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
回覆列表
  • 1 # 霹靂火76228767

    不建議太教條的理解孔子的這句話。

    我們基於當時的情況來看看孔子年齡劃分的依據。

    孔子的年代,十五六已經結婚,那麼三十歲左右,已經是孩子要成家了。而對於現代人,這種情況大約在四十多一些的歲數。

    那個年代的40歲,已經有孫子了。再有父輩,已經是四世同堂了。儘管當時的平均年齡偏低,孔子都說人生70古來稀,但如不遇到特殊情況,三世同堂很正常。也就是孔子四十歲左右感受的生活壓力,我們這一代人需要50多甚至60多才有感受。這種上有老,下有兩輩小的壓力。

    這是生活方面的不同。

    另外,工作方面也是不同的。那時候十五六就已經工作了,而且只學文科,其他技能都是工作中一邊工作一邊學。而現在本科畢業就是二十二三了,要研究生畢業,就二十五六了。才開始工作。三十歲,根本沒有孔子當年的工作經歷豐富。

    而婚姻,也是不同的。那時候結婚早,現在一般二十多甚至三十歲才結婚。沒有孩子的生活,與有孩子的生活,生活體驗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現在理解孔子的這句話,要根據實際的個人經歷來理解,不要拘泥於具體的歲數劃分。現在而言,四十而立、四十不惑,就已經算很成熟了,而五十知道天命這個提法,與孔子的個人經歷有關,一般人需要考慮退休以後能想通這事情就不錯了。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這也就是達觀的一種狀態。身體從健壯到衰老,心理從巨大的壓力到得到緩衝,而面對曾經喜歡的東西可能開始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很無奈。但這也有一個好處,生活的瑣碎少了,人也想開了,從而可以做一些一生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例如一輩子想畫畫,可是以前工作忙,也沒時間畫,但是現在可以隨心所欲的畫了。

    這裡孔子依然強調了不逾矩,孔子一生謹慎,坎坷多多,但是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政治、文化理念,這很不容易。能成為孔聖人,也是有他人格魅力一方面的因素。

  • 2 # JLB2015

    語句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翻譯為:孔子說:“我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這是孔子說出了他的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是一個隨著年齡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從而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3 # 小蘭1957472

    不能片面的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論語。

    孔子講吾四十而不惑,孟子講吾四十不動心,其實講的是一個意思,就是心不為物易。怎麼才能達到心不為物易,必須首先得有紅塵的歷練,得有入世之心。孔孟所處年代,四十基本上已經有孫子,已經是三世同堂,孔子四十時,兒子孔鯉二十,已經行過冠禮。人生大事基本都已經經歷,有了歷練,有了成長,才能有此時的心不為物易。

  • 4 # 無功用行

    十五志於學:立志於做學問。

    相當於對人生有了規劃,對自身的人生理想有了明確的認識。

    三十而立:不動。

    做學問的志向不再動搖,每日的品德修正行為已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不用約束自身去反省,自然而然會去反省;不用要求自身去按規範做,自然而然就會去做。

    四十不惑:不動心。

    遇事能明瞭來龍去脈,能夠追溯本源清楚事件來由,能夠演繹推敲後續發展;遇人能分清外在言辭與內在思想的異同,不會被假話所惑,不會被真話所迷。

    五十知天命:明白天道與人道。

    能夠明白為什麼說天圓地方而不是天圓地圓;為什麼說天道損有餘補不足;為什麼說人道損不足奉有餘;為什麼有天道又要有人道;為什麼說人透過修正自身品行能明白天道。

    六十耳順:好聽難聽的話都能順耳。

    不管他人如何的說好說壞,誇讚也好,罵人也罷,自身都能聽進去,不會在心裡起波瀾。聽到壞話不會發怒生氣,聽到好話不會沾沾自喜。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所思所想不會超出自身該思該想、能思能想的範圍。

    因為有了明晰的人我界限,對他人有了清晰的認知,對時刻變動的人我界限有了細緻入微的觀察領悟。所以自身的地盤仍舊是自身的地盤,自己的地盤自己可以做主、自由自在。他人的地盤也能去做客,而不會妨礙到他人。

  • 5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第四章,原文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

    “立”,是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已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鄭玄對耳順的註釋是這樣的,“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是說聽人所言,能懂得隱涵於言辭之內微妙的意旨,言辭之外尚未說出的深意。另外一種理解認為“順”,就是通達不違礙,入耳即入心。不固持自己的異義,能採納他人的意見,那麼無論什麼話聽來就不違於心、不逆於耳,能夠從他人的意見中分辨出正確的看法予以表揚,又能從他人的意見中分辨出不正確的看法,甚至十分錯誤的說法不予計較,這樣就能順利通達,入耳入心。

    本章整體的解釋是這樣的,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求學;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古時,十五歲是入大學的年齡,關於學什麼,朱熹的註釋比較清晰,“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明儒顧憲成以為,孔子自十五志於學,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順,至七十從心,是證境。意思相同。

