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豬7942

    無可否認,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也都是為自己的國家作出很大的貢獻,但是此二個人已經被民間過度的神化了,諸葛亮並非謀臣,劉伯溫是全職謀臣,諸葛亮的貢獻主在劉備死後,也就是三國成型後!劉伯溫作為謀臣在朱元璋封賞是隻封了個誠意伯,食250戶!別說王,連個候都沒有撈到!250戶的食更是微不足道,和李善長,藍玉,常遇春,徐達等根本就是沒法比!

  • 2 # 莫叫人失望

    主子不同而已,諸葛亮去輔佐朱元璋的話。統一天下可能會更容易。劉伯溫去輔佐劉備的話可想而知是不可能統一的,也許三分天下都做不到。朱元璋打天下基本靠自己拿主意,有主見敢闖敢拼。不會搞什麼虛情假意,明明要打漢中還假意推辭,荊州也是。如果換做朱元璋那會那麼費事,典型的例子就是龐統無故送命。龐統不死關羽又怎麼可能那麼輕易的丟了荊州,荊州不丟關羽不死就不會有後面的那麼多損失。那樣的話統一天下未必做不到。諸葛亮最大的遺憾就是沒遇對人。

  • 3 # 陳R龍蹯路路達繳槍Bu殺

    三國亂世 群雄並起 元末風雲 遍地開花

    能在梟雄逐鹿能者輩出的年代三分天下 諸葛的才智自然不敢小覷 隆中對、出師表 足以慰人心

    元末狼煙四起、風雲湧動 當權者昏庸無能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伯溫順勢而生 助朱元璋奪取天下 王佐之才也是不容小瞧

    如果非得分個子醜寅卯 諸葛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之外 未出茅廬 天下三分已定

  • 4 # 我不是易中天

    諸葛亮更強!

    唯一官方記錄兩人的學歷區別是:

    劉伯溫在元末考中過進士,進士比舉人低一個級別,所以劉伯溫在元朝也混不成大官,當然也不排除元朝統治者對漢人的歧視,導致劉伯溫這個天才不受重用!

    諸葛亮所在的三國時代,還沒有科舉制度產生,但是也有一套推薦人才的機制——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很依賴個人的背景,也就是什麼出身,有什麼關係。而諸葛家族在三國是一個名門望族,可以很確定諸葛亮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也不低。

    比較兩個人的畢業論文

    諸葛亮《隆中對》和劉伯溫的《時務十八策》,我個人覺得不分上下,這兩人的超前見識都分別在各自的論述中實現,也為兩個國家的發展創造了先進的理論基礎,不好分好低啊!

    再說說其他課程,什麼天文學、氣象學、詩詞歌賦,其他各種亂七八糟學問。這方面的成就兩個人的成就都差不多,其中諸葛亮的《出師表》相對更出名!至於傳說中的預言能力,都被過度神話,後人流傳的故事、小說同時都把兩人捧得高高在上。

    綜合看諸葛亮的學問稍微強一點!

    那麼最能分出高低的不是學問,而是能力!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光看字面意思,兩人有很大的區別:

    ◆諸葛亮是——三分

    ◆劉伯溫是——一統

    諸葛亮的一生的成就是給蜀國奠定了和魏、吳相抗拒的基礎。而劉伯溫是給朱元璋結結實實打下了江山。但是比較三國各種妖孽謀士橫行的時代,劉伯溫所在的元朝,並沒有太出色的陰謀家和他抗衡。所以劉伯溫的成功之路少了很多障礙,這也是劉伯可以一統江山的依賴,單純比較對國家的建立,劉伯溫要比諸葛亮強點。但實際上諸葛先生的壓力更大,所以導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再比較政治能力,劉伯溫的治國能力完全沒有在明朝發揮,在建國後,被朱元璋猜忌、打壓。而諸葛亮則是在蜀國這個平臺任意發揮,諸葛亮是蜀國名副其實的頂樑柱,如果沒有諸葛亮,就靠一個阿斗,蜀國估計早就玩完了。

  • 5 # 薌江釣叟老林

    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

    題主己經說的很清楚了,諸葛亮的能力只是三分。而劉伯溫一統江山,就能得滿分,二人對比劉伯溫加諸葛亮七分。

  • 6 # 布衣侯321

    當然是諸葛亮

    其一,論主公,劉備未得諸葛亮之前,顛沛流離,一事無成。得諸葛亮出山才能鹹魚翻身,三分天下,諸葛亮是蜀漢建立和存續的第一大功臣。而朱元璋未得劉伯溫之前已是一方諸侯,一統天下主要是靠朱元璋個人能力。大明建立的第一功臣是李善長。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是雪中送炭,劉伯溫對朱元璋來說是錦上添花。

    其二,論對手。三國時代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人才最為井噴的時代。曹操雄才大略,其後曹丕,曹睿也是較為英明的帝王。孫權膽識過人,經略江東,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守成之主。而明朝的對手,大元已是日落西山;張士誠小富即安,一財主而已;方國珍根基薄弱,一海盜而已。唯一的威脅陳友諒殺主弒恩,政治頭腦低下,皆是一時豪傑,都無帝王之才。這樣的天下打下來比之三國初期容易多了。

    其三,論權力。諸葛亮在劉備時代已可初掌兵權,在劉備的授權下,可以指揮關羽,趙雲,張飛等。劉備死後,更是獨掌蜀漢大權,是為謀主。而劉伯溫功在李善長之下,毫無權力調動指揮徐達,常遇春之輩,是為謀士。

    最終,歷史書上已經給了很明確的評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 7 # 悟能大師兄

    如果傳說中燒餅歌真是劉伯溫所作,那麼我認為劉伯溫比諸葛亮強,如果是假的,則諸葛亮比劉伯溫強,雖然諸葛在演義裡被神化了

  • 8 # 淳幀通安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野史據傳,這句話是出自劉伯溫之手,而並非後人對他們二人誰在學問上更勝一籌的評價。

    圖:一起談談劉伯溫和諸葛亮

    劉伯溫“邂逅”諸葛亮發生的那些事!

