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蝶戀花48
-
2 # 簡史秘聞
曹操愛惜人才在三國裡是出了名的,但死在曹操手下的人才還是非常之多的,比如魏國第一參政荀彧,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呂布第一智囊陳宮等等,都是死在了曹操手下,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曹操之前求賢若渴都想得到的人。其實曹操這樣做,主要和他個人的經歷有關,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
早年間的曹操沒有一兵一卒,甚至還被關押差點殞命,幸好遇上了陳宮,這才保住一命,陳宮此人胸懷大志,也有韜略,是曹操十分想要得到的人才,因為此時的曹操最需要有人站出來支援他,所以他對陳宮百般珍惜,只是陳宮接受不了曹操的陰險,才離他而去。
再看荀彧,早年間跟隨曹操左一句宰相,又一句宰相的叫著,而且有了荀彧的幫助,曹操可以很安心的在外面打仗,荀彧把都城照顧的十分到位,每次打仗,曹操從來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這都是荀彧的功勞,曹操也知道荀彧這樣做是為了恢復漢室,但曹操什麼都得到了,才發現荀彧還是個老頑固,竟然不支援自己稱帝,不認可自己當大王,也就逼死了荀彧。
再看呂布,此人異常勇猛,被曹操抓住的時候,還親口對曹操說是自己要給曹操幹活,可惜曹操還是殺了呂布,要知道曹操此前可是十分欣賞呂布的,甚至還說是得呂布勝得十萬精兵,但曹操清楚的明白,呂布此人不能重用,否則自己也會像呂布的三位義父死的那麼慘!
所以說,曹操愛才愛在審時度勢,愛在機緣巧合,如果這個“才”不值得曹操去愛了,那麼曹操也會十分狠心的把這個人殺掉,這就是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後人對曹操的稱讚,只是用奸雄來稱讚,而不是英雄!
-
3 # 談古論金
曹操在他所寫的詩歌《短歌行》中寫道: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達了對人才的渴望與愛惜,而他在《求賢令》中提出的“唯才是舉”,更是表達了對能夠幫助他建功立業的人才的需求,他的麾下,無論文武,也確實人才濟濟,各逞擅場。
然而,曹操也非常愛殺人才,這又是為何?
原因細分有不少,然而其中又有共性。
殺呂布、高順,這因為這樣優秀的武將或者不能用,或者不願意為他所用。
殺荀彧(當然曹操逼荀彧自盡只是一種說法)是因為雙方的政治理念不同,也可以理解為荀彧不願意再為他所用。
殺許攸、孔融是因為他們冒犯了曹操的權威,另一方面對曹操來說許攸已經沒有什麼用,而孔融既然不願意好好當花瓶,則也沒有什麼用。
殺楊修不僅僅是因為楊修抖機靈冒犯了他,也楊修參與曹植曹丕的儲位之爭犯了曹操的忌諱,曹操認為楊修活著會給他的政權傳承帶來不穩定性,不得不除。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愛惜人才殺人才都是選擇性的,能夠為自己所用,能夠幫助自己則愛惜之,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為自己所用不願為自己所用,則不妨殺之。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曹操當然愛人才,當然,前提是這個人才為自己所用。
東漢王朝由光武帝劉秀驅除王莽創立,歷百年到桓帝靈帝后,朝政日益腐敗,是時宦官專政,皇帝賣官鬻爵致使朝廷貪官庸吏橫流,天下輿情滔滔,忠臣良將也覺得晉升無路,愈發怨恨,天下大亂。
亂世之中,中華大地正在等待它未來的主人。是時南北梟雄,實力強大者如冀州袁紹,淮南袁術,實力稍弱如曹操劉備馬騰孫策等人無不暗藏大志,對帝位垂涎三尺,東漢王朝正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那麼如何才能稱王稱帝呢?需要兩個因素一是人才,二是軍隊。軍隊是基礎,人才是智囊,二者結合便可縱橫天下。所以曹操愛人才,但是對於那些不從自己的人才,留著給別人不過是個禍害,所以曹操自然愛人才,也愛殺人才
-
5 # 王宏19870902
在三國,曹操愛惜人才是出了名的。三分天下中,劉備佔了天時;孫權佔了地理;而曹操所佔的就是人和。愛惜人才,才能有人和!
