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RUPlNG
-
2 # 發而為聲聲可聽見088
"三曹"(三國魏曹操、曹植、曹丕)之後有"三蘇"(北宋蘇洵.蘇軾.蘇轍),同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澤被後人津津樂道的盛事榮光。 "三蘇"譽稱始於宋朝王闢之《澠水燕談錄》該書卷四:《才識》中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到了明朝初年朱右編選韓柳等古文名家名文定集《八先生文集》,八家叫法,實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編輯《文編》取唐宋古文也釆錄八家,隨後茅坤依朱右,唐順之編法將自己編篡文集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 》。"唐宋八大家"開始叫響並流行至今不衰。 在名垂千古的唐宋八大家中蘇門就佔了三家之多,不能不說是千年一遇的奇蹟。哪蘇門何以有三傑(三學士)呢? 大略原因如下:1.當時社會環境與地域文化漸染。這關係蘇軾在眉州遠景樓記》文中說:"始朝廷以聲律取士,而天聖以前,學者猶襲五代文弊。獨吾州之士通學古,以西漢文辭為宗師"。2.是承家學淵源和家教影響。蘇洵在《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文中說:"洵少年不學,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從士君子游。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聖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蘇轍自己回顧說:"予幼師先君,聽其言,觀其行事。猶志其一二。有書數千卷,手輯而校之,以遺子孫曰:"讀是書,內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藏書室記》"自少聞家君之論文,以為古之聖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故軾與弟轍為文至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蘇軾《南行集敘》文。蘇洵的夫人,大小蘇的母親程氏功不可沒。"夫人喜讀書,皆識其大義。軾轍之幼也,夫人親教之"。司馬光《程夫人墓誌銘》。3."三蘇"他們父子兄弟之間先天的稟性,後天的修養.學識、交遊愛好也有至深關係。簡單地說蘇洵對《孟子》.《戰國策》終身研讀。受兩書影響極深,故洵文縱厲雄奇,尢擅長策論。蘇軾天縱英才,諸子百家經史子集,加之佛教典籍,無所不讀,會覽於心。故他每作文意能稱物,文能逮意,文學成就也最大。 蘇轍的文章很有父洵兄軾之處,只不過他個性拘謹,藏鋒不露,致使他行文穩健踏實,長於議論,修辭簡嚴。綜上所述,蘇門三傑是他們互相砥礪,揣摩學問,尊師問教,個自抒情寫意,把中華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的必然尊稱。應謝邀答之。
-
3 # 書房記
名揚千古的“唐宋八大家”說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其中蘇家就佔據了三位,可謂“一門三傑”,無論當時還是後世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而蘇家之所以會連出三傑,那還主要是得益於蘇家的家教門風。
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據說蘇洵年輕時遊手好閒,直到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發奮學習。經過十多年的潛心苦讀,蘇洵即以斐然文采聞名鄉里。仁宗嘉佑元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來到汴京拜見當時翰林學士歐陽修。對於蘇洵,歐陽修大力舉薦,其詩文也得到公卿士大夫的爭相傳閱。1060年,蘇洵出任秘書省校書郎,但不久即逝世。從蘇洵一生來看,他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文人,其文章擅長政論,細談兵事,筆力雄健酣暢,所著文章對宋代現實提出了諸多改革的建議。
蘇軾、蘇轍兩兄弟於1056年隨父親蘇洵來到汴京,第二年倆兄弟同時考中進士,一時名滿京城。話說,當時蘇軾原本該位列第一,但主考官歐陽修看他的文章與自己的弟子曾鞏極像,為了避嫌所以判了他第二名。1069年,王安石推行變法,歐陽修等老臣反對,蘇軾也因發對變法而被調任杭州。此後又因“烏臺詩案”而被捕入獄。此後其仕途波折不斷,並最終於1101年而病逝於常州。蘇軾生前因卓著才華而受到歐陽修等人的讚賞,其詩詞文賦風格多變,有婉約有豪放,此外其書畫也是自成一家。
蘇轍仕途與其兄頗為相似,也曾因“烏臺詩案與蘇軾一同被捕入獄。後又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等職。但待新黨重掌朝政後,他便又被貶官他出。1104年,蘇轍隱居潁川,讀書屬文,自號潁濱遺老。八年後,蘇轍逝世,被追復端明殿學士,諡文定。
與蘇軾相比,蘇轍早期詩詞多詠物寫景,風格淳樸。晚年隱居潁川后,多反映現實詩作。其成就主要在於散文,長於政論和史論,論述深刻,頗能一針見血,後世影響也很大。
-
4 # 手機使用者雲天野鶴
唐宋八大家是對應腐朽的駢體文學而說的。蘇家一父二子所作之文,皆從韓柳之復古文風,如宋之范仲淹,文采雖高,《岳陽樓記》千古傳頌,但其文風,以駢文為底子,所以入不了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心雕龍》說有“為文而造情”和“情而造文”之分。“為文者淫麗而煩濫”“為情而選文者,志恩蓄憤而吟詠情性”,所以真善美不是駢文表達的美。老子說“美言不信”也是這個道理。老子的五千經文不美嗎;?
-
5 # 帝國的臉譜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文壇巨擘、散文大家,他們分別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那麼,這八大家中,蘇軾一家為什麼竟達三人,佔據了宋朝的半壁江山?
