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此處鹿代指天下百姓和統治地位,為什麼是鹿而不是其它?
24
回覆列表
  • 1 # 小濤說天下

    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句話很牛逼,讀起來,意氣風發。

    還有一句話,逐鹿中原。也是用的鹿。

    金庸小說《鹿鼎記》,也是鹿。

    還有兩個反面例子,秦趙高“指鹿為馬”。這裡也是用的鹿;殷紂王建鹿臺。也是鹿。

    為什麼把天下比喻成“鹿”,而不是其他的動物?比如,牛,馬,這些離老百姓生活很近的?或者龍,中華民族的圖騰呢?#科創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故最早出資《史記. 淮陰侯列傳》。大意是秦朝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基礎,所以群雄爭奪。

    這裡,“鹿”是天下民心向背的意思。因為,鹿可以代表民心向背,而豬馬牛羊這類被馴服的動物絕對不能。

    “鹿”用作地名,最早是涿鹿。相傳4600年前,黃帝和蚩尤大戰於涿鹿。最終一統天下。涿鹿,就成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涿鹿,就在今天張家口附近的涿鹿縣。

    涿鹿這個地名很有意思,當初黃帝帶領中華民族遷徙到涿鹿定居下來。為什麼選這個地方呢?

    涿鹿的涿。跟據《說文解字》,有水滴的意思,一滴是一涿;另一個意思,指陰器,陰竅,可以泛指為母性,雌性。《三國志·蜀志·周群傳》:“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呵呵,這個涿令是個老流氓嘛);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夫惟涿為陰器,故毀陰曰椓……今江南運河而東皆謂陰器為涿。”

    所以,這裡涿鹿,是既有利於繁衍生息,又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意思。和《道德經》裡“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的意思類似。牝,也有雌性的意思。有生機綿延不絕的意思。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從黃帝的涿鹿之戰,到“秦失其鹿”,都把鹿比作天下老百姓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延伸開來說,無非如下幾點:

    1. 鹿,性溫馴,肉鮮美,速度快,除了跑得快,沒有反抗能力,但獵殺還是有一定挑戰的。因為無論射箭,還是標槍,獵殺一隻鹿,古今中外都需要高超的技巧。因為鹿非常靈敏,敏感,對風水寶地有獨特的感覺。當年農業落後,野生動物多,鹿群數量極大,是圍獵的好目標。特別是統治者圍獵的好目標。如果是野豬,你射了他一箭,沒準野豬還會暴起傷人。而鹿,很安全。圍住,射殺就搞定了。但風險也是有的,鹿跑得快,也意味著民心變化很快。你追不上,就沒你的份兒了。這是形似。

    此外,鹿古時候雖然數量很多,但一般老百姓是吃不上的。都用來給天子諸侯,大夫享用。也用來祭祀。這是規格,逼格,檔次;鹿港文化

    有鹿群的地方一定是水草豐美,適合居住。因此,鹿也是吉祥的象徵。這是神似。

    因此,比喻民心基礎,確實很恰當;很合適。

    那為啥不是龍?龍?你覺得可能嗎?那是專利。呵呵。葉公好龍嘛

    2.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名字就語出《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你看,這邊人類在載歌載舞,招待賓朋,那邊,鹿群在快樂的吃草,呦呦鹿鳴。多美好啊!這句話反映的是一種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

    為什麼?鹿是非常有靈性,警覺的動物。往往你還沒有靠近,它就遠遠跑開了。如果人能與鹿和諧相處。隨時聽得到鹿鳴呦呦,那麼這個自然環境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也就是說,人類和鹿只有和平相處,才會和諧自然。

    你能抓住它,射殺它,但馴服不了它。鹿完全是野生的,很難馴服。世界上幾十種鹿的種群,到今天人類唯一馴服的鹿,也就只有馴鹿。你和他好,他就和你和諧相處,鹿鳴呦呦,你對他不好,他就用腳投票,跑得遠遠的。很符合天下“有德者居之”的說法。

    黃帝帶領中華民族在涿鹿定居。我判斷,也是因為那個地方,有“鹿鳴呦呦”。自然和諧,又是玄牝之門,利於繁衍生息。

    對此我的體會是很深的,有次去瑞典旅遊,租住在近郊的別墅,自駕車傍晚到達的時候,院子裡有野生的鹿在遊玩!而之前在美國一家公司工作,出差到總部,發現總部後面山坡上有鹿群在戲耍。多麼美好和諧的環境!可惜,我們很久沒有看到了!

