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道有李

    商朝與夏朝的聯絡,就是替代關係,所謂“商革夏命”。而兩個文明的區別,我已經回答了幾個類似的問題了,再贅述一遍吧:

    二里頭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共分四期。在其初期,文化中心位於潁河、汝河流域;二期之後轉移到伊河、洛河流域;三期伴隨著青銅器興起而顯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除了青銅刀,還有斧、鑿等武器,以及青銅鈴、牌飾、圓形器、圓泡等裝飾品,這標誌著青銅時代的到來。

    同時,二里頭特產的伊洛系陶器越過黃河向北擴充套件。二里頭文化三期已經擁有了更加明確的稱得上初期國家的條件。那麼,當時的二里頭文化是否相當於初期國家階段呢?

    史學界關於判斷一個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是否能達到文明的水準,一般有三個判別標準。一、文字;二、大量非農業人口組成的城市;三、複雜宗教禮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提出的文明三要素),或金屬冶煉(中日兩國學者主張將此代替「宗教禮儀」作為判別文明的標準)。

    在以上三個判別標準中,如果能達到兩個,就可以算得上是文明。按照這個標準來檢驗商朝,可以看出:文字方面有甲骨文;城市有安陽殷墟,不僅規模很大,而且有明顯的社會等級和分工;在金屬冶煉方面,商朝的青銅器在全世界範圍都是頂級水平。所以商朝完全符合文明古國的標準。

    現在,我們先假定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朝。然後,再用這個標準檢驗二里頭文化遺址。

    文字方面,雖然二里頭出土的器物上有一些刻畫的符號,但不能被認定為文字;社會發展階段方面,我們引入以下四個考古方面常用的指標來加以判斷:

    王墓:也就是王的陵墓,這沒有發現。王墓是根本不存在,還是尚未發現,或是已被盜墓賊給盜掘破壞,目前學界尚無定論。

    棺槨結構:這是指在地下建造墓室,再把木棺置於其中的方式。商朝的墓葬採用棺槨結構,這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標誌。但在二里頭文化中棺槨結構從未出現。

    隨葬品:也就是冥器。二里頭文化後期已經陸續浮現,但應用規模還很小,無法與商代相比。作為禮器的青銅器要到二里頭文化的後期才逐漸出現。

    祭祀活動:中國文化特別注重祭祀。《左傳》裡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戰爭。祭祀和戰爭構成了最大的國事。反過來講,從祭祀與戰爭的發達程度,可以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

    商朝是以祭祀儀禮和禮制為基礎,建立了維持社會秩序和群體組織的祭儀國家。也就是說,商朝的祭禮已經相當完備了。但二里頭文化在祭祀活動上與商朝相比要差得很多。二里頭文化遺址沒有發現人牲(即用人來殉葬)。就考古學而言,人牲的出現可以印證王權的擴張與國家的成型。

    在河南鄭州附近的二里崗文化(早於安陽殷墟,而晚於二里頭文化的文明),在其上層二期(相當於商朝中期)一個叫白家莊小雙橋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牛和人的犧牲坑。這說明當時犧牲祭祀已經非常盛行。然而這樣的犧牲坑在二里頭文化遺址卻並未發現。

    基於以上四個參考標準,二里頭文化可以證實在商朝之前,中國存在一個更古老的文化。如果這就是傳說中的夏王朝,那麼夏王朝的社會進化尚未達到成熟的王權階段,而是處於王權的形成期,並不像商朝那樣已經具備了王朝或國家的資格。

    所以,將其定位為初期國家形成期或萌芽期,或者叫做「前王朝年代」。把夏稱為王朝,有點勉為其難。

  • 2 # 琥珀黃芪補氣大師茶

    首先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商朝對奴隸有了新的用法,商朝時期的奴隸與傳統意義上的奴隸還是有區別,傳統的就是賣力氣、苦力,商朝奴隸用來陪葬、人性等。

  • 3 # 翊翊浩浩尉尉

    中國曾有過稱為“三皇五帝”的聖君,實行禪讓制。在這時期,中原大地上存在著許多部落,它們各有各的領袖。它們漸漸聯合起來,形成了現代漢族的前身華夏族,並推舉了共同的部落首領,建立了原始的政府。

    夏以前,中原的禪讓制已經漸漸走向瓦解。堯禪讓王位於舜,舜禪讓王位於禹,真的是禪讓嗎?還是陶唐氏、有虞氏和有夏氏部落之間爭奪的結果呢?無論如何,至少表明在當時各部落的勢力還是很大,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

    但是,禪讓制下由各部落公推的領袖,已經開始對各部落產生強大的統治力了。堯可以用鯀治水,舜卻殺之;舜雖殺鯀,卻仍不得不利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雖掌權,仍不得不尊重舜。但禹卻殺了“後至”的防風氏,明擺著利用殺戮立威,確立自己在各部落領袖中的絕對首腦地位。這表明。有夏氏的權威超過了其他部落,有夏氏長期統治中原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了。

    夏商的政治制度夏啟開創“家天下”的制度(王位世襲制)“世襲制”就是古代皇帝下臺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兒子。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長”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具有極強的封建性。

    商代實行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維繫貴族間關係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現,則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制度。

    積極的一面——宗法制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祖國統一大業有促進作用。

    消極的一面——過分強調宗族、宗法觀念,人為劃分遠近親疏,又束縛了人的自主發展。

    自禹至桀傳14世,17君,歷四五百年。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性質的國家,夏朝應該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始於夏朝。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奴隸制王朝。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1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建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市),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麵達到較高的水平。

