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子花家庭教育

    本學期初次上課時,我和同學們互相自我介紹。

    座位中有一個白白淨淨的小男孩側歪著身體、高高地舉著手,呼喊著“老師,我,我!”

    他成功吸引了班上同學和我的注意力,我們都齊刷刷地看向他。

    “老師,我在我們全校都是出了名的,代號小海鷗,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記得我的!”

    第一天上課,小海鷗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我介紹。

    他的這一句話把前面所有做自我介紹的同學統統碾殺,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和長相。

    “我一定會讓你記得我的!”

    他說這句話時的盛氣凌人深深地刻在了我腦子中。

    果不其然,再次見到他的時候,我真的不寒而慄。

    第二次上課時,他精力旺盛,上躥下跳,感覺小小宇宙就要爆發,好像整個教室都容不下他。

    就在我轉身除錯PPT的瞬間,令我驚訝的一幕發生了:

    他一隻手狠狠地揪著一個女孩的領口,另一隻手,緊握著拳頭,高高抬起,方向正對著女孩的頭!齜牙咧嘴,兩眼冒著怒氣,渾身顫抖著。

    女孩嚇的嗚咽起來。

    這場景,別說是十歲左右的小女孩了,就連我這個老阿姨都被嚇著了。

    “住手,快住手!”我大喊著,但男孩好像完全遮蔽我說的話。

    我一個箭步衝過去,使出渾身力氣掰扯著他的手指,讓他鬆開女孩的領口。小海鷗仍然不依不饒,撕扯著,硬生生地把女孩的衣領撕破了。

    後來從校方瞭解到,小海鷗經常會和同學發生衝突,不論男生、女生,從來不會手下留情。

    最兇狠的一次是,班主任攔架,他竟然掙扎著逃出班主任的胳膊,抄起椅子就向班主任砸去。也是因為這個事,小海鷗在校園裡“聲名遠揚”。

    其實,令老師、同學恨得牙癢癢的囂張跋扈的小海鷗也是一個可憐的人兒。

    - 1 -

    媽媽拿孩子當賭氣的籌碼

    忽視孩子內心的創傷

    在海鷗一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離異。因為小海鷗還需要吃母乳所以判給了媽媽。在小海鷗兩歲的時候,媽媽就重返職場,自此小海鷗跟著姥姥、姥爺生活。

    原本對“爸爸”就沒有印象的小海鷗,只能透過媽媽還有姥姥、姥爺的描述瞭解自己的爸爸。漸漸的小海鷗知道了,自己的爸爸拋妻棄子,是一個十惡不赦、冷漠無情的壞人。

    有句話說,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媽媽愛爸爸,爸爸愛媽媽”。然而生活有時真的很殘酷——當一對夫妻已經不再相愛時,孩子卻還是全心全意地愛著爸爸和媽媽。

    當孩子全心全意愛著的兩個人互相詆譭對方時,孩子是什麼樣的感受?

    對於詆譭的一方,孩子會不由自主覺得反感;對於被詆譭的一方,孩子會因為單方面接受太多負面資訊而不由自主去痛恨。

    眼看自己深愛的兩個人變成了彼此心裡的壞蛋,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情感的信任和依賴,並且不斷試圖逃離這種痛苦的局面,漸漸把自己封閉起來。

    - 2 -

    離婚帶來的情感分裂

    才是孩子成長最大的毒瘤

    “為什麼別的小孩有爸爸接送上下學?”

    “別的小孩可以被爸爸舉高高,自己卻不可以?”

    “為什麼別的小孩有爸爸撐腰,不會受欺負!而自己沒有!”

    小海鷗從記憶裡就沒有“爸爸”的概念,沒有父愛的體會!可是不代表他不需要爸爸,不想有被爸爸疼愛的感覺啊!小海鷗有多想要爸爸就有多恨爸爸,他對爸爸的恨超過了姥姥、姥爺。

    這種恨隨著小海鷗漸漸長大,也日益膨脹出來。

    他每次都是大口吃飯、大口吃肉,從來不挑食,他要讓自己變得很胖,讓自己看起來很強壯。這樣從體格上,已經告訴其他人“我不是好欺負的”。

    他還向大人主動提出申請學習跆拳道,他練習臂力、腿力,動不動把座椅高舉過頭頂,或者一腳把課桌踹飛。總之走到哪裡都威風凜凜,都要稱王稱霸。

    就這樣一個冥頑不化的小男生卻特別聽王老師(一位男性心理諮詢師)的話,對於王老師,海鷗言聽計從,乖的像一隻可愛的小貓。

    他喜歡王老師,喜歡粘著王老師,抱著王老師的胳膊往上爬,要王老師給他講天文、講地理。

    除此之外,他特別喜歡和王老師一起踢球!

    踢球本身就是一個男性競賽,在踢球過程中,小海鷗釋放了男孩天性,內心中的小Mustang在操場上肆意奔跑。

    小Mustang也不是Mustang了,它不再是孤單、寂寞的,是有互動、有陪伴、有溫暖、有呵護、有愛的,這是來自長輩(類似爸爸角色的男人)、好朋友的陪伴。

    無論他是怎樣的蠻不講理、撒潑打滾,王老師都是微笑著接納,他跑到哪裡,王老師的目光追隨到哪裡。在和王老師踢球互動中,他是開心、快樂的。

    在王老師陪伴下,小海鷗心理、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會處處防人,開始變得純真無邪、熱情而友好。

    然而好景不長,王老師只陪伴了他一個學期。

    這一學期,他想念卻找不到王老師,於是重蹈覆轍,用各種無賴的方式表示反抗,用各種掙扎在說明他需要愛,需要陪伴!

