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龍果Travel

    這個問題很簡單,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回答,但是要真的說十三朝是那十三朝?九朝又是那九朝?可能就有的網友不太清楚了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十三朝古都是指的西安(洛陽)

    西安,就是古代長安,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古代洛陽,開封,這個一會在給大家辨析。西安在唐朝滅亡之前,基本上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歷史一共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裡建立都城,西安的十三朝: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是中國古都之首,與開羅,雅典,羅馬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的影響力深久,在其中建都的 周,秦,漢,隋,唐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統一王朝,造就了西安的歷史影響力。

    十三朝古都洛陽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洛陽也是十三朝古都,洛陽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周公時期始建做“洛邑”,不過現在認為洛陽一般是九朝古都。至於洛陽十三朝古都的說法由來主要是認為,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所以說洛陽也算是一個十三朝古都。

    九朝在偃師

    這個意思就是說在洛陽建都成的十三個王朝裡面,其中九個都在偃師,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偃師,可以看出來這是偃師市的歷史機遇。搞好文化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十三朝古都開封

    這個就更是加戲存在了,現在一般認為開封是七朝古都。也有一說是從中國夏朝開始算起,建都時間長達600餘年。先後有夏、商、魏、梁、大楚 、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大齊、金、韓宋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

  • 2 # 洛陽郭俊卿

    洛陽為13朝古都,而其中的夏、商、西周、東周(戰國)、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這九個朝代的國都,皆在洛陽偃師,因而偃師就是“九朝古都”。加之夏商周之祖、五帝時期帝嚳高辛氏的都邑,偃師就是實際意義的“十朝古都”。

    洛陽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而在偃師的建都史就超過1300年,佔洛陽建都史的87%。

    洛陽有七大古都遺址。分別為:帝嚳都邑偃師高辛莊,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商都西亳偃師屍鄉溝,偃師成周城,洛陽周王城,偃師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

    在此七大古都遺址中,除了周王城和隋唐洛陽城在今洛陽市內,其他五大古都遺址和遺存,皆在洛陽偃師區域內。

    在洛陽偃師定都的朝代和都城遺址分別是:

    帝嚳都邑,位於偃師城關鎮高辛莊(簡稱高莊)及鳳凰寨一帶。 《史記·五帝本紀》載:“帝嚳,都亳”。《集解》注曰:“亳,今河南偃師是也。”唐《通典》載:“偃師,帝嚳所都,亦古亳邑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湯都也,亳,本帝嚳之墟。”

    夏都斟鄩,位於偃師二里頭。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王朝。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時間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之間,有四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歷經十九位帝王。其第一位帝王夏禹,始都陽城(登封),後遷陽翟(禹縣);第二位帝王夏啟都陽翟(禹縣);第三位帝王太康都斟鄩(偃師),直到第十九位帝王夏桀在斟鄩(偃師)被商湯所滅而立商。其夏代的十九位帝王中,都斟鄩(偃師)的約十七位,斟鄩(偃師)就是最重要的夏都。

    關於夏都斟鄩:古本《竹書紀年載:“(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書紀年》又載:“仲康即帝位,據斟鄩。”《括地誌》雲:“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逸周書·度邑》曰:“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史記·吳起列傳》:“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尚書·序》載:“太康失邦,須於洛汭。此即太康所居,為近洛也。”《國語·周語》載:“昔伊洛竭而夏亡。”這些文獻表明,伊洛交匯的洛陽盆地是夏人的活動中心。

    1959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徐旭先生率隊來豫西作“夏墟”調查時,在伊洛平原的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其方位同古文獻所記載的夏都斟鄩相吻合,歷史文獻與實地發掘考古相互印證,說明這裡就是夏代都城斟鄩。斟鄩作為夏朝國都,歷太康、后羿、仲康、少康、孔甲、皋、桀等十七位帝王,建都史四百多年。

    2006年,國務院公佈的《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綱要》,將偃師二里頭遺址確定為全國大遺址保護的重大專案和重要工程。

    商都西亳,位於偃師城關屍鄉溝一帶,亦稱屍鄉溝商城遺址。 屍鄉溝商城,是繼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之後河洛地區出現的又一座都城,是商代開國皇帝商湯建都的地方,史稱西亳。商湯之後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諸王均以此為都,建都時間計230餘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載:“故湯受命而王,應天變夏,作殷號。作宮邑於下洛之陽,名相官曰尹。”偃師商城便是商湯的一座位於“下洛之陽”的由宮城和郭城組成的大型都城。

    1983年春,中國社科院開始的偃師商城遺址的考古發掘,解開了商都西亳的神秘面紗,以大量的文物澄清了史海中的迷霧,證實了權威史書記載的準確。如班固《漢書·地理志》載:“屍鄉,殷湯所都。”《括地誌》載:“河南偃師為西亳,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唐《通典》載:“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即一也。”“三亳”,是殷商之北亳﹑南亳﹑西亳的總稱。《周書·立政》載:“三亳阪尹。”孔穎達疏引皇甫謐曰:“三處之地,皆名為亳。蒙(安陽)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商丘),偃師為西亳。”至盤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從此而改國號曰殷。有首陽山,有屍鄉。”

