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汪治波
-
2 # 海鏡清
史書對廉頗的軍事才能只有一句評價:“以勇氣聞於諸侯。”春秋時期的魯國名將曹劌曾經說過:“夫戰,勇氣也”,這說明廉頗在年輕時算是那種比較傳統的將領,即不是靠計謀,而是靠戰場正面懟。和白起這種戰術天才不能比,但白起只有一個,其他的將領與廉頗相比,大多數也是正面懟的,就懟不過他了。
廉頗為將時,把趙國周圍打了個遍,可見其戰鬥力之彪悍。
打敗齊國四次: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廉頗將,攻齊國昔陽,取之;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廉頗覆伐齊國的幾地,拔之。打敗魏國三次:
廉頗將,攻魏防陵,拔之;又攻(魏)安陽,取之;廉頗將,攻(魏)繁陽,取之。打敗秦國一次:
秦敗於閼與(即秦將胡陽被趙將趙奢大破之戰)之後,不甘失敗的秦王又發兵攻魏國的幾地,
廉頗救幾,大敗秦師。這次戰役雖然沒有細節,但很能說明問題。常有人認為廉頗不如趙奢,其實趙奢也就打敗秦軍一次而已,而同期廉頗也大敗秦軍一次。
打敗燕國一次:
廉頗為趙將,破殺(燕將)慄腹,虜卿秦、樂間。這些戰役都語焉不詳,只有打燕國那一次比較詳細,這就是著名的鄗之戰,可以管中窺豹,看看廉頗的戰術水準。
這次戰爭是在邯鄲被信陵君解圍後五年,燕王派相國慄腹去和趙國聯盟,結果慄腹還報曰:
“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意思就是說趙國青壯年都死在長平之戰了,這些人的孤兒還沒有成年,正好可以攻打。
於是燕國出動兩個軍、戰車二千餘輛,兵分兩路,慄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
慄腹至鄗聞卿秦已敗,是夜,趙將廉頗來襲,慄腹大敗而退。慄腹收殘卒與廉頗大戰者三,兵復振。腹與諸將曰:“成敗之機,在此一舉,敢言退者斬!”會有燕人降趙,告慄腹之謀。廉頗知慄腹將來,以輕兵為鋒,伏大軍於後。慄腹既敗輕兵,追之甚急,及遇伏軍即大亂。腹死鬥不退,為亂兵所殺。廉頗率軍追擊500裡,直入燕境,進圍燕都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讓5座城邑求和,趙軍始解圍退還。戰後,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假(代理)相國。
這次戰役,廉頗本來處於不利地位,燕軍在兵力和素質上都佔據絕對優勢,廉頗手下只有少年新卒,於是他乘燕軍立足未穩,以夜襲首戰告捷,又在燕軍急於決一死戰之時,詐敗將燕軍引入埋伏圈,輕鬆地全殲了燕軍主力。可見老年的廉頗已經並非一勇之夫,而是能審時度勢,以巧破力。
即使對廉頗評價最不利的長平之戰,也足見其能力。廉頗率軍至長平時,秦軍已南取野王,北略上黨,切斷了長平南北聯絡,士氣正盛,而趙軍長途跋涉而至,不僅兵力處於劣勢,態勢上也處於被動不利的地位。
面對這一情況,廉頗正確地採取了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方針。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三年而無法攻破趙營,雖然靠強攻攻佔了一些陣地,卻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難以為繼,才被迫用離間計使趙王換將。
正如當初平原君勸趙孝成王受馮亭。
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白起)必將,誰能當之者乎?”對曰:“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小頭而面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面銳者,敢斷決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白起)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為人勇騺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王從其計。但三年之後,趙王已經忘記了平原君的分析,才中了秦國的離間計。
-
3 # 天佑13808470942
