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作家三藏大師

    咸豐皇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年病逝,而當時還是皇子的咸豐帝奕詝年僅10歲,道光皇帝便將奕詝交給了奕訢的母親靜妃撫養。兩兄弟年齡也只是差了兩歲,從小便在一起長大。

    據《清史稿》記載,小時候的奕詝與奕訢還曾一起練武,並且創立槍法和刀法,道光皇帝還曾為兩兄弟的槍法賜名,名曰“棣華協力”,就是想讓兩兄弟同心協力。

    咸豐元年,恭親王奕訢就被封為十五善射大臣;咸豐二年,把原先和珅富麗堂皇的府邸送給了奕訢;咸豐三年,又命奕訢署理領侍衛內大臣,並且還為奕訢打破祖制(皇子不得干預政務),命其在軍機處行走。之後的幾年也是屢次被加官進爵。

    當初咸豐與恭親王一同競爭皇位,恭親王奕訢的才能不輸咸豐,但是最終道光皇帝還是選擇了與自己親近的咸豐為繼承者。但同時也進封奕訢為恭親王,這是道光為了彌補對六兒子奕訢的虧欠,也是告訴咸豐,讓他多照顧奕訢,對奕訢的才能要予以肯定、利用。

    但是,之後的一件事卻令兄弟之間產生了隔閡。咸豐五年,恭親王生母靜妃病重,恭親王為了讓母親在彌留之際得到“太后”的稱號,以此讓母親高興一下。便向咸豐皇帝請求為靜妃晉封“太后”的稱號,咸豐皇帝當時也只是隨便答應了一下,恭親王便認為咸豐應允,隨即去軍機處,為母親擬旨。咸豐皇帝知道後非常生氣,但還是晉封靜妃為“康慈太后”。當康慈太后過世後,咸豐立即罷免了恭親王的一切職務,讓他暫時回上書房,面壁思過去了。

    相傳,靜妃重病之後,咸豐曾往探視。當時靜妃面壁而臥,聽聞人聲,以為是奕訢來了。要他出去,不要讓咸豐起疑心。咸豐連忙退出,自此心中有了嫌隙。以為靜妃為了親兒子才不得不對他好。所以,靜妃崩逝之後,不願封她為太后。恭王此舉,讓咸豐起一個啞巴虧。

    以後的幾年,恭親王便顯現出傑出的政治才能,開啟了洋務運動,重用漢人大臣平定叛亂等,令恭親王受到了很多將領的擁戴。如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比北京城,咸豐皇帝倉促逃到了避暑山莊,下令曾國藩帶領士兵前來勤王。這時候,曾國藩的弟弟曾國奎就勸曾國藩,讓他不要去營救咸豐皇帝,萬一皇帝出了事,頗具才能的恭親王就可以即位為帝,這點就能看出軍中的民心所向。

    咸豐皇帝也肯定知道這一點,早就對恭親王產生了忌憚之心。他在避暑山莊病重之時,命恭親王留守京城,主持與列強的和談工作,因此深受官員與百姓愛戴。但樹大招風,此時就有朝臣謠言恭親王要蓄意謀反,所以咸豐以“相見徒增悲傷”,臨終也不願再見兄弟恭親王一面。從咸豐皇帝的遺囑中對朝中大臣的委任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在八大顧命大臣中,就沒有見到精明強幹的恭親王影子,實在令人疑惑。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咸豐皇帝並不想讓能力出眾的恭親王,獲得更多的權力。因為此時的皇子載淳也就是之後的同治皇帝年僅6歲,無法理政,而兩宮太后也是剛剛得到權力,權力不穩,此時在八大臣中放一個恭親王,明顯就是恭親王日後做大,總攬朝政。再加上謠言四起,咸豐皇帝也是深怕恭親王有“不臣”之心。

    從之後的事情發展來看,只能說咸豐皇帝對恭親王的忌憚多餘了。1861年,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奪取政權,慈禧與慈安此後垂簾聽政,恭親王獲得“議政王”稱號,總領軍機處。此時的恭親王在大清朝權位顯赫一時,若是真的有“不臣”之心,恐怕在朝中無人能夠與之抗衡。

