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毛驢講三農

    穀子從開始扎次生根到拔節這一階段稱為紮根拔節期;這時穀苗喜乾旱、怕水澇,對水分、肥料的需求量較少,農諺說“小苗旱個死,老來一肚籽”;“有錢難買五月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穀子紮根拔節期生育特徵;

    穀子紮根拔節期根、莖、葉同時生長,但促進根系生長是關鍵,因此在這個時期要以蹲苗為主,促進根系向縱深發展,促進莖稈增粗,增強吸收水分養分的能力,培育健康茁壯的穀苗,有利於防止後期發生倒伏,為豐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穀苗在紮根期,遇到過分乾旱,穀子葉片就會縱捲成假死狀態;一旦遇到水分,穀苗又能健壯生長;夏谷出苗後,給予乾旱處理,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25至30天灌溉澆水,穀苗吸收水分後又會迅速生長,莖稈明顯增粗,結出的穀穗較大,能有效提高穀子的重量和質量;由此可見,穀子在紮根拔節期抗旱能力強、耐旱時間久。

    如果在這個時期,雨水多、氣候溼潤、土壤中水分含量過高,不處於根系發育,而地面部分會加速生長,發生徒長,由於根系發育不良,後期易發生倒伏。

    在這個時期穀子對光照長短反應比較敏感,光照時間過短,易造成穀子提前抽穗、植株矮小、穀穗小、穀粒不飽滿;適當的光照,會延長營養生長期,抽穗相對延遲,結出的穀穗大、穀粒飽滿。

    二、田間管理;

    1、移栽補苗,清壟圍苗;

    穀子紮根拔節期,正是穀子間苗、定苗期,缺苗斷壟的地方要及時移栽補苗,起苗前將作於取苗的地方用水澆透,然後連苗帶土坨一塊兒移栽到缺苗的地方,或者雨後帶土取苗移栽,栽苗不易過深,避免移苗生長髮育緩慢。

    清壟圍苗是培育壯苗的有效措施;這時穀苗較矮小,壯苗、病苗、雜苗不易區分,所以在定苗補苗之後要進行清壟,拔除二茬苗、病苗和雜草,給壯苗圍土,利於壯苗根系發育。

    夏谷根系生長時間短,透過為土穩苗,能使穀苗提早紮根,延長根系的生長時間;春谷紮根拔節期,多遇大風或者春季少雨的天氣,圍土除促生新根外,還能防止大風對穀苗的傷害,起到保護穀苗的作用。

    二、淺鋤滅草,勤鋤養根;

    適時鋤地不僅能滅草,還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透氣性,調節土壤的溼度,有效促進根系生長;俗語說“頭追淺、二追深、三追叫遍挖老根”,苗期圍土誘根,拔節前後勤鋤養根,孕穗期深耕換根,紮根拔節期時鋤地不易太深,以免過深損傷根系。

    三、適時追肥;

    根據穀子紮根拔節期的生長、農田地力等情況,適時追肥,追肥後進行深中耕,即能掩埋肥料,又能控制莖稈徒長,還能促進根系生長。

    以上介紹的是穀子紮根拔節期的生育特徵和谷田管理。

  • 2 # 豫魯鄉情

    穀子紮根期,拔節期,是穀子種植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穀子的營養生長期,需要較高的溫度,和大量的水肥,雖說穀子耐旱耐貧瘠,田間管理是除草,攻苗,防治病蟲害。

    拔節期,要清壟,把地塊中的雜草,弱苗,殘苗等不利於整體穀子生長的因素清除掉,清除後的苗要求植株勻稱,通風透光性好。

    合理施肥,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肥料呢有植物的糧食,它都吃不飽,怎麼會生長的好,對不對,在別的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收多收少在於肥,紮根拔節期,植株生長快,葉子開始變的比以前大,穀子進入了一個生長髮育的高峰期。

