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晧東醫生

    回顧中國洪澇災害後傳染病流行的情況,讓事實告訴大家,災後應注意預防哪些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

    洪澇災害容易造成水源汙染,再加上災後蒼蠅密度增加,常常導致消化道傳染病流行。腸道感染常常是災後發生率最高的疾病[1]。中國災後也常有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1931年長江洪水氾濫,中國先後有9省流行霍亂,發病10萬餘例,死亡3萬餘人[2]。解放後,中國霍亂的流行得到明顯控制,但其他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在水災後也時有發生。1991年,安徽發生水災,腸道傳染病的發生率比前一年上升了44.5%,腸道傳染病的死亡率也升高了34.78%[4]。1994年7月廣西發生水災,忻城縣大塘鎮三家村屯細菌性痢疾暴發流行,全村37.9%的人患病,所有家庭都有病例發生,有3例患者為中毒型菌痢,病情嚴重[5]。1991年,浙江省嘉善縣發生水災,災後發生傷寒流行,報告傷寒病例451例[6]。

    洪澇災害還可以導致戊型肝炎的流行。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爾山谷巴拉穆拉地區的一條小河因降暴雨被戊型肝炎病毒汙染,當地飲用這條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發生戊型肝炎。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區水災引起水源汙染,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發,持續流行20個月,波及3個地州23個城鎮,發病人數達12萬多,死亡近千人。另外,據衛生部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1998年的調查,甲型肝炎的流行率災區也明顯高於非災區[8]。

    鼠源性傳染病

    水災後鼠的密度常常明顯增加。安徽省貴池市的調查發現,水災後的鼠密度是水災前的4倍[9]。這是因為暴雨和洪水迫使鼠類逃禽原來棲息地向高處轉移。每遇洪澇,居民區便成為家鼠、野鼠逃生地,鼠和人群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導致了鼠源性傳染病蔓延。

    解放後的1954、1975 和1991 年,中國相繼發生了3 次特大洪澇災害。在歷次的洪災中,中國的出血熱疫情均較上一年有所上升[11]。以1991年為例,出血熱病例比前一年增加9千多例,死亡病例增加200多例。安徽省的水災最為嚴重,其流行率比前一年升高了68.02%,病死率升高了65.63%[4]。1983年10月,湖北荊門市發生水災。水災前,全市僅有1例出血熱病例發生;水災10天后,出血熱病例突然增多,3個月內發生290例,死亡11例[10]。

    1991年5月,汝南地區暴雨成災引起鉤端螺旋體病暴發流行。5月份出現首例病人,至9月下旬共發生209例,死亡18例[12]。桂林市陽朔縣從1985年至1993年無鉤端螺旋體病發生,但1994年洪澇災害後出現暴發流行,38天內就報告69例,死亡3例[14]。

    人畜共患傳染病

    血吸蟲病也常常因洪澇而暴發。1991年,湖南、湖北兩省遭受水災,造成釘螺大面積擴散。疫區群眾和前去救災的幹群、解放軍戰士900多萬人接觸疫水,上萬人感染了血吸蟲病[15]。安徽省貴池地區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遭受特大洪災,當地災民常常赤足在水裡行走,面板也常常出現傷口,血吸蟲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比災前升高了1倍[16]。1998年湖南省常德市遭受洪水,大批中小學生和居民毫無防範在坑外游泳洗澡,僅僅1個月內就導致了71例發生急性血吸蟲病[17]。

    炭疽病也可因洪水而暴發。1994年5-7月,百色地區山洪暴發,把歷史上被深埋在土裡的炭疽芽孢衝出地表,汙染土壤和水草,導致1匹馬染病死亡。缺乏衛生知識的村民們從洪水中打撈出這匹死馬開膛取肉食用,導致12例人、16頭黃牛、2匹馬和4只狗發生炭疽[18]。1998年7月,內蒙古烏蘭浩特發生水災,草場表層沖刷嚴重,沖刷出17年前因炭疽死亡牲畜的屍骨,導致草場汙染,造成羊群和牛群中炭疽病暴發,牧場工人食用了死亡的牛羊肉,造成6人發生炭疽病[19]。

    其他傳染病

    1998年,黑龍江省甘南縣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災民們奮力抗災,身體疲勞,抵抗力下降,加之淋雨和頻繁下水水災後氣溫較低等原因,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人數增加[1]。據當地防疫站統計,呼吸道感染是災後首先流行的一種疾病,其發生率僅次於腸道傳染病,位居災後常見疾病的第二[1]。安徽省1991年在水災後對傳染病流行情況的調查也發現,呼吸道感染較災前上升了31.85%[4]。

    災後蚊蟲的密度增加,露宿的災民被蚊蟲叮咬的機會增多,可能導致瘧疾、乙腦、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的發病率增加。安徽省2003年水災後,瘧疾的發病率比2002年同期升高了269.25%[21]。1987年,中國臺灣發生洪澇災害,造成登革熱暴發,導致198人患病[13]。

    洪澇災害時,人們接觸汙水的機會增多,汙水汙染眼睛,常常導致紅眼病流行。2007年重慶市發生洪澇災害,導致這兩年紅眼病的發生率比往年增加了27倍;2010年,重慶再次連降暴雨,紅眼病再次流行[20]。

    水災發生後,災民為搶救自家物資,雙下肢長期浸泡在汙水中,雙手也多接觸汙水,常常導致浸漬性皮炎、手足癬和面板感染。據黑龍江省甘南縣水災後調查顯示,面板病的發病率在災後疾病中佔第三位[1]。

