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其餘五國最有罪。
5
回覆列表
  • 1 # 野叟雜談

    很多人動輒就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其實,正確的表述應該是秦滅六國!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說,秦始皇是統一,而從當時六國百姓的角度來看,就是亡國!

    戰國七雄雖然早期他們多少都可以追溯到西周以來的分封,都是由原來的諸侯國演變而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的七雄卻不能被看成是諸侯國了。他們各自都是獨立的國家,都是實實在在的國家實體。相互之間都是完全獨立的。各國的百姓,對自己的國家也都有著高度的認同。

    而且,這七個國家之間在文化和制度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其中,秦國由於地處西北,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與戎人的結合比較多,所以在東方百姓看起來,被稱為“虎狼之國”,把他們視為蠻夷“戎翟遇之”。相對而言,就文化的差距上,秦國和楚國之間的差距最大。秦人是典型的實用主義特徵,所以他們崇尚的是法家的那一套東西。而楚人則是具有非常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我們可以從屈原的身上看出來。因而,秦滅六國的時候,所遭遇到最頑強的抵抗,也就在楚國。

    秦始皇畫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當時,當秦軍打過來的時候,你是歡呼秦人對你的統一,還是拿起武器保衛家鄉呢?事實上,多數人在秦軍到來的時候,肯定是會選擇抵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秦人滅楚的時候竟然要動用六十萬人的軍隊!也正是因為楚人抵抗的激烈,在楚國滅亡以後,楚地民間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反秦勢力。不僅有項羽他們家族勢力還在民間活躍,劉邦也是在秦始皇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跑到芒碭山拉起了一支小隊伍。張良刺殺秦始皇未果,也是逃到了楚地躲避。秦始皇也知道楚人的反抗情緒,所以他才會到東南方向巡遊。那不是簡單的出遊,那是在武力示威!但是,秦始皇的武裝巡遊顯然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也就在秦始皇死後不久,楚人就點起了反秦的烽火。而最終消滅秦朝的主力也就是楚人,無論劉邦還是項羽,他們都是楚人。

    劉邦畫像

    拐回頭來我們再來說范增的這句話“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當然不是說其他的五國就都是有罪的。也不是從剛才我的那個角度來說的。范增是說了另外一個問題。早在春秋時期,秦楚兩國之間就是關係非常密切的,秦楚的王室之間經常聯姻。春秋末年,楚國一度在吳國的打擊之下幾乎亡國。而及時伸出援手的就是秦國!進入戰國以後,秦楚之間的聯姻並沒有停止,《羋月傳》雖然不是史實,但大家對宣太后肯定印象深刻,宣太后羋八子就是楚華人。一直到秦始皇祖父輩,秦楚之間還在聯姻。甚至有人推測秦始皇的兒子公子扶蘇之母,可能就是一個楚人。戰國時期,秦楚兩國在國際上的合縱連橫之中,雖然各自心懷鬼胎,但也有過不少的合作。尤其是最後的階段,楚國已經把都城遷往壽春,躲得遠遠的,沒有主動去招惹秦國。而秦國卻主動向楚國發動攻擊,可謂背信棄義。所以范增才說出了這樣的話。

    秦楚兩國,社會背景迥異,文化傳統不同,所以楚人才會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當時的人們看起來,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當然到了西漢以後,經過了漫長時期的融合之後,不同地域之間的隔閡才最終消失!

  • 2 # 孝陵衛小校

    范增這句話往往會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聯絡起來,其實重在表明楚華人的不服氣。

    楚華人不服的原因主要有三:稱霸最久、國土最大、領導人最傻逼。

    稱霸最久

    楚國是最早稱王的諸侯國,換句話說,周天子並沒有真正征服楚國。之前央視拍過一個片子叫《楚國八百年》,對楚國的歷史和楚文明進行了非常詳細的闡述。楚人作為苗裔,不管是蚩尤還是祝融,都是與中原相異的一種文化,商人將楚人驅逐到南方,楚人的夢想就是重返中原,因此他們不斷派軍隊進行試探。他們建國比周還早,在周朝建立初期,楚國就稱王了,而楚成王是唯一一個稱王的春秋五霸。