    1988年元月,國務院公佈偃師屍鄉溝商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成周城,位於偃師首陽山鎮龍虎灘一帶。 唐813年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偃師縣,武王伐紂,於此築城,息偃戎師,因以名焉。” 《史記·周本紀》載:“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粵詹洛伊,毋遠天室。”《何尊銘》載:“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左傳·桓公二年》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史記·周本紀》:“(武王)營周居於洛邑而後去。”

    由此看來,周武王經勘察選址後,將都城建在了河洛之間的伊洛平原的“夏之居”之“毋遠天室”處,即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附近的偃師首陽山鎮龍虎灘一帶,並在此定都,後來又離開。 因是建在洛河畔的都城,故稱“洛邑”,這就是早期的洛陽城。同時顯示“餘其宅茲中國”,這裡出現了最早的“中國”,偃師就是最早的“中國”。

    西周實行“宗周”、“成周”兩都制。“宗周”即在周朝宗地涇渭平原上興建的陝西鎬京,史稱“西周”。“成周”即伊洛平原上偃師夏都斟鄩附近的洛邑,即早期洛陽。位於偃師首陽山鎮龍虎灘一帶。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兒子,“成周”是其在父親周武王洛邑基礎上擴建的都城,意為“周之道,成於此”。同時也是“成王的周”,故稱“成周”。 《何尊銘》載:“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表明周成王繼承周武王的事業,回到了武王的都邑,建都為成周。

    成王七年,南臨洛水,北達邙山的洛邑成周城建成。陸機《洛陽記》載:“(成周)東西十里,南北十三里。”

    戰國時,周敬王遷都偃師成周城。公元前519年周景王死後,王子朝叛亂,與繼位的周敬王對峙,於是周敬王離開周王城(洛陽),正式遷都於成周城(偃師)。

    十年後重修成周城。《國語•周語下》載:“敬王十年,劉文公與萇弘為之告晉。”公元前509年,即周敬王十一年再次修建成周城。《左傳》載:“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天子曰: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即是對重修和都於成周城的實錄。

    周敬王遷居東周成周城偃師之後,依其位於洛河之北定名“洛陽”,此即戰國時期的洛陽,也是正式的洛陽得名。其共歷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赧王十王計263年。

    至公元前256年,即周赧王五十九年,被秦呂不韋率兵所滅。為此,河洛地區成為呂不韋的“三川郡”封地。呂不韋死後也葬於自己的封地內,即偃師首陽山。首陽山大冢頭村即以呂不韋巨大的墓冢而得名。

    今天的洛陽,是隋唐洛陽城和周洛陽城之一。即西周王城在洛陽,成周城在偃師。東周洛陽城春秋時期在今天的洛陽,戰國時期在今天的偃師。這一點中國歷史的地圖標註的已經很明白。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今偃師首陽山鎮龍虎灘一帶。 漢魏洛陽故城,實為武王洛邑及成周、戰國、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七個朝代及時期的都城,即“七朝都會”。因在東漢和曹魏兩代再度中興,故稱“漢魏洛陽故城”。

    其是在周武王立國時營建的洛邑到成周城的基礎上,一脈相承綿延至漢魏晉的都城。秦時為秦始皇的仲父和相國呂不韋的封地三川郡府邸。西漢劉邦初都於此,後遷長安。公元25年,中興的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此定都,因劉秀生辰八字中忌水,故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恢復“洛陽”。西晉以此為都,滅掉蜀漢和吳國,再度完成中國統一,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自平城遷都於此,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和漢化政策在此推行。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討伐大丞相高歡,結果以裂變為東魏(都鄴城)、西魏(都長安)的對峙而告終。

    漢魏洛陽故城,始建於周武王立國時的公元前1046年,終於北魏末年的公元534年。從首都到東都到陪都等,再到首都,一脈相承綿延長達1580年。作為首都的主要時間,戰國時263年,漢魏晉北魏四代333年,此首都史計596年。加之周武王洛邑、成王成周、漢劉邦初都洛陽,細述漢魏故城歷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計“七朝都會”,不含東都及陪都的首都史就達600多年。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古代都城中,定都時間最長、歷經朝代最多、更迭最多、時間跨度最長、世界最著名的都城。1961年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朝都會”,600年建都史,1580年城史,千年的湮沒,掩不住千年的光輝。唐五代·崔塗《過洛陽故城》:“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蹟漸應無。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宋·司馬光《過故洛陽城》:“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讓這片在歷史風雲中輝煌千年的漢魏洛陽故城,永遠留在華人的記憶中。

  • 3 # 國寶會說話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三十歲一下的看到的都是偽歷史。就是歷史被別有用心的人改了,改這個歷史,可是花了大價錢。只要在網路上檢索出不同聲音的,千方百計給你抹去。這個是80年代後期的一個產物。出現了一個所謂的古都邪會。

    他們就是中國境內篡改歷史最厲害的。

    我們不要總是再罵日本人,篡改教科書。

    其實我們中國境內篡改歷史的這些人,比日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幸好我有收集古書的習慣。還能找找一些實物的記錄。

    因為網路上這些東西,你也知道平臺都是為了賺錢,很容易抹去的。

    電子文件也很容易改的。

    所以具體哪個是十三朝,相信不是盲人都能看得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伊琍領銜主演的《在遠方》開播,你覺得怎麼樣?收視率能超過《我的前半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