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看官說
-
2 # 茹叔敬
什麼叫做《粘竿處》?與血滴子沒有關係。顧名思義,《粘竿處》是一個專門從事粘蟬,捉蜻蜓等服務的機構,為什麼胤禛成立這樣一個粘蟲的機構??在激烈的爭儲風暴初次鬥爭中,胤禛廣建廟宇,將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閒人》,並且還寫過《懶問沆浮事,間娛花柳朝》類的詩。胤禛表明自己富貴之身,處榮華之境,不問功名榮辱,只過清心平靜生活,胤禛透過這樣的兩面派的政治手段,外弛內張,矇蔽康熙皇帝與廣大官員的。他苦心經營《粘竿處》目的不是粘蟬,捉蜻蜓,他招募江湖中的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就是以粘蟬捉蜻蜓捕蟲的身份為掩護,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已。身處弱勢地位卻最終奪得爭儲鬥爭勝利的胤禛,確實得力於他手下訓練有素所情報組織《粘竿處》。胤禛還是皇子時,住在北京城東北新橋附近。他的府第樹木枝繁葉茂,每逢盛夏初秋,嗚蟬聒噪不已。胤禛喜靜怕暑熱,往往命門客,家丁操竿捕蟬。在皇位的爭奪鬥爭中,他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步步為營,加緊了爭儲的步伐。雍正帝能擊敗眾多皇子登上皇位,出於本身的工於心計,政治手腕了得之外,這支看似不順眼的,不入流的《粘竿處除蟲》隊伍也功不可沒。雍正帝登上皇位後,繼續保留了這一特殊機構,在內務府之下特別設立了《粘竿處》機關。粘竿處的頭子名為《粘竿侍衛》,大多為有功勳的雍正藩邸舊人擔任,官居高位,權勢逼人。《粘竿處》的一般成員則全部統稱為《粘竿拜唐》,由內務府包衣奴才充任,雖然品階不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雍正帝左右,直達天聽,炙手可熱。雍正帝在對粘竿處的人員選擇十分謹慎,以包衣奴才來確認這一機構對自己的絕對忠誠。可見粘竿處平時表面上是候皇室玩要的服務機關,無足輕重,實際上卻是一個特務組織。粘竿處平時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值班觀望,山下門洞前無論白天黑夜,都有4名粘竿侍衛和4名粘竿拜唐坐在上面,直接聽命於雍正。小說中所謂說的使用《血滴子》的高手,大約指的就是這些人啦。
-
3 # 靈石蘊
雍正還是皇子時期,被封為和碩雍親王,當了王爺之後就向內務府預支了三年俸祿,建設自己的雍親王府,王府很大,裡面樹木很多
有一年夏天,天氣熱,樹上的知了吵的讓人心煩意亂,也在這一年,雍王爺建立了新的部門,叫粘杆處。所謂粘幹,顧名思義,專們抗著竹竿用來粘知了的部門
這一下,王府清爽了……
金風未動蟬先覺
知了很敏感,正所謂金風未動蟬先覺,粘知了的部門能這麼簡單麼?當然不簡單
首先,選拔不簡單,不像當代招聘啟示那樣,人人都可以報名,這粘杆處的人員,都出自雍王府包衣,全是身邊人兒,生死榮辱全決於雍正一人
其次,管理嚴格,所有粘幹人員,和大內宮女一樣,全得不識字,要目不識丁。有一句話說的好,負心總是讀書人,這讀了書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不容易控制了。讀書識字,是大忌
第三,任務重要,雍王爺號稱不爭,但雍王爺總會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在適當的位置結交適當的人,人家玩的是藏鋒於內。什麼手段都沒,不就玩成傻帽了嘛。雍正不傻,外頭的風吹草動,都會透過粘幹處及時傳遞到他的耳中
暗算無常死不知
粘幹處如此重要,雍正對他們的裝備也很上心,不惜重金
不過雍王爺時期,粘杆處聲名不顯,沒人知道粘杆處都用些什麼,會些什麼。只有當雍正登基後,粘杆處行動顯現,才流露出了一些東西,而且被傳的很玄乎,比如血滴子,殺人不見血,血滴子飛過人頭不見……
當然,血滴子僅僅是民間傳說,是對粘杆處之恐怖猜測,操作那麼複雜,還沒大刀管用呢。真的裝備,從雍正三年的一份秘旨可以窺測一二
他在聖旨中說
