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在此築城
-
2 # 大悔憶智周
紙糊的木格窗
過去有一句古話:“紙糊的窗戶,一戳就破”,這流傳已久的俗話說明過去一直以來是用紙糊窗戶的。
不僅古人,今人也用紙糊窗戶,而且現在還有因戀舊或其他原因住在老屋,因此用紙糊窗戶的——我們這古鎮,又那麼多四合院。只不過現在的紙糊木窗,在窗外加一層鐵或不鏽鋼的防護欄。
怎麼糊?白紙糊在木窗格上。
記得我姑母每年在除夕前,就要把去年糊的窗紙一一扯掉,再細細地把窗格刮擦刷洗乾淨,最後糊上新紙。前面房間一扇大花格窗,後面房間六扇橫直木條垂直交叉的木格窗,姑母時而半蹲時而站起,在父親平時做書案的長條桌上忙活,刮擦、抹洗、糊紙,要忙兩天。
有時候,姑母還要把四周木壁和天花板上糊的紙一一清洗乾淨,重新糊紙,那個工程就更大。至於木地板,那是幾乎天天拖洗的。
姑母除了要照料我們,還要代表我家服公役:守倉庫、扎紙花(用於牌坊)、掃盲、錘石子(以鋪公路)、打草袋、大鍊鋼鐵、下鄉支農.......,等我們都長大,她乾脆參加了街道棕刷廠。她打的草袋和扎的棕刷,因為做工精細,總是考上等。晚上我們一覺醒來,常常發現姑母在油燈下為別人趕織毛衣,或為我們納鞋底,做布鞋。
清潔搞好了,過年粑做好了,我們就等著在外工作的父母回家過年。
總覺得那時候窗明几淨,木屋紙窗,父親在窗下臨《蘭亭序》,似乎有著詩意,但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就那麼一兩年吧。
前窗外是石板的天井,天井三面和外面天井兩旁是大雜院的住戶,後窗外是祖上老人、姑母和父母種的花草、果樹。
僅僅用紙糊窗,說明當時社會治安是比較好的。
至於為什麼用紙糊窗,那是因為中式房屋不是設計的玻璃窗,紙窗既可防風,又能射進光線。
經了白紙過濾的Sunny、月光和藍天裡的鴿哨,以及春雨的聲音,似乎有一些朦朧;紙窗下我們的讀書聲與歌聲以及姑母不停的忙碌,卻像姑母在冬夜講給我們的故事,那樣安靜平和。
紙窗也是克勤克儉的中國的一個象徵吧?
-
3 # 鄧海春
眾所周知,紙是一種極脆弱、易損壞的物質,存在質輕、吸水性強、硬度小、柔韌性較差等特點。但是,大家在看古裝劇或遊覽某些古建築時很容易發現:古人家家戶戶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沒有使用像玻璃這樣材質較硬的材料。窗戶紙之柔軟易損,讓古人甚至有“捅破窗戶紙”這一說。那麼,在中國古代,那些糊窗戶的紙,不防水不抗風,是為何會被糊上窗戶,又是如何去抵禦春夏暴雨和窮冬風雪的呢?