    很神往,當年的涿鹿是何等美好和諧景象?

    不說鹿,這鍋,人和狗的關係都很緊張。養狗的怕,見狗的也怕。哪還有鹿鳴呦呦?!

    3. 殷紂王建鹿臺。也用的是鹿字。雖然叫鹿臺,但其中宮殿,園林,倉庫,珍玩應有盡有。聚集在一處,以鹿臺御天下,有俾睨天下的意思。另一層。哪怕鹿臺高聳入雲,裡面還是有御園,養鹿。沒有鹿,御園的逼格就不夠高。從古至今,皇家園林,沒有鹿簡直不成體統。鹿臺,其實並不是紂王荒淫無道的建築,

    在全球範圍內,都普遍有鹿的崇拜。鹿角被用來做裝飾品和戰利品。表示你很能打獵。

    西方的聖誕節,除了聖誕老人,也有鹿。每當聖誕夜,一隻叫做“魯道夫”的馴鹿,會拉著雪橇,載著聖誕老人,給小朋友送禮物。這樣的場景,人類和鹿完全是朋友關係,和我們的文化裡一定要“鹿死誰手”的觀念,是多麼不同?!

    4. 溫瑞安武俠名篇《神州奇俠》裡,天下第一大幫,權力幫幫主座下,刀王兆秋息,在向大俠蕭秋水歷數天下寶刀時,居然說有一把刀,叫做“割鹿刀”!逐鹿之後,鹿到手,還要“割鹿”,分而食之,分封天下。這是何等兇殘?!可見“鹿”一旦被“逐”到,是什麼下場?!也印證了,自黃帝之後。涿鹿,已經不復存在。都是以百姓為爭奪籌碼的一場場大戰。

    艾古大師說黃帝是聖人,絕對如此。什麼是聖人?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才是聖人。

    5. 世界進步到網際網路時代。鹿,已經不是過去的人口人心向背概念了。鹿,已經進化成思想之鹿。

    思想之鹿,再用“割鹿刀”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肯定不行,一定是文化等級的較量。高等文化戰勝低等文化。因此,大國強國的文化輸出,就成為必然。美國好萊塢,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都是。連鄰居印度,都出了寶萊塢。

    我們,靠吳京這樣睜眼說瞎話的玩意兒,怎麼可能贏得思想之鹿的垂青?怎麼能逐鹿?

    思想之鹿,跑的更快,傳得更廣,變化更急,與世界同氣連枝更緊密,也更加複雜。因此,必須重視“思想之鹿”。

    誰丟掉“思想之鹿”,誰就會“失其鹿”。

    至此,“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關於“鹿”的理解,告一段落。期待方家指正。

    不過,我估計這個答案不會錯

  • 2 # 跬步求索

    古代沒有電話沒有高鐵沒有網際網路。所謂的有效統治,更多依賴的是想象的共同體。大家一起承認某個概念是共同協作的基礎。但大規模協作和小規模協作又不一樣,如果是在部落時代,一個部落有一個巫師就能將整個部落團結起來。但在大規模協作中,單純依靠神話故事很難保證權利的合法性。最明顯的例子如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能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楊秀清也能宣稱自己是上帝下凡。政治合法性沒法驗證。最後東王只要不想聽天王的只用往地上一倒,口吐白沫後就可以直接訓兒子了。所以在神話故事外,我們還有一個方式,我們可以稱呼為“儀式”。古人可以透過儀式來獲得想象的共同體。

    所以左傳也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就是儀式的一種,但它雖然比神話的複製困難一點,但難度高的有限。所以在古代我們定義了一系列的儀式和相應的規則。這便是我們自古以來所說的以“禮”治國。規則確定了一套後,就分別開始衍生各個階層所對應的部分儀式。其中作為權利最高層的象徵,自然需要一個專屬於自己階層的儀式。這個儀式需要滿足以下要求。首先,它必須有一定的門檻,至少不能是往地上一倒口吐白沫那樣誰都可以做到。同時,它又必須不至於過分稀少,比如傳說中的鳳鳴岐山。千年能不能遇上古人心裡也沒底,這樣無法向天下宣示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最後妥協的產物就是狩獵。