謝謝邀請,史書上記載,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任用廉頗為大將軍,伐取齊國,大敗齊軍,並佔取陽晉,被趙王封為上卿,以驍勇善戰威震諸候,廉頗遠攻近伐,使趙國取代齊國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長平之戰之前,廉頗釆取穩守的戰術使秦國無法突破趙軍的防守,後趙孝成王聽信反間計,而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損失趙軍四十萬之眾,喪地損兵,趙國從此元氣大傷,邯鄲解圍之後五年,燕國大舉進入趙國,趙王再次啟用廉頗,大破燕軍,迫使燕國割地救和,廉頗代理相國,雖然後期不被趙王信任,遠走魏楚,鬱鬱而終於楚國壽春,但後世對廉頗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如果趙王對廉頗的絕對信任,歷史都將改寫,秦國一統六國都將成疑也有可能,但歷史已成過眼雲煙,沒有假設,一代名將廉頗在軍事上的才能,使後人長久銘記。
-
4 # 聊以自娛2
大家還記得《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嗎?“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上大夫),以勇氣聞於諸侯。”... 這裡就不再贅述。“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布衣之交、負荊請罪、刎頸之交、怒髮衝冠”等成語均出自本篇。
廉頗(約前327年-約前243年),字洪野,贏姓,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人,一說山西太原(山西運城)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趙國雖然經歷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但這位趙武靈王非常軟弱。在“沙丘之亂”中,被他的次子趙何(趙惠文王)餓死了,他的哥哥趙章在內亂中也被趙惠文王殺死了。按說這位殺父弒兄的趙惠文王應該是狠角色吧?沒有想到在窮兵黷武的齊湣王面前就拉稀變慫了!“沙丘之變”,齊國插手趙國事務。此前,齊國消滅宋國。而宋國恰恰就是趙國的盟國。早在趙武靈王即位後,就努力構建了趙國、南韓、宋國的三國同盟,以此抗衡魏國、齊國、秦國等大國。因此,對於齊國來說,吞併宋國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趙國的利益,也傷及了趙國的顏面。並且,齊湣王尚有攻打趙國的打算,只是還沒有來得及真正實施而已。
秦國就在這個時候借道趙國去打齊國,秦、趙正在接洽商議之中。這時候齊國說客對趙惠文王說,兩國暫時擱置和爭議,想透過割讓領土讓趙國保持中立。見財起意的趙何便同意了齊國的請求,於是下令前線的部隊大規模回撤。恰巧秦軍行軍路過,面對趙國的左右搖擺,秦軍非常不高興。趙王得知訊息境內的秦國對自己有意見,迫於壓力又象徵性的派去了一些部隊。
這一撤一派,趙惠文王竟然把北方戍邊的廉頗的六千騎兵部隊給遺忘了。所以,廉頗這支被遺忘的騎兵成了在齊趙前線僅有的趙國部隊。樂毅率五國攻打齊國時,廉頗這支騎兵,卻改變了戰場走向。齊國儘管當時非常強大,但面對五國聯軍四面進攻,也不得不四下分散防守。面對趙國廉頗這區區的六千騎兵,齊華人根本沒放在心上。他們最要緊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和諸侯聯軍來一個正面戰場的決一死戰。廉頗這點騎兵不足為慮,一個衝鋒就解決了。正所謂天賜良機,齊人的疏忽,成就了廉頗的成名之戰。趙惠文王十六年(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也就是樂毅統帥五國聯軍攻打齊國的第二年,廉頗這六千騎兵配合樂毅大軍的進攻,不知怎麼就誤打誤撞地就出現在齊國防守比較薄弱陽晉一帶。廉頗一舉攻破了齊國的多道防線,在今山東菏澤西北部大敗齊軍,乘勢奪取了齊國的陽晉城。得知這一奇蹟,趙惠文王頓時樂開了花,連忙增派軍隊,前去支援尚在前線奮戰的廉頗這支遺忘的孤軍。廉頗因此一戰成名,被封為上卿。
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負荊請罪”,兩人成了“刎頸之交”。公元前276年,廉頗在趙惠文王和藺相如等人的支援下,再次攻打齊國,攻克九座城池;次年,又攻陷魏國防陵、安陽兩城。正因為廉、藺聯手,趙國一度強盛起來。成為阻擋秦人東擴的屏障。
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卒,趙孝成王立。秦昭王採取應侯范雎“遠交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成為西方一等一的強國。(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南韓上黨地區。南韓太守馮亭孤立無援,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長平之戰”。
