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z2777

    劉邦擅長看人,如果醫生一邊滿臉大汗一邊擠出笑容說能治好,你信嗎?

    劉邦後半生不到15年時間,完成了秦國7代才能完成的統一天下的大業,已經夠本了,可以安心去了。

    劉邦直到死都在打仗,確實累了,應該放一個(永久的)長假。

  • 2 # 堂吉訶德和他的驢

    感謝邀請。劉邦是情商智商非常高的人,不然也不會從小小的泗水亭長,一路逆襲成大漢高祖皇帝。並且劉邦當上皇帝的時候就已經54歲了,古代人飲食醫療等肯定不如現在,所以能活到六十多那就是已經很少見了。作為開國皇帝,劉邦稱帝后國家面臨一片殘破和凋零,因此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享樂,必須安撫民眾,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尤其是當時還面臨著匈奴的侵略,可想而知,這種心理壓力還是挺大的。

    稱帝后劉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輕徭薄賦,寬鬆無為,休養生息。195年,這時候劉邦已經62歲了,季布叛亂,劉邦親討,但不幸被箭射中,最終不幸身亡。

    六十多歲,去車馬勞頓征討,這本來身體就吃不消,還被重傷,這時候治療條件和身體恢復力肯定比較差,再加上古人信天命,跟項羽一樣,認為天之亡我也!所以心理上就認命了。

    另外,醫生面對皇帝時候哪個不是戰戰兢兢,提著腦袋滴乾活,你說治不了,這明擺著宣判詛咒皇帝早死,禍亂天下,即使皇帝不殺你,大臣們也容忍不了,認為你是庸醫,必殺之。所以即使不能救活了,那也得治,走形式,還得非常肯定得說能治好。

    劉邦這麼精明怎能不知,自己的身體什麼程度,自己最瞭解。

    所以……劉邦認命了。也不錯,當了好幾年皇帝,為稍後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一代雄漢時代來臨。

  • 3 # 石城大俠

    劉邦那是箭傷,細菌感染了,無法可治的,整天疼的也不想活了。如果不是西方人發明青黴素和各種素,現在也一樣是致命的。要是那時有青黴素,幾針下去就能好。所以我常常幻想帶幾車現代藥品穿越回去,專門給皇帝大臣和得肺結核的美女治病,那真是什麼都有了。唯一令人發愁的是,藥用完了怎麼辦?

  • 4 # 狼主1970

    四海粗安,殺功始也!

    彭越韓信無罪加誅,英布懷懼,間有肖小乘凌,故有英布之反。高祖親征淮南,對壘英布,箭傷前胸,猶掩膺直奮,士皆爭死,一鼓而下英布。

    傷後還鄉飲酒如故,酒闌悵四海綏平,英雄凋零殘滅,遂作大風歌以舒胸次。

    高祖反途,箭創復發,至長樂宮未暇靜養,聞燕王盧綰反,創口崩裂。盧綰高祖之鄉鄰,從龍起事,材具中人而封王,高祖私也!

    高祖傷病日見危重,自知回天乏術。偏呂后遍訪名醫,得一名醫,延入視病,問之其病可醫否?醫沉吟而答曰:可治。高祖罵之曰:吾一布衣,提三尺劍而得天下,一病如斯,豈非天意,遂不言治,賞醫金而令其去。

    以高祖之明自知病入膏肓,藥石無功。醫者懷懼,豈敢言死犯逆。觀高祖生死從容,不慕仙害醫,可謂之名主也!

    生當如是羨祖龍

    危道還鄉舞大風

    百里阿房求仙路

    那似生死兩從容

  • 5 # 國史春秋

    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造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最終英布戰敗,在逃亡的路上被鄉民殺死。劉邦則再次中箭負傷,而且中箭部位還是當年被項羽射中的部位,這也可能就是劉邦的宿命。回鄉途中,劉邦與沛縣父老把酒言歡,並呤唱了氣勢如虹的《大風歌》。英雄暮年,壯心不已。

    班師回朝後,劉邦傷情加重,呂后請自請來大夫為劉邦療傷。大夫說並無大礙,可以痊癒,併為劉邦熬好了藥,呂后則親自端上來,準備服侍劉邦喝藥。沒想到劉邦用手一揮將藥打翻,並且說了一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話。這個場景在影視劇中出現過,史書中也有記載,可見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劉邦為什麼拒絕了醫生的治療了呢?從表面上看,劉邦是一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義凜然,其實是劉邦還想多活幾天,因為呂后已經對他起了殺心。與其被呂后毒死,還不如坐等死亡的來臨,劉邦一生縱橫天下,威加海內,如果死在婦人之手有辱一世英名。

