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不會,公元228年,諸葛亮兵進漢中,開始第一北伐,魏延提出與諸葛亮分兵,效仿劉邦手下名將韓信暗渡陳倉之計,魏延率五千精銳從子午谷進入,直取長安,讓諸葛亮從斜谷進兵支援長安、兩軍會師於潼關。

    當年劉邦被項羽封在蜀地,主動燒燬了幾百裡的棧道,以麻痺項羽,又聽從韓信的計策,命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

    韓信當時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天下還在四分五裂,項羽大封諸候,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封給了三個秦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用以封鎖劉邦,而他們與各路諸候之間,政令並不統一,受到攻擊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支援。讓韓信一舉而定三秦。

    還有當時漢水貫穿整個漢中地區,水面寬而深,便於行船,能夠讓快速的運兵與糧餉,使之奇襲能夠成功,另外韓信是率主力襲取的陳倉,樊噲等率一萬人進行佯攻隴右,調動章邯主力,而韓信率大部隊襲取陳倉。

    幾百年過去了,滄海桑田,經過幾次地震後,漢水被一分為二,水淺且窄,而不再適合行船,無法快速運兵及物資,子午谷長約三百三十公里,地勢險峻,氣候惡劣,幾乎無路可行,魏延率五千精兵要十天走完,估計也已筋疲力盡,損失慘重。

    魏延認為長安守將為駙馬夏侯楙,此人乃無能之輩,大軍到達長安後,會棄城而逃或不戰而降,這種說法有點不靠譜,夏侯楙雖然無能,並不代表手下人無能,況長安乃六朝古都,城牆必高大寬厚,堅固無比,以魏延之力盡之兵,能打下長安嗎,

    即使能攻下,此地曹魏已經營多年,政令統一,以曹睿之英明,必會派兵支援,附近之兵會陸續開到,到時退無可退,人家就是不打,光困也得困死你。

    諸葛亮這一路,以主力走大路進軍長安,出得去嗎,諸葛亮五次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這一次也不會成功。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而諸葛亮不用其計,是根本就沒打算攻長安,因為諸葛亮知道,即使攻下長安,也不能據守,孤軍深入,必會失敗。不如攻打隴右,切斷涼州與關中之聯絡,佔據涼州之地,進可圖取關中,退可回漢中。

    如果龐統在的話,他也不會同意魏延這種必敗的做法,機會太渺茫了,遠不如諸葛亮的計劃穩妥可行。

  • 2 # 庭州行者

    子午谷奇謀,其是指:魏延帶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出兵,一舉拿下長安,而諸葛亮則率領主力部隊兵出斜谷,兩路在長安與潼關一帶會和。因為魏延認為長安的守將夏侯楙是個無能之輩,所以看到魏延“神兵天降”,必然會嚇得棄城而逃。

    對於這個計謀,用地圖可以直觀地看出來

    之所以說這是一個奇謀,就是因為敵人不會想到自己走這條路;而敵人之所以不會想到自己走這條路,就是因為這條路太險了,險到很有可能沒有到達長安,自己就葬身在這條路上。

    子午谷地勢險峻,且中間要穿過秦嶺,可謂是路途艱險;再加上其間水流湍急,棧道損壞嚴重,所以在行軍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修復棧道,這對於軍隊的體力和行軍速度都是一個很大的負面影響。“子午谷奇謀”的奇,就是要做到出其不意,行軍迅速,魏延自己也說,十天之內就能趕到長安,如此險峻的道路和險惡的自認環境,即使十天之內趕到長安城下,這支軍隊也已經疲敝不堪,根本難以作戰。

    另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所建立的另外一個基礎,是夏侯楙見到自己的軍隊後一定會棄城而逃,這樣的話,蜀漢就可以兵不血刃地佔領長安。

    這就有問題了,夏侯楙為什麼一定會逃跑?夏侯楙再怎麼草包,打探虛實他總會,魏延一共就五千人,而且還是長途奔襲的疲敝之師,這夏侯楙自然是看得出來的,加上長安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城池,其軍隊不少,且距離雍州的郭淮非常近,一旦郭淮極速來援,魏延的這五千人,基本上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