在封建社會中,對於人才的愛惜,是在對其忠誠的基礎上的。如果此人有才,但對主子不忠誠,與其放了讓政敵所用,還不如將其殺掉,例如楊修;如果此人有才,但跟本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將其放掉,例如徐庶,曹操對其一時心軟,還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
綜上所述,不僅曹操,任何時代。如果此人有才,但對己不能所用,更甚著對己有危害,還不如將其殺掉~
-
6 # 一劍霜寒十九洲
我們要明白曹操並不是一個容易受人蠱惑的人,當初與袁紹決戰的時候,曹操的實力遠遠不足袁紹的一半,底下清一色全是投降的聲音,換作另一個平庸的主公或許就選擇了隨大流,但曹操卻執意要與袁紹決戰,並且在裝備遠遠落後的情況下擊敗了袁紹,為日後的統一北方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由此可見曹操是一個思想很獨立的人,絕不可能因為劉備兩句話就殺掉名將,而且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曹操確實有過猶豫,他也想要把呂布留下來,可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殺掉呂布呢?有人說呂布是被小說誇大的人物,真實的呂布戰鬥力雖然很強,但是也沒有強大到無可匹敵的存在,但即便真的如此,呂布早年在邊疆與羌族的戰鬥中,那可是威震八荒的存在,甚至還多次擊敗過曹操,撇開個人的武力不論,呂布的軍事素養同樣還是三國裡頂尖的。也有人說,呂布先後背叛過丁原還有董卓,誰也不能保證呂布以後不會背叛曹操?所以曹操只能把它殺掉了,但不要忘了曹操手下有很多將軍,例如張遼,都是從對方叛逃過來的,為何曹操不能容忍一個呂布呢?其實細細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這個和曹操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曹操愛惜人才不假,但不要忘了曹操是一個很多疑的人,如果這個人才能夠安心的為他所用那麼曹操就會表現出很大度,如果這個人再不能為曹操所用,下場通常會很悲慘,比如說楊修吧。楊修的才華造詣在三國裡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就算比起大才子曹植那也是半斤對八兩,但楊修的性格很偏激很是看不起曹操,最終還是被曹操找藉口殺掉了,另一位大文人孔融也是如此,孔融的下場甚至比楊修還要悲慘,不僅自己被殺了,甚至連孩子被曹操斬草除根了。
有人可能說這個不一樣的,文人對於保家衛國起不到作用,呂布可是一員猛將,而且最擅長的就是騎兵,而騎兵恰恰是曹操的弱項,如果曹操能和呂布聯合起來,或許可以平定天下,呂布的重要性可不是文人墨客可以相提並論的,但這個推測其實是有漏洞的,我們從神醫華佗的結局就可以看到,曹操是個愛惜生命的人,而且曹操的病只有華佗可以治得好,可即便是這樣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曹操對華佗起猜忌後,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這個神醫殺掉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曹操用人的前提首先是服從其次才是能力,這個從曹操選接班人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單從能力上來評價,曹植無疑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曹植的文人墨客氣息太重了,經常做出一些違背曹操命令的事情,最終丟失了本該屬於他的皇帝寶座。
我個人認為曹操之所以要殺掉呂布其實跟劉備關係並不大,畢竟當時的劉備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遠不能夠影響曹操的判斷,說到底還是呂布的性格問題,他是一個不肯屈服的人就算一時被曹操降伏了,最終也還是會叛逃,你覺得對嗎
-
7 # 說古明今
為我所用的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其實其中的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曹操雖然非常的愛才,不過這個才自然是對他有用的才。很多人是號稱人才,其實可能在人品或者實力方面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所以說不能得到曹操的愛護,甚至因此而招來了殺身之禍。
對曹操有用的“真”人才
其實曹操對於對自己有用的人才還是非常的耐心的,比如說對於郭嘉這位人才來說,雖然他的年齡不大,但是計謀卻非常的多,而在這一點上,他也深深的得到了曹操的賞識。郭嘉這個人比較放蕩,而且也不太在乎禮節,非常的喜歡挑釁各位大臣,因此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但是曹操總是會實名保護郭嘉,從來不會讓郭嘉受到任何的委屈,這就是他喜歡真正人才的一個態度。
