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岸阿明

    鄉土文學這個題目很大,文學史理論來論述鄉土文學源自魯迅的《故鄉》。我認為陝派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是地地道道的鄉土文學,作品寫盡了秦川大地的風貌風情,人物性格無不烙上當地顯明的特有的特點。路遙的《人生》也極耐看,讀之有一股轉輾百迴,欲悲欲泣,難抑心頭悽楚的感覺。也是部很好的鄉土文學的小說。

    說到鄉土文學,我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汪曾祺了。汪曾祺從來沒人把他列入鄉土文學的作家,但我認為汪曾祺是位地地道道的鄉土文學的作家。是不是鄉土文學,不能看標籤,不能把作品中是寫鄉土的事和人就簡單地列為鄉土文學。鄉土文學完整的概念應該是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是不是忠實地反映當地獨特風情風貌且和事件和人物水乳交融地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的《大淖紀事》自不待言,其它諸如《受戒》、《陳小手》、《橋邊小說三篇》等作品無不反映出蘇北地區特有的人情風貌,敘事語言清淡寡然,然事件往往鮮血淋淋的,如《陳小手》等。有些鄉土文學作品與作家要自己歸納總結的,一味信別人總結好結論,將會限制自己的思維,推薦讀一下《汪曾祺作品精選》和陳忠實的小說作品,將大有裨益。

  • 2 # 一棹春風一葉舟

    我建議看一下張賢亮的《綠化樹》

    《綠化樹》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為主線,真實地敘述了“文革”中的知識分子被流放到西北地區後的獨特經歷。作品主要透過人物的一系列懺悔、內疚、自責、自省等心理活動的描寫,對飢餓、性飢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解讀,展現了特定年代知識分子的苦難遭遇。

  • 3 # 永恆的宇宙

    如果喜歡鄉土文學的話,推薦你看一看劉紹棠的鄉土小說。劉紹棠是新時期的鄉土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閱讀他的作品,令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

  • 4 # 安靜的菩提樹

    鄉土文學,狹義的說就是鄉土小說,正如前面的文友所答,鄉土文學第一次被提上臺面,是從魯迅開始的,魯迅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他又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所以,他本身的創作,也包含鄉土文學。比如他寫的《祝福》,《故鄉》,《孔乙己》等等。

    作家茅盾認為,鄉土文學的創作不能流於表面,要透過表面上的變化,深入的去發掘其本質,揭示農村社會變化中蘊含的規律,才能給人以啟迪。

    然後,湧現了第一批鄉土作家,例如,彭家煌,他寫有《慫恿》,王任叔的《疲憊者》,許欽文的《瘋婦》,臺靜農《地之子》等等。

    鄉土文學,到了沈從文,劉紹棠這裡,已經具備了現代意識,作品流露出鄉村以外的現代文明對鄉村文明的衝擊,覆蓋。同期的廢名,

    有代表作《橋》,值得一讀。

    沙汀和艾無,他們也有很多優秀的鄉土文學作品,沙汀的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館裡》,《還鄉記》《淘金記》等,艾蕪的代表作《山野》,《南行記》,《百鍊成鋼》等。

    孫犁和趙樹理寫的作品貼近主旋律,分別發展為荷花澱派,和山藥蛋派,我們在讀書時基本上學過一些他們的作品,孫犁的《荷花澱》,《蘆花蕩》,都挺好看,反應普通百姓在戰爭年代的淳樸,勇敢,愛國精神。趙樹理的作品,語言樸實,風格淳樸,《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等,認真看,其實特別好看。

    女作家,有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蕭紅的《呼蘭河傳》。

    有時間的話,還可以看看高玉寶的書。

    其實鄉土文學的概念也很寬廣,現代作家,也有寫鄉土文學的,,除了耳熟能詳的路遙,賈平凹,陳忠實等,韓少功也不錯。

    文學世界博大精深,鄉村是我們的根,讀鄉土文學,讓人心平氣和如飲甘露。

    我們都是鄉土的孩子,共勉。

  • 5 # 大悔憶智周

    你看看周克芹先生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吧。

    周克芹是茅盾文學獎第一屆得主。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周克芹先生的代表作。

    當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爭拍這部小說,官司打到文化部,結果兩廠各拍一部。2012年,又拍了電視連續劇。