    即使魏延打下了長安,夏侯楙在撤退前將糧食付之一炬,就憑魏延這五千人,如何據守?諸葛亮至少要在魏延到達十天之後才能到,而曹魏可以直接調動周邊的部隊來奪回長安,參考司馬懿平定孟達,原本三十天的路程,只用了八天,可見,魏延即使打下了長安城,他也守不住。

    綜上所述,“子午谷奇謀”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極度理想化的方案,這個計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寄託在對手的身上,一旦對手稍稍抵抗,那麼魏延的這一支孤軍,必然會全軍覆沒。這種將成功率寄託在對手犯錯上的計謀,可謂是極不可取的,無論是誰,都不會用這個計謀。

  • 3 # 葉飄刀

    龐統作為和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之人,他的死,實際上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可以說是導致了蜀國這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就可以繼續坐鎮荊州,或者說諸葛亮和龐統就可以有一個坐鎮荊州。

    但凡這二人有一個在荊州,關羽就算再敗,荊州也不會弄得全面崩潰的局面,關羽也不會弄得敗走麥城,最終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荊州的丟失,可以說是對於蜀國的重創,因為諸葛亮最初隆中定三分的策略是,一旦天下有事,由諸葛亮和劉備各帶一軍,從荊州和益州兩路並出,夾擊曹魏。而荊州的丟失使得諸葛亮的兩路併發的策略,永遠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那麼張飛會死嗎?如果關張不死,荊州不丟,會有夷陵之戰,把劉備自己都弄了個白帝託孤嗎?

    龐統之死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劉關張的連鎖死亡,再加上夷陵的慘敗。

    假設龐統還活著,荊州得以保住。那麼最終諸葛亮荊州、益州兩路併發,有劉關張在也不用淪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

    那麼在這種局面下,還需要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嗎,顯然是不需要的。

    所以如果真是龐統還活著,正好他與魏延一路,魏延獻出這個奇謀,那麼不被採納幾乎是肯定的,因為局面已經不需要用子午谷奇謀去冒險了。

    所以龐統的墓上有一副對聯“造物嫉多才,龍鳳豈容歸一主;先生若不死,天下未必會三分;”

  • 4 # 狼煙火燎

    個人覺得龐統這個人肯定會用子午谷奇謀,因為龐統這個人本來就藝高人膽大,很善於冒險!

    子午谷這條路據說是很難走,而且很長,但是呢這條路並非不能走!子午谷在長安和洛陽動亂的時候,老百姓們逃難就走這條路,而記在透過這條路逃難的人達10萬人左右,也就說明這條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艱難!

    第二個理由就是在劉備準備找茬回師攻打劉璋的時候,龐統就為劉備出了3個主意,其中上策就是劉備挑選精銳之師,走小道奇襲成都,這和子午谷奇謀沒有任何的區別,當然劉備並沒有採用,以當時巴蜀的路恐怕比子午谷難走多了,他都敢於這樣冒險,更何況子午谷奇謀呢?

    因此個人認為如果是龐統帶隊,子午谷奇謀恐怕就成了,你們認為呢?

  • 5 # 雪狐圭垚

    謝邀!肯定不會!龐統不是傻子,司馬懿也不是傻子,諸葛亮更不是傻子!這個策略如果是在官渡大戰的時候,在曹袁大戰之間可以使用,也就是說劉備己經錯過了取天下的最有效的時機。魏延的這個算計看似高大上,但魏延免不了戰死的命運!退一步講魏延即便是成功佔領了長安,而魏也會佈下重兵拼死爭奪,更有可能切斷諸葛亮糧草及退路,那麼蜀軍將敗的更徹底!這條計策如果是在魏危難之際,或者說是在魏將亡之際施行,很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魏全盛時期,此計只能是自取其辱!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可施行,那也必須是在這兩場戰役戰爭中間展開偷襲!然而這時的劉備並不具備條件!

