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擺脫幾十年原生家庭的影響。
9
回覆列表
  • 1 # 月下楊柳

    換一種環境,換一種心情,積極的面對生活,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凡事靠自己,如果原生家庭對你影響很大,切記不要過度依賴!多出去走走看看,自己也可以多看書看一些名人傳記 ,他們的苦並不比我們少,他們卻活出了成就!

  • 2 # 北極雪jolan938368492

    我也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現在自己有兩個老人的脾氣,一個是我媽的脾氣,一個是我大伯母的脾氣,因為小時候跟我大伯母一段時間裡,沒想到現在自己有她的那種脾氣,我覺得自己的脾氣跟幾兄妹的完全不一樣,特別小氣,現在特別後悔,也在努力改進自己的脾氣,性格和很多不足之處!現在對孩子的態度改變了很多,對老公的態度也是,繼續努力學習,加油吧!

  • 3 # 火宅賞月的貓

    如何讓原生家庭不影響到現在的你,看你對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態度了,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哪些方面的。

    如果你對原生家庭沒有感情,而且它富足不需要你承擔贍養責任。完全可以學習北大學子王猛的做法,表明立場永不往來,然後自己積極去看心理醫生,對心靈創傷進行療愈。

    如果你無法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但在每一次互動中都收到傷害。比如說父母因不良嗜好(賭博)或為其他子女攢家產(多為兒子),經常剝削你。這樣的問題要複雜的多,你不但要解決你目前的財務困境,還要平復你的心理創傷。

    像我這樣因為原生家庭的侷限性,父母的性格及處事方式造成傷害,但還是想和平相處,甚至有在父母年老接到身邊贍養的想法,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不過所有行為離不開三個要點:

    一、確定並維護自己的邊界。

    你跟原生家庭的很多衝突,是因為邊界感不清晰造成的。經濟獨立可以幫你擺脫控制,掌握話語權。

    我這兩天跟我媽吵架,是關於我有意願考在職研究生,但是還在評估自己綜合實力做判斷。我媽知道這件事後,表示在學費上全力支援,並非常關心,經常噓寒問暖。這本來是件好事,怎麼就能吵起來呢。

    原因就是我想考這個研究生,只是為了提高學歷,為我升職鋪路,而且是非必須手段。所以我要評估的我的金錢、所能付出的精力以及考試難度等各方面因素,再做出選擇。

    而我媽直接替我做出了選擇,根據她的眼界,學費貴競爭激烈的名校肯定是最好的,並督促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具體表現方式是嘲諷我為籌學費所付出的努力,誇下海口全額承擔學費;經常早上六點多吵醒我,跟我訴苦,說她多麼不容易讓我一定不要辜負她的期望;過度關心,又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只能不停反覆追問到底是什麼時候報名。

    本來我只是想做一個力所能及的自我提升,因為我媽的過度干預,傾瀉了太多負能量給我,導致我變得非常焦慮。即便我一再強調我不需要她給我籌學費!不要干涉我的選擇!報名時間你拿筆記下來,不要再反覆問我同一個問題!

    但是一點效果沒有,我甚至不想去考試,變得攻擊性很強,想徹底斷掉她的這個話題。

    這種以愛之名過度控制的行為,實際上大多原生家庭的都難以避免。不過有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後學會了妥協。而像我父母這種,認知子女情感的能力太弱,非要等不滿情緒積攢到一個爆發點,才委屈地偃旗息鼓。又異常固執,伺機透過其他方式來說服你。

    此時你必須學會維護自己的邊界,拒絕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即便在這過程中你很可能遭遇道德綁架。在這裡我推薦雅基·馬森的《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幫你學會拒絕,不被他人的期望所折磨。

    《可愛的詛咒》透過從四個方面來達成目標:跳出期望的牢籠、關注自我的感受、嘗試拒絕至熟練拒絕技巧、肯定自己的行為。其中拒絕方面特別值得一提:

    注意肢體語言、姿勢、語氣、微表情。

    有選擇地亮出你的微笑。

    多使用禮貌用語。

    卡克唱片技巧,即語氣平和地多次重複自己的觀點。文中還介紹了一個升級版,就是加入安慰式語句,使自己的表達不至於太冷漠。如果加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案,換種途徑實現訴求,那就更接近完美的拒絕。

    三明治評價法。如果需要對他人進行評價時,儘量用讚美語氣,再在其中指出不足,需要加以改進的地方。

    當你想表達拒絕時,這些方面很好地幫助你。當你想拒絕別人,最好能明確地表達,堅定的態度讓事情變得簡單。你要避免身體給人暗示,扭捏的姿態、坐立不安、遲疑的語氣,都意味著我是可以被說服的。

    二、保持有效的溝通。

    在我的觀念裡,與原生家庭之間的互動,是為了使親密關係更融洽,如果達不到好的效果,我會停止我的行為。就比如我媽是付出型人格,別人對她表達善意她會非常不自在,我每次給她買禮物衣服鞋子之類,她都會責罵我一通,不是浪費錢就是不實用,然後轉手把我送給她的東西送給別人。自此我再沒為禮物費過心思,一般都是直接給錢。

    我現在鼓勵我家人跟我講話,採用以下措辭準則:

    1、明確自己的目的,但不一定要說出來,特別是事實不太友好的情況下。

    2、考慮你的措辭是否符合對方的利益,說出來能否達到你的預期效果。

    3、鼓勵表達感受,但並不是一味埋怨他人。

    有一次我爸問我要某件禮物,我寄過去後問他開不開心,他回答說:“還不是拿小錢換大錢。”

