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做最好的自己369
-
2 # 衝出銀河系的明月
首先弄清楚學生不聽講的原因。第一對該學科沒有興趣,功課基礎差聽不懂;第二對該學科老師有隔閡,不喜歡該老師的課;第三學生本身多動症,沒有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對於第一條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每天給他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回答,然後多假鼓勵表揚,使其逐漸樹立自信心。第二條要和學生談心,瞭解不喜歡老師的原因,和學生成為朋友,親其師信其道,會逐漸喜歡這個學科的。第三條也是要逐步使學生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以鼓勵表揚為主,使其嚐到學習的樂趣。
-
3 # 乘風自會破浪
1、教師、家長共同努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生受益。現在的學生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他們上、放學每天有人接送,許多家長關心自己孩子在學校裡有沒有被同學欺負,有沒有被老師體罰,至於學習上的事,也確實沒時間過問。家長們眼中的許多好孩子,上課時心猿意馬,一上課就為玩什麼發愁。學生有看漫畫書的,有玩橡皮泥的,有玩卡片,有用紙疊東西的,玩的花樣多了去。還有照著生字表提前寫生字的,把白紙蒙在字帖上“練”字的。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做筆記的少之又少。希望各位教師上課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對於搞小動作、走神、說笑的同學,每節課都嚴厲整治,不然會有更多的學生有上述不良學習習慣的。我常常對學生說,學生學好三年,學壞三妙,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凡上課不專心的,教師及時與其家長溝通,讓家長也參與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有時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責罵、體罰,遠比教師的苦頭婆心的說服教育效果好,畢竟老師不方便對學生謾罵、體罰。否則那是拿自己的榮辱、工作甚至性命開玩笑的。也希望家長在被教師約談時不要護醜,溺愛、放縱自己的孩子是對自己孩子不負責,最終的苦果還要自己吞下去。
2、教師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用新穎、激勵性質的教學活動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有的老師採取小組競賽法,有的採取獎勵紅花法,學生的紅花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換取另一種獎勵。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師採用獎勵紅花的辦法,五年級英語教師採用小組競賽法,這兩個教師上課時學習氣氛濃,學生回答問題時小手齊刷刷舉起來,集休回答問題時聲音鋪天蓋地、震耳欲聾。
3、教師上課時多提問,多做練習,不過多講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答不上問題或做不對練習的學生在同學們的“噓”聲中自會坐立不安,知恥而後勇。
4、每節下課前小結學生的聽講情況,隨機抽查學生的聽課筆記,對錶現良好的學生提出表揚,對錶現不佳的提出批評。並鼓勵學生課下向外班同學或本班學生的家長彙報上課學習情況,學生的虛榮心和自尊還是有的,這樣的及時評價讓他們不得不靜下心認真學習。
-
4 # 一路前行君
要麼放棄,要麼帶他去體驗下生活的艱難,中國很多大學生到了大學了還給家長要這要那,就是沒有自己去體驗生活的艱苦,都是拿來主義,要從小建立獨立自主的能力。
回覆列表
有多少孩子是“積懶成笨”?
每一個孩子,也許從他做作業第一次遇到困難時,感受到家長對他和學習的態度、要求開始,心理上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最近上課,
檢查學生幾個反覆強調的知識點,
眼睛掃到心不在焉的小X,
提問其中一個,
直接不會。
很小的知識點,
不想繼續糾纏耽誤上課,
就要求他下課背過,
等大課間時找我檢查。
大課間時,
小X遲遲不來,
問來辦公室的一個同學,
他說:“小X在走廊上和幾個同學打打鬧鬧,玩得正高興呢。”
我讓他去把小X叫來。
不一會兒,
小X來了,
頂著一頭的汗,
看來剛剛玩得很嗨。
我問他為什麼不來找我,
沒說話,
我又讓他背那個小知識點,
他直著眼睛說:“我背不過。”
我批評他說:
“這麼簡單的知識點,
課上我也反覆強調了,
以前也讓你們背過多次,
現在又給你課下時間準備,
還背不過!
這是笨還是懶呢?”
本意是讓他反思自己懶惰、不努力,
後面教育的話我都想好了。
結果他不按套路出牌!
他居然很認真地想了一下,
告訴我:“是因為笨。”
我簡直要被他憋出一口老血!
從教將近二十年,
見過不少學習不努力的學生,
這孩子是第一個面對老師的誘問,
在“懶與笨”的選擇之間,
選擇“笨”的孩子。
問題是:他根本不笨!