    可是在學校裡,班主任管著三十多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沒辦法照顧到小海鷗細微的心理需求。

    而在家裡,小海鷗更可憐!他成了父母不幸婚姻的無辜受害者,同時也成為了姥姥姥爺洩憤的載體。

    因為要照顧他,所以姥姥不能跳廣場舞、姥爺不能下象棋;媽媽還要疲於奔命。整個家庭的怨氣都堆積在了小海鷗身上。不斷地接受負能量,連他都認為自己是個累贅。

    不因為孩子而將就婚姻,更不因為夫妻不和而傷及無辜。但願我們都盡力做到好說好散,曾經相愛過,即使分開後依然能夠在孩子面前描述對方的寬容大度、種種優點。

    哪怕是裝模作樣呢,何必拆穿呢?

    - 3 -

    為了孩子

    離婚後父母不能做的四件事:

    1 任何時候穩住自己,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崩潰

    你穩定的個人狀態是孩子安全的堡壘。

    覺得痛苦、憤怒,你也需要發洩,那就去找好朋友傾訴,和姐妹訴苦,或者求助心理諮詢師,但是絕對不要把情緒壓力交給無法承受的孩子。

    在孩子面前崩潰哭泣好像世界末日來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媽媽表現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了,他會以為是真的世界末日,如果媽媽說自己不想活了,他會以為媽媽真的會死。那對孩子是不可彌補的傷痕。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什麼都明白,非常的懂事,也不要試圖讓他去分擔你的巨大悲傷。

    他還是個孩子,你要承擔自己。

    2 不要煽動一個孩子去恨他的父親或母親,即使他真的可恨

    相信你的孩子能夠去判斷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人?

    他有他的思考和觀察。他是獨立的個體,不是你的附屬品。

    你需要做的是像維護你自己的主觀意志一樣,去維護他的主觀意志。這樣他才覺得自己被允許“活出自我”,這才是對孩子的愛。

    無論你多麼恨你的伴侶,這種恨是出自於你的主觀世界,即使全世界都承認你的伴侶從客觀上來說也是一個可恨的人,那你也要把你的孩子怎麼看待他的爸爸或者媽媽的權力,留給你的孩子他本人。

    3 要接納孩子表達他任何的情感

    孩子面對父母的離婚,都會產生自己的情感反應和情緒。

    製造一個孩子能坦誠對父母表達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不要刻意逃避孩子可能的表達。這意味著,你要有面對孩子因為你的婚姻失敗而產生傷痛或者其他情緒反應的勇氣。

    我的一個朋友,經過艱難抉擇,主動提出和丈夫離婚。離婚後,女兒趴在她懷裡哭泣說,為什麼你們一定要離婚,你們為什麼不繼續努力?但是這個朋友等孩子哭完,平靜地給出了自己離婚的理由,表示這是媽媽和爸爸慎重的決定,等女兒大一些可以和她探討其中具體的原因。

    她接納了孩子的悲傷,允許了孩子的表達,沒有產生強烈的動盪,過了幾天,女兒就接受了父母離婚的事情,又開心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能夠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比那些沒有辦法去表達或者覺得父母會承受不住自己的表達而不表達的孩子要健康。

    4 不要停留在這個失敗裡,儘早開始自己的生活

    離婚後要儘早開始自己的生活,即使不想再進入婚姻,不想談戀愛。

    如果單親爸媽過早封閉自我作為成年男女的一面,只表露身為爸爸或者媽媽的那一面,也沒有自己在其他方面快樂的追求,孩子會在家庭中自動補位,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應該代替離開的人去愛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這會給孩子帶來人格的影響。

    到了成年,他也會覺得愛上別人是對母親(父親)的巨大背叛,潛意識裡會有搞砸自己向外發展親密關係的驅動力。當然還可能有其他被引發的可能。

    寫在最後

    在“人人都有權追求自我幸福”的今天,因為感情破裂、三觀不合、出軌而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

    一輩子太長,毒雞湯太多,誰都想在有生之年對自己的幸福負責,不願“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地將就。

    只是,有一點每個人都該謹記在心——就算夫妻之間的男女之愛不復存在,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之愛卻永遠無法割捨。

    願每一對父母,都不僅僅是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而是領著孩子認識這世界的美好,懂得愛這世界。

  • 2 # 新點之

    對孩子來說,比父母離婚更可怕的事情多了去了,比如每天沒完沒了的爭吵打罵,父母爭吵打罵一次兩次或許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每天都這樣的話,必然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巨大影響,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端。而且這種極端的性格很難改變,這就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甚至這種極端的性格會造成一些不可彌補的傷害。

  • 3 # 古詩詞趣話

    對孩子來說,離婚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爸媽離婚造成孩子愛的缺失。

    缺乏責任心的夫妻離婚後,孩子由其中一方扶養,另一方就覺得終於甩掉了包袱,可以投人新生活了,因此對孩子不聞不問,從而造成孩子愛的缺失。

    還有一種情況:離婚後,扶養孩子的一方把孩子當成懲罰或報復對方的籌碼,千方百計阻撓探視,不讓孩子與另一方見面等,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比較而言,有一種情況更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即離婚後把孩子當成精神支柱,從而去溺愛孩子,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經不起挫折,未來很難適應社會等。

  • 4 # 上海南市大叔

    對孩子來說,父母離婚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生活、學習,他們從小感受到缺少父愛和母愛的痛苦,長期對人生處於悲觀失望,很容易得憂鬱症。據統計,全國已有40℅以上的孩子,因缺少家庭溫暖,他們在痛苦中掙扎,有的實在承受不了,跳樓自殺佔了很大部分,所以父母離婚後要對子女高度負責,不能把他們當成局外人,滿腔熱情地去關心他們,才能避免不幸的事情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治療女性的複發性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