    關於狩獵中權利的象徵同樣有上述要求,畢竟大規模的狩獵已經排除了大部分底層人民,能參加狩獵活動的都屬於精英階層。如果是打只常規的野雞野鴨,那麼儀式本身太容易被複制,參與的人都能來一下可能造成“禮”這個制度的崩潰。同理獵物也不能太稀缺。同時這是個儀式而不是打仗,一套規矩下來有點攻擊性的動物很可能破壞儀式本身。所以獵物的選擇其實空間不大。它不能有攻擊性,不至於太稀缺數量要持續可控,但同時要脫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最後的選擇基本只能是鹿。

  • 3 # 關山聽風

    古時“鹿”作“祿”解。引申義,比喻帝位、政權。

    “鹿”字在甲骨文中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現,可見古人對“鹿”這種動物認識之早。如殷商末期,殷商王朝築有鹿臺,據考證,其故址在今河南湯陰朝歌鎮南,相傳為殷紂王所造。周武王伐紂,紂王兵敗,登鹿臺自焚而死。紂王之死在《史記·殷本紀》等史書有記載。由此可見,鹿臺當時象徵帝位、政權,紂王登鹿臺自焚而亡,說明鹿臺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現代的考古成果發現,揭開了紂王之死的真相。紂王兵敗,並非登鹿臺自焚而死,而是戰死。如《六韜》有一段話說牧野之戰中,紂王在前線作戰,兵敗之後被擒,周武王就把他砍死,將紂王首級掛在旗幟上。又如,《屍子》記載:“武王親射惡來(惡來,猛將也) 之口,親斫殷紂之頸,手汙於血,不溫而食。當此之時,猶猛獸也。”從這一記載中,不難看出紂王死因,他並未躲在後方,而是親自在前線血戰到底,最後戰死,“當此之時,猶猛獸也”。司馬遷沒有把紂王之死的真相如實寫出來,而是出於歷史原因,委婉地用象徵的手法來記載紂王的死因,更證明當時的鹿臺是帝位和政權的象徵,同時也說明了“鹿”在西漢人心中的地位。

    這樣說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是出自司馬遷之手的《史記·淮陰侯列傳》。此句中的鹿:比喻政權,這是無疑的了。那麼此句之意為:指秦朝政權垮掉後,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後來的成語“中原逐鹿”便是由此名話演變而來。

    那麼“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為什麼是鹿,而不是其他動物,如虎、豹、狼、牛、馬等?這是因為古史之中已用鹿來比喻帝位、政權,其他動物就不能替代了,就如後來封建社會把皇帝稱為“天子”一樣,歷朝歷代皆沿用此稱呼。

    (新建鹿臺圖片)

  • 4 # 赤子芳心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即成語“逐鹿中原 ”的出處。韓信臨死前,嘆到“後悔不聽蒯通的話,竟然死在女人手裡。”於是劉邦就把蒯通詔來,問他是你慫恿韓信造反的嗎? 說要煮了他。蒯通大喊冤枉說“當初不過是各為其主,而且當時我只知道齊王韓信,不知道陛下您啊!秦國丟了天下,人人都在爭奪,有才能的人率先得到(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普天之下,豪傑莽莽,都想要像陛下您一樣,只不過能力不足罷了!難道這些人都該殺死嗎!”於是劉邦便赦免了蒯通。

    逐鹿中的“鹿”來自於典中典,漢·班彪《王命論》曰:“遊說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而此文在《昭明文選》唐·李善注:“《六韜》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六韜》即《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據說是中國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由周初太公望所著,太公望即姜太公姜子牙。

    也就是說《六韜》才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鹿”的最終出處。”天下”就好比“野鹿”,而爭奪天下就好比追獵野鹿,抓到了鹿就有肉吃,天下之人都有吃肉的野心。“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就是說秦國的天下已經丟了,所有的人都在爭奪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愛》與《呼嘯山莊》出自一對姐妹花之手,你更欣賞哪部作品,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