    一直以來,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取得天下一統之後,有一次,他路過孔明廟,駐足觀望一陣後,命隨從進廟歇腳。面對孔明神位,他不禁喃喃自語:孔明先生一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窮其一生也只能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夠幫助主公一取天下。看來,還是我劉伯溫比你厲害!於是,他就提筆寫下一副豪邁的對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言外之意,自然是覺得自己比諸葛先師更加厲害了。

    圖:劉伯溫劇照

    接著,他又命手下把廟翻找了一遍,因為他想知道諸葛亮還可能留下什麼,在搜尋一番一無所獲心中十分茫然的時候,他又令手下取下掛在上方的孔明的牌匾,驚奇的發現牌匾後面居然還寫有一行字“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何人”。什麼意思?劉伯溫先是一怔,然後又迅速恢復平靜心情,心想,你這只不過是唬弄人罷了,你只不過是為了預防有人來翻牌匾給個提醒而已,反正你又不知道是何人來翻你的牌匾。這個樣子誰都會留個預測啊。

    此時,劉伯溫更是提起興致,他讓手下找到諸葛亮的墳,想開啟看看裡面會不會還有啥,當他的手下開啟後發現裡面有個碑,劉伯溫湊上去看了下,當即驚出一身冷汗,碑文寫道“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

    當即,劉伯溫羞愧難言,趕緊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誠意地向諸葛先師磕首一千,以示懺悔。禮畢,他身重如山,膝軟如泥,不管怎麼使勁卻都站不起來。正在難堪之際,他猛然發現原來在圓頭碑文的下邊還刻有一行小字,書曰“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劉伯溫頓感孔明先生就在面前,不禁頭皮發麻,髮根直豎,連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的再三叩拜,方才站起身來。此時的他已是滿頭大汗,衣服也已全溼透了。

    當然,劉伯溫也自覺抹去了之前寫在孔明廟裡“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那行字。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如上故事來自民間野史相傳,並不能作為真正的歷史參考依據,如有引述不當,或紕漏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如何正解?

    那既然如上故事非正史,那對於民間一直流傳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句話,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認知呢?

    圖:劉伯溫塑像

    我認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其實並不是在講諸葛亮和劉伯溫誰比誰更厲害,其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透過總結歷史史實,對他們二人大加稱讚傳揚並列齊名而談的一段佳話。大意是說:世逢亂世,天下曾經出現過兩個能夠定國安邦、匡扶天下、料事如神、運籌帷幄的天地大才人物,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則是幫助朱元璋締造大明天下的劉伯溫。

    因此,這句流傳千古的話是褒義,是將二人智囊齊名,說明他們的才學廣為後人認可和津津樂道,而非在調侃誰更優於誰。自然,作為後人的我們,自然也沒多大必要對此大加探討,爭論不休。

    那這句話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我認為,他極有可能真的不是出自劉伯溫之手。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隻知道傳唱的前兩句,而卻忘了甚至不知道此話還有下文。實際,它的全部內容為:“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不正如有些人常喜歡說的那句口頭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一樣,豈不知道原來該詩實際也有下文,它的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正可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豈不是非常的可悲。

    可見,世上有些事情,人們往往在口口相傳的同時,傳著傳著,往往就曲解了原作者的本意,特別是鬧出不少笑話,甚至誤導眾人,有辜先賢誨人本意。

    客觀談談劉伯溫和諸葛亮之優?

    先看諸葛亮。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識天文,下知地理,深謀韜略,智慧善斷,他能夠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輔佐劉備百戰百勝,在亂世之中,奠定了強勁的三國鼎立之勢,為劉備將來預意謀取天下留足了空間和時間,儘管許多歷史的最終形勢並不是如我們嚮往的那樣來走,但至少諸葛亮在的時候,三國鼎立的彼此,沒有任何一方可以翻過這盤局。他終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圖:諸葛亮劇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的蓋世才華,是有口皆碑的,他功勳卓著,青史垂範,為之後歷朝歷代人所起敬。

    我們再看劉伯溫。劉伯溫是中國元朝末年出現的又一論其才智和韜略,幾乎可以和諸葛亮媲美的奇才人物。他同樣精通三韜六略,善於深謀遠慮,也能夠遣風調雨,更具備料事如神的能力。在幫助朱元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他聯合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當之無愧的開國先師。

    圖:劉伯溫劇照

    總體而言,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劉伯溫他們二人,僅從個人才智、謀略、政治作為方面來講,他們二人幾乎不相上下,只不過是所處的當時歷史社會環境,以及面對的人物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形勢,造就了之後他們所支援的王朝走向不同,然而,他們在歷史上對後世的影響力卻都不同凡響,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被賦予神化色彩的歷史人物典範,我們後世之人對其二人都是充滿無限敬仰,怎豈敢在這裡對古聖先賢加以評頭論足呢。

    末了,還是那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他們二人真的都非常非常的了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比較平價的漢元素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