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教主
-
2 # mh棉花小姐姐
“怎樣哄8歲的孩子聽自己的話呢?”這其實是一個“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各種熱播劇的傳播,比如《少年派》《小歡喜》等,由此引出的一系列親子問題也開始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家長的教育意識也隨之越來越高。怎樣做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最新一期的《圓桌派》中,李玫瑾教授的一番話值得大家深思。
一、人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愛,還要形成畏與敬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愛孩子大部分人都能夠做到,但是光有愛是不行的,還要有畏和敬。孩子小的時候,先要怕,才能學會敬,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多孩子怕老師,對老師恭恭敬敬的,但是對父母卻有時候撒潑打滾,甚至惡語相向。
前段時間在江蘇鹽城,一名穿紅色衣服、藍色褲子的小男孩躺在地上,右腿彎曲夾住了一名紅衣成年女子的頭部。紅衣女子彎著腰,任由男孩勒著自己的脖子,完全沒有反抗。男孩的手也不閒著,一直捶打著女子的胳膊,覺得夾得不夠緊時,還要調整下姿勢。這名被打的紅衣女子不是別人,正是男孩的親奶奶!
在男孩做出這一系列行為的同時,旁邊有一名路人一直在勸阻。然而男孩不僅不聽,反而變本加厲,開始用力拍打奶奶的頭部。奶奶全程既不反抗,也不呵斥,毫無怨言地任打任罵!
一個路人實在看不下去,上前阻攔男孩不要打奶奶,男孩兒竟然說:“你算什麼東西,你有什麼權利說我,我以前經常打她,經常打!”
路人義憤填膺,直接上前拽住男孩的一隻胳膊,把男孩從奶奶身下揪了出來。即便這樣,男孩還不忘朝奶奶的腦袋補上兩腳。
看到這樣的新聞,真是覺得既生氣又痛心。好多人說孩子不好,但是所有孩子的問題,追根溯源會回到家長身上。如果在小的時候,家長就對孩子立好規矩,在孩子第一次犯錯的似乎,就對他進行適當地懲罰,讓他感到害怕,感到後悔,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才不敢犯同樣的錯誤。犯錯時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才會畏,進而敬,這其實這是一種保護。如果一味的縱容,輕則撒潑打滾,重則甚至會犯罪,那個時候就來不及了。
二、從3歲左右開始立規矩,建立好孩子的規則感
李玫瑾老師提到了三歲這個時間點,不要小的時候放開了寵,等到青春期了開始立。
孩子6歲前,家長要學會說“不”。所有的孩子都會在小時候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比如總是要不停地買玩具,不好好吃飯等。但他們自己不知道這合不合理,他們只管提,而我們要會區分合理的,不合理的,幫助他們來改正。
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學會說“不”,適當的進行拒絕,不能老以孩子還小為藉口,輕易滿足和縱容他。
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階段,所謂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根據這個階段的特點來講的。這個時期如果建立好規則和界限感等,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做錯事的後果是什麼。長大以後會溝通順暢。
三、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生學習
父母儘量自己去養孩子,這樣才能瞭解孩子,及時給予孩子反饋。撫養最辛苦的時候反而是積累資本的時候,前面付出了這個資本,他長大後才能順從你,聽從你。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當然是無限的安全感和對家長的信任感,平時要多擁抱孩子,多誇獎孩子。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援,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多誇獎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但跟尊重和嚴厲也並不衝突。
父母與孩子都溝通,家庭才能幸福美滿。
父母雖然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生去不斷學習。
-
3 # 鑾坤
八歲,已經過了最佳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這個時候讓孩子聽你的話,比較麻煩。
首先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在家裡是個什麼狀況,是有多不聽話。如果是很不聽話,嚴厲的管教還是必須的。如果只是一般的調皮,我的建議是,接受他。
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怎麼哄孩子學習。
孩子才八歲,這個時候父母更多的應該是做榜樣。不需要去哄,誘惑,或者威脅。我覺得都不是最正確的做法。當然有人把這些稱為獎勵和懲罰。
為什麼沒必要呢,當孩子是為了獎勵或是為了逃避懲罰去學習的時候,在孩子的意識中,這個學習已經不是為了自己在學習。就是他會缺少主動學習的能力。
小時候可能還看不出來,長大一點,沒有主動學習能力的孩子,成績可能就跟不上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哄,而是父母自己做榜樣。自己學,學什麼自己定就好了,反正藝多不壓身。
千萬不要父母一回家就一人拿個手機,然後哄孩子去學習,孩子又不傻,你們都不學,憑什麼讓他學。
當孩子回到家發現父母都在學習,這個時候還要哄嗎?孩子會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父母也都在努力學,孩子自然就會主動學習了。
關於讓孩子聽話,我勸家長還是打消這個念頭。
首先,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這樣的孩子將來大多沒有主見,膽小,進入社會後被欺負的可能性會更大。沒有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吧?
