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達娃多吉

    在家,要孝敬父母,不是愚孝。管好子女,不是放下,就冷血,六親不認,只認和尚尼姑為爹媽。不欺騙善,不怕惡!不把經做成口頭禪。行動和口不一,說一套做一套。

  • 2 # 草堂禪趣

    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你說的對。修行,不管在家還是出家,都要將修行當做終身去接受教育的過程。

    只說教育吧,不要談修行那麼多儀式。那些其實根本就沒有用處。

    要自己教化自己、感動自己。

    修行,就是自己去化解自己一個人懂得的難題。

    直到我們將生活變成了歡喜,變成了藝術,不再反感任何人,不再反感任何生命和任何一種生活心態、任何一種生活方式。

    修行,就是去慢慢試著接受這個世界所有人的生命形態、思考方式和過錯、無知甚至罪惡,還有對我們的有意、無意的侵犯、傷害。

    放下,其實並不是人們以為的那麼簡單的事情。

    放下中,包含著大智慧。包含著人生多少年、多少犀利、煩惱痛苦、苦難的磨練和洗禮。

    只有承受過了更多地去寬容別人、饒恕他人過錯、失誤和罪苦的人,才顯得高貴、智慧和純潔。

    在家還是出家,並不重要。修行的人,懂得真善、識得假善,看的透智慧,望得穿無知和愚痴。

    去好好讀書吧,讀過一些中國文化中最美的書,你就會漸漸改變自己原先僵硬的氣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消除無知與愚昧,增長慈悲與善良的心,多多修集、多多幫助別人,生出正確、美好的生命觀、生死觀、因果觀和價值觀,接受一切智慧者們說過的忠心勸告,記住那些最有用的智慧之言。

    修行,就是去接受美好的智慧的教育,而拋開無知與邪惡的毒見,化除自己心中的惡毒、邪見和愚昧,就可以得到一切智慧者的成就。

    功課:從讀熟——玉曆寶鈔、弟子規、太上感應篇、陰騭文、三世因果經、十善業道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等中國優秀文化典籍開始,誦持———就要從《地藏經》開始修起,再另加普門品、心經,大悲咒。

  • 3 # 使用者8945799930309

    我也不懂修行,我只會修身。我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是在修行。我看過的書基本都忘記了,我不會把書本上的東西框住我的思想。做人只要守住道德底線,不要侵犯他人的權利和益利就可以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管他怎麼想和我沒關係。

  • 4 # 雲說414

    修行就是一種迴歸,迴歸到清淨,迴歸到平常,迴歸到沒有煩惱的時候。把自己的身心安靜下來,平和下來,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減少煩惱(佛教稱之為少憂少惱),把自己的慾望控制好,把自己的人生好好的規劃,去做一些利益社會、利益人群的事情,若是離開了這些內容,這些東西,我們再去談什麼宗教,談什麼修行,那麼宗教反而成為是神經兮兮的東西,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閒居是一種隱居的生活,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生活和人生態度,也是未來人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美生活,藝術化的生活,是一種自得其樂的自在生活方式,有書、有茶、有書畫、有讀書的環境,這就是在鬧市中的一種閒居,也是文人士大夫精英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奢侈品。但是,這種奢侈品在你沒有追求的時候,沒有慾望的時候已經達到了。

    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有舍就有得(獲得),有得須有舍(放棄),捨得捨得。不捨得心的人,捨得可以放下自己的煩惱,舍可以用金錢去佈施和幫助貧窮,捨得可以成就一切善事,有捨得心的人,他才能把事情做好,他才能得到更多。

    本分老實是社會道德的共識,若是太老實了,這文字裡卻多了一個所謂的太字,有矯枉過正之嫌。一個人好壞大多與自己個人有關,若再加上自己後天讀書不努力,不用功,不勤奮,根據自己文化的程度和能力,所得的工資也不會太多,人生也會受到委屈。這種不用功的人,他們看問題更加會不夠全面的,有時候欺負受辱捱打捱罵,成為了人生當中的一種常態。事實上,只是一小小部分人,那些貪官汙吏,或者依靠欺詐發橫財者,有幾個有善終?

