練或納入新的訓練習慣對於長期的健康生活來說非常重要。
有多份報告顯示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訓練參與度會下降,這往往會導致超重和肥胖。訓練可以逐漸恢復,只要醫學上是安全的,這取決於生產的方式,順產還是剖腹產,是否存在內科或外科併發症。
有一些女性在生產完之後若干天之內就能恢復訓練。在沒有內科和外科併發症的情況下,沒有證據表明這種快速恢復有什麼不利影響。產後恢復期一開始,就要進行盆底肌的訓練。
哺乳期女性進行有規律的有氧訓練已經被證明可以改善其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而且不會影響母乳量、成分和嬰兒成長。可以考慮在訓練前給寶寶餵奶,以避免胸部太過充盈,導致運動時不舒服。同時,也要保證在運動前有充分的水分。
這樣說,應該可以明白了吧?基本上對於孕期健身這件事情是保持積極的態度的,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運動前的體檢評估和量力而為。
回覆列表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遠近期的健康都會有一定不良影響,孕期血糖控制非常重要。運動療法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和糖尿病教育)之一,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運動能幫助血糖下降。首先,運動能提高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肌肉和肝臟攝取大量葡萄糖,使血糖進一步下降。此外,運動還有利於胎兒大腦和肺的發育,對促進自然分娩有好處。
孕婦的情況不同於普通人,怎樣運動既降糖又安全呢?
一、孕期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由於胎兒的生長髮育,孕期呈動態性變化,孕婦的運動也要分階段進行。
孕早期是胎盤形成的時期,流產的機率高一些,孕媽媽可以多做一些有氧運動,改善情緒,減輕妊娠反應,比如游泳、快走、慢跑、韻律操、瑜珈等,要以舒緩為主。要避免跳躍性、旋轉性動作及較劇烈的活動,避免腹部壓力增加的動作。
孕中期是比較穩定的階段,流產的機率對大大降低。孕媽媽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主要是運動的頻率增加些,運動的時間延長些,而不是增加運動的強度。散步、游泳、中速走等都是可以繼續進行的專案。仍然要避免登高、爬山和跳躍一類的運動。
孕晚期孕媽體重增加明顯,肚子越來越大,身體笨重不靈活,運動要慢,選擇動作簡單的伸展運動等,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預防早產。
二、哪些運動形式適合妊娠期的孕婦?
運動有多種形式,由於妊娠的特殊性,孕期運動必須結合自身狀況,選擇既能去的治療效果、又能保證母兒安全的運動形式。不推薦高強度、有風險的運動。推薦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以有氧運動為主。
孕期不適宜開展的運動形式:
跳躍、帶有震動性的動作、各種球類、長途旅行、長時間站立、潛水、滑雪、騎馬等。
孕期適宜開展的運動形式:
靜坐(包括看電視、看書、聊天、寫字、玩牌等)、日常家務勞動、散步、慢步跳舞、步行上班、爬山、慢跑、孕期體操、游泳、騎車、瑜珈、上下樓梯、廣播體操、Kegel運動等。
更推薦以下運動方式:
步行:步行是一種非常適宜GDM患者的活動。孕婦透過散步達到調節糖代謝作用;還可以增強腹部肌肉、骨盆肌肉及韌帶的力量,為日後的自然分娩做好準備。容易堅持下來。散步時間:適合飯後進行,每天不少於30分鐘,每週不少於5次。散步適宜的運動量:散步10分鐘後心率(220-年齡)*(60%-70%),散步後不感覺疲倦,微微出汗,呼吸略急促但不喘粗氣,或者說,走完後能說話,但不能唱歌。
游泳是GDM患者適宜的一項體育運動,孕期游泳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迴圈,而且赤水的浮力可以減輕子宮對腹壁的壓力。游泳宜在比較穩定的孕中期進行,要選擇衛生條件好人又少的地方;動作要穩健緩和,不可縱身跳水,最好在恆溫池水中,水溫宜在30℃左右,水太冷易發生肌肉痙攣;游泳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距離大約300~400m即可。
孕婦體操能增強體力和耐力,增強腹部、背部、盆底肌肉的張力,此運動可帶動全身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強度低,有節奏,簡單易學,相對安全。是很好的家庭運動方案。與膳食結合治療GDM可以理想控制孕婦的血糖。
瑜伽:瑜伽主要是伸展鍛鍊,可以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增強身體平衡感;提高肌肉以及關節的柔韌度和靈活度;改善睡眠。因瑜伽是專業性較強的一項運動,應該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建議不要做高難度的伸展動作。一般宜在飯後1~2小時後進行。
Kegel運動:是一種盆底運動,透過不斷的收縮和放鬆肛門括約肌等盆底肌肉,增加會陰彈性,有助於預防盆底器官脫垂和尿失禁。該運動方式簡單易行,不需要特殊場地,沒有時間限制,可隨時隨地開展。每天200次,每次5秒。
三、運動要注意哪些方面?
對運動量的評估
中等強度運動:運動後心跳加速但不自覺疲乏,如孕婦體操、快步走、跳舞、上下樓梯和上肢舉重(不超過5kg) 鍛鍊。
運動時間和頻率
宜在餐後運動,應從吃第一口飯算起的飯後0.5-1小時開始運動,一天較為適宜的時間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後進行,規律的運動頻率為餐後進行30分鐘、每週3-5次的有氧運動。這樣的運動能達到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作用。
運動併發症
妊娠期糖尿病運動治療常見的併發症為低血糖反應-視力模糊、脈搏異常加快、出汗、疲勞、手顫、頭痛、意識模糊、手和舌發麻、身體協調性差,運動時要備用一些主食類小零食。為防止延遲性低血糖的發生,運動後2-4小時應補充碳水化合物。
四、妊娠期糖尿病運動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症
適應症
適量運動是健康妊娠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併發症的孕婦在妊娠期都可以開展規律的孕期運動。尤其對於孕期篩查出的GDM的孕婦更為提倡,鼓勵病情穩定的2型糖尿病合併妊娠、體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合併妊娠、穩定的1型糖尿病合併妊娠的孕婦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開展孕期運動。
嚴格掌握禁忌症
絕對禁忌證:心臟病;伴有各種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動後加重;阻塞性肺部疾病;宮頸功能不全;有早產風險的雙胎妊娠;妊娠中晚期陰道流血;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流產;胎膜早破;嚴重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眼底病變或視網膜病變;新近發生的血栓;有明顯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傾向,血糖>14mmol/L。
相對禁忌證:嚴重貧血;未經心臟功能評估的風溼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血糖控制不好的1型糖尿病;過度肥胖;過度消瘦(BMI<12kg/m ²);胎兒生長受限;控制不好的甲狀腺疾病;關節活動受限;有吸菸嗜好;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合併各種急性感染等。
(崔麗宏,婦產科主任醫師,註冊營養師,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中國婦幼保健中心母嬰營養保健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