    本章描述了孔子修養道德的過程,關鍵要體會到兩點,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南懷瑾先生對本章的講解是這樣的,孔了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不管是為政還是做事,都要靠人生經驗的積累,而人生經驗的累積就成了“人情世故”。“人情”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徹瞭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和未來。

  • 6 # 潼小漫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對我來說,我剛經歷了三十而立,所以我想我要是能把一個點講透,要勝過講完所有,畢竟那些我現在還沒有經歷,講起來瞎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在這個“巨嬰”遍地的時代,三十真的可以立些東西嗎?我想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三十歲都是人趨向成熟的時間段了。

    在三十歲的時候,瀟灑姐王瀟寫下了這本《女人明白要趁早》這本書,讓我看後不禁感慨,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把事情看的那麼透徹和明白,看書的本質是間接的獲得別人的經驗用於自己的生活。

    我會結合書中內容和自己的感悟寫下我對30而立這小句話的理解,以及在十字路口的我們該如何去做,更好的度過。

    關於愛情

    關於愛情,還是別坐等著白馬王子的出現的好,即便王子出現了,我不相信你這位公主在那裡傻乎乎的一臉懵逼站立在那裡,王子就會喜歡。

    那種什麼喜歡的人一出現就會時間靜止,他騎著七彩祥雲來赴約的情節,在電影中和小說中出現的機率會比較大。

    所以對於三十左右的男人和女人來說,還是要廣撒網,然後毀滅性的捕撈,就像淘金一樣,一定是從大量的泥沙中篩選出來的,可能才是適合自己的精品。

    關於金錢

    關於金錢,錢多終歸是底氣更足一些的,而到了這個年齡的你,有時候這些錢不單單是數字,而更是一種安全感。

    這個階段,你的生活會開始夾雜著事業和家庭,事業是讓你不脫離社會和賺錢的地方,前者能比後者給你更多的安全感。

    你要知道這樣一條規律,只有品嚐自己奮鬥後的果實,在享用的時候,才能更安心一些早早認識金錢的意義。不要排斥它,覺的一提錢就很俗。

    就像《喜寶》一書中,喜寶說的那樣,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我想要很多很多的錢。

    關於工作

    關於工作,無論你是打工還是自己創業,一言蔽之,大家都是出來“賣”的,既然出來“賣”的,那就一要賣相好。

    別出賣著肉體,還折磨著靈魂,喜歡就幹,不喜歡就撤。別給自己一大堆理由和藉口,抑鬱一天天的,掙的錢還不夠花錢買藥的呢。

    二要敬業,你以為你混的是時間,最後發現是被時間給混了。

    三不要嫌棄買貨人,所以第一你要保持美麗,這是為了自己,二來你要多做事,少抱怨。因為抱怨沒有啥用。

    最後就看在需要攢錢的份上也要適當的學會妥協。

    我剛剛好過了而立之年,年少時的懵懂讓我沒少吃虧,所以狠想把我的一點兒小建議給到你,希望對看這篇問答的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一,立“新”

    三十歲是個被家長催婚,職位升薪,希望可以立業,穩定向上等等的時間段…

    可我今天要說的立“新”,是還敢於冒險的一種精神,安逸讓我們止步不前,總覺得已過了冒險的年齡,折騰的季節,可是三十歲相對於未來慢慢的人生路只是一個小插曲,要敢於讓新思想、新事物、新模式、新工作等等進入你的維度。

    人一生都在冒險,所以別怕冒險,這個階段的你比20幾歲時的冒險更多了一份沉穩。

    二,立“標”

    你可能會說我一直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在為了自己的目標而拼命的打拼,那我由衷的替你開心,要知道能為自己的目標而奔跑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可我為什麼要在三十歲這個時間段再此強調目標吶?是因為三十歲之前很多目標都不是我們認真所選擇的,而是受環境和錢財的引誘。

    當我認真思考的時候,會發現貌似每一次最正確的選擇,並非是我最想要的,而是順應了別人。

    思考是這個世界上最傷神的也是最難的工作,可卻是我們最該去做的,所以朋友請別忙著奔跑,靜下來,然後思考。

    三,立“時”

    你並沒有看錯,是時間的利用,你和我已經過了可以隨意揮霍時間的日子了,把時間一片片的浪費,大把的扔掉。

    會開始在意交通工具的便利,會計算時間的成本,會合理安排聚會,不會再拖到什麼事情都明天做,開始和自己的懶惰天性做鬥爭,會格外珍惜且利用好它。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最珍貴的,我們每一個人最後可能都會輸給時間,三十歲了該對這個“殺手”有些緊迫感了。

    我並不是一個悲觀者,可我也會常常感嘆,假如今天我是一個20歲剛出頭的小丫頭該多好,能悟到這麼多道理該多牛逼,可每次我媽媽跟我嘮叨得時候,我都當沒聽見,所以現在會聽到那麼多的嘆息。

    也許,每一個人成長之路都是靠這些過來人的智慧所提醒而變得不同吧,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開花季,自己的花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能力全額買房,是選擇全額還是按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