    呂后是劉邦的髮妻,劉邦稱帝后封其為皇后,立劉盈為太子。從此呂后就不再是那個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的善良女子,而是變為心狠手辣,追逐權力的野心家。因為從呂后擅自做主誅殺彭越和韓信,已經顯露出她的霸道,一個不能安分守己的女人已經初現端倪。飽經滄桑的劉邦洞若觀火、明察秋毫,早已看穿一切。

    後來劉邦想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就是想制衡呂后,而劉盈仁懦也不過是劉邦的一個藉口。但是呂后已經樹大根深,其背後的利益集團也是盤根錯節,因為朝中大臣都倒向了呂后。就連不問世事、韜光養晦的張良也積極的為呂后出謀劃策,因此呂后才請出了商山四皓,成功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

    英布造反,也許就是給劉邦一個改換太子的機會,因為他本打算讓劉盈出征。而以劉盈的能力去和久經沙場的英布拼殺,無異於以卵投石,結果只有兩個,一是有去無回,隕命沙場。二是大敗而歸威信掃地,劉邦趁機問罪廢立。無論那種結果,都符合劉邦的意願。

    當然呂后也明白劉邦的用意,如果失去了太子,她自己也就沒有了未來。所以呂后寧肯讓劉邦戰死沙場,也不讓兒子以身險試險。所以呂后痛哭流涕,阻擋劉盈出征,並按照商山四皓的策略給劉邦帶高帽子。沒辦法,劉邦只好從病床上爬起來,再戰英布。

    讓呂后頗感意外的是,劉邦居然大勝而回,雖然身體負傷,但不至於馬上去世,而呂后倚重的四個老頭白髮蒼蒼、垂垂老矣,朝不保夕。所以,呂后想盡快讓劉邦駕鶴西遊,好讓自己的野心早日實現,於是只能是給劉邦在治病上做文章。所以劉邦拒絕治療也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劉邦又活了一年多才去世,如果喝了呂后的藥,也許早就一命嗚呼了。

  • 6 # 漩渦鳴人yy

    這個事實上,劉邦有一些神經質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呢?是劉邦征討英布,然後在征討叛軍的途中被英布的叛軍給射中了,然後再加上一路的舟車勞頓,回到都城的時候,也就差一口氣兒這個時候,良心醫生站出來了,趕緊妙手回春,幫劉邦續了一下命。

    所以大家一看,既然能夠把主公的治療好,那你看能不能把病根子稍微給祛除一下,醫生說可以,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劉邦拒絕治療……

    有人就會覺得奇怪了,很多人都想找到好的醫生,都想把病給治好,為什麼劉邦這裡卻不想呢?

    然後,劉邦曾經的同窗好友盧綰,直接謀反了,這讓劉邦感覺很火冒,趕緊背那個手底下樊噲率領大軍過去追討,結果半路上面聽說房會咒他快點死,陳平,你過去把那二貨直接給我宰了,不用帶他活著見我只需要帶他的人頭到我這裡來就行了。

    看看這個時候劉邦的被迫害妄想症,嚴重到了什麼地步,這個時候劉邦就有些神經質了,感覺身邊的人都是想害他,醫生過來給他稍微做一個檢查,他都能夠上躥下跳的折騰大半天,當然,醫生說能夠治好他的病,他也不相信。

    當然,對於劉邦來講,這個時候是真的沒有可以說真心話的人了,戚夫人那裡因為不理他兒子做太子已經得罪了她。呂后那裡那別說啦,原先想要動搖太子地位也得罪了她,原本的大漢皇帝真的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了,不知有這幫好哥們兒,結果好哥們兒還咒他快點死,這個時候劉邦覺得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啊?

