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季玄
-
2 # 海上飛鴻
很多人都認為侯方域對李香君,根本沒有愛情而只有情愛,這是有失偏頗的。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普通人生活是何其艱難,比如李香君,縱有傾國之貌,傾世之才又何如。而作為有才青年的侯,也是心有不甘,無力施展抱負,佝僂於權貴,葡蔔於權勢,這是一般人都不能免俗的。當然文人的侯是有些媚骨的,起碼對手還看得起你,至於身邊的一些人,倒是有些嗤之以鼻。所以在這樣的情勢下,二個有些失落的人必有些惺惺相惜,至而生出無限好感乃至愛情。君不知,所謂的一見鍾情的愛情也是有不少的。
但畢竟侯還是有些奴顏的,他也幻想自己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兩人僅僅有個不長的相處,情愛必定是有的。只可惜國破山河在,情隨漂零疏。一個人每日疲於奔命,衣食尚不足,你還跟我談愛情。但文人總有些抱負,雖然主子有不同。但歷史證明,逆潮流者不可活。侯順應時勢卻冠以投降,這是階級的侷限性。作者以及評說的人賜與了侯愛情的悲劇是唯心的,其實候李的愛情如果在當下,絕對是精品的愛情典範。故文學是有階級和侷限的
當然李香君的形象是令人佩服,尊重,尊敬的。守衛愛心,恪守愛德,保衛愛情。而她遇到的候方域,自卑,怯弱,虛無,這種人註定心無所屬,情無所蹤,即使無外來的力也會隨風凋零,隨雨凋落。,故桃花扇的結局應為侯自戕為圓滿。
-
3 # 一往文學
問世間情為何物? 世間情有親情、友情、愛情,人之初,性本善 。方几月,能喚母,幾月孩童就懂得了呼喚母親,這就是數月相伴照顧的親情回報,一句“在家靠從母,出門靠朋友”讓我們又懂得珍惜友情,人若長成,漸生情愫,愛情,又茫茫人海中尋伴遇愛情,世間愛情若干樣,有人化愛情為親情終日相伴;有人的愛情不但可以感天動地,還可以成就歷史上的名著,幾千年仍讓人津津樂道,就如《梁祝》、《孔雀東南飛》、《杜士娘》《桃花扇》等等。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以十年時間苦心經營《桃花扇》,三易其稿,於1699年完成,上演後名動京城。為什麼如此轟動呢?那是因為裡面有可歌可泣的愛情。那《桃花扇》此曲的來歷如何呢?
《桃花扇》及其一些名著題名的來歷任何一部作品它的名稱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如《鷓鴣天》就是詞曲名,它就是取詩而來,又取鷓鴣的叫聲“行不得也哥哥。”為文中表達的思念與迴歸之意,訴盡了人間的無奈與悲哀。
《鷓鴣天》如此,詞牌《虞美人》也是,霸王項羽一生鍾情,愛妃虞姬從軍追隨相伴,但由於項王的有勇無謀、婦人之仁等無數弱點,最後在《垓下之圍》戰役中慘敗,自古“成者王,敗者寇。”虞姬明白項羽的無奈,奪劍自刎,鮮血染紅的地方在來年生長出了一種紅色的小花,這就是來紀念英雄美人的千古愛情的,世人感動這可歌可泣的愛情,將這種小花取名為“虞美人”,後又有文人將“虞美人”作為詞牌,專作歌頌緬懷愛情。
《桃花扇》作為舉世名篇,它究竟又是為何而來呢?人皆言,或遇桃花運,或犯桃花難,由此可見,“桃花”是愛情的象徵,“扇”多為古時愛文之人喜攜之物,又與桃花相連,莫不是以扇為訂情之物,那其中的桃花是從何而來呢?這裡面的愛情故事一點也不輸“虞美人”,才子候方域與佳人李香君的愛情可歌可泣,歷經數年仍讓人津津樂道。這究竟是怎樣的兩個人呢?他們的故事為什麼能成就這千古名篇。
《桃花扇》中愛情故事主人公候方域與李香君候方域候家是官宦人家,祖父與父親均為官,家教挺嚴,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明朝滅亡後,又參加了科舉考試。自己應試入官,但遭到陷害,感慨自己一生的坎坷,為其書房取名為“壯悔堂”,以自己坎坷的經歷與李香君天作地合的愛情為自己的文學創作提供的源源不斷的靈感,成就了無數的名作佳篇,共計十卷《壯悔堂文集》與六卷《四憶堂詩集》。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原姓吳,父本為官,又過分正直為他人所害而亡。後隨養母改姓為李,是南京秣陵名妓,與董小婉、陳圓圓、柳如是等稱為“秦淮八豔”,歌喉圓潤,但為顯貴不輕易與人展示;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為候方域守節而不屈於他人的淫威,後又因夫家嫌棄其有歌女經歷,被趕出夫家抑鬱而終。
