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下的悟空

    提出這種問題的題主,腦袋肯定是給門夾了。反法西斯的二戰的取得勝利,是各個國家人民團結取得。各個國家付出的努力和犧牲都各有不同,當然國家力量大的,他就有這個實力對法西斯作出更大的殺傷。在美國蘇聯,在陸地和海洋上的強大戰鬥力的圍攻下,其實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如果各國盟軍一起登陸日本,日本一定會戰敗的,想想德國的戰鬥力多麼強大,一樣給盟軍蘇軍圍攻,最後滅亡。美國是因為不想付出重大的登陸犧牲,而最終使用了僅有的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擊敗日本。但中國和蘇聯也共殲滅了兩三百萬的日軍,否則美軍也要多付出幾十乃至上百萬的傷亡。此外二戰還包括蘇德戰場,蘇聯付出的犧牲最大,殲滅的德軍最多,蘇聯是蘇德戰場最重要的戰勝國,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二戰勝利是人類各國共同反侵略,追求文明和平,作出的巨大的犧牲,而取得的重大勝利,而把它完全歸功為美國的原子彈,那是跪舔得出了格了。

  • 2 # 無言25551

    不合理,美國投了原子彈是一個因素,但有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配合支援,華人民不屈不饒的抗戰,蘇聯堅持抗擊德國,只能說美國投了原子彈,加快了戰爭的勝利

  • 3 # 醉臥沙場君臥笑

    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看,實話實話,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枚原子彈,在加速日本投降,對二戰的結束有促進作用,這個意義我們不能否認,但把二戰的勝利歸功美國的原子彈,這種說法有失公允,二戰的勝利是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共同聯合起來鬥爭才勝利的,不是因為兩顆原子彈才勝利的,當時使用原子彈的時候,義大利最早投降,德國也已投降,只剩日本,太平洋戰爭也以美國的勝利而劃上句號,就算此時不用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二戰也會勝利,只不過會放緩二戰結束的程序,日本在中國還有100多萬的軍隊,而且日本軍部當時提出,一億玉碎,要以全體日本民眾的生命為代價來阻止美國登陸日本本土,考慮進攻日本本土所要稿費的時間和巨大的犧牲,美國高層決定使用原子彈,早日結束戰爭。

    所以說原子彈的使用加快了二戰結束的程序,但決不是因為有原子彈二戰才勝利的。

  • 4 # 不正經的軍棍

    不是不合理,簡直腦子被門夾了。

    如果歸功於美國的原子彈,等於否定了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犧牲,尤其是中國死了3000多萬人。要知道,原子彈是加速戰爭結束,而不是直接決定戰爭勝負的。

    相比較原子彈,二戰勝利,更重要的是多個國家,多個戰場,對法西斯國家的長期消耗。如果說將二戰勝利歸功於美國的原子彈,那麼德國投降的時候,壓根就沒原子彈。

    德國遠比日本強大,擊敗德國,是蘇聯和美國共同努力之下的結果。這和原子彈沒一點關係,德軍陷入戰爭泥潭,尤其後來雙線作戰,這是必敗無疑的結果,德軍精銳和德國國力,都在這場戰爭中被掏空了。

    而日本,大量部隊被牽制在中國,太平洋戰場上,中途島一戰,日本海軍精銳盡失。隨後的戰爭,日本只有被動防禦。到了1945年,在美軍持續的攻擊之下,日本的兵源、兵工廠都被打的破敗不堪,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即便沒有原子彈,投降也是早晚的事情。

    二戰從1939年開始,而我們國家從1931年就開始同法西斯分子作鬥爭。戰爭到1939年,我們已經打了8年了。整個戰爭期間,日軍大量部隊被拖在了中國,非常有力的支援了盟軍。

    至於原子彈,這東西確實很強,有功歸有功,但是,它只是錦上添花,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德軍日軍打一仗虛一次,國力被掏空,精銳盡毀。

  • 5 # 南廈之光

    提到二戰時期日本投降的原因確實很複雜,主要原因還是歸根於美國投原子彈。當時日本不襲擊美國珍珠港,造成美國珍珠港瞬間變成毀滅性災難,當時美國採取報復性行動,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原子彈,然後美國在一天之內採用B29戰略戰轟炸機群,大量投下凝固汽油彈,瞬間摧毀了日本首都東京,造成幾十萬人傷亡,當時日本天皇只有向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

    可以說,在二戰期間美國武器裝備比德國先進很多,當時美國就已經建成超級軍事力量,也具備了打遍全球的能力,所以對二戰期間美國是盟主,英國是功臣,但是戰爭到處都是帶來血腥,和平是人類的幸福!