近聞貴州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藥有二種,一種草藥,一種蛇藥……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價如金,苗人視為至寶……爾等可著人密行訪問……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由此可見,雍正對於毒瞭解甚多,粘杆處的外勤人員也是使毒行家,用毒害人,可謂暗算無常死不知
粘杆處很重要,但是隻忠於雍正一人,所以粘杆處的結局也不怎麼好,雍正死後,猜測被繼位的乾隆帝清洗了。有史書記載,粘杆處的大本營雍和宮,乾隆九年,大動土木,成了喇嘛廟,一切痕跡都沒了
總得說來,粘杆處就是一個雍正私人的特務組織吧
-
4 # 等時間老了
清王朝的第六個皇帝——勤儉持家的道光帝生有九個兒子,隨著時間逝去,貴為九五之尊的道光帝也老了,也該選一個兒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可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們夭折的夭折,幼小的幼小,所以只能在四兒子奕詝以及六兒子奕訢裡面選了。我們先看看年紀小的選手——奕訢,奕訢的母親是掌控後宮的扛把子靜貴妃,奕訢從小生得唇紅齒白,天資聰慧,機敏過人,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就連他的老師都誇他是個小天才。
我們來看看年紀大些的選手——奕詝,奕訢的母親則是已經死去的孝全成皇后,也就是道光皇帝的正室。奕詝小的時候不幸得過天花病並且落一下了病根,一臉雀斑。所以,面貌有點不太好。這還不算什麼,在之後的一次打獵中,奕詝不小心從馬身上摔下來了,縱然御醫們如何拯治,還是沒辦法,終生跛足,外在形象夠差了吧?再看看他的腦子。
奕詝的能力也就是兩個字足以形容——平庸,而且作為馬上民族女真人佼佼者努爾哈赤的後代,騎馬射箭的本事也平平。兩個兒子對比一下,是個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儲君之位應該是六子奕訢,可是後來道光皇帝為什麼還是要立奕詝為太子呢?
原因第一,奕詝的老媽牛啊。奕詝的生母孝全成太后一入宮,便吸引了道光帝,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順理成章,小秀女的地位飛速攀升,用了也就一年的時間,小秀女變成了貴妃娘娘,縱觀整個清王朝,也就孝全成皇后自己一個人這麼幸運了,因為她能得到道光帝的如此偏愛,不是像前人一樣母憑子貴,而是完全靠著自己以及道光對她的厚愛而成為後宮之主的。
好了,孝全成皇后現在執掌後宮並且還給道光生了個兒子,按理說應該夫妻二人和和氣氣的度過餘生,可現實總是讓人哭笑不得。道光帝有個毛病——大男子主義,他說什麼才是什麼,凡事都要聽他的,整天因為一些後宮瑣事而責怪孝全成皇后,皇后也因此整天鬱鬱寡歡,最後早早的死去了。自己摯愛的妻子死了,道光心裡是很愧疚的,所以他把對孝全成皇后的愧疚放到了奕詝身上來補償。
第二個主要原因就是千年來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奕詝是道光帝的正妻孝全成皇后所生的兒子,那有人會問了,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那前面三個皇子去哪了呢,前面說到了,大皇子二皇子以及三皇子早就夭折,所以排下來排到了老四奕詝,是現在正兒八經的嫡長子。
第三個原因,依照清朝例律,皇位繼承人可以立賢不立長,但是大家會問不是前面說了嗎,老六奕訢天資聰慧而奕詝卻資質平平,不是的,史料記載奕詝此人很是會演。一次打獵,道光帝帶著眾皇子去獵場打獵,來考驗諸皇子的騎射能力,奕訢當然不負眾望滿載而歸,而奕詝卻愁眉不展,空手而歸,道光帝問他,你為什麼沒有打到獵物呢?奕詝回答:現在春天剛剛到來,我見到動物們大都腹中懷胎,是在不忍心傷害他們啊。
所以啊就有了道光立儲老四的事了
-
5 # 一貳一橙
道光遺詔:“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
一份遺詔裡出現兩個名字,這是前所未有的事,而為什麼道光皇帝要這樣做呢?這就得從奕詝和奕訢這兩位遺詔當事人說起了。