候方域與李香君本都是出生於官宦之家,看似門當戶對,但是不同的人生境遇,又讓家境千差萬別,李香君父親死後,隨母親生活,母親開了一家妓院,生意興隆,不光是母親經營得當,還因為有李香君為藝妓,慕名前來的不計其數,但是李香君非常得高貴,歌聲雖然圓潤,但是不輕易向人展示,只是遇到自己心儀的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華,才子候方域和李香君在媚香樓認識,一見傾心、卿卿我我。但是李香君是歌妓出生,她的自由是她自己無法左右的,要想擁有她的人,必須出一筆銀子為她贖身,方能獲得自由,但是此時的候方域赴京趕考,也沒有這麼多的銀子啊,那怎麼辦呢?有一個辦法就是“借”,在危難關頭,往往會有人趁人之危,此時就時一個曾經為朋友的叫楊龍友的人送給了他很多錢,這樣就順利地辦了儀式,恢復了李香君的自由身。當天夜裡,並贈於一名貴訂情物“扇”,扇上鑲嵌著候家祖傳的琥珀,非常得名貴。
才子佳人共創佳話,但是世上總是好事多磨,本以為可以相愛一生,但是你的幸福總是會有人妒恨算計的,就是贖香君的銀子,也是在別人的陰謀算計之中,本以為是好友相助,誰知是歹人藉此來拉攏候方域為其所用,阮大鋮是明朝的一個奸臣,他為了方域欠他一個人情好為他所用而設的一個局,香君的家庭敗落與此人息息相關,香君知道實情後,硬是將方域痛罵了一頓,將自己的首飾變賣,還清了借款。也了了這個人情債。
阮大鋮陰謀未得逞,自會使壞,方域無奈,只得逃亡,香君從此閉門謝客,苦等公子迴歸,阮大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慫恿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吹吹打打地來要人為己妾,李香君嚴詞拒絕,無奈之餘終一頭撞向石柱,血濺訂情扇,方域的好友楊龍友為香君的氣節所感動,用香君灑下的鮮血在訂情扇上繪製了桃花,成名了“桃花扇”。
香君屢次遭到騷擾,小小女子終不堪重負終抑鬱而終,數年後候方域再尋得香君,終是香消魂散,後方域悲傷之餘以自己的坎坷經歷與香君的愛情為靈感題材,作佳章無數。
自古才子佳人雖成佳話,但幸福時短總難長,歷經坎坷似盼好運,但總有小人作埂,或孤苦一生,或抑鬱而終,霸王項羽與愛妃虞姬的愛情成就《虞美人》,候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成就《桃花扇》,看似寫愛情,實則是揭露社會的動盪不安與黑暗不堪,要想安居樂業何止是一種奢望。古人如此,如今亦如此。“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歷經世事,大多人的生活都不追求轟轟烈烈,只求平淡是真、平安是福。愛情能如親情一般相守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
4 # 檸檬格格
古代很多國家的貴族家庭在男子成人後,都會叫人帶他去妓院,瞭解女人,嘗下味道;有過這樣的閱歷,男人在生活中就不會再把愛情看的那麼神聖!
在李香君的設計下,侯方域和李香君的交往也是對侯家隱瞞的,直到結婚改名為吳氏,侯父都不知道李香君的真正身份!因為一旦侯家知道她的底細,她根本進不了侯家的門!可見李香君的愛情並不純碎,為了攀高枝真是用盡心機!
加上明未清初,戰亂不止而後改朝換代,侯李二人歷經戰亂,使得這段愛情歷經坎坷,好像顯得更加可貴!
最後東窗事發,李香君被侯府趕到荒涼的鄉下,生的兒子也不準姓侯,三十歲便鬱鬱而終!為攀高枝而欺騙家人,註定得承受其結果!
回覆列表
《桃花扇》一書,依孔尚任之言,源於“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因而,在那樣朝代更迭、動盪的時代背景之下,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顯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全劇篇幅不長,寫李香君和侯方域的離合之情的部分亦不多,反而是國家興亡之勢的描寫佔了上風。因此他們之間的愛情,便成了滄海中的一粟,最後化作一縷雲煙。
看此書時其實心中頗有疑問,李香君和侯方域之間真的有愛情嗎?這二人相識可以說是一見鍾情,而後又迅速地在楊龍友的幫助下梳攏。結合不到一個月,便從此天涯相離,直到最後才得以重逢,卻又各自入道。他們真正相處的時間很短,對於一段感情的發展來說,那一個月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那麼,他們之間的情感真的是愛情嗎?
