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615226313479
-
2 # 華客食旅
白粉病是草莓常見病害。保護地栽培由於溫度與溼度適合發病要求,所以較露地栽培發病嚴重。白粉病屬於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病葉等殘存於土壤中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空氣傳播。在15~25℃的條件下繁殖蔓延最快。高溫、乾燥環境不易發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葉柄、花、花梗及果實。葉片被侵害初期發生大小不等的暗斑,不久葉背面產生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片捲縮、枯黃。幼果受害,果面上覆蓋白色粉狀物,果實停止發育,失去商品價值。受害嚴重時整個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2)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莖葉生長過密。經常摘除老葉與枯葉,保證株間通風。
(3)改善溼度條件在棚室生產中要透過通風降低溼度,覆蓋地膜防止水汽蒸發。露地栽培雨後及時排水。
(4)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施濃度為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每隔10天噴施一次;或用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噴施葉片。防治白粉病也可用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0%農抗401水劑200倍液,或50%硫黃懸浮劑250~3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也可用瀋陽農業大學研製的煙劑6號,每667米2350克進行燻煙。
白粉病主要透過預防來控制。定植前透過清園、晾曬土壤、土壤消毒等消除菌源。在栽植時用甲基託布津等藥劑對秧苗消毒,提高秧苗的自身抗病能力。生長期在天氣好的情況下棚室要進行通風,改變白粉病病菌的生存條件。膜下滴灌能有效地降低棚室溼度,對防治白粉病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
3 # 鄉間影片
草莓白粉病與溫度是有關的。
白粉病是草莓種植區的一種常見病,在開放區和保護區都有發生。由於溫室內的溫溼度條件更適合該病的發生,溫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發病更為嚴重。
一、白粉病危害:
主要危害葉、花、果和果梗,但主要病害是膨大期的老葉和果,匍匐莖上病害較少。在葉片發生的早期,葉片背面有一層薄薄的霜狀白色粉末,然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植株。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捲曲,呈勺形。葉片上出現不同大小的黑點。後期出現紅褐色斑點。葉緣開始縮小,最後整片葉子都燒焦了。當花蕾和花生病的時候,花瓣會變紅,花蕾就開不開了。果實感染後,果實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色粉末,果實停止生長,顏色變差,商品價值喪失。
二、防治方法
①選育抗病品種和植物脫毒苗
不同草莓品種對白粉病的抗性不同。寶交早生、哈尼和全明星對白粉病有很強的抵抗力,而豐香、章姬則容易患這種病。因此,可以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此外,還應種植無病毒的壯苗,切斷疾病發生的傳播鏈。
②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保證通風透光;加大有機肥施用量,適當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植物徒長;冬季及時清除細菌源,夏季及時清除老葉、殘葉、病葉,集中掩埋破壞,雨後及時排水。
白粉病一旦發生,很難根除,預防是主要途徑。種植前,徹底噴灑一次殺菌劑。種植後,定期注射藥物預防。硫懸浮液可作為預防劑。在發病初期,可噴25%三唑酮WP 3000-5000次、40%氟矽唑6000次或70%甲基託布津1000次。如果病情嚴重,在首次使用後7-10天再次噴灑。露地栽培的控制期為開花前匍匐莖發生期,保護地栽培的控制期為開花前和開花後,但開花時不能噴灑農藥,否則容易造成危害,增加畸形果的比例。
-
4 # 農村養牛小哥
白粉病是由一種叫做羽衣草單囊殼菌引起的,為低溫高溼型病害,它發病的溫度通常在15-2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在90%以上。通常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連續陰、雨、霧、雪等天氣會導致發病,如果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就不容易發病。
發現草莓患病後,要第一時間將患病的葉子、果實摘掉,並進行深埋或燒燬,消滅其病菌,以防再次傳染復發。另外,可以用唑類藥物進行防治,但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藥量過大,容易抑制草莓的生長髮育。
治療白粉病的手段比較有限,主要還是靠預防。首先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減少植株患病的可能。其次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多施磷鉀肥,這樣也能提升抗病能力。除了施肥之外,還要注意澆水,如果環境溼度過大,則要限制水量,並且加強通風,這樣可以減少真菌滋生的可能。平時要注意修剪,及時摘除老葉病葉。
-
5 # 小酒館的酒不便宜
草莓白粉病是一種多迴圈病害(polycyclic disease),屬於專性植物病原菌,侵染植物組織,並在植物組織中生存和繁殖的真菌病害. 該病原菌侵染草莓的莖、葉、花 和果等器官,病原菌侵染後產生的菌絲體會附著在葉片表面,影響草莓植株的光合作用,最終導致葉子的壞死和脫落,同時還影響草莓果實的品質和採後儲藏過程.