    不僅僅是春秋時期楚成王要問鼎中原,即便是西周初期,第四代君主正直國家強盛卻有“昭王南征而不復”的慘劇。可見楚國甚至凌駕於周天子之上,這是楚國立國的底氣。

    在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的爭霸足足有100多年,而後秦國和楚國又開始爭霸,時有諸侯“朝秦暮楚”之說,可見楚國一直是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國土最大

    楚國號稱有五千裡的疆土,是當時最大的國家,直至被秦國攻滅都城還不斷進行抗爭。

    領導人最傻逼

    楚國的昏君應該是最多的,被秦國騙的懷王,被伍子胥鞭屍的平王、被人民推翻上吊的靈王、氣死屈原的頃襄王等等,真是不勝列舉。反正讓領導人氣死的臣子很多,在春秋時期有楚才晉用之說,其後很有多人成為秦國的謀臣,最突出的就是李斯。

    總之,楚人紛紛認為楚國是可以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而且項燕還擊潰了李信20萬大軍,這樣一個縱橫千年的大國被秦國一個後起之國滅掉了,沒有人是心服的,因此有了范增“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的說法。果然,陳勝、項羽、劉邦都是楚人。

  • 3 # 慵懶國王

    其實,你應當先看一下范增說這句話的歷史背景,正值秦末農民起義,六國復辟,討伐暴秦的關鍵期。

    而范增是一介名士,名士說的話,領導都會傾聽,是天下最好的宣傳標語。而且,對於六國後代來說,大秦帝國是他們的敵人,有著深切的滅國之恨。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秦朝在殲滅六國的時候,天下血流成河,死傷慘重。又過度勞役天下民眾,簡直是民不聊生。所以說天下苦秦久矣。此時,秦朝已經不僅是六國後代的敵人,而是天下人的公敵。

    就像之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也是打著“大楚興,陳勝王”,打著楚國的旗號,隨後建國號“張楚”。這些行為,並不是真正地發自內心,而是扯楚國這張虎皮,打同情牌、感情牌,畢竟楚國的國土面積太大了,人群範圍太廣了,這是一大輿論殺器,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楚國無罪?也許當時人是這麼認為的,以項羽為代表的六國王室和貴族,他們從心底並不認同大一統帝國的趨勢,而是打著復國的如意算盤。比如陳勝們農民起義,只是不想死,為生存而戰鬥。但是他們有著嚴重的小農思想,結果起義不久,農民軍首領基本被殺,反而是六國的貴族和王室篡奪了革命的果實,這以趙國的趙王歇、名士張耳、陳餘為代表。六國的後代們只想恢復故土,並不想做天下的主人。項羽滅秦後,推行分封制,開了歷史的倒車。而劉邦等第二代社會下層領袖們不甘命運,經過艱苦卓絕的四年戰爭,最終完全消滅了六國殘餘集團。可見,這句話不過是安慰以楚國為代表的六國破落貴族和王室的心理。

    從後人評說,小編認為這句話並不冤。因為,戰國末期本來就是大一統的時代趨勢,而秦國受到命運的眷顧。擁有明君、名將、名臣、強兵、國富等綜合王者級的戰鬥群,在天下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商鞅變法後一百餘年間,它一直在與六國戰鬥,先後打垮了魏國、趙國等兩代霸主,最終統一了六國。所以說,秦國統一天下並不是秦始皇那十年間,而是一套龐大的百年計劃,從政治、軍事瓦解對手的有生力量,這個過程是其他六國所不能體會的。所以,秦國統一天下,兼併六國,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當之無愧。如果其他六國也能像秦國那樣,後世會一樣的對待。楚國不是不服,是輸不起的一副嘴臉。

    我們再來看一下楚國的戰國表現,雖然滅掉了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越國,地盤擴張到了極限。這一時期的楚王,沒有了春秋時代那般銳意進取,而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公元前387年,吳起的到來,給楚國帶來了變法圖強後的曙光。可惜,楚王一死,貴族們紛起而攻之,吳起變法以失敗而告終。自此之後,國無君主,國無名將,對外戰爭多以失敗而告終。這時候的楚國,不過是偽王者級別。楚懷王就是個大豬蹄子,聽信張儀的鬼話,落得個客死他鄉的結局,對於楚國的子民來說,君王的恥辱就是國家的恥辱,就是子民的恥辱,所以覺得很冤。然而,當時的朝堂烏煙瘴氣,昏君與奸臣狼狽為奸,非旦沒有起兵攻秦,而是哭著求秦國爸爸。大文豪屈原看到楚國沒救了,抱著塊石頭跳了汨羅江。