    當時像一瓢涼水兜頭而下,我知道所謂大錢是結婚他給的嫁妝。即便我一直表示,這些錢,我從沒有主動要過,你給我就收下,如果哪天你不想給了,我就還給你。

    我不知道我爸說這些話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追回他的錢,但是很明顯他達到這個目的了,他們強制性給的錢,我從來都不敢用,都是做了有一定流動性的輕投資。哪怕他們資助的買房款首付,我都不敢要,情願儘自己所能選擇朝向不好的小戶型。把那筆資金全款買了車位,方便他們追回時快速出手。包括剛剛提到的要資助我上學,我情願不去讀,也不想要他們的錢。

    表達自己的感受,是為了引起對方的同理心,而不是為了把責任推卸給對方。“我覺得很焦慮,因為看到家裡這麼亂,而我又沒精力收拾。不知你今天是否有空把沙發的衣服放進洗衣機呢?”和“天天亂扔衣服,又懶得跟豬一樣,我看到就煩。你說你咋就那麼懶,不知道收拾一下呢!”前者的表達效果比後者好得多,而且對方一旦行動,哪怕做得不夠好,回想一下措辭準則,用鼓勵代替挑刺責罵。

    三、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承認它已不可改變,承認它給你帶來傷害,讓你痛苦,帶著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本文的配圖是美劇《極品老媽》的女主角,她的母親貧窮販毒酗酒濫情,不斷給她製造麻煩。出生在這樣一個糟糕的單親家庭中,她也曾經歷兩次失敗的婚姻,與子女的關係惡劣至極,甚至需要她一直討厭的母親從中調和。這個年輕媽媽即便極力想改變,努力做著服務生的工作,抽時間學習心理學課程,試圖樹立健康Sunny的母親形象,但總是被對生活的怨氣擊垮,深陷酗酒問題無法自救。然而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振作,正是這種反差,讓這個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可敬。

    武志紅的《感謝生活的不完美》中,有一句話我很認同:“我們的力量不在於我們看上去有多快樂,而在於我們的心離我們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糟糕的原生家庭體驗,可能的確傷害了你,甚至你今後人生中對親密關係恐懼及習慣性冷漠,都與之前的創傷有關係。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它可能同時也成就了你。

    就比如冷漠,它的另一面可能是堅韌。曾經我在職場中,因為會計崗位的關係,傷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於是就有平日關係比較親密的朋友站到了對立面,說我:“你這樣堅持原則又有什麼好處,反正我們都不喜歡你,都不願意理你。”但是這次談話對我帶來的傷害有限,我早就習慣了人際關係的疏離:你不喜歡我又怎樣,又不是你發我工資,我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價值,你不是照樣得對我客客氣氣。

  • 4 #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常常會不自覺陷入到一個怪圈: 無法得到父母認可的絕望感、無法讓家庭“變好”的沮喪感、無法拯救父母的無力感。各種各樣的感覺構成了所謂的原生家庭的“罪”。似乎自己過得不快樂,不順利,不能做個好媽媽、婚姻不幸福全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糟糕”的原生家庭。

    其實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我們人為設下的牢籠,只要我們有信心,是可以想辦法讓自己逐漸走出原生家庭影響的。

    第一 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我們的父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有的苛責、有的貪婪、有的情緒失控,有的顧此失彼。有的讀書少、有的觀念守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都會犯錯。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不是想傷害我們,他們只是用錯了教養方式,他們本質是希望我們變得更好。念念不忘父母過錯,實際上是不願意放過自己。寬容是治癒傷害的最好良藥。

    第二 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最好方法是去直面它

    想辦法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面和父母溝通,讓父母知道他們當年所作所為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如果父母能夠理解我們的感受,他們可能會說明苦衷,然後道歉,讓我們慢慢解開心結,原諒和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但是如果父母的思想已經是深入骨髓,根深蒂固的話,僅憑一己之力暫時無法達成和解,不如斷臂求生,將自己從原生家庭中剝離出來。因為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畢竟我們已經是成年人,是獨立擔當的個體。我們可以在合適的距離,盡好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方式孝順父母,並不需要請求父母的認可,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 重塑原生家庭,在愛與被愛中療愈

    讓自己成長,完善自我,與孩子一起創造一個未曾得到過的原生家庭,從而擺脫舊原生家庭的影響。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依戀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療愈自己的傷口。

    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原生家庭的影響已經是既定事實,我們不可能回到童年去糾正和彌補曾經的心理創傷,但是在與孩子的愛與被愛的互動過程中,我們曾經在愛中所受的傷害,卻可以在更好的愛中得到療愈。

    其實我們之所以太容易沉浸在“受害者”的委屈中不能自拔,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定位在“小孩”的角色,我們固執地認為父母才是自己創傷的始作俑者,是一定要想辦法承擔責任。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成年人“的位置上,感受就不大同了。

    張韶涵說:“如果我沒有遇到過這樣失落的一面,痛苦的時刻,我就不知道什麼叫人生。” 張韶涵已經把原生家庭給她的傷害,化成生命中的養分,滋養自己,讓人生的意義不止於是非成敗這個評價標準,而是走向一種更宏大的格局。

    這,才是對原生家庭傷害最好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把各路球員蓋出陰影的超勁爆的飛身追帽,在詹姆斯退役後會退出歷史舞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