    電影和電視,豆瓣打分都不低。

    兩部同名電影集中了當時的大明星。

    賈六、李秀明、李緯、張金玲、劉曉慶、李鳳

    緒、田華、斯琴高娃、村裡、王馥荔、周虹、賈六、楊在葆、張連文……

    李緯是中國電影經典《小城之春》的主演,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飾演許茂;八一電影製片廠《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另一個許茂,也由名演員賈六飾演。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樣,是中國農村一段特殊時期的史詩,描寫老農許茂和他的幾個女兒悲歡離合的故事,並且,《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比《平凡的世界》成書出版更早,具有開拓意義,周克芹先生的才華,不亞於路遙先生。

  • 6 # 愛寫人物故事的兔砸

    鄉土文學基本分為三個階段。

    一.啟蒙敘事,如魯迅寫的《故鄉》

    二.田園敘事,如沈從文的《邊城》汪曾祺的《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

    三.階級敘事,如趙樹理《三里灣》陳忠實的《白鹿原》

    我推薦的還有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是我高中時代看的,當時看完後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以冷靜的筆觸緩緩道出那些令人心酸的故事。

    還有莫言的《蛙》《豐乳肥臀》《紅高粱》

    賈平凹的《秦腔》

    阿來《塵埃落定》

    希望可以幫到你,我是兔砸,喜歡文學的兔砸~

  • 7 # 愚蠢的畢言言

    高中語文老師經常給我們佈置寫書評的作業,然後他會著重講解,有段時間講到文革之後文學,從傷痕到反思再到尋根。尋根文學他著重就講了阿城的《棋王》。

    那個時候不太懂書中的含義,直到上了大學,我再次翻開了《棋王》,決定再探究探究,不過我就是個外行,最多翻翻資料整理一下,但也總算是明白了《棋王》一書。

    《棋王》這本書,確實很平淡,覺得普通也很正常,主要探究這本小說地位與含義。

    而王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其實並不重要,時代背景早就天翻地覆了,重點也不在怎麼成為“王”。

    一.《棋王》中的主客觀世界

    阿城曾經自道:”......《棋王》裡其實是兩個世界,王一生是一個客觀世界......另外一個就是“我”,“我”就是一個主觀世界,所以這裡面是一個客觀世界跟主觀世界的參照.....”

    《棋王》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我”敘事,外界情況都是透過“我”進行描述的,這個手法很多見,玩得溜的比如魯迅先生。

    透過書中“我”的談吐可以看出來“我”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高文學素養,是一個具有“五四氣質”的知識分子。插隊時“我”父母雙亡,物質生活很窘迫,但是“我”並不在意物質困境,

    “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幾元工資,我便很嚮往 ”“每月二十幾元,一個人如何用得完?”

    相反,“我有點兒不耐煩。講老實話,我不太願意複述這些事情,尤其是細節。”“我覺得這些事情總在腐蝕我,它們與我以前對生活的認識太不合轍,總好像是在嘲笑我的理想。”“我”似乎陷入的是精神困境。

    全書“我”與王一生共有過三次交往,這三次交往中“我”的精神層面逐漸解脫,指路人正是王一生。

    第一次在火車上,我看到王一生吃相有感而發,講述了“我”所理解的兩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卻被王一生歸結為“吃”。兩人先後都有過一次不耐煩,可見他們的精神差距很大。在王一生講了一個老掉牙故事並發表了一番“半飢半飽日子長”的感慨後,

    “我想笑但沒笑出來,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我“明白了什麼?是不是隱隱覺得自己缺少的就是這種樸素而簡單的生活哲學?