  • 2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咸豐帝對恭親王奕訢一直是忌憚,從沒有什麼寵信,只是經過一次探視讓他對奕訢的看法更加惡劣了。

    咸豐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加上道光前面的三個兒子都已夭折,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長子。咸豐帝奕詝的母親在他十歲時死了,道光皇帝把奕詝交給靜貴妃扶養,而靜貴妃還有一個兒子比奕詝小一歲的六阿哥奕訢。奕詝從小受傳統教育,把靜貴妃當成生母很是孝順,對六弟視如一奶同胞的兄弟,只是在皇位的爭奪中奕訢是他最大的對手。

    清朝皇位不分嫡庶立賢為主,秘密立儲的方式決定皇位的繼承者,奕詝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從小體弱多病,還有殘疾。而他的六弟奕訢文武雙全,不但本領強,身體素質也很好,怎麼看都比哥哥強。奕詝的優勢在於有杜受田這麼一個好老師,杜受田深知自己學生的劣勢,和六阿哥奕訢比文韜武略,根本不可能贏。杜受田讓奕訢採取藏拙,表現自己的仁孝之心,取悅道光帝。在春季狩獵時,一箭不發,在道光帝面前以春季萬物生長不好殺生來顯示自己的仁慈,同時隱藏了自己在騎射能力的劣勢。道光帝彌留之際,召兩兄弟覲見,讓他們談對朝政的看法,奕訢是口若懸河講的頭頭是道。又是杜受田讓奕詝一個勁的哭,表示對道光帝的不捨,顯示自己的孝心。正是這些表演讓道光帝認為奕詝會是一個仁孝之君,在內心萬分矛盾的情況下秘密立儲,由奕詝繼承皇位。但是道光帝在遺囑裡離奇的寫了兩個兒子,封六阿哥奕訢為恭親王,四阿哥奕詝為儲君,封王還寫在立儲前面。實際上這樣遺囑怎麼可能讓兄弟兩人能和睦相處,奕訢會覺得皇位本來應該是我的,奕詝對這個弟弟一定是如芒在背。

    奕詝登基以後,選擇遵照道光遺囑封奕訢為親王,並讓他入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這些做法只是咸豐帝剛登基,在眾人面前的表演而已。

    內心深處對恭親王奕訢深為忌憚,奕訢能力很強,在軍機大臣任上做了不少事情,咸豐只是維持表面的態度。

    咸豐對奕訢的改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是靜貴妃現在的康慈皇太妃,一直想要當皇后。清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皇帝只能立三個皇后,道光皇帝已經立了三個皇后,都在道光之前死了,而清朝除了康熙,沒有其他皇帝超過三個皇后的,所以只封靜貴妃為皇貴妃統領後宮。在彌留之際,恭親王奕訢一心為母親討要太后名分,咸豐帝是被康慈皇太貴妃養大的,不好直接拒絕,對奕訢的要求只是“哦哦”的應了一下。奕訢以為咸豐同意了,就去傳旨封皇太貴妃為太后了。咸豐帝算是吃了個啞巴虧,立馬就藉口恭親王奕訢為太后辦理喪事有疏漏撤掉奕訢的軍機大臣位置,讓他到上書房繼續讀書。即使到了咸豐在熱河快要斷氣,奕訢想要到熱河看望咸豐都拒絕了。

  • 3 # 歷史戰爭

    在清朝諸王當中,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可謂出類拔萃,他是晚清最傑出的賢王,洋務運動的首領,清朝的中流砥柱。同時恭親王還是咸豐皇帝的兄弟與好友,咸豐帝正是被他的母親靜妃扶養長大的。

    按理說,和碩恭親王本應是咸豐帝的左膀右臂,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咸豐帝對和碩恭親王的態度卻十分複雜,他一開始非常信任恭親王,後來卻將他踢出權力中心。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咸豐帝對恭親王從寵信到忌憚呢?