    楚國最後的迴光返照便是名將項燕大敗秦國李信的二十萬軍隊,殺死了秦國七個都尉。可惜好景不長,他擊敗的不過是秦國的毛頭小子,遇到了秦國骨灰級的名將—王翦,連戰連敗,自殺身亡,楚國的有生力量基本上耗光了。至於為什麼王翦要六十萬大軍伐楚,其實並不是因為楚國的強大,而是楚國的地大。以往的秦軍並不是以攻城略地為主要目標,而是要殲滅該國的有生力量,削弱該國的綜合實力,南韓、魏國到秦始皇時期已經是名存實亡。後期的秦軍就要拔城設郡縣,攻城就要留下軍隊防守。而秦軍並不相信該國投降軍隊,往往是坑殺,長平之戰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楚國地方五千裡,還有很多尚未開發的地方,城池也比較多,民眾也比較廣,楚國有六十萬以上的軍隊還是保守估計。所以說,王翦必須要打把握的仗,而楚國的存亡關係著天下的走向,畢竟還有楚國、齊國、燕國、趙國的殘餘勢力,如果這些勢力合流,那麼秦國面對的局面又將變得更艱難。然而,這個問題並不在考慮範圍內,因為齊國與楚國、燕國、趙國都有仇恨,齊王也是小心眼,很記仇,每個國家快滅亡的時候去找齊王求救,齊王一概不理,坐視它們的滅亡。王翦在滅楚國後,還出兵攻打百越,都取得了勝利。所以說,王翦的六十萬軍隊不是怕楚國,而是將楚國納入秦國的版圖裡。

    范增對項梁說這句話,一方面是恭維項梁,因為項氏家族一直是楚國的名門望族,項燕是上一代項家領袖,作為族人的項梁、項羽當然是當時最合適的反秦領袖。另一方面,向全天下人賣慘,籠絡人心,共同討伐暴秦。勝敗乃兵家常事,楚國最後一個霸主項羽到了烏江自刎也沒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也可理解楚人為什麼到頭來還是失敗者),可見楚華人都被前人的話愚昧了。

    至於劉邦,雖然他生長在楚國境內,但他的祖先是魏華人,劉邦屬於魏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楚人。他只是依附於楚國陣營,因為當時強秦還在,如果是他孤軍作戰,會被吃地一乾二淨。

  • 4 # 國史記聞

    范增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這句話可以說是有理,也可以說是無理。

    秦王嬴政是“奮六世之餘烈”才消滅六國的,他家列祖列宗早就有“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了,出征六國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對於趙、魏、韓三國來說,它們都是秦國的鄰國,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利益衝突,不管是誰先吵吵,誰先動手,秦國總會把責任推到它們身上,所以他們必然“有罪”。齊國早年曾經滅宋又侵略燕國,致使“五國伐齊”,所以全天下都認為齊國有罪。燕國本來好好的,但是燕太子丹策劃了一場“荊軻刺秦”,所以燕國必然有罪。

    這麼說起來,楚國是最可憐的了,他們曾經為了表示對秦國交好的誠意而對自己曾經的盟友齊國破口大罵,楚懷王接受了秦王的邀請而進行了友好訪問,結果卻被秦國扣留三年之久,最終死在了秦國。說起來扣留他國國君當人質這件事,始作俑者還是楚華人呢,早在春秋時期,楚成王就曾經在會盟的時候扣留了宋襄公,破壞了良好的邦交禮儀(秋,諸侯會宋公於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但是,楚懷王死在秦國這件事還是讓楚國百姓痛徹心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同時也讓秦國的名聲變得很差——“諸侯由是不直秦”。

    在秦滅楚之戰中,本來李信說二十萬兵力足夠,結果卻被人家楚國給大敗了,秦王嬴政惱羞成怒才答應了王翦的要求,派兵六十萬(幾乎是傾全國之力了)繼續攻打楚國。人家楚國從來都沒有找人你秦國啊,打不過再回去找人也得死磕到底,這對楚國來說很不公平啊。所以我楚太冤!你秦太無情、太冷酷、太無理取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百年來,誰對世界的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