而對於關羽來說,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他也是真的好。畢竟關羽的實力一直以來都為他所知,而曹操對他“上馬一稱金、下馬一稱銀”也都是最基本的配置,即使是後來關羽叛逃了,還斬了他的多位將領,不過曹操也還是非常的愛惜他,從來都沒怪罪過他,畢竟他是真的有實力的。
曹操殺的庸才和自作小聰明的
而說到曹操殺的人才大致上就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楊修這種雖然嘴上功夫比較厲害,也很聰明,但是對於國家政治卻沒有什麼太大的用的人。因此在觸怒了曹操之後,曹操就把他殺掉了。
而另一種人則是像呂布這樣的人,雖然武力十分的強大,但是人品不行經常會反叛,那麼曹操自然也容不下他,殺他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可以看出,我們心中的人才可能並不能入曹操的眼,而對於真正的人才,曹操絕對是非常重視的。
回覆列表
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何又非常愛殺人才?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群雄並起,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具有強大勢力的割據政權。群雄中曹操起步並不是最早的,在袁紹、袁術、劉表等已是割據一方的豪強之時,曹操可以說還一無所有,他的起步甚至還略遲於劉備。但他卻能後來居上,成為勢力最強大的一極,最終統一北方。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當然不可否認曹操確實有雄才大略,但與他有眾多能臣名將相助也是分不開的。
曹操以愛才任賢著稱,他不僅善籠絡人心,且非常善於作用人才。但曹操在對待人才方面給人們一個很矛盾的印象,一方面他絞盡腦汁地收羅人才,並給他們很高的待遇,使天下英才紛紛相投;另一方面,他又常常毫不留情地痛殺不少與他有間隙的人。這時曹操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狹隘,不能容人。象禰衡、 孔融、楊修、崔琰等等,都是當世的名流才俊,皆因與曹操有一些衝突而被其所殺。
其實曹操能成就一翻大業,成為亂世豪傑,絕不可能是一個衝動易怒、輕易就失去理智的人。這些人不是因政見上與曹操相左而被殺,而是因為他們動搖到曹操控制劉氏江山的大計、或危及到了曹操家族政權的基礎迫不得已而殺之。以曹操的勃勃雄心,絕不可能會輕易就殺好不容易網路來的人才。
例如楊修就很有代表性。 曹操知道楊修聰明異常,對自己來說大有用處,但是楊修卻常常摻和到曹丕、曹植的世子之爭當中,這對曹氏家族的政權會造成動盪,危害極大,最終被曹操除去。比如崔琰,此人陽奉陰違,表面上在曹操手底下做事,但卻有反意,對曹操甚為不滿,不但詆譭曹操,還結黨說曹操有顛覆漢室的野心,這無疑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 曹操欲滅漢自立,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但崔琰卻將此事在公共場合挑明瞭說,對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傷害,曹操又如何能饒他?而像孔融這類比較耿直的人,在曹操面前直言敢諫,曹操是很歡喜,但也因與自己的利益有衝突,也不得不除掉孔融。
曹操之所以要殺掉這些他千辛萬苦籠絡過來的人才,一句話就是政治立場的問題。其實,任何一個還不太昏庸、想有所做為的統治者,都會有和曹操一樣的想法和措施,被曹操處置的這類人在任何統治集團的局都是同樣的。
而對於那些雖然很狂妄,甚至常常讓自己難堪的人,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大業,曹操則顯示出封建統治者中少有的大度,他對待陳琳就是如此。陳琳曾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文章,將曹操罵得狗血淋頭,甚至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罵得體無完膚。可是曹操依然愛憐其才情,一直重用他,還時常與陳琳進行文學交流。
作為一名文武雙全的豪傑,曹操深知唯才是舉、重用知識分子是非常重要的,他對人才的敬重是發自內心的。但作為一個野心十足的英雄,曹操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就必須要以“鐵血政策”對待那些危及自己大業的人,他必須殺一儆百, 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