    事實上,在咸豐帝還未繼位以前,咸豐與恭親王兩人之間存在著宮廷當中極為難得的兄弟親情,他們關係親密,沒有嫌隙。然而,在小時候,恭親王卻比咸豐表現的更加優秀,他文治武功都遠超咸豐。《清史稿》中記載:“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集花槍法二十八勢,曰‘棣華協力’;刀法十八式,曰‘寶鍔宣威’,帝以白虹刀賜之。”

    在道光帝立儲時,他一直在搖擺不定,但最終還是傳位給咸豐帝奕詝。不過道光對奕訢十分愧疚,於是封他為恭親王。如果僅僅是封王,影響並不大,然而道光卻做了一件挑動咸豐敏感神經的事情。

    清朝的立儲制度是皇帝把寫有皇位繼承人名字的密詔藏在鐍匣裡,然而道光卻將封奕訢的詔書也放在匣內,這對於咸豐來說無疑是一個衝擊。道光此舉是想表達對奕訢的愧疚,以及告知咸豐帝要重用奕訢,然而他沒有想到這個行為卻讓兩兄弟之間產生了間隙。

    咸豐帝起初的確遵從父親遺囑,不斷提拔恭親王,甚至破例讓出身王族的他行走在軍機處,參與政事。反而恭親王表現的實在太好,大臣們讚譽恭親王是賢王,卻沒有多少人讚譽咸豐是賢帝。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恭親王重用漢人大臣,並出謀劃策,將各地起義成功鎮壓,而他的才能也使他獲得諸位將領的擁戴。在列強入侵,咸豐帝逃跑時,他命恭親王在北京支援和談,此時卻有人流傳恭親王要造反。咸豐大為惶恐,加上他時日無多,因此他果決的將恭親王踢出權力中心,八位顧命大臣裡,沒有恭親王。

    咸豐帝的忌憚是有道理的,恭親王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咸豐的皇子卻只有幾歲,而且咸豐的身體也每況日下,他不敢再給予恭親王權力,於是索性奪去他的實權。說到底,咸豐帝對於從小一起長大的咸豐帝從寵信到忌憚,不過是因為恭親王對他的皇位產生了威脅,說到底親情在皇位面前還是需要讓位。

  • 4 # 驍勇34

    因為恭親王奕訢曾越著鍋臺上炕,以“皇帝”的口吻假傳聖旨,冊封其生母為皇太后。而這個決定咸豐並沒有答應,因此,他覺得這個皇弟是對皇權的僭越,也從此對恭親王起了戒心。

    本來,道光帝就曾在立太子方面左右為難,因為奕詝(咸豐)、奕訢兩兄弟在他眼裡都是坐皇帝的料。後來,考慮奕詝是兄長,如不立為太子,恐日後兄弟之間和雍正時期一樣離心離德,所以臨死前,立奕詝為皇太子(咸豐),繼承他的皇位。但同時在遺詔中還特地交代必須立奕訢為親王,意寓雖不是太子,但可以干政。這樣的安排,在清朝絕無第二。

    咸豐繼位後,與奕訢一開始確實同心同德,在處理朝廷內外大事上也都同心協力。

    咸豐三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時)。咸豐授權奕訢統領侍衛內大臣辦理巡防事務,並任其在軍機大臣中行使指揮權,也就在那時,這個恭親王就已經把軍機處牢牢掌握在手裡。咸豐四年,咸豐迭授恭親王都統、右宗正、宗令之要職。 雖然中間被咸豐解除了這些職務,但慈禧“冒泡”後,軍機處還是他的天下,這裡後話,按下不表。

    書歸前言……

    其實, 咸豐之所以按照遺詔如此信任這位弟弟,是因為他自幼喪母(孝全成皇后早亡)。也就是說,奕詝是由奕訢的生母靜妃撫養長大的(靜妃在道光死後也沒有臨位皇后),所以與奕訢兩人之間的感情如親兄弟一般。