看著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想象他前一刻還在走廊上活蹦亂跳,反應敏捷,
現在卻為了要應付我,
而不得不說自己是個“笨蛋”,
我又好氣又好笑。
我想這個孩子是懶得太久了,
以至於他不願意再主動付出任何努力來改變自己,
我腦子裡忽然冒出一個詞:
積懶成笨。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
每當接初一新生,
總會有這樣的感慨:
無論開學的時候,
孩子們有多積極,
甚至不需刻意觀察,
你總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內,
“被迫”先認識一部分同學
——特別調皮的和特別懶惰的。
不說調皮的,先說說這些懶惰的孩子。
積極三兩天後,
他們就會“原形畢露”。
即使為了給孩子們養成習慣、培養信心,
老師刻意佈置很少的作業,
仍然會有孩子不完成。
當詢問他們為什麼不完成作業時,
他們往往或者皺著小眉頭
或者瞪起大眼睛、小眼睛;
做出無辜狀、痛苦狀、沉思狀、默然狀……
與其一番交涉後,
人家表示一定改正,
然而,第二天仍然沒什麼改進……
我不禁在心裡嘆息:
這些孩子已經不覺得自己應該完成作業了,
主觀上已經放棄了積極動腦、
動手解決問題,
進入一種麻木的狀態。
其實,
他們也很想努力表現,
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但是美好的願望戰勝不了懶惰的習慣,
在稍作努力之後,
他們發現每天都堅持完成作業“太累了”。
於是,重又進入大腦“休眠”,
與作業“消極對抗”的狀態。
你和他說別的,
他也說也笑,
只要一提學習,整個人就會變得木呆呆的。
這個懶惰的毛病是怎樣養成的呢?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
他剛上一年級的時候,
習慣不好,
每天作業要做到很晚,
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課文的背誦,
他一開始磨磨唧唧不好好背,
怎麼提醒都不管用,
晚上九點多時,
他磨累了想睡覺,
他爸說:背不熟不許睡!
要背到一處也不能錯!
他把求助的眼光投向我,
我說:要聽爸爸的。
那天晚上兒子邊哭邊背,
從悲傷背到絕望,終於背過。
以後雖然他做作業、背東西很多時候還是慢、想偷懶,
但是我覺得他心裡有了一個底線,
就是:可以拖,但不能不完成。
我想每一個孩子,
也許從他做作業第一次遇到困難時,
感受到家長對他和學習的態度、要求開始,
心理上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那些態度溫和而要求嚴格的家長,
給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線;
那些態度強硬而要求嚴格的家長,
也給了孩子底線,
但孩子有壓抑感,
隨著長大容易產生反抗心理;
那些態度搖擺的家長,
給了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那些抱怨的家長,
給了孩子不學的理由和凡事往他處推卸責任的態度。
那些“怎樣都好”的家長,
讓孩子成為對自己沒有要求的人。
弔詭的是,
那些對孩子過於寬容的家長,
往往是自認為“懂一點教育”的家長,
秉承寬容、接納,快樂教育的理念,
期望透過“不管孩子”來達到比“管孩子”還要好的教育效果。
殊不知,
寬容、接納孩子,快樂教育,
絕不是對孩子沒有要求。
沒有要求地“教育”孩子,
孩子對自己也就沒有了要求,
放縱的結果是讓孩子做事沒有底線。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偷懶,
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懶,
一次、兩次好像沒關係,
三次、四次好像對學習沒什麼大影響,
可是,孩子的心理在這一次次的放縱中早就慢慢產生了變化,
當結果明顯可見的時候,
孩子的懶惰心理已經養成。
有多少孩子就是這樣在縱容之下,
一點點 “積懶成笨”的啊!
對這樣的孩子,
我的感覺,
年輕時是氣憤和不解,
現在是心疼和嘆息。
他們哪裡是笨!
是沒有了思考和勤奮的習慣。
作為老師,
我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
透過見證他們的成長,
我深刻地意識到,
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
學習越來越不是一件只憑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見過一開始單憑聰明,
學習還過得去,
但是因為懶散,
沒有好習慣,
成績越來越差的孩子;
也見過一開始成績不夠拔尖,
但是因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學習習慣,
衝過瓶頸期,
越學越有自信,
成績遠遠超出了老師的預估的孩子。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而習慣培養的主陣地在家庭,
無論自己的孩子聰明與否,
家長都應該培養孩子凡事不要投機取巧,
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意識和習慣。
而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正是培養這種意識和習慣的好契機。
家長應該想辦法陪孩子衝過去,
而不是態度搖擺、怨天尤人或散手不管。
此時,
你的態度正非常微妙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
你的做法給孩子做出了“行”的榜樣。
那些已經養成了懶散習慣的孩子,
也並非無藥可救,
但是,
憑孩子一個人的力量不能戰勝這長久以來形成的壞習氣,
他需要家長的全力支援和幫助,
還需要家長的理解和耐心。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覺醒,
投入到科學的家庭教育中來。