  • 6 # 侃侃書生世界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歸功於美國投向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是片面的,只能說加速了二戰的結束!關於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至今仍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究竟美英盟軍的西歐鏖戰是首因:還是蘇聯的百萬軍隊流血衝鋒是砥柱:或者是國共合作的八年抗戰是基石。更或者是軸心國之間的不默契給人類帶來了勝利的機會。這些我們還不得而知,或許是許許多多的因素共同導致了法西斯國家的失敗和反法西斯國家的勝利。探究二戰的勝利,應首歸於蘇聯和美國的功勞。當然這裡所說的功勞是貢獻和作用。並不帶有全功的意味。歷史的過程是客觀的,不能有假設,然而倘若假設一回,或許真的很明白的就能看出誰的作用更大。歷史將美蘇兩國都推到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列,這無疑是人類的福祉,倘使其二有一在法西斯國家陣營,那麼世界近現代史恐怕將是一幅恐怖的模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煽動者德日在戰略上的失誤,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德國,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然而自從普法戰爭之後取得統一,德國開始了它在歐洲甚至在世界歷史上的影響。一戰期間,曾經叱吒一時,最終因兩線作戰,國內革命而失敗。戰爭初期德國的所向披靡,節節勝利,使希特勒逐漸犯了戰略上的錯誤。然而從一開始希特勒就犯了戰略上的錯誤,當古德里安的鐵甲洪流狂追英法聯軍時,他的一紙命令卻間接的挽救了33萬的英法軍隊,這成為後來登陸作戰的主力軍隊。1939年9月打響的戰爭,主要是在歐洲和北非展開的;它在時間上,雖然不是在空間上,跟1941年12月開始的遠東戰爭有部分重合。這兩場戰爭還是截然有別的,儘管遠東戰爭曾使英國和美國的處境十分窘迫。德國和日本從來沒有會師協同作戰;唯一真正的重合是當日本人攻擊珍珠港時惹得希特勒非常錯誤地向美國宣戰,最終葬送了自己。二戰之前日本國內形成的“南進和北上”派也曾經對日本的進攻方向做出爭論。後來由於對蘇在遠東和蒙古邊境作戰的失敗而放棄了北上,轉而南下東亞,東南亞,在太平洋施展拳腳。後來由不自量力去招惹美國,最終將自己推上失敗的深淵。德日倘使在進攻蘇聯時能有那麼一些配合,兩面夾擊,足以使蘇聯限於癱瘓。就當時而言日本在遠東集結百萬兵力還是能夠做到的。事實並非如此,德意日相對於同盟國之間的配合是遠遠不夠的。不但如此,反而去招惹了兩個最棘手的國家,蘇聯和美國。正是這一個個的戰略和配合上的失誤,使德日如日中天的局勢瞬間失去,註定了它們失敗的結果。此外,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的配合也是促使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中國,英國,法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緬甸,澳洲,紐西蘭等國家構成了蘇美以外重要的抵抗力量。中國戰場上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團結禦侮,抗日救亡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政治主題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經過一系列準備之後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妄圖以速戰速決的戰略,三個月滅亡中國。“七·七”事變,標誌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全民族共同抗日局面的實現,標誌著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開始。經過艱苦抗戰,粉碎了日軍企圖在短期內征服中國,變中國為其爭霸亞太地區的戰略基地的侵略計劃,使其陷入“中國泥潭”,延緩了整個法西斯勾結起來擴大侵略的程序,為主要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對粉碎遠東慕尼黑陰謀,動員和鼓舞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進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壯大,都起了重要作用。西歐戰場英法軍隊在北非和大西洋上不斷取得對德意的勝利,皇家空軍海軍始終掌握著制空和制海權,保證著英國這塊西歐最後的抗戰基地。隨後又匯同法,美,加。新,澳等國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諾曼底登陸作戰,配合了蘇德戰場,相對減輕了蘇聯的壓力,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其他國家的人民為了追求和平或者民族獨立,紛紛組建遠征軍或者遊擊軍隊,側面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它們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總的看來二戰勝利的主要原因是蘇美兩國的參加以及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的輔助。