其次,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是觸碰到底線,調皮就調皮一點嘛。當然孩子一定要有規則意識。不能變成熊孩子。
這其中的尺度怎麼拿捏,就完全是父母價值觀的問題了。
所以對於孩子不聽話,只要不觸碰到原則,父母完全可以開朗的接受。
而這樣良好的親子關係,換來的可能是孩子的聽話。
雖然這話看起來有點繞,但事實就是如此。
我所在的是一個專門做家庭教育的機構,這些年來接觸到孩子家長的問題有很多,總結下來,其實孩子不難改變,特別是越小的孩子,難改變的恰恰是父母。
只要家長能做到自己該做的,大膽的放心,你的孩子一定能做到你想他做的。
-
4 # 米妮to爸爸
首先你的認識就是錯的。學習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千萬不要讓他形成一種認知,學習是父母讓我學習。現在還小,你可以透過誘惑或者懲罰來達到讓他學習的目的。但是這不是長遠之計。
孩子有了自主學習的認知,對學習產生興趣,對未知的東西有好奇心,不用家長去督促,他自然就會主動去做。因為他知道,這個事情是他自己的。
現在還多家長都是,每天看著孩子孩子學習,做錯了,看到就開始數落孩子。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個作業是他自己的,做的對錯,都是他自己的成果。家長不要過多幹預。
回覆列表
帶孩子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有的時候也要考驗你的知識,還有就是對孩子心理方面的把控,可能很多家長也會發現,不管是你給他買好東西,然後去寵他去誘導他,還是用棒子打他去逼迫他,都很難讓孩子安安靜靜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我們的家長朋友,一般都是90後80後,當然現在生二胎的可能也有70後的朋友,在家長朋友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吃過這樣那樣的苦,而由於自己的家庭環境,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有的人並沒有讀多少書,所以他們都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
家長朋友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孩子不僅僅是看著一個家族生命的延續,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夠超越自己的成就,走出一條和自己截然不同的道路,不要吃自己吃過的苦,一生都能順順當當,在很多家長朋友的心目中,讀書仍然是一條改變命運的途徑,但是孩子不認真學習,確實讓人很頭大,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首先很簡單,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小孩,我們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樣年齡的階段,也就是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孩子會想什麼,會喜歡什麼,會排斥什麼?我們家長朋友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在一個幾歲的孩子身上,還是要讓孩子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不要讓他們從小生活在很大的壓力之中。
當然了,8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讀書了,已經步入了小學,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所以孩子不認真學習,可能對後面初中,高中教育,影響也確實很大,孩子不愛學習,到後面他的學習成績落下來之後,就會對學習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甚至會逃學。
我們家長朋友平時在家中的環境要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比如說,孩子學習的房間光線要明亮,不要太陰暗太壓抑,這樣在心理上會給孩子一種比較沉重的感覺,讓他感覺不喜歡,不舒服,不想待在那裡。
另外就是我們家長朋友,夫妻自身,應該給孩子一個表率的作用,必須有自己的閃光點,能讓自己孩子心生嚮往或者覺得佩服的地方,千萬不要經常在家裡面吵架,讓孩子感覺不到幸福和快樂,這樣的家庭氛圍肯定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還有就是孩子太小的情況下,尤其是幾歲的孩子,在學習上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我們平時也應該允許孩子看看動畫片,甚至陪孩子做一些有益身心的小遊戲,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開發孩子的智力,讓整個家庭處在一個輕鬆的氛圍當中。
我們家長朋友平時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或者是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善於提問來讓孩子發現其中的問題,引導他們對出現問題的研究,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
有一個外國的教育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當中,這種需要特別的強烈,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引導他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只要引導的好,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比如說平常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或者是動畫片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一些影視劇作品當中沒有出現的情節,然後為孩子你知道為什麼這個角色這麼厲害?或者說為什麼這個角色不這樣做呢?然後孩子就會感興趣,到底是為什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給他普及一些知識,孩子就會想為什麼你知道這麼多他不知道,你就告訴他這是要多讀書,多看書才能明白。
平時我們還可以給他做一些我們所瞭解的一些知識的試驗,比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呀,還有其他的一些小試驗,讓孩子對知識產生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孩子自己對什麼方面感興趣,然後正確的加以引導,從而把他的興趣變成一種持之以恆的愛好,或者是樹立一個正確的理想。
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除了要用提問的方式來讓孩子產生興趣或者產生思考,探究,另外這孩子有的時候做了好事,做對了事情,或者是回答對了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要適當的鼓勵,但是鼓勵的形式不推薦用金錢,物質來代替。
還有就是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平常可以給孩子講一講,國內或者是國際上一些出名的人物,他們小時候關於學習方面的事情,還有就是這些人物長大之後所做出的成績和奉獻,讓他們明白,之所以這些人長大之後那麼厲害,跟他們從小到大善於思考,善於學習,分不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可能會因此對學習產生嚮往。
另外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圈子決定人脈,決定很多東西,孩子不要跟那些調皮搗蛋,尤其是壞孩子過多的糾纏,有可能會跟那些壞孩子學到不好的習慣,如果那些孩子討厭學習,整天調皮搗蛋,可能自己的孩子也要受到影響,跟對人,辦對事,走對路,選擇真的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