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叮鈴噹啷
-
2 # ZBLiu
前兩天有一個題目是:“為什麼現在很難出現魯迅、郭沫若那樣的大師?”,和本題十分相像。我懷疑這類題目的題主是明知故問。
答案就在問題中,沒有人肯直言談相,原因也是明擺著的。
-
3 # 旭日東昇38030061
民國文學大師都是國內民眾自己認可的,解放後。放眼整個世界能讓接受是“老舍”,後來跳湖了。當然,現在有莫言。這個回到滿意嗎?
-
4 # 說的哪有唱的好聽
在民國一個作家,比如張恨水吧。就可以富可敵國。今天的作家,比如路遙吧。直接就餓死了。這和有沒有文化肯定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的動力就是利益,沒有利益,什麼事都不會有人去做。
-
5 # 浮萍憶夢
只聊聊自己咋想的:
一、人民思維得到解放,越來越個性、充滿自信,想讓一個驕傲的人去認可另一個人是很難的;
二、這點真不是我在臆測,現在是金錢社會,文人要給商人讓讓地位。
有錢你可以讓老父老母親經常檢查身體、保持身體健康,身體好了心裡自然就會樂呵呵的;
有錢你可以讓你的孩子與其他人一起成長在起跑線上,一起享有共同奮進、出彩的機會;
人人都有錢了,民富國強,支援中國產,讓國家越來越興盛,民族越來越強大,在世界上一起出彩。
-
6 # 黃小發的生活日常
從前的人之所以能夠寫出優秀的文章,並不是因為他們多麼的聰明。就好像前幾年非常火的蔡崇達,寫了一本《皮囊》。從他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發現,他並不是天才。或許他並不是真心的,但是生活逼著他祭奠了文學女神,蔡崇達把他的青春和時間都獻給了文學,靠歲月的磨練才摸出他的文才。
天才自然也有很多,但如果你是一個天才,你會去寫文章嗎?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天才都選擇了去經商,那是一種快速賺錢,而且賺的很多的方式。而文化人在他們的眼中,迂腐又寒酸。甚至文化人,在自己的眼中,也是迂腐又寒酸。正是從前的人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沒有良好的環境給他們學習的機會,才讓他們成為了大文學家。因為文學對他們來說就是唯一,而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娛樂,可能是兼職。
浮躁的世界,如果沒有人把他的痴狂與忠貞,獻給文學女神做祭品,那麼很難再出現一個大文學家。
-
7 # 心畫齋主人
誠謝您的約邀。
這題目實在是"意想天開"。據我所知,民國時期並沒有"文盲成為大師“,也許我孤漏寡聞。
我所知道的是著名學者梁瀨溟,成為當時的北大教師;著名作家沈從文,但他們也並非"不識字”,只不過最多是幾年私塾。
行文值此,我想起魯迅生生曾說過的"我從沒見過村姑化成的才女灬灬"。
有感而發,妥否,還請大家暢言。
-
8 # 圖騰9426
首先反問你,民國時期用毛筆寫字的多還是現在用毛筆寫字的多?答案很明確,當時書寫工具有侷限。咱在往下說,民國時期的書籍和專業是有限的,而現在的書記和專業你也數不了。再說,主要的古人學不厭精,而今人“抱佛腳”淺嘗輒止是主要。
-
9 # 聽雪堂主人
我基本認同這種說法,民國時期,我們確實出了一大批大師級的人才。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均是如此。試舉例來說,自然科學方面,比如“三錢” 錢學森、錢三強和錢偉長,李政道、楊振寧等等,社會科學方面,比如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以及錢鍾書等等,在文學方面,也名家輩出,比如魯迅、北島、胡適等。總之,這批人才具有超越國界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知名度。
現當代以來,培養的人才確實不少,但存在普及性好,拔尖型人才,或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偏少。個人以為,這可能與教育的制度和出發點有關。民國時期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上述大師級人物,一般家庭條件較好,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在國內上大學外,許多人有留洋海外深造的經歷,所以,他們在國內被按精英教育,又出國深造,學業上積累深厚,眼界開闊,加上個人天賦異稟,自然會出一批大師級人才。新中國後,教育主要模仿蘇聯,在初期可能走過精英教育後,近些年一直在走普及性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擴招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會持續存在,加上國內211和985大學裡,尤其是頂尖大學裡的學生,出國深造後,只有一部分人回國,另一部分在國外發展,或換了研究領域,反正種種原因吧,究竟發展如何,國內可能不是很瞭解,所以在映象裡,當代大師級人才反而少了。
原因分析:一是教育模式的問題 。應試教育不能全盤否定,但題海戰術,唯分數論,一定程度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二是教育的功利性和學習者的功利性都很強,對研究性人才成長也不利 導向有問題。
-
10 # 明心智行443
民國並沒有太受外來文化的衝擊。還是自己文化的延續。那時我們有自己文化價值觀和物質取捨觀。雖然時局有些動亂,但文化傳承沒受太大的影響。我們的文化在社會各個階層都有很深的影響。人們在這種背景下的各種活動實際上都遵循著自己的文化理念。而這種理念讓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會在裡面找到思想歸宿和傳承的動力。這種理念是接近事實和解剖事實的真相的!人們真正瞭解和真正接受了這種理念,才會發揮出它的應有的作用。作家文學家只是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說出我們的文化理念!而現在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們雖然不是文盲了。但我們只是多認識幾個字罷了。我們卻丟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精髓。當我們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我們發現它的不完整,它的缺陷。而這些在我們的文化裡都有精闢的回答。可是我們卻認可了這種不完整,認可了這種缺陷!在不適合自己文化理念裡怎麼會出現傑出的人才,怎麼會出現讓人敬佩的作家?我們是可憐呢?還是可恨呢?還是可悲呢?
民國時魯迅、曹禺、郁達夫、茅盾、林語堂、林實秋、老舍、巴金等文學大師享譽至今,而現在卻沒有幾個作家能被人們所熟知,為什麼?
回覆列表
這是一種誤導!
文學的價值在於引導世道人心,如果說“民國大師輩出”,我也只承認魯迅、郭沫若、老舍、曹禺……這些人,他們能夠鞭笞社會的黑暗,啟迪人們追求真理、尋求光明。新中國成立後,湧現出一大批人民作家,他們深入到工農兵群眾中體驗生活,把自己放在勞動人民中間,在群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歌頌群眾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好作品層出不窮,影響了好幾代華人。他們的名字燦若星河,有魏巍、周立波、李英儒、丁玲、柳青……由此可見,所謂“民國大師輩出”,水平遠遠超過現在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