相比起老四奕詝,道光更喜歡老六奕訢(後來的恭親王),但又不得不立奕詝道光皇帝一共有九個兒子,在他六十四歲開始立儲的時候:前三子奕緯、奕綱、奕繼已死,老四奕詝十六歲、老五過繼給了別人、老六奕訢十五歲,剩下的三個兒子都是不滿十歲的。這就決定了:道光皇位的繼承人只有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
比起奕詝來,道光更加喜歡奕訢,因為奕訢能文會武,有花槍法二十八式,曰“棣華協力”;刀法十八式,曰“寶鍔宣威”。這對於尚武的滿族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奕訢精通滿漢蒙三種語言,對於儒家經典和詩詞歌賦都有一定的造詣。
這些都讓道光皇帝更加喜歡奕訢,反觀奕詝,雖然是大哥,但他文才武功都不及奕訢,甚至還有騎馬墜地,落下殘疾的情況發生。所以道光皇帝一直都在奕詝和奕訢兩人之間搖擺不定。一方面奕詝是“長且賢”,年紀大又仁孝,另一方面是奕訢“天資聰穎、文武雙全”,而且兩人都是有奕訢生母靜貴妃所撫養長大的,道光很難對兩人做出最後的抉擇。可到了道光晚年,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差,立儲之事迫在眉睫,不得不去面對。
道光最後選擇了奕詝,我認為還是因為奕詝的身份地位。因為他是長子,又是道光第二任皇后孝全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算是當時的嫡長子。
所以奕詝雖然才不及奕訢,但他德比較好(長且賢),而且又是長子的身份,就這樣被道光帝安排做了繼位人了。可道光帝卻覺得十分虧欠奕訢,畢竟他才是自己的心頭好。
於是道光帝除了親自給奕訢主婚,,迎娶了大臣桂良之女為福晉,還特意在遺詔中寫明:“皇六子奕訢為親王”,也算是給自己一點安慰,和給心愛的兒子一點補償吧!
-
6 # 有得觀史
道光在立儲密旨裡寫下了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奕詝,一個是奕訢,只是為了欺騙一下自己內心,讓自己的心裡好受點,舒服點而已。
道光在皇儲確定上一直搖擺不定,在道光看來奕詝“長且賢”,奕訢身體好,頭腦聰明,文書不錯,武功也好。兩個人不好取捨。立了奕詝,他覺得奕訢有能力,不用怪可惜的。於是在遺囑裡,把奕詝立為太子,把奕訢立為恭親王。
道光的心思:哥哥當皇帝,弟弟來輔佐,哥哥賢,能讓著弟弟,包容弟弟,弟弟能,努力輔佐哥哥,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反過來,弟弟當皇帝能力強,但不賢,不能讓著哥哥,哥哥就慘了,兄弟不能齊心,就達不到預想效果。道光真的很傻很天真!
奕詝真的賢嗎?根本不是,道光看到的只是假象。奕詝10歲的時候,生母孝全成皇后就去世了,他被送給靜貴妃撫養,靜貴妃就是奕訢的生母,這樣奕詝和小他一歲的奕訢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一起學習。靜貴妃對待奕詝倒是像親生兒子一樣,從來不偏向奕訢。但是奕詝畢竟是養子,不像奕訢那麼隨便,他總是讓著奕訢。外人看起來他似乎很仁義,處處讓著弟弟,有哥哥樣,這就是奕詝的賢。
實際上奕詝的賢是裝出來的,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奕訢在靜貴妃病重時,請求奕詝(當時的咸豐皇帝)封靜貴妃為皇太后,奕詝不高興,免了奕訢一切職務,至死沒再錄用。奕詝的賢在哪裡?仁義又在哪裡?
-
7 # 筒子河旁
歷史記載,道光帝非常喜愛六皇子奕訢。奕訢必是聰明靈利,才被溺愛。從後期曾國藩對奕訢的評價也可以看出來,曾講:恭親王聰明,但不能立足。立足意為不夠穩重。作為皇子,性格又不拘於小節,據說內務府的小官兒,有時也跟他開玩笑。那個時代在講禮學的大臣眼裡,自是不夠穩重。有個大臣叫賈楨,曾是恭親王的師傅,據說奕訢在他面前還老實些,有次賈楨奉旨出差,還沒到地方,便接到聖旨令其返京,道光在聖旨裡講:自你出京,六阿哥在書房,又淘氣矣。這裡看出道光對這個兒子的衷愛。道光皇帝早就立奕寧為繼承人,但又太愛這個六兒子了,所以立儲的召書有:六阿哥為親王。恭親王又有:兄友弟恭的意思。
回覆列表
“沾杆處”的正式名稱叫“尚虞備用處”。簡單點說就是本來是給皇族提供玩樂的服務機構,後來變成了情報機構。
裡面的成員每天跟隨雍正黃帝左右,“粘杆處”的成員用於刺探一些情報,排除異己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