  • 6 # 竟陵陵水

    子午谷奇謀肯定是好計謀,在己方實力強於敵方,可用諸葛亮的穩打穩紮,但在己方實力弱於敵方,想取勝,只能出奇兵。

  • 7 # 青春夢史

    先亮觀點:龐統會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即便魏延不提出子午谷奇謀,以龐統極高的軍事戰略眼光,也有可能想到此方案,並付諸實施。為什麼呢?龐統的軍事作戰風格與諸葛亮完全不同。

    諸葛唯謹慎,偏好穩中求勝,遺憾的是,孔明六出祁山,穩紮穩打,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屢屢無功而返。最終飲恨五丈原。

    而龐統則善奇謀,作風大膽。從入川之戰龐統建議劉備的上中下三策就可以看出龐統敢於出奇兵,敢於險中求勝的軍事作戰風格。這也是劉備讓諸葛亮留守荊州,而讓龐統參與入川之戰的重要原因。很顯然,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屬於博膽策略,以小博大,極有氣魄,極其冒險,非常符合龐統的軍事作戰風格。龐統採納並實施的機率極高!

    子午谷奇謀,究竟勝算有多大?直到現在還是爭議不斷,眾說紛紜。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事實上諸葛亮沒有采納子午谷奇謀,六出祁山屢屢無功而返。與其屢屢無功而返,為何不放手一搏?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筆者想說,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戰功卓著,是蜀漢後期最優秀的將領,絕非有勇無謀的等閒之輩。

  • 8 # 初心如舊

    如果龐統沒有死,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龐統會採用嗎?

    這個從龐統善於用險招看,是有可能的,但得參照當時敵方主將,魏延計謀的具體細節等,因為龐統畢竟不是魏延,作為主宰全軍命運的高階將領,會根據具體運作,考慮各種可能和後果,盲目好大喜功的可能性比較小。當然,某些估算不足,計劃不周,造成麻煩也是有的,但總體上,成效會小於魏延原計謀;同樣,損失也會比魏延原裝小得多。

    如果龐統採用子午谷之計,先得弄清子午谷之計大體含義,據三國志--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其核心是請兵一萬,與諸葛亮分路會師潼關。估計龐統可能會補充內容:

    第一,先行派出數十至百人左右,假扮獵人採藥人,挖礦人等,分組分批,拉開距離,設定不同聯絡訊號,任務是試探子午谷北口,曹軍是否設定偵察兵?第二,出子午谷後,距離潼關還有相當路程,必須採取掩蔽措施,麻痺長安及潼關駐軍,可分批扮作獵人,藥農,朝聖者,民工等,沿山腳小路,儘量利用早晚,夜間隱蔽移動,儘快接近目標;第三,具體協調好與蜀軍主力部隊配合動作,調換出兵路線,把原來趙雲鄧芝出箕谷的疑兵,改往陳倉道,大張聲勢,而主力偃旗息鼓,秘密出箕谷。以儘快匯合魏延於潼關;第四,強攻潼關肯定不行,龐統可能會派一支化裝部隊,事先混入關內,然後中心開花,相互配合拿下潼關;第五,確定會師潼關和取長安的先後順序,研究對付長安曹魏守軍策略,從各方面看,以裡應外合為最理想;第六,事先設想好一旦出師不利時,分路退入秦嶺山中打游擊的組織,聯絡,匯合,以至最後退回漢中的安排等等。

  • 9 # 黃蜂二師兄

    龐統是怎麼死的呢?好大喜功,作為伏龍鳳雛之一的鳳雛先生,從他一出來就讓人感到他持才傲物的毛病,先是讓他做個小縣官,底下人反映他天天不理公務,張飛前去問責,他一會就把半個月的公務都辦了,這是什麼態度?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物也沒說一天辦半個月的公務。死在落鳳坡也是他為爭功走捷徑中了埋伏的原故。

    假使他不死和關羽一起首荊州,按他的毛病第一肯定管不了關羽,不像諸葛亮能讓關羽口服心服。二他也許比關羽還急著去單兵直入去冒險的。所以荊州有他未必是好事,再說魏延的子午谷奇襲的之計,看他那個猴急的性格是一定會支援的。

    不過歷史有時候也充滿無限可能,諸葛亮慎重的有些保守,龐統批准此行動說不定魏延的奇襲真能奪取勝利!那麼也許這段歷史會重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們喜歡吃炸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