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在生活史的各個環節中,同時受到非生物因子——溫度、相對溼度、光照強度和降雨量等的影響. 病原菌侵染草莓植株的最低溫度為大概為5 ℃,最適溫度在 15~30 ℃,最高溫度為 30 ℃;環境的相對溼度對病原菌也有直接的影響,侵染的最低相對溼度要求為30%;高於或低於其最適範圍值,都會導致病原菌的數量減少.所以在草莓白粉病 的防治過程中,有目的地針對病原菌生活史每個階段的非生物因子進行人工干預,阻斷病原菌生活史,可以達到防治病害的效果.在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過程中,不能採用單一的化學防治或生物防治措施,應依賴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從而避免由單一措施導致病原物產生抗性. 目前,國內對草莓白粉病的綜合防治,主要是針對草莓植株表現出白粉病症狀來進行化學和生物防治. 例如,用2%武夷菌素和放線菌菌株和使用蠟狀芽孢桿菌等生物試劑對草莓白粉病進行防治,均能達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
6 # 雲妹兒
白粉病是由一種叫做羽衣草單囊殼菌引起的,為低溫高溼型病害,它發病的溫度通常在15-2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在90%以上。通常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連續陰、雨、霧、雪等天氣會導致發病,如果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就不容易發病。
發現草莓患病後,要第一時間將患病的葉子、果實摘掉,並進行深埋或燒燬,消滅其病菌,以防再次傳染復發。另外,可以用唑類藥物進行防治,但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藥量過大,容易抑制草莓的生長髮育。
治療白粉病的手段比較有限,主要還是靠預防。首先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減少植株患病的可能。其次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多施磷鉀肥,這樣也能提升抗病能力。除了施肥之外,還要注意澆水,如果環境溼度過大,則要限制水量,並且加強通風,這樣可以減少真菌滋生的可能。平時要注意修剪,及時摘除老葉病葉。
-
7 # 丁望之
草莓在露地和保護地種植的過程中,白粉病都是較常發生的一種病害,發病嚴重時可明顯降低果實產量,同時使草莓秧苗抗性變弱,在移栽過程中容易死亡。並且從草莓白粉病的發病特點來看,其發病最適宜溫度在15~25℃,並且在低於30℃或高於30℃均不發病,因此我們可以得出草莓白粉病的發生和栽培地溫度有較強的關聯性。
白粉病傳播途徑和侵染過程
白粉病的病原是專性寄生菌病菌,在種植地溫度過低時病菌會透過閉囊殼或附著在草莓老葉上越冬;當種植地溫暖回暖時期多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形態在附著葉片上越夏,成為次年初侵染源。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帶菌草莓苗進行中遠距離傳播,然後在環境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並藉助氣流或雨水擴散、傳播和蔓延。
白粉病症狀:白粉病主要可以危害到草莓植株的葉片、花蕾、果實、葉柄、果柄和匍匐莖。①在葉發病初期,葉背上可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並隨著病情加重,中期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同時白色菌絲逐漸形成白粉狀,到了發病後期葉片覆蓋滿白色黴層。
②在花蕾發病初期,花瓣主要呈粉紅色,少數也有紫紅色情況。花蕾不能正常開放,形成無效花。
白粉病發病原因導致白粉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植地栽培密度過大,導致植株長勢弱、抗性差;水分施灌不合理,也可引起土壤高溫幹早與高溼交替;氮肥施用過量,引起植株徒長,導致田間植株密度變大;選擇抗病性較差的品種,再有就是栽培地溫度正好在白粉病發病的適宜溫度。
白粉病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
①選擇抗性強、健壯、無菌的草莓種苗,也可選擇白粉病抗性較強的如圖得拉、甜查理等歐美系品種從源頭上遏制白粉病病害發生。
②合理肥水管理,控制氮肥施入,增施磷肥、鉀肥,培育壯苗。
2.物理防治
在有暖棚設施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白粉病菌和草莓植株耐高溫能力不同的特點,採用溫度差高溫悶殺白粉病菌,具體措施如下;
高溫悶棚前先摘除成熟草莓,然後在早上澆遍水,以免種苗在悶棚期間失水萎篇或死亡,澆水後通風散溼10分鐘後關閉疏風口,待溫度達到35-38℃之後逐漸降溫。一般經過3-4天可逐漸起到效果。
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高溫時間控制在2h左右,悶棚溫度不能超過40℃,否則不利於植株生長。
3.化學防治
①煙劑
通常適用於暖棚保護地防治草莓白粉病,常用的燻煙劑主要有硫黃、45%百菌清煙劑。硫黃燻蒸具體措施;每畝懸掛8~10個硫黃罐,罐體離地面1.5m高,硫黃粉每罐用量20g左右,晚上密閉棚室後開始燻蒸,一般晚7點-11點,隔天一次,連續燻蒸10次。注意通電前要檢查硫黃粉用量,以免乾燒發生意外。
百菌清煙劑每畝使用8-10枚,每7-10天使用1次,連用3~4次。使用煙劑注意事項:①煙劑不能和殺菌劑、殺蟲劑混用,以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②確保防治效果,風口密封,確保人員安全,煙劑需從裡向外擺放。
②藥劑
可採用12.5%四氟醚唑水乳劑2200-2800倍液,每隔10天防治1次。
藥劑防治注意事項;噴藥器械要選擇霧滴細且均勻的,避免產生藥害。
4.微生物菌劑防治
微生物菌劑作為新型防治藥劑,優點具有無藥害、無殘留等特點,其防治原理是菌劑噴施到葉片後,活性芽孢吸收葉片表面養分、水分,迅速繁殖,併產生殺滅病菌的活性物質,以達到殺滅病菌的目的。可往葉片噴施1000億孢子/克800-1200倍液,7天左右噴施一次,使用2-3次,在不考慮用藥成本的情況下,建議大家試試微生物菌劑防治,畢竟吃著健康。
回覆列表
草莓白粉病是由一種叫做羽衣草單囊殼菌引起的,為低溫高溼型病害,它發病的溫度通常在15-2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在90%以上。通常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連續陰、雨、霧、雪等天氣會導致發病,如果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就不容易發病。
發現草莓患病後,要第一時間將患病的葉子、果實摘掉,並進行深埋或燒燬,消滅其病菌,以防再次傳染復發。另外,可以用唑類藥物進行防治,但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藥量過大,容易抑制草莓的生長髮育。
治療白粉病的手段比較有限,主要還是靠預防。首先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減少植株患病的可能。其次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多施磷鉀肥,這樣也能提升抗病能力。除了施肥之外,還要注意澆水,如果環境溼度過大,則要限制水量,並且加強通風,這樣可以減少真菌滋生的可能。平時要注意修剪,及時摘除老葉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