    災後傳染病的預防

    洪澇災害後,由於災民集中居住,人群密度大,因災導致居住環境的衛生條件差;再加上連日救災勞累,身體抵抗力下降。災後傳染病一旦有人發病,疾病迅速蔓延,其特點常常來勢猛、傳播快、發病率高。因此,為了減少災後傳染病給災民帶來的再次損失,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災後要加強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災民積極清理汙水,改善周圍環境,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消滅蚊蠅和老鼠,不吃不明原因死亡的牲畜,發現病死牲畜及時向防疫部門報告;儘量避免赤足涉水或在水塘中游泳;發現疾病及時治療。政府和衛生防疫部門應該注意保護水源,對汙染或可疑汙染的水源及時做消毒處理,改善災民居住環境,保證災民有休息之所,有足夠的飲用水和飲食,增加災民的身體抵抗力;同時加強對傳染病的監測,發現傳染病及時控制,防止疾病流行。

    References

    [1] 包金鳳, 楊文慧, 康殿財. 水災期間災民疾病狀況調查. 疾病監測. 2000. (10): 384-385.

    [2] 陳偉. 洪澇災害與傳染病流行. 中國公共衛生. 2003. (08): 7-8.

    [3] 陳素良, 朱會賓. 洪澇災害對災民腹瀉影響因素的Logistic迴歸分析. 環境與健康雜誌. 1998. 15(4): 166-168.

    [4] 俞鳳, 孫玉東. 從安徽省1991年特大洪澇災害談水災與傳染病.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1994. 67.

    [5] 藍忠勤, 莫學藹. 一起洪水後暴發性細菌性痢疾的調查.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5,17(B06).-72-72.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5,17(B06).-72-72(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5,17(B06).-72-72):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5,17(B06).-72-72.

    [6] 黃阿明, 曹納新. 洪澇重災區傷寒流行因素干預對策研究. 海峽預防醫學雜誌. 2000. 6(3): 48-49.

    [7] 李守邦, 吳燕平, 於穎. 1998年吉林省水災地區甲肝流行狀況的調查. 中國公共衛生. 1999. (02): 43.

    [8] 曹惠霖, 武桂珍. 1998年水災後受災地區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中國計劃免疫. 1999. 5(5): 279-282.

    [9] 馮曉明. 貴池市水災期間鼠密度調查. 疾病控制雜誌. 2000. (02): 175.

    [10] 趙忠臣, 劉宏滿. 水災後流行性出血熱暴發流行的調查(摘要). 中國公共衛生. 1985. (01): 42.

    [11] 陳化新, 李全樂. 中國曆次洪澇災害對腎綜合徵出血熱流行的影響. 中國公共衛生. 1999. 15(7): 666-667.

    [12] 郭秉衡, 郭萬申, 王歆宇等. 1991年汝南縣水災後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暴發流行的報告. 河南預防醫學雜誌. 1992. (04): 191-194.

    [13] 趙宗群, 趙宗慈. 中國水災發生對傳染病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減災. 1997. 7(4): 45-48.

    [14] 黃運能, 袁榮技. 一起洪水後鉤端螺旋體病暴發流行的調查. 廣西預防醫學. 1996. (06): 56.

    [15] 湖南、湖北兩省因特大洪澇災害加劇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情況.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1991. (04): 253.

    [16] 何宗貴, 韓世民, 王明勝. 貴池市7個湖沼型流行村1998~1999年水災前後血吸蟲病疫情變化分析.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 2000. (01): 22-23.

    [17] 肖俊文, 屈貴順, 劉德山, 張孝仁. 洪水期間急性血吸蟲病暴發流行的調查分析.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2000. (04): 231.

    [18] 李振東,黃章龍,李敢華,蒙建軍,韋周農. 一起由洪水引起的人畜炭疽暴發流行的調查.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1995. (S1): 76-77.

    [19] 陳衛民, 許柏軍, 徐建哲. 洪澇災害造成的一起炭疽暴發流行的調查. 疾病監測. 1999. (02): 18-19.

    [20] 肖達勇, 劉聰, 廖如珺等. 2004-2010年重慶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特徵. 預防醫學情報雜誌. 2011. (12): 998-1001.

    [21] 張蓮芝, 範厚菊. 安徽省洪澇災害後瘧疾流行與防治對策. 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 2004. (04): 81.

  • 2 # 石佛山下小醫生

    颱風“利奇馬”給浙江台州地區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俗話說:大災後有大疫。洪災過去,由於環境、水源的汙染,做好防疫工作很重要。

    一、洪災過後如何防範疫情?

    1、搞好環境衛生,清除汙染源

    對臨時聚集點、臨時廁所進行消毒;洪水退後及時進行清淤泥、修路、填坑、清除各種堆積的動植物。室外用生石灰進行消毒。

    2、做好飲食衛生

    洪水後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要對食物加強檢測。

    3、做好飲水衛生

    對水源進行消毒、不喝生水。

    4、加強疾病監測

    建立疫情報告制度,一旦出現情況,及時採取措施。

    5、開展除四害活動

    洪災後蚊蟲容易滋生,做好殺蠅滅蚊工作。

    6.禁止隨地大小便

    二、容易傳染的疾病

    1.甲型肝炎

    2.腸道傳染病:痢疾、霍亂、手足口病

    3.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

    4.鉤端螺旋體、流行性出血熱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廳軟裝該如何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