    所以劉邦有這種反應也屬於正常。這個時候劉邦神經確實有點不清楚了。

  • 7 # 狐筆春秋

    首先,“疾”與“病”不同,劉邦已經到了病入膏肓,醫石罔效的地步;其次,高處不勝寒,身登絕頂之後的劉邦,感受到了無窮的寂寞~

    一:“疾”和“病”的區別——劉邦之病不可治

    在中國古代,遣詞用句都極為講究,在古人看來,外傷為疾;內傷為病。輕者為疾,重者為病。病者,疾之加也。也就是說,病比疾嚴重,是疾發展惡化的結果。小“疾”不治就成了大“病”。這跟我們現在只要身體所有不適,就以“病”相稱,有著本質的區別。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據此而言,平定英布之亂後回朝的劉邦,由於“舊瘡未愈,又添新傷”的問題,導致出征前的“小疾”,已經發展成“大病”。外傷轉為內傷,自然傷勢嚴重而情形危急。所以司馬遷才特意點出呂后找來的醫生是“良醫(也就是名醫)”,或許是出於對帝王之怒的恐懼,或許是出於對病人的關懷,又或許是醫生的職業習慣,被請來的醫生告訴劉邦他的病是可以治療的。

    但素以知人著稱的劉邦顯然窺透了這種伎倆。毅然決然的拒絕了醫治,並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種十分達觀的心態來看待生死問題。而在劉邦嚴詞拒絕呂雉的好意後,同樣深知已經“事不可為,病不可起”的呂雉也就沒有再做勉強,而是問起了身後之事。試問,如果劉邦的病體還有挽救的餘地,深知天下尚未全然安定的劉邦和呂雉又怎會放棄治療呢?

    二:身登絕頂我為峰——英雄寂寞的劉邦

    無敵是多麼寂寞,想來也只有劉邦這種身無尺寸之兵,崛起隴畝之間,百戰成功之後,執掌天下的人才能體會吧。

    想當年和自己一同逐鹿天下的英雄豪傑,如今都已身死名滅,不復存在。先前並肩作戰,親如兄弟,後來迫於形勢不得不刀兵相向的項羽,在自己百萬雄軍的逼迫之下倒在了烏江邊,

    連百萬之眾,戰勝攻取無往不利,為大漢王朝打下偌大天下的韓信則死在未央宮,其他像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韓信等等,一同出生入死的異姓諸侯王,則因叛變而死在了自己手上。

    而最讓人痛苦的是,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同窗舊友,相愛甚於兄弟的燕王盧綰也背叛了自己,竄逃去了匈奴。

    至於剩下的蕭何、曹參、樊噲、灌嬰等人,也因彼此地位的變化而有了隔閡,再不能像當年在沛縣時,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插科打諢,扯皮聊女人了~

    糟糠之妻的呂雉,因為自己的見異思遷而變得貌合神離,心心念唸的只有那令人慾罷不能的權利,當年那噓寒問暖,夫妻同心共同創業的日子已然一去不返。至於自己傾盡所有感情去愛的戚夫人,在確認沒辦法讓趙王坐上太子之位,成為日後的大漢皇帝之後,也開始變得不冷不熱,愛搭不理。試問,這人生至此,還有什麼意義?

    也許,只有身登絕頂之後,才能真正感受英雄寂寞吧,奄奄一息平躺在未央宮蠶絲軟塌上的劉邦,在回首一生之後,應該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吧。

  • 8 # 天意難知

    劉邦確實信天命。

    他確實是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劍得天下,多少次大難不死,項羽多次只差一點就要了他的命。

    如果說鴻門宴,項羽猶豫沒殺他是主動放棄機會,那後來彭城之戰、滎陽之戰....等等多次全軍覆沒,項羽卻沒打算放過劉邦,劉邦也已陷入重圍和絕境,卻都由於各種小機率事件而被劉邦撿回性命。

    最後,劉邦居然打垮了所有比他強的人,完好無損地登上帝位。“個人努力”四個字是不足以完全解釋這些鴻運的,天意佑之或許是最好答案,或者正如晉朝幹寶《晉武革命論》中說的:"帝王之興,必俟天命;苟有代謝,非人事也"。

    古代打仗不是玩電子遊戲,不高興了可以隨時重啟下一局一直打下去。戰場上陷入重圍絕境的梟雄,有多少是如呂布一樣被手下綁了獻功的?又有多少是如陳勝、黃巢、李自成一樣是在敗逃途中被殺的?絕對劣勢下,屢陷絕境屢次逃脫再起的,歷史上並不多見。

    劉邦自己也無法解釋自己身上的一切,所以相信天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軍出擊這次真的停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