    拔節期結合中耕施肥,拔節期澆水能促進節的生長,此時穀子穗也開始分化,此時卻水會導致穀子穗變小,影響產量,所以拔節期灌溉也是很種要的一環。

  • 3 # 起點農業

    前言:對於“穀子”這個詞來講,生活在城市的小夥伴或南方地區的小夥伴們都很陌生。但對於“小米”並不陌生,也是很多人早餐的常喝的粥。也是孕婦和小朋友的比較滋補的一種作物,它的主要種植區域在華北地區的冀、魯、豫等三省份,可以達到全國種植面積的70%左右。而我本人也是在冀省份的人,自己也是種植小米,採用的種植方式依然是30年前的古法種植,連種植裝置也還是古法的播種機“嘍”(這個字可能不對lou),採用人工的方式播種。▲成熟的穀子

    在圖1中的描述是已經成熟的穀子,馬上就可以收割了。這些穀子是純生態的種植,可以從圖片上看出穀子與雜草基本長勢相對當啊。這就是我家種植的穀子,現在如今種植的穀子的已經越來越少了,主要是種植穀子相當的費勁了,尤其是等到穀子的幼苗長到大概10-15公分的時候,就需要去苗了。因為播種的比較密,穀子是不生長的。與種植小麥並一樣,這個去苗都是純手工的方式,採用勺子(一種本地特有的農具)把穀子幼苗分開,一般為3-4棵一組,間接10-15公分左右,工作的方式都蹲著,異常的難受,在下圖有工作的圖片。

    ▲在給穀子去苗

    穀子如何進行去苗

    ❶在圖2中看到一壟一壟的綠色的就是穀子的幼苗,大概從播種到現在的大小需要一週左右的生長期。在去苗的時間大概在端午節前後,這個時期已經非常熱了。人們也基本都是在穿短袖衣服了,在去苗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是在早上7點左右就開始了,大家是不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要這麼早下地 呢?原因有二:其一,早上的天氣相對比較涼快,人不會覺得太曬了。其二,早上工作去的苗和雜草,可以在中午的太陽照射下徹底的死掉,避免的重新生長的機會。

    ❷整個種植穀子的前期去苗工作就是這樣蹲著用“勺子”一點點進行的,對於現在種植穀子的越來越少的原因就是“去苗的工作太難了”。人在去苗工作的時候必須都是蹲著的,因為苗都比較小,不蹲著也沒有辦法進行工作。在圖2中工作的人員還帶了超大號的遮陽傘,目的就是防曬,避免人員因為過度脫水而中暑,採用遮陽傘的方式也是迫不得已,但在實際的放熱效果上來講也是非常不錯的。

    ▲穀子紮根拔節期

    穀子在紮根拔節期如何進行管理

    在整個穀子種植的過程中,去苗除草是最難的一步,這個在上文中已經有介紹。在穀子拔節期期間還是需要人工再次的除草和處理過程,這個過程叫“過壟”(當地的土話說法)。對於這個操作的過程,就是用“勺子”把兩列中間過道的土弄到穀子苗根上面,這樣更有利於穀子紮根在上面,使得穀子不易出現倒伏的現象。中間的過道由於低窪,還可以儲存一些水分,也是澆灌的意思。

    ❶穀子在種植前,對於土壤的施肥,也被稱為底肥。在穀子播種前,穀子播種是時機是在“芒種”這個節氣的前後10天都可以的。土壤的深耕和施入底肥是同一時間進行的,因為穀子的種植區域基本都是靠天氣吃飯的。說的簡單點,就是等到下雨後,才能進行播種。如果不下雨的情況下是無法進行播種,一般在“芒種”這個24節氣其中的之一,在這個節氣的前後都會下雨的。這個是古人對農業耕種的節氣把我如此牛。

    ❷穀子紮根拔節期,一般都是在去苗完成後,大約在2周後就可以生長到上圖中的高度,一般在20-30公分的樣子。這一步驟的操作比較簡單,比起在去苗的期的工作難度已經減少很多的勞動力了。一個人一天基本上可以解決半畝地的,在前期的工作中,土地中的草也基本處理的差不多。所以這以“過壟”這一步驟就是為了增加穀子的紮根的深度,就是防止在以後穀子在“灌粒”的時期中增加抗倒伏。也就是隨著穀穗的逐漸長大,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紮根的重要性,直接決定生長過程的後期中是否出現大幅度的倒伏現象。如果出現倒伏,直接就會造成減產。