我們先來說說紙,它是由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與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被列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當然,嚴謹地說,蔡倫是將造紙技術改進了,但這對紙的推廣普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唐朝之前,紙還沒有大範圍的被應用到窗戶上,更多的只是作為人們的書寫材料。並且,在中國歷史上,人們最初的房子是沒有寬敞窗戶的。後來由於人們對住所的要求提高,需要擁有通風采光等更好的條件,便開鑿出了窗戶。
然而光鑿出一個個的洞還不夠,這些洞還得有所遮擋。起初人們選擇獸皮、綢、絲、紗、布等。在夏商周到東漢這漫長的歷史中,綢布在“窗戶界”的地位一直很高。在皇室和鐘鳴鼎食的貴族家庭中,窗戶上一般蒙著綢布。但如果出現下雨刮風的情況,人們就在布簾外再加上一層木板,以防止布簾損壞。但是在民間,黎民百姓們用不起精緻高檔的綢布,大部分都是使用自己家中織造的麻布。
我們熟悉的紙糊窗戶,是在唐宋時期才開始大範圍應用的。而以往之所以應用範圍小,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紙張價格不夠便宜的問題。因此,在紙大規模量產後,其價格逐漸下降,直至紙成為一種低廉的生活用品時,普通百姓也消費得起了,大家便慢慢開始使用紙來代替之前的布料糊窗戶。後來,也開始出現諸如紗窗、絲窗等,不過依舊還是有人選擇布簾來擋住門戶。
然而光是人們買得起,還不能奠定紙糊窗戶的地位。如果紙張真的一碰就破,那它再便宜可能大家都不會用它來糊窗戶。其實,古代的窗紙實際上是一種韌皮紙。這種窗紙在使用之前,一般都是先用油浸過的。在由白居易、孔傳續撰寫的《唐宋白孔六帖》中就有記載,“糊窗用桃花紙塗以水油,取其甚明”。這種提前用油浸過的紙,不但可以防水,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窗戶的透光度,使屋子更為敞亮。
而紙窗大量出現於唐朝,還與製作油紙所用的原紙出現於唐朝有關。這種韌皮紙的製作工藝,要比一般的紙張更加複雜。人們將這種韌皮紙放到油裡進行浸泡,使得紙張變得耐折而防水,卻又不至於摸起來油膩。這種從視覺上看起來與現當代磨砂玻璃一樣的紙,才是古代糊窗戶用的真正的窗戶紙。
除了應用在窗戶窗紙上,這種油紙還會被做成大家更熟悉的油紙傘。且這種紙紙質較好,厚度較厚,密度較高,雙面都可以用於書寫,因此,普通紙在人們在擬稿後成為廢紙,而這類紙就可以用來糊窗或者糊牆了。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在《紙暖閣》中亦如此寫道:“楚谷越藤真自稱,每糊因得減書囊。”這意思便是,楚地穀皮紙和吳越藤紙在書寫後能拿去糊窗子,為他的書箱行囊減重不少。
不過即便油紙韌性再強,其本質依舊是紙。如果遇到颱風、大雨、暴雪等各種惡劣天氣,窗戶紙還是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破損。
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古人發明了窗欞。那些窗戶上大大小小的邊框,便是窗欞。它們有時候是普通不起眼的方格子,有時候則是精美圖紋花樣。如果我們認為這些格子只是起美觀作用,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方格將窗紙分成不同大小的方塊,會使窗紙的受力變得更均勻。因此,若窗欞的分割越密集,窗戶的受力就越均勻,就能更好地分散風雨對窗戶紙造成的傷害。窗欞出現之後,紙糊窗戶的壽命也就大大地延長了。
此外,古人修築的窗戶,其內陷往往會較深,還會留有挺寬的窗臺。這也是為了有效地避免窗戶受到風雨的直接侵襲的方法之一。
最後,筆者認為,古時候對於桐油浸泡的韌皮紙的多方面運用,以及窗欞的設計和作用,都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於古人的智慧。我們今人應當將其理念,進行更好地創意,設計出更多實用的物品。
-
4 # 咖歷史
並不是古代所有的窗戶紙都是紙糊的,確切的說是有錢人家的窗戶紙是紙糊的。雖然中國發明紙的歷史較早,但紙張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相對於普通百姓還是很貴的,普通人家還是用草芥或者藤條的編織物作為窗戶,或者乾脆用可開合或者可拆卸的木板做窗戶。
之所以用紙張來糊窗戶大致有以下的幾種原因:
一是紙張有一定的透光性,能較高的提升室內的光照條件。紙張發明兩千餘年以來,造紙工藝不斷提升,可以做到越來越薄,柔韌性越來越好,能透過大部分Sunny。
二、紙張用來裱糊窗戶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廢物再利用。中國封建社會想來推崇科舉,讀書人經年累月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讀書量和書寫量大,產生許多的廢舊書寫稿和書籍,另外北方的冬天對讀書人來說又特別的冷,自然想到了將廢舊紙張裱糊窗戶。
三、裱糊窗戶是古代士人彰顯身份的一種方式。古代講究門第,講究耕讀傳世,用紙糊窗戶在滿足實用性的同時,能夠顯示出本人的文化人身份。後來慢慢隨著紙張價格的下降,以及群起效應,有條件的富農和中農甚至部分農民也開始用紙張裱糊窗戶。
四是用紙張裱糊窗戶可以較容易的書寫上各種圖案,起到彰顯本人書法或者繪畫技藝,亦或是烘托喜慶氣氛,驅鬼辟邪等多種功能。流傳至今的貼窗花習俗就是藉此發展起來的。
當然,用紙張裱糊窗花還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有一定的透風性,室內室外的空氣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還有就是更換起來簡單省力,沒有更好的替代物或者替代物更貴等等。
-
5 # 歷史課課代表
現代人對於古人生活的瞭解多半是透過影視劇,在這些作品中確實也為觀眾展現了部分真實的古代生活現狀。由於古代社會以農耕為主,歷朝歷代基本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很多事物都是落後陳舊的,在工業還沒有開展起來的古代,窗戶都是用紙糊的,但是紙糊的窗戶想想都感覺不合適,畢竟紙糊的窗子很容易破,下雨的時候也不方便,那麼為什麼古人的窗戶一定要用紙糊的呢?