長平就是今天山西晉城市高平城北的長平村。廉頗採取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方針。儘管秦軍數次挑戰,廉頗總是嚴束部眾,堅壁不出。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秦國使反間計,趙孝成王換下廉頗。病的藺相如得知後力諫,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適合為帥,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秦昭王則用白起換下大將王齕(hé)。紙上談兵的趙括哪裡是白起的對手?趙括一味遵順趙孝成王的意圖,急於求勝,擅自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撤換掉穩重老成的將領,組織臨時拼湊的班子,倉促發動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交戰中,秦軍射殺了趙括,坑埋了趙兵四十餘萬,趙國元氣大傷,秦人獲得了大勝。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多時間,趙國幾乎亡國,全憑楚、魏兩國軍隊前來救助,這才解除了邯鄲之圍。
長平之戰後,燕華人乘人之危,認為“長平之戰”和“邯鄲之圍”的趙國已是奄奄一息,於是以慄腹為將,認為:“趙國的壯丁都死在了長平,遺孤還沒長大,可乘機進攻之”。公元前251年,燕王派慄腹為將,領兵60萬,戰車2000乘,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趙孝成王這個時候終於想起了廉頗的用兵老練,指揮了“鄗(hào)代之戰”。派遣廉頗統兵25萬前往迎敵。廉頗分析燕軍的來勢,看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驕傲輕敵,長途跋涉已是人馬睏乏、檣櫓之末。遂決定採用各個擊破的策略。一個圍點打援的戰法形成了。廉頗先命令樂乘率軍5萬堅守代地吸引攻代(今河北西北部)的燕軍,自己則親率軍20萬迎擊燕軍主力於鄗(今河北柏鄉縣固城)。此戰趙軍同仇敵愾,決心保衛國土,個個奮勇衝殺大敗燕軍,斬殺其主將慄腹。燕軍聽說主帥慄腹被殺,瞬間懵了,軍心動搖,失去了戰鬥力。趙軍趁機發起攻擊,猛衝猛打,兩路燕軍敗退兵敗如山倒。廉頗率軍追擊500餘里,直入燕境,包圍燕都薊城(今北京)。燕王喜這才知道什麼是兵臨城下,只好割五城求和。廉頗因功封為相國,授為信平君。“鄗代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同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下尚在外領兵打仗的他。廉頗萬年因不得志,就到了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閒居。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悼襄王這才又想起再任用廉頗了,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每頓飯還能吃鬥米、肉十斤,披甲跨馬到處奔跑。趙國使者見到廉頗精神矍鑠,害怕再次起用,回去謊稱廉頗“一飯三遺矢”。大意就是:吃一頓飯的時間內,上了多次廁所。趙悼襄王趙遂以為廉頗老而無用,便不復用。
楚國聽說廉頗閒居,暗中派人勸說廉頗至楚國為將,廉頗到楚後因無機會出徵,故並無功績,去世後葬於壽春(今安徽壽縣境內)。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資治通鑑》主編司馬光說:“廉頗一生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繫。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鑑矣”!
回覆列表
歷史人物的功績、和錯誤。只能說明:在什麼時代,就會產生了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任何人,都無法擺脫歷史的侷限性。
正確,於錯誤。是相對的,絕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絕對。倘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是客觀,科學性。帶有時代性的論證。那麼這個民族的後代,是在倒退中的意識形態的思維反映,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