    然而,之前道光把奕詝交給靜妃撫養的本意是讓她作為維繫兄弟倆之間關係的橋樑,但他卻沒料到,靜妃反而成了兄弟反目成仇的導火索。 而這個導火索,就是是靜太妃的名份問題。

    恭親王覺得,母親靜太妃雖然在道光生前不是皇后,但自孝全成皇后去世後(道光帝時為皇后),實際上由她攝六宮之事,況且對咸豐又有養育之恩,所以,在靜太妃臨終前,恭親王認為是該給母親一個太后封號的時候了,也好讓她能夠瞑目。但咸豐卻認為,如果再封她為太后,就是對自己死去的親生母親大不敬,所以,一時間沒下決斷。由此,引起恭親王不滿,因為他並無非份之想,只想母親離世前給她個籍慰。

    那日,靜太妃已油枯燈盡,心急如焚的恭親王又跑去找咸豐,求他能在靜太妃臨終前了了她一輩子的心願。

    而當時咸豐態度曖昧,不置可否的只“哦,哦”了兩聲,但沒下旨。

    可恭親王以為這是答應了他,便以此作為皇帝口諭,並倚仗自己軍機處領班的身份,給禮部傳旨,冊封靜太妃為太后。

    等到咸豐看見禮部把冊封太后的請示遞上來以後,才知道那兩聲“哦、哦”給弟弟鑽了空子,可這時候再反悔的話,在群臣面前顯得他是個不孝的皇帝,畢竟他也管靜妃叫母親。不得已之下,咸豐只好被迫下旨,冊封了靜太妃為太后。

    但由於這不是他的本意,所以冊封規格降低,尊靜妃為“康慈皇太后”。不加道光的諡號,以此表示對恭親王的不滿。並在康慈皇太后葬禮結束後,解除了恭親王的所有職務,兄弟間的裂痕從此再沒修復。

    一直到咸豐在熱河駕崩前,本應擔任顧命大臣之職的恭親王還是被擠身門外,也就是說,咸豐一輩子都沒有原諒恭親王。

  • 5 # 物語情歸

    咸豐帝與恭親王奕訢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咸豐帝的生母孝全皇后去逝以後,幼小的咸豐帝就交給了恭親王奕訢的生母靜妃來撫養,靜妃細心地照顧著幼小的咸豐帝,他與奕訢年齡差不多,彼此成為好兄弟。

    養母靜妃是兩兄弟親密關係的鈕帶,加上咸豐帝知恩圖報,把養母靜妃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來看待。

    咸豐帝剛即位時,對待弟弟奕訢非常照顧和寵信,讓他進入軍機處。

    但是咸豐帝不能立這位養母靜妃為皇太后,沒有得太后之名,卻坐行太后之實。但因為這個緣故,他和養母靜妃之間,和皇兄奕訢之間產生了嫌隙。

    在靜妃病重之間,咸豐探望之際,恭親王提出給靜妃一個太后身份,並未經咸豐帝允許,利用自己軍機大臣權利,冊封靜妃為康慈皇太后,讓咸豐帝心生不滿,一是有違祖制,二是怕他權力過大,對自己的皇權有威脅,就下令免除了恭親王軍機大臣的職務。

    咸豐帝對於恭親王奕訢從寵信到忌憚,主要是恭親王本身聰明過人,文武全才,善於謀略和用兵,對於咸豐帝來說是個威脅,怕他反叛對皇權有很大的影響。

  • 6 # 青梅煮酒論江湖

    我總結二點

    一,咸豐本人的氣度與格局,咸豐本身就是氣量狹小沒有格局的皇帝,否則就不會一面用恭親王又一面重用反對恭親王的肅順等八大貴族制衡。因為在民間在朝廷,恭親王奕欣的口碑很好,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而且才幹出眾。

    二,恭親王奕欣是皇權的威脅因素,在朝在野,鬼子六的口碑和才能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也有道光想傳位給恭親王的說法。所以,你可以想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近期上映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