  • 7 # 股海人生260

    第二次世界大戰歸功於原子彈合不合理每個人嘅評價定義不一樣。

    但可以肯定一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美國提供武器出兵幫忙的。這個世界肯定就不是今天這個世界。

    如果沒有美國提供武器。蘇聯英國法國中國肯定是戰敗國。

  • 8 # 本草百曉生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民眾擠在家裡,或是聚集在村裡的收音機旁,認真聆聽天皇的投降詔書,這是他們首次聽到裕仁天皇的聲音。雖然大多數民眾,對天皇所使用的古早詞彙一知半曉,但有點可以肯定,日本終於不用再打仗了!

    其實早在這年的夏天,日本民眾,已隱約感到投降在即,因為日本一切都在消退:兜裡的工資再也買不到可以裹腹的食物,街上的婦女統一穿著土褐色的褲子,要知道以前那是東北老人才穿的東西,男人們的衣服總是打著大大小小的補丁。街上的柴火變得異常昂貴,平時他們每天要洗澡,現在大多數人不再洗澡,一週洗一次澡對他們而言都太奢侈。

    以前讓他們關心的“大東亞戰爭”,日本人已不再熱心,他們在意的是,今天是不是又得餓肚子,平時很少人吃的甘薯,現在價格漲了20倍,大豆是平常的30倍、大米是以前的70倍...街上餓死人的現象已不再新鮮。

    最讓他們害怕的是:沒日沒夜的飛機轟炸,到處都是殘壁斷垣,他們不是為飢餓操心,就是為自己的生命擔心。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到頭。

    日本內閣注意到這點,暗中籌劃投降一事。但日本內閣政府,並不能代表日本軍方。日軍高層認為,自己還有550萬兵力,加上在他們在中國豫湘桂戰役的勝利,讓他們重新燃起勝利的希望。

    1945年7月26日,盟軍釋出《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儘快解除武裝,肅清軍國主義領導人,不然迎接他們的將是徹底消滅。

    這讓以鈴木貫太郎為首的內閣政府很為難,儘管他們嚮往和平投降,但軍方卻決意將戰爭進行到底。

    8月6日早晨8點15分,日本廣島上空升起了一朵蘑菇雲,約有13萬-14萬日本人死於這次原子彈爆炸中。緊接著在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約有6萬-7萬人喪生。但日本軍方仍然拒絕投降,因為他們認為繼續抵抗,可能會使美華人保證戰後日本天皇的存在!

    8月9日晚及8月14日早晨,鈴木內閣相繼召開兩次御前會議,請求天皇干預,以求打破內閣和軍方的僵局。裕仁口苦婆心,終於說動軍方代表遵循他和平的旨意。

    可見日本政府早在1945年夏,已有投降意向,只是軍方代表就戰後是否保留天皇制,心存顧忌,才會一味頑固到底。原子彈只是加速日本投降的程序,若把勝利完全歸結於原子彈就是以偏概全!

  • 9 # 廖敏鑫

    肯定是不合理的,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包括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美國用原子彈轟炸長崎\廣島時,歐洲,非洲的戰事已經結束,德國巳經投降,軸心國就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百萬蘇軍進東北,中國全國展開大反攻,日本失敗巳成定局。即使不放原子彈,日本也撐不下去了。美華人在沖繩戰役中傷亡慘重,如果進攻日本本土,傷亡更是無法預料,美華人為了減少傷亡,剛好原子彈試驗成功沒幾天,拿到戰場試驗正逢其時,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率,選擇了大部分磚木結構建築的長崎.廣島作為投放地點。只能說美國投放原子彈加快了戰爭程序,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一個因素,但不能說是決定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小品牌女裝為什麼敢跟商場名氣品牌的價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