    獨來獨往是一種孤獨,但同時,也是一種魄力。無論別人怎麼說,自己始終清楚自己的方向,一直前進,不放棄,不懷疑,不言敗,不服輸,把屬於自己的事情做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本本分分,是自己的左右銘。有些人,很有意思的事,一邊念著經典,一邊和人爭辯是非;一邊唸經打坐,一邊妄想紛飛;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可遇到事情還是著急上火,半點虧也不肯吃。

    尊重,是人一種的美德,學會了尊重,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尊重上面的,若你不能尊重別人,不能尊重別人的發言,不能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你就不要發表自己任何的觀點和任何的看法。反之,這樣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使自己的氣質變了味,就如同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一樣,整天在忙,也不知道忙的是什麼。因此,如果學不會尊重,那麼請閉上自己的嘴巴。

    忍是一種高階的智慧,淡定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所謂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就是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放得下,就是放下自己心中的煩惱。生活是平平淡淡的,簡簡單單的,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沒有什麼奇特,到時候了,該吃晚飯了。因此,社會上有許多好心人,只要你堅強,好心人都會讓你堅強的。因為世界不完美,所以要改變世界,因為人心不善良,所以提倡道德觀,心好一切都好,心安一切都安,這就是佛國淨土。

    人能做些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是在那裡做錦上添花事情,然而在沒有成事之前,就有人會做一些雪裡送炭的事情,我們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為弱勢者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來改變他們的生活。因此,從佛教的無我法來說,在做幫助人家事情而不求回報,這就叫做種善因,結善緣,成善事,最終一定得到好的結果,好的果報的。

    人的每一天的好心情,都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若心生歡喜心去做事,他活得會比別人快樂,新生感恩之心去做事,他比別人活得更加充足。好的心情,就是好的一天的開始,有好的開始,就有好的收穫,人的心情,在人生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心情能改變人,能改變他的人生。

    什麼是真實的生活呢?就是佛教所說的活在當下,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用自己的愛心,歡喜心,包容心平等地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它是有四季分明的色彩,有山川,有大河,有Sunny燦爛的世界,有雨中散步的情趣,白雪皚皚的天地,是多麼美好的。

    希望我們能夠傳遞正能量。

  • 5 # 認樸明心

    修行就是逆行,迴歸本心。本心:根本之心;本來之心;天生之心;或純正無我之心。迴歸:走出後,再回到原來的地方。逆行:在正常的順行中逆向而行,或結合俗常事,幹出超脫的事。修行是一種持之以恆的行為。所做功課,有要求,無定式。修行的原則是培養自己內心儘可能多的無為狀態和能力一一回歸本心。

    在家修行:在對社會、對家庭負責任有擔當中修行。以化緣為生活的正規修行,可能很好,但不是最好。最好在家修行。不要自尋清靜,找偏遠深山自建房舍修行。在家修行,隱身鬧市,才能結合入世的具體問題,做好“化煩惱為菩提”的工作,從而收到更大的效果。印度有種苦行僧的修法,認為越苦越精進。修行是讓心止行,與吃苦沒關係。吃不吃肉,以身體的自然需要界定,不應靠戒律約束。

    如何修行:隨遇而安:不要瞎操心,亂生氣,有些事是客觀存在,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不該你管的事或你管不了的事不要管。盡其所能:保持寵辱不驚的平常心,多做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事情。自善其身:心慕無極無為的大道,並以無極無為之心追隨大道。忙中偷閒,每日採用自然坐姿入靜半小時餘。無事做時,心不離守靜。體道安道:道是萬物未生或萬物中和後的無形的高能量,道隱於萬物中。當你足夠靜時,可以喚起本心的高能量,溝通道的高能量,屆時乃至此後,會有異乎尋常的感覺。要以平靜心保持這種感覺,不要追尋、不要貪戀、不要喜歡這種感覺,仍舊是內心無極無為,甚至能做到幹活專一而又能體忙心閒。

    心靜不燥自然涼,靜至無極合大道。靜是道的屬性,也是本心的自然狀態。放下應該的放下,等觀眾生,不執所迷,識大理、知輕重,才能靜。“心無所惑,是謂大定。”須知:修行中可迂不可求的不是別的,是靜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其得也是靜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靜定是道的一個別稱。

  • 6 #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功課的含義是什麼?