其實古人之所以會用紙糊的窗戶,多半是因為沒有選擇。在過去,造紙術沒有發明之前,就連字都只能寫在竹子、絹布上,蔡倫造紙後,古人才開始使用紙張,但是當時的紙張也無法和現代人所使用的相提並論,當時紙張的出現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而起初窗子並不是用紙糊的,很早以前古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根本就不會用窗子。後來是考慮到採光和透氣才開始用窗子,但是窗子並不是直接開在外面,而是深陷在房子中,這樣可以避免下雨的時候雨水流進屋子裡。
後來人們開始用獸皮等材料來當窗子用,這樣可以遮風擋雨,後來有了紙張後,才開始用紙糊的窗子,紙糊的窗子比用其他材料的造價低,而且透光度比較好,不會有憋悶的感覺。但是紙糊的窗子確實有一些弊端,就是下雨的時候容易被雨水浸溼,而且也容易破損。考慮到這些問題,後來紙糊的窗子所使用的紙張都是經過特殊工藝製成的,這樣的紙張都經過了油浸,所以使用這些材料製作窗子可以更加明亮,也不用擔心沾到水之後會被浸溼。這些紙張其實和普通寫字用的紙張不同,這些紙比較厚還有韌性,不僅可以防水還可以避免反光,所以古人每家每戶的窗子其實都比較耐用,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脆弱。
其實在古代紙張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僅會用紙糊的窗子,就連雨傘也要用紙糊的,當然這些紙張都是經過了以上的這些工藝處理,所以在使用後非常的結實耐用,也不會被雨水浸溼。所以在古代,紙糊的窗子和雨傘都有相當長的一段使用時間,這些材料對於古人的生活也起著重要作用,也是人類文明程序中的關鍵一步。
-
6 # 秋風催葉紅
也不全是紙糊的。有蚌殼窗,也叫蠡殼窗。是用蚌殼打磨成半透明,既可透光、又非常堅固耐用、保溫。明清時期比較盛行。但是,由於非常吃人工,一般只有比較富裕的家庭才會裝蠡殼窗。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見過蠡殼窗。我們家的老房子是一個清代比較早期的建築。有兩進院落,後面一進的門是一排落地窗門,整扇門由木條割成無數個小方塊,每一個小方塊上放了一塊蠡殼。由於年久失修,蚌殼有很多的磨損、損壞。後來,家裡只好拆除了所有的落地窗門,砌起了磚牆。從此以後,我也沒有再見過蠡殼窗了。
-
7 # 雪飛雜談whf174
由於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還沒有能力生產玻璃,也可以說連想都沒有想過,而當時紙是最好的選擇,即可擋風又可大幅度透明,比其它材料都好些,一種專用胡窗戶的紙名叫“窗戶紙″產生了,這種紙由稻草和紙漿做成,很結實。糊好後,用食用油塗好,油幹後,透明度更好,理所當然地成了當年的首選。
回覆列表
窗戶開始階段是用獸皮,絲,錦,紗等物遮窗,但是這些東西透光性不好,後被紙代替。
古人為什麼選擇用紙糊窗呢?
紙張自從東漢蔡倫改良之後,有了很好的利用,不過此時的紙只有少數人能用得起。當時間來到隋唐時期,造紙技術有了飛快的發展。這時的紙已經不再是稀罕之物,普通老百姓也能用的起紙。
產量高,價格便宜,紙張質量提升,這些原因,讓紙糊窗真正的開始流行起來了。
多數紙窗怕風雨怕打,聰明的古人設計了窗簷、窗欞、擋雨簾等防雨裝置,有效的防止了紙窗的損壞。
另外,根據風水學來說,如果把人看做房子,窗戶就是人之口,口屬土。紙是有植物製造而成,所以紙屬木。土因木而靈,木因土而活,用紙糊窗,兩者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