    第二次王一生過來找”我“,他對於窘迫的生活很是愜意,”我“卻在抱怨沒書沒電沒電影,王一生聽後

    ”人要知足,頓頓飽就是福。”

    “我突然覺得很洩氣,有些同意他的說法。”此時“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王一生面前已經開始動搖。

    第三次“我”在旁看王一生與九位棋手車輪大戰時,“我心裡忽然有一種很古的東西涌上來,喉嚨緊緊地往上走。讀過的書,有的近了,有的遠了,模糊了。平時十分佩服的項羽、劉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屍橫遍野的那些黑臉士兵,從地下爬起來,啞了喉嚨,慢慢移動。一個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彷彿見了呆子的母親,用一雙弱手一張一張地折書頁。 ”

    這一段頗具魔幻色彩,與末尾相照應,而我也終於大徹大悟,“不做俗人,哪兒會知道這般樂趣?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裡面,識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此時的我已經撫平了內心的躁動與迷茫,學會了用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種種,看淡了人生的無常,這就是“我”悟道的過程。

    同樣王一生也在這三次交往中逐漸解決了生存意識與精神追求的矛盾。王一生一開始認為自己是沒有憂的,憂是文人的玩意兒,自己最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惟有象棋。但是象棋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一,王一生沉迷於這種“很高階的文化”使他一定會本能地超越只求溫飽的程度。

    王一生後來對“我”說“你在車上給我講的兩個故事,我琢磨了,後來挺喜歡的“這就是王一生思想的不斷進步。

    在經歷了各種對弈之後,王一生也同樣領悟了他自己的生命真諦,王一生最後明白了人活在世還是要有點追求的。這與文章中的“我”悟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階層交流

    文中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人物,腳卵。《棋王》中作者對兩個人的棋有著重的描寫。

    一是王一生,王一生的棋是從一個撿破爛的老頭那裡學來的,書中腳卵說過"天下是你的",其實是指王一生的棋是天下人的棋,是來自民間的棋,民間的文化。

    王一生出身貧寒低微,腳卵出身文化世家,如果不是因為大時代的影響兩人很難產生交集。而在文革時代,中華文明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文革之後人們迫不及待得想要去彌補那些因文革而缺失的東西。

    作者寫本文就是想告訴人們,雖然我們經歷了文革這樣空前禮失的時段,但是中華民族的"根"早已經扎入了民族的骨髓之中,尋根尋根尋的就是中華名族的文化,精緻文化在文革期間受到了迫害但是民間文化會始終生生不息。

    書中一個表現就是“五字棋”與“烏木棋”,一個來自民間,一個來自精緻文化。

    先寫到這裡,後面的有點亂,我再理一理

  • 8 # 高宗1986

    《平凡的世界》寫的是農村題材,對於這個題材我確實看到過幾個類似的作品。

    第一部就是我前不久看完的《四棵楊》,該書講述了一個叫四棵楊的小村子從解放後到七十年代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確實寫得好,人物也刻畫的細緻。

    第二部我要推薦的書是黃國榮老師寫的《鄉謠》,這本書寫一個阿Q式的人物二祥以及他所在的村子的故事,故事從解放前一直寫到改革開放,該書確實好看,這本書曾經入圍過茅盾文學獎,但是沒有獲獎。

    第三部就是《白鹿原》,我想這本書的好就不用我廢話,總的一句話看了你不會失望。 第四部是餘華老師寫的《活著》,這本書看完你會更加珍惜生活,更能體會人世的艱辛,好書無需多言。

    第四部是賈平凹老師寫的《秦腔》,還有《帶燈》,賈老師寫的書大多是農村題材的,故事看上去平淡,當你用心去讀了,就會感覺寫得好。

    第五部是周大新寫的《湖光山色》,寫一對農村夫妻透過努力致富,但是富裕後感情出現變故,最後各走各的路,各自堅持各自心中的理想的故事。

    第六部是《萬家鎮軼事》,一個小鎮,一個女人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DNF中最有特色的職業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