    功課的含義是什麼?功課的含義是我們每天固定下一種相對圓滿的程式,固定下來以後,每天做,以此產生一種功德,來渴求一種成果。拿著功德來求成果,不是打白條。

    佛教內部的功課,原來沒有說居士的功課,一說到功課,是十方叢林的功課,就是全國各地寺院內部的功課。那是什麼功課呢?就是咱們現在寺院的早晚功課,搭配得非常好,並且功德也很大。

    前一段時間我們講了《大悲咒的功德和妙用》和《十小咒的功德》,如果再講《楞嚴咒的功德》,那麼加起來是什麼呢?就等於是叢林當中早課的功德。

    我們每天上課以防懈怠,而每天上課就產生功德,拿這種功德去給施主迴向……寺院的功課,是維繫寺院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每天寺院都不做功課了,這個寺院和俗世間可能就沒什麼兩樣了。比如你們每天上集市趕集,假如我們也去趕集,天天販賣青菜,那還叫出家人嗎?寺院的功課是非常圓滿的,功德也是很大的。

    在家佛弟子,做早課、晚課的時間和內容,跟寺院的功課,最好能一致,相應。這樣能夠產生共同燻修的一種功德。如果說我們自己在家沒有能力,把這個功課做到像在寺院一樣,那怎麼辦?也有一個原則性的指導,可採用下面的方法:

    早課:《普門品》、《心經》、《大悲咒》、《往生咒》、《觀音菩薩名號》,剩下的主要是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早課。晚課:《佛說阿彌陀經》、《心經》、《往生咒》、《大悲咒》、觀音菩薩名號,剩下的就是阿彌陀佛名號。你掌握住這些,就是在家佛弟子的非常好的一種功課,但主要還是以唸佛求生西方為主。以唸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之正行,時時刻刻都在唸佛,做家務也在唸佛,走路也在唸佛,甚至是買菜,包括有一部分工作也適合唸佛,只要你工作不失誤。

    如果有人說我早上念十句佛,晚上念十句佛,就行了,那叫十念法,或者是十口氣,這樣的話就容易引起懈怠,放逸。有些佛弟子信了佛以後,他也知道唸佛,但是他還賭博,打牌等等。搓著麻將想起來了,今天還沒念佛呢,搓著麻將,唸了幾句佛,算是完成了你的功課了,這顯然虔誠心不到位。

    功課就是相對固定的內容,有一定的數量,不是僅僅十口氣。當然,歷史上產生過十念法:十口氣念法,和一口氣十句佛號的念法。兩種十念法都產生過,後來很多高僧大德也講:那是高僧大德為達官貴人,比較忙的那些人,善巧的一種接引而設定的功課。

    我們佛弟子,三皈五戒以後,正式進入佛門修起法來了,然後,每天早上只做十念法,那恐怕就是一種懈怠和放逸的藉口,必須要給自己定下功課來。內容差不多是剛才講到的那些,因為很多佛弟子都是採用的這種方式,這種功課也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說,在我們修行過程當中遇到違緣了,你專心的念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或者是專門地念《大悲咒》,誦它幾天來排除違緣,消除業障,也是可以的;或者是我們專門念阿彌陀佛,念幾天,幾十天,就像閉關一樣,這也是可以的。

    功課產生的是出世間的功德,出世間的功德是什麼呢?只要是出世間的功德,必然產生一種作用,就是能使人往生諸佛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aza行車記錄儀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