要說到蘇軾“一門三傑”,必須說到歐陽修;說到唐宋八大家,又不能不說唐宋的古人運動。古文運動是文學上的一個體裁改革運動,因為自六朝以來,文學提倡駢文,駢文聲律優美,辭藻華麗,對偶工整,產生過大量優美作品,一些還成了流傳千古的經典,如李密的《陳情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王勃的《滕王閣序》、杜牧的《阿房宮賦》等等。
但是,任何一種文體,時間長了,便會出現過分的表現,那些追風者只顧辭藻聲律對仗優美,不顧內容的虛空,往往詞不達意、言過其實,寫下了很多空洞而低俗的駢文,所以,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就大力排斥駢文,而推崇大家去寫如漢朝時期流行的古文,韓、柳搖旗於前,歐陽修、曾鞏、蘇洵、王安石等緊隨其後,形成了一種改革的風潮和運動,這就是古文運動,而在這個前後達三百餘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運動中,湧現了很多優秀的古文家,或者說卓越的散文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八位,謂之“唐宋八大家”。
而之所以出現蘇門三傑,則與歐陽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先從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上去觀察,歐陽修生於1007年,蘇洵生於1009年,蘇軾生於1037年,蘇轍生於1039年,歐陽修比蘇洵大2歲,比蘇軾大30歲,比蘇轍大32歲。蘇洵開始不發奮,到27歲的時候,突然腦洞大開,猛然意識到要讀書,才開始埋頭苦讀,“三字經”遂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之說。
生次子蘇軾這年,蘇洵去汴京參加禮部會試,不第。之後,蘇洵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在家教蘇軾、蘇轍二子讀書,自己同時也在繼續苦讀,並創作了一系列的策論文章。
1056年,48歲的蘇洵以文章敲開了益州知州張方平的門,張方平很欣賞蘇洵,但他自己名聲沒有時任翰林學士的歐陽修大,便寫了一封信給歐陽修,將蘇洵推薦給了歐陽修。於是,蘇洵攜子蘇軾、蘇轍,帶著張方平的引薦信,到汴京拜訪了歐陽修。
歐陽修讀了蘇洵的文章後,擊節驚歎道:“後來文章當在此!”馬上向皇帝宋仁宗上書《薦布衣蘇洵狀》,向皇帝推薦,蘇洵因此名動京師。後來,歐陽修又讀了蘇軾的文章,更是在給梅堯臣的信中大讚蘇軾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1057年,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同時參加了歐陽修主持的科舉考試,最後,蘇洵落第,蘇軾、蘇轍兄弟雙雙高舉進士。歐陽修不但主持了當年的科舉考試,最重要的,他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由於他的極力延譽,父子三人名聲大振,士大夫爭相搶讀他們的文章,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對此事有專門記載,說:“眉山蘇洵……嘉佑初,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於朝,士大夫爭持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第。於是,父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蘇氏“一門三傑”如日中天的名聲,就在歐陽修的讚歎聲中形成了。
-
6 # 歷史公元在古代讀書習文的權力往往把持在世家大族手裡,貧民百姓之家,想要得到好的教育非常的困難,所以經常出現“一門三傑”這樣的情況。甚至在科舉制興起之前,還出現過“司馬八達”“荀氏八龍”這樣的情況。
所以“唐宋八大家”中出現“三蘇”不足為奇。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門三傑”有很多,比如漢朝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三國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宋朝柳三變、柳三複、柳三接三兄弟。
三蘇不僅才能出眾,還得到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很快就聞名天下。蘇洵(字明允,號老泉)
青年時期的蘇洵並沒有發奮讀書,反而更像李白的“任俠”,仗劍行走四方。
直到27歲的時候才發奮讀書,並且發誓如果書讀不好就不寫文章,在此期間兩個兒子蘇軾、蘇澈先後長大成人,都是蘇洵親自蒙學教導,為兩人今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蘇洵學問非常好,但是卻屢試不中,在北宋嘉佑二年“三蘇”一起應試,在這堪稱“死亡科舉”的千年進士第一榜,再次不幸落榜,反而是兩個兒子進士及第,轟動天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留下的傳說太多了,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
在我看來,蘇軾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宋詞“自是一家”,提高了“詞”的地位,使唐詩宋詞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後人評價“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的地位展露無遺。
回覆列表
“唐宋八大家”中為何蘇軾家“一門三傑”?
先來說明一下“唐宋八大家”。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個歷史時期大眾化的內容側重點不同。唐代最著名的詞作者,莫過於韓愈和柳宗元,由於他們二人出生年代比宋朝肯定早,被排在前兩位。其他六位則全部是宋代的,有蘇洵丶蘇軾丶蘇轍、曾鞏丶王安石等。
①蘇軾在宋代文壇的影響力巨大。蘇軾,東坡居士。《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大江東去》等詞作享譽天下,豪放派詞人,相較於婉約派的柳永丶李清照,官運亨通,是必然的結果。“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從詞句中就可以感受到大文豪東坡居士的豪邁之情。蘇黃共閱一手絹,《核舟記》中,提到東坡與黃庭堅是好友,彼此在文壇中切磋;還有與秦少游之間的故事,等等。因此,“唐宋八大家”中有個蘇軾不為過。
②蘇轍,是蘇軾的的親兄弟。這一位與蘇軾並肩戰鬥,才情與之不相上下,入八大家,可以肯定。③蘇洵是勤奮刻苦的典範。待到蘇軾蘇轍在同一考場考出好成>績,中了進士,這二人金榜題名,自成佳話。而蘇洵呢?身為東坡兄弟倆的父親,矢志不渝,勤能補拙的,在兩位進士中榜之後,人心驚奇地發現,快六十歲的老爺子,也進了皇榜!實力大比拼,洵字表明要用上的是氵,點點滴滴,不知一旬一山月一載,也不知“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有過多少回。……因此,蘇洵身為八大家之一,也是不可或缺。
王安石在官場上,和蘇軾是死對頭,此消彼長,此起彼伏,腹有詩書氣自華,入選八大家也在情理之中。……
綜上所述,“三蘇”佔據唐宋八大家三席,一門三傑,滿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