    穀子紮根拔節期還需要增加施肥

    在這個“紮根拔節期”穀子的生長非常快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穀子生長的不良狀態。最明顯的狀態就算秸稈比較細,對於抵抗風雨的效能非常低。只要是有風雨的出現,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倒伏。直接就會造成穀子的減產,對於穀子本身的產量就比較低,在加上這樣的條件,可想而知穀子的產量會低到你無法想象的。

    ▲穀子紮根的時候

    ❶在我家這邊種植穀子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有機肥料,也就是在上面說的底肥(一般都是採用的發酵的牛糞)。但在穀子的生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增長期,植物的生長會缺少氮磷鉀等元素,出現最明顯的就是秸稈比較細。這個時候就需要人為的施入複合肥,它的成份主要就是氮磷鉀等元素,可以使得秸稈比較壯實。這樣在風雨的天氣情況不會出現倒伏的現象,對於以後的穀子開花、授粉過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❷在穀子生長期出現倒伏後有什麼解決方案,對於穀子出現倒伏,基本都是在下雨刮風的時候才會發生。倒伏的原因,1穀子的紮根沒有牢固,2受到外力的原因。在下雨中土壤會變動稀鬆,導致紮根比較淺的穀子,最容易出現倒伏。發生這樣的現象如何進行搶救,在出現的面積不大的情況下,可以不用管,一般自身可以在生長起來。如果出現大面積的倒伏,就需要人為的干預了。這個干預的時間非常重要,一般在不超過24小時內完成。在雨後穀子得到充分的水分澆灌,生長的速度非常,也就是穀子會再次紮根,如果不及時扶正,它就會再次紮根,這個紮根以後在去扶正的情況下,直接就會破壞的現在紮下的根,可能就會出現苗死現象。如果已經超過24小時沒有操作的情況,就不需要進行人工干預了。只能是自然生長,靠運氣了。

    穀子生長過程最容易發生的蟲災--黏蟲

    在我家這邊對於穀子的種植應該都是百年的歷史了或者更久遠了,以前常吃的飯就是小米飯。在我童年的時代中大米飯就是奢飾品,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有大米飯,現如今小米都快成了奢飾品了。穀子在種植過程中也會出現蟲害的現象,記得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黏蟲,它基本都是在天氣炎熱的情況發生,當年的天氣越熱越容易出現。對於處理方式也就是兩種形式,藥物和人工捕捉。

    ▲黏蟲

    ❶對於黏蟲採用藥物進行除蟲在農業種植的過程在普通不過的事情,我記得在10幾年前的時候,具體那年也不記得了。黏蟲的蟲害非常厲害,穀子的葉子被吃了非常多。只能採取藥物了,當時的藥物採用的 “甲胺磷”(一種農藥的名稱),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與水混合。對於噴藥的時間也非常重要,必須在中午最熱的時候大藥。黏蟲喜歡熱的氣候,在中午的時候黏蟲都是在穀子的葉子的表面上,這個時候噴藥非常容易把藥打在黏蟲身上,這個時候除蟲的效果最好。在最近幾年的穀子種植過程中也沒有發生過“黏蟲”這樣的蟲害,估計是種植面積大量的減少造成的。在我家這邊的種植面積一般家庭最多種植3-4分的穀子,可以收穫100-200斤的穀子,基本足夠一年喝粥用的了。

    ❷手工捕捉黏蟲,這個對於種植面積相對比較少的比較實用。黏蟲是綠色的小蟲子,它專門吃穀子的葉子,在嚴重的情況下,就導致穀子大量的減產。對種植面積比較小、發生的黏蟲不厲害的情況一下,一般在每平米發現2-4個黏蟲的機率上。就會才用人工的方式把黏蟲清除掉,這樣的方式只能減少,不能徹底的消除,肯定是沒有農藥清除的徹底。對於小面積的種對產量的要求遠低於產品質量來說,就採用手工的方式清楚一下就可以了。

    總結:在穀子紮根的時期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過壟”(幫助穀子紮根的措施)、施肥、除黏蟲等三個最重要的環節,其中過壟的就是幫助穀子的紮根更加的牢固,不易倒伏的情況。施肥是幫助穀子的秸稈生長更為結實,更有利於穀穗的生長。黏蟲是種植穀子發生病蟲害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主要病發期是在穀子出穗的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妹妹過生日選擇VIVO NEX3還是iPhone11作為生日禮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