在我看來,他們之間的感情,無關愛情,而是情愛。侯方域對李香君有情,李香君對侯方域有愛。愛情二字之所以神聖,之所以沉重,是因為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心靈的契合甚至是誓言的互相托付。可是對於侯方域來說,李香君是什麼?李香君僅僅只是一個女子,縱使世上無雙,在家國面前也終不足道。李香君的容顏和才情對侯方域來說是一種天然的吸引。李香君不畏權貴,不為錢財所動的品質使侯方域欽佩。這樣一個佳人,無論是哪個男人,見了都會心生憐惜之情,何況侯方域這樣一位才子。但是,侯方域對於李香君的情感,也僅僅止乎憐惜之情。對於他來說,有太多東西都比李香君重要得多,比如家國天下,比如他自己。
這二人,之所以最後得以重逢,使那段前緣有了後果,全賴於李香君一人的愛與堅持。在劇中,自始至終不離不棄地堅守和維繫著這份感情的是香君,換句話說,她的守樓,她的拒媒,她的血濺桃花扇,都是一種主動的愛情攻勢,她每走一步都讓人心疼她對於這份感情的執著和不悔。如果侯方域不知道香君為他守身乃至血濺桃花扇,不知他是否還會想起有一個女子叫李香君,即便想起,他是否會回去找她?他後來之所以回去,其實未必是因為對於香君的情感深厚,而是作為一位飽讀詩書的翩翩才子,他怎能負約,怎能使自己背上負心漢的罵名。在《題畫》這出中,他親口說到“小生怎忍負約,但得他一信,去也放心。”這裡,侯方域更多的是因香君的深情所束縛,他想走,但是他必須堂而皇之心安理得,不能落下任何一個罵名。國破家亡、逃出牢獄之時,當他每每被現實所困之時,他的心中沒有救國之意,更遑論會去唸及香君作為一個弱女子又是如何在兵荒馬亂之中浮沉。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測,侯方域其實未必想要重逢李香君,因為這段感情最終只會成為他自己的負擔。他害怕責任,亦無能、無力承擔責任。
而李香君卻痴情得可憐,一心繫在侯方域身上,無時無刻不想著將他找著。“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鐵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尋著侯郎,俺才住腳也。”這樣一份執著,便足見香君的牽掛。愛總是高於情。我緣何覺得香君對侯方域的情感是愛,是因為香君之堅之志。她從一開始形象就比侯方域高尚得多。一個女人選擇了一個男人,除了看他是否也愛自己外,看得最重的就是此人能否有所作為。有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能夠為自己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哪怕是在亂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孔尚任筆下的李香君的形象太光輝了,她比侯方域更有見解,更辨是非。她愛慕高義的名士,並且一步步地捲入到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她對侯方域的感情確實是不單純,也不僅僅是女子的愛慕之情,還有幾分敬仰,有幾分依戀,乃至尊崇。 因為侯方域對於香君來說,不僅僅是愛情理想,甚至可以是政治理想,只可惜香君識人不準。
那樣的亂世之中,香君更擔得起英雄二字。在別人看來,莫不為她的真情所動,但是她一個女子,在那樣一個時代,面對著那樣的遭遇,她心裡的苦,又有幾人能夠體會幾分。她本是青樓女子,隨勢沉浮也不會有人多加非議,但她卻選擇了守節。出於淤泥而能不染,又要付出多幾倍的努力?
因為如此,看到最後入道的結局,便覺得接受不能。寧願她當初血濺桃花扇紅顏長逝,也不忍看她的堅持最後都化作破國殘家中的一縷悲風。“呵呸! 兩個痴蟲,你看國在哪裡,家在哪裡,君在哪裡,父在哪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麼?”這樣一句話就葬送兩人今生的情緣。愛情與家國何干?只能嘆一句偏生他倆之間,不是愛情。侯方域無一句反對,李香君又怎會不深明大義。多少時間的堅持,換做最後一句“曉得了”,曉是曉得了,放卻未必放得下。
香君再好,亦難逃身似浮萍之命,無根無依,不想卻不得不隨波逐流。於是想起她歌聲中的那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無限神傷,願那柄桃花扇能替世人記得那亂世中的一段情緣,那洪流之中的一抹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