    商朝的先祖姓子,名契。因為契當初封官的地方在商,所以後面他當老大的時候就把國號改為了商。契也是個有背景的人。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兒,是帝嚳的第二個妃子。帝嚳為蟜極之子,蟜極為少昊之子,少昊為黃帝長子。這層層關係遞加下來,商湯毫無疑問是黃帝血脈。大禹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六世孫,顓頊是黃帝次子昌意之子,因而顓頊為黃帝之孫是黃帝之孫。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大禹和顓頊有血緣關係。所以夏朝與商朝有共同祖先黃帝。

  • 4 # 鍵鼠俠

    夏商是兩個奴隸制王朝,興亡交替的兩個政權。

    至今夏朝僅存於多部史書記載之中,沒有發掘出夏朝的文物文字記載。殷商發掘出的甲骨文文字和青銅器,以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序來看,夏朝應該是有文字和青銅器的,否則作為繼承者,商朝很難在前朝沒有這些事物的基礎上自行發展出成熟的文字和青銅技藝。

    依史書記載夏朝建於啟,終於桀。中間有太康失國、少康復國中興、孔甲開始衰微等記載。“暴君”桀被成湯革命,武力推翻和放逐。湯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故稱殷商,終於紂。

    二者聯絡是一種繼承關係,包括制度、曆法、刑法和疆域(禹設九州,但除王朝核心外都是封國進貢體系),當王朝盛興,封國臣服,外族不敢犯。一旦王朝衰微 政令不出國,封國也就不聽號令,甚至趁機興起滅宗國。商如此,周亦如是,都是原有王朝的一方諸侯,興盛起來滅掉舊王朝。

    當然,商朝文明和夏朝文明的內在聯絡是華夏文明不斷演化發展的關係,到商代奴隸制的人殉、牲殉、經濟和軍事都更加完善。

  • 5 # 農民更瘋狂

    夏立國以前,天下為公,部落首領更替採用“禪讓制”,據載,堯禪將讓給舜,舜禪讓給禹,本來這樣下去也挺好,公平、民主、和諧。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他們私心漸起,“為公”的觀念逐漸淡漠。

    舜還在位的時候,法官皋陶“令民皆則禹(聽從禹的命令),不如言,刑從之”。禹繼位後,在一次部落聯盟首腦會議上,“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禹死,本來是要傳授給伯益的,“益佐禹之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禹之子).....,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從此“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夏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位世襲制的朝代,(或者可以說“方國聯盟的盟主”,這樣的王朝與秦始皇的權力那可是天壤之別),商從此成為夏的一個諸侯國。

    商是一個比夏更古老的民族(部落),遊牧為業,沒有統一的文字,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所以他的後世子孫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開始向奴隸制過渡。開始向日益衰敗的夏朝發起挑戰,最終取代夏朝建立了商朝,並且繼承了夏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文字)。

    說得有點囉唆了,歸納起來就是:商比夏的歷史其實更古老,商取代夏,是商與夏的位置從奴役到主人的一個根本性轉變;商朝很多方面是學習了夏朝的,包括文字(夏文字與商甲骨文如此相似足以證明);夏朝的青銅冶煉、加工技術在商朝達到頂峰,商朝建立了比夏朝更完善的奴隸制國家。

    夏商周這幾個朝代是一脈相承的,統稱為早期華夏文明,所以我們經常連在一起說,只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已。

  • 6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商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它和傳說中的第一個朝代夏朝,應該說是既有不同之處,而又有所聯絡。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轉變階段。這就決定了它是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

    而在經歷了夏朝幾百年的發展史之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商朝在制度上、法律上、文化上以及社會發展上都要比夏朝有所進步與提高。

    傳說中的夏朝並沒有發現出現“文字”,而文字則是文明的載體。它記錄著前人的一切文明發展成果,是文明的結晶。

    而商朝則出現了初期的文字——甲骨文。這相對於夏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式的進步。文字的出現使得商朝的文明,得以被記錄與傳承。

    夏朝的統治疆域要比商朝小,對周邊部族的掌控能力也是不如商朝的。其核心區處在黃河流域的區域性地區。

    而商朝則己經可以將其文化傳播到那些新被商軍佂服的地區。商朝在開闢疆域方面要遠勝於夏朝。

    夏朝正處於“國家制度”的草創階段,在實際上處於探索期。其發展還很不完善。

    而商朝則己經將奴隸制國家制度發展得較為完善了,各方面的發展都已經有所完備了。因此商朝比之夏朝是要“先進”一些的!

  • 7 # 醉哪吒

    一般情況下,中原盟主,都是血統O3、伏羲子孫、中原華族。只有4000年前的帝嚳、3700年前的殷商,不是O3華族血統,而是C3s血統。

    殷商C3s-F3880血統,跟高麗C3s-CTS2657乃是堂兄弟。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不過,祖源血統學/分子人類學的結果,不容忽視。

    2萬年前,冰川開始融化,東海漁夫紛紛登上陸地。一部分C3s高麗族,向右登陸滿洲,1100年前入侵北韓。堂兄弟C3s帝俊,向左登陸山東半島,到5000年前,被稱作帝俊,也就是東王公。

    到4000年前,深度融入中原華族的帝嚳,成為五帝中的第3個。3700年,殷商C3s血統,再次成為中原盟主。射日的后羿、孔夫子、司馬懿,都是